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Toluidine Blue和Lugol’s Solution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邓登豪 朱海杭 +3 位作者 罗金燕 张军 王康敏 左红梅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 :为评价内镜下甲体胺兰和卢戈氏液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0 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粘膜双重染色 ,对TB染色区和LS不染色区 (以下简称为目标区 )进行活检病理诊断 ,癌组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 目的 :为评价内镜下甲体胺兰和卢戈氏液双重染色在食管早期癌和浅表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10 8例食管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粘膜双重染色 ,对TB染色区和LS不染色区 (以下简称为目标区 )进行活检病理诊断 ,癌组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染色后病理诊断结果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食管进展期癌 10例 ,有粘膜粗糙感 2 1例 ,小片状粘膜剥脱 7例 ;染色病理诊断后发现原位癌 1例 ,浅表癌 5例 ,10例食管癌发现跳跃灶 2例 ,异型增生 15例 ,单纯增生和慢性炎 37例 ,放疗后复查发现 2例 ;10 8例患者 (48例有症状 ,6 0例无症状 )总染色阳性率 5 7.4% ,其中早期癌阳性率为 5 .5 % ,异型增生的阳性率为 13.8% ,有症状组总阳性率 79.1%高于无症状组 40 % (P <0 .0 1) ,其中癌的检出率有症状组 10 .4%高于无症状组 1.6 % (P <0 .0 5 ) ,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有症状组 2 2 .9%高于无症状组 6 .6 % (P <0 .0 5 )。结论 :内镜下双重染色有助于食管早期癌、表浅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 ,并有助于指导食管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染色 食管早期癌 浅表癌 癌前病变 诊断
下载PDF
一种简捷可靠的胎鼠骨和软骨双重染色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勇 王维林 +3 位作者 袁正伟 杨屹 贾慧敏 蔡炜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对茜素红和阿尔新蓝进行骨和软骨双重染色技术加以改进 ,调整酸性染色液的浓度 ,改进胚胎处理方法 ,根据需要调整某些过程染色时间。阿尔新蓝将软骨染成蓝色 ,茜素红将骨染成红色 ;经过改进提高了骨和软骨的染色效果 ,缩短染色时间。
关键词 骨和软骨 茜素红 阿尔新蓝 双重染色技术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结合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法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珏 刘邦伦 +1 位作者 易楠 王江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PGⅠ/PGⅡ(PGⅠ/PGⅡratio,PGR)水平变化结合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PGⅠ/PGⅡ(PGⅠ/PGⅡratio,PGR)水平变化结合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法测定了124例胃溃疡(Gastric carcinoma,GU)患者、1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患者、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90例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患者、93例正常人的血清PGⅠ、PGⅡ含量及PGR的变化。将4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重染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3例,双重染色组内镜下双重染色后在可疑病灶处活检,对照组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CSG、GU组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显著升高(P<0.01),CAG及GC组血清PGⅠ、PGR水平著降低(P<0.01)。染色组中检出阳性率72.20%;对照组中检出率53.36%。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PGR可作为早期GC筛查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对PLGC及早期GC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GC及PLGC的检出率。两项技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GC及PLGC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GC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癌前病变 酶联免疫 双重染色
下载PDF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法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廖新波 唐慰萍 +1 位作者 赵颖海 李飞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4-187,249,共5页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区别开来.本法能显示呈褐色的毛细淋巴管,特别是呈实性条索状的毛细淋巴管,因而双重染色比HE染色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皮肤 人胃癌组织 毛细淋巴管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染色
下载PDF
EMA与p53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永军 刘世正 +2 位作者 王珩 王小玲 吴国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32-232,i018,共2页
关键词 EMA P53 免疫组化 双重染色
下载PDF
AO/EB双重染色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兴 陈峥嵘 张光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AO/EB双重染色 检测 骨肉瘤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下载PDF
介绍一种PAS与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水平 郑伟 肖志芸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497,共1页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染色
下载PDF
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靳斌 朱玉侠 +8 位作者 张雪丽 李蓉 路伟 杨芸 孔祥云 赵明星 韦斌 张永红 赵梦云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9期904-905,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对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来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将有可疑病灶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采用后常规活检。结果:观察组(57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对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来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将有可疑病灶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采用后常规活检。结果:观察组(57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16例、癌前病变27例。对照组(55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9例、癌前病变1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3/57(75.4%)和28/55(50.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明显染色分界区28/57(49.1%)的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15/57(26.3%)(P<0.05)。结论:内镜下靛胭脂一美兰双重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 内镜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诊断
