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Ⅱ.仔稚幼鱼时期
1
作者 孙志宾 孙伟恒 +10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黄智慧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闫鹏飞 田蜜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64,共9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其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有待深入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仔稚幼鱼体色花纹模式建成的发育过程,对比不同发育时期体色变化的特点,筛选出仔稚幼鱼时期体色花纹变化较为明显的9个发育时期,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眼斑双锯鱼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眼斑双锯鱼的体色发生存在明显的时序性,仔鱼时期鱼体呈现半透明状,黑色素细胞排列在身体两侧,随着生长发育数量逐渐增多;稚鱼时期,体表开始出现红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身体慢慢变得不透明,9 dph开始出现第一道条纹,虹彩色素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0 dph时期观察到第二道条纹出现;幼鱼时期,三道白色条纹完全形成,体表的橙红色和白色条纹被黑色素细胞分隔开来,界线逐渐清晰,长成完整的花纹。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在仔稚幼鱼阶段,10个体色控制基因在各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不同功能分类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在仔稚幼鱼前期表达量变化较大的基因主要为TYR、Dct、Ednrb、Sox10等与黑色素细胞迁移、分化、合成相关的基因;随着幼鱼不断的生长发育,白色条纹逐条出现,与虹彩色素细胞相关的Fms、Foxd3等基因也开始出现表达量显著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发育 体色花纹 时序发生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Ⅰ.胚胎时期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伟恒 孙志宾 +8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李昊喆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阶段,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不需要迁移过程;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 发育 体色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CR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郑德才 张娴 +2 位作者 黄泽翔 张浩 王茜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为探讨克氏双锯鱼CRH基因的分子表达模式及其在不同社会地位个体下丘脑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克隆得到CRH基因cDNA全长序列1 137 bp,编码168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显示,克氏双锯鱼CRH基因与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黄斑蓝子鱼(Siga... 为探讨克氏双锯鱼CRH基因的分子表达模式及其在不同社会地位个体下丘脑中的表达差异,本研究克隆得到CRH基因cDNA全长序列1 137 bp,编码168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显示,克氏双锯鱼CRH基因与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黄斑蓝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亲缘关系最近.运用real-time qPCR技术,检测了社会地位未形成时克氏双锯鱼CRH基因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CRH基因在下丘脑中显著高表达;接着对不同社会地位克氏双锯鱼CRH基因在下丘脑中的表达差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功能雌性CRH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功能雄性及非功能雄性个体,提示CRH基因可能参与不同社会地位克氏双锯鱼性腺发育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双锯鱼 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 社会地位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叶乐 胡静 +2 位作者 赵旺 王雨 吴开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中合适蛋白水平,试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养殖试验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初始体质量为(0.085±0.002)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每...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中合适蛋白水平,试验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养殖试验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初始体质量为(0.085±0.002)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40尾),分别投喂蛋白水平38.11%、40.91%、44.16%、47.21%、50.02%和53.16%的人工饲料,试验持续56d。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以及全鱼的体成分等均有显著影响。饲料蛋白水平为38.11%~50.02%时,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眼斑双锯鱼幼鱼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增加的趋势,饲料蛋白水平为53.16%时略有下降。经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水平为51.8%时,质量增加率最大;蛋白水平为51.1%时,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增加而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饲料系数谷值出现在蛋白水平为47.21%试验组,而蛋白质效率则相反。经回归分析,当饲料蛋白水平为47.5%时,饲料系数最小;饲料蛋白水平为47.8%时,蛋白质效率最大。全鱼粗蛋白随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呈增加趋势,但到一定水平后维持该水平不再增加,而粗脂肪则随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等指标,本试验条件下眼斑双锯鱼幼鱼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为47.5%~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蛋白水平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克氏双锯鱼幼鱼血清皮质醇浓度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胡静 叶乐 +1 位作者 吴开畅 王雨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研究了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幼鱼由盐度35突变至30、25、20和15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及鳃丝和肝脏中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克氏双锯鱼的存活无影响,而对其血清皮质醇浓度及Na+-K+-ATP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 研究了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幼鱼由盐度35突变至30、25、20和15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及鳃丝和肝脏中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克氏双锯鱼的存活无影响,而对其血清皮质醇浓度及Na+-K+-ATP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低盐胁迫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在处理的24 h内呈先降后升趋势,处理后第48、第96小时,各处理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急剧降低至对照组水平甚至略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鳃丝和肝脏中Na+-K+-ATP酶活性变化规律一致,即低盐胁迫24 h内呈上升趋势,第48及第96小时变化趋势与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相似。整体上,以上各生理指标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的降低幅度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证明,盐度突变对克氏双锯鱼幼鱼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及Na+-K+-ATP酶活性存在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表明该鱼具有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克氏双锯鱼 皮质醇 NA+-K+-ATP酶 肝脏
下载PDF
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双锯鱼仔鱼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叶乐 杨圣云 +2 位作者 刘敏 朱小明 王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516-4524,共9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双锯鱼仔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26和29℃下,仔鱼个体日常呼吸率和排氨率与鱼体重呈幂函数(R=aWb)关系,即鱼体重越大其呼吸率和排氨率越大,b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别为0.88...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双锯鱼仔鱼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26和29℃下,仔鱼个体日常呼吸率和排氨率与鱼体重呈幂函数(R=aWb)关系,即鱼体重越大其呼吸率和排氨率越