下载PDF
混合血清封闭降低石蜡切片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非特异性荧光背景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 曹德宏 +2 位作者 陈菲 杨群 步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7-949,共3页
间接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ce double-staining)是用未标记荧光素的两种不同种属一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再用两种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在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选择两种相应... 间接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eence double-staining)是用未标记荧光素的两种不同种属一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再用两种不同荧光素标记的荧光二抗孵育组织或细胞,在普通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光进行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分别进行定位和定量的方法。目前,随着AlexaFluor新型窄谱染料”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石蜡切片 混合血清封闭 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下载PDF
六胺银加马松三色双重染色在肾穿刺活检组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玉莲 施琳 袁宏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48,共2页
肾小球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肾穿刺检查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光镜观察肾组织病变在进行肾小疾球疾病诊断和分类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常规HE染色不能清晰地显示肾小球基膜,在实际工作中除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外,PAS、PASM、Masson... 肾小球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肾穿刺检查是确诊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光镜观察肾组织病变在进行肾小疾球疾病诊断和分类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常规HE染色不能清晰地显示肾小球基膜,在实际工作中除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外,PAS、PASM、Masson特殊染色才能将基膜清晰地显示出来。尤其是六胺银加马松三色双重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基膜增厚和钉突、双轨,对诊断膜性。肾小球肾炎及其它各种肾小球疾病有重要价值,是观察肾小球基膜改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穿刺活检组织 六胺银染色 六胺银加马松三色双重染色
下载PDF
PCNA和GFAP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达的双重染色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罡 罗殿中 +1 位作者 侯巧燕 郭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41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进行PCNA和GFAP两重标记检测。结果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PCNA与GFAP表达率...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41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进行PCNA和GFAP两重标记检测。结果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PCNA与GFAP表达率均为100%,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0.627,P<0.01),GFA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568,P<0.01);Ⅰ-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间PCNA和GFAP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GFAP表达和PC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32,P<0.05)。结论PCNA与GFAP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CNA与GFAP的双重表达与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瘤 PCNA GFAP 双重染色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丹 谭诗云 +1 位作者 卢思超 梁静静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入选240例,染色...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入选240例,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染色组中检出早期胃癌25例、上皮内瘤变58例,对照组中分别检出8例、20例,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组65例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早期胃癌和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分别为35.4%和63.1%,无明显染色分界区(55例)的检出率分别为3.6%和30.9%,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P<0.05)。结论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的染色分界区对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 早期胃癌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建江 温玉明 王昌美 《口腔医学纵横》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 :评价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荆豆凝集素及IV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内层细胞和基底膜 ,对舌、颊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 :毛细淋巴管由于仅有一层内皮细胞构成而呈单层着色 ,而毛细血... 目的 :评价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在毛细淋巴管研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荆豆凝集素及IV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内层细胞和基底膜 ,对舌、颊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 :毛细淋巴管由于仅有一层内皮细胞构成而呈单层着色 ,而毛细血管则由于内皮细胞外还有一层完整的基底膜而呈双层着色。结论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在毛细淋巴管的研究中是一种较为准确、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淋巴管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下载PDF
小鼠囊胚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的双重染色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瑞岐 王文军 +3 位作者 欧阳能勇 马芸 麦美琪 桑润滋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58-206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捷有效的双重染色方法,使囊胚质量的评估以及人类辅助生殖实验室的质控更加准确。方法根据Triton X-100处理时间,将第3天早期囊胚和第4天囊胚分别分为4组:20、25、30、35 s组和25、30、35、40 s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比... 目的探讨一种简捷有效的双重染色方法,使囊胚质量的评估以及人类辅助生殖实验室的质控更加准确。方法根据Triton X-100处理时间,将第3天早期囊胚和第4天囊胚分别分为4组:20、25、30、35 s组和25、30、35、40 s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双重染色效果,筛选适合于第3、4天囊胚的最佳Triton X-100处理时间。结果第3、4天囊胚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25 s和30 s,胚内细胞团/滋养层比例分别为0.35和0.3。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对小鼠囊胚进行双重染色,可以作为改进体外受精实验室质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囊胚 双重染色 体外受精 质量控制
下载PDF
DNA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PCNA双重染色检测大肠癌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保存 赵秀兰 +3 位作者 章明放 惠京 王欣 张乃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5-176,I014,共2页
DNA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PCNA双重染色检测大肠癌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孙保存赵秀兰章明放惠京王欣张乃鑫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300070细胞凋亡(apoptosis)和增殖(proliferation... DNA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PCNA双重染色检测大肠癌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孙保存赵秀兰章明放惠京王欣张乃鑫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300070细胞凋亡(apoptosis)和增殖(proliferation)的调控失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TUNEL PCNA 染色 双重染色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育卫 彭贵勇 +4 位作者 龙庆林 陈磊 房殿春 赵晶京 李向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食管可疑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美蓝喷洒病变黏膜,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对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病变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食管可疑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美蓝喷洒病变黏膜,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对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病变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超声小探头探查病变浸润深度。结果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217例,病理为食管早期癌89例,不典型增生128例(轻度34例,中度68例,重度26例),卢戈液不染或淡染-美蓝染色诊断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准确率为100%。超声小探头显示116例浸润至黏膜上皮层,37例浸润至黏膜肌层,30例浸润至黏膜下层,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上皮内癌18例,黏膜肌层癌32例,黏膜下癌39例,与其对照,超声小探头鉴别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准确性为89.9%(80/89)。结论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有助于提高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早期癌 癌前病变 双重染色 超声小探头
下载PDF
以囊胚双重染色方法检验果糖对牛胚胎早期发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瑞岐 桑润滋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25,65,共4页
作为葡萄糖同分异构体的果糖同样可以作为胚胎早期发育的代谢底物,而且可能在桑椹胚发育阶段之前就为胚胎发育所利用,有利于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本实验结合囊胚细胞双重染色方法研究了在SOFaaci培养基中,果糖代替葡萄糖对牛早期胚胎体... 作为葡萄糖同分异构体的果糖同样可以作为胚胎早期发育的代谢底物,而且可能在桑椹胚发育阶段之前就为胚胎发育所利用,有利于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本实验结合囊胚细胞双重染色方法研究了在SOFaaci培养基中,果糖代替葡萄糖对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第8天囊胚双重染色时,以Triton X-100处理60-69 s为宜,内细胞团(TCM)细胞数和囊胚细胞总数分别为48.2±12.4和142.5±30.1,二者之比约为0.33;果糖组与葡萄糖组卵裂率(62.2±3.87 vs 60.7±2.89)、囊胚率(32.0±1.73 vs 29.7±4.16),TCM细胞数(43.6±14.5 vs 40.2±11.3)和滋养层(TE)细胞数(99.3±26.7 vs 89.9±24.8)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是数据显示,果糖组囊胚细胞总数要高于葡萄糖组(142.3±21 vs 136.2±35)(P〉0.05),说明果糖可以代替葡萄糖作为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能量代谢底物,而且可以提高囊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染色 果糖 胚胎早期发育
下载PDF
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组织芯片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秀兰 张诗武 +3 位作者 刘增辉 王欣 古强 孙保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组织化学 双重染色 组织芯片
下载PDF
HPV6B/11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雅萍 任兴昌 仇玲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5-566,共2页
关键词 HPV6B/11 原位杂交 双重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网状纤维和肥大细胞双重染色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澄 金玉兰 +1 位作者 円山英昭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5-626,共2页
关键词 双重染色 网状纤维 肥大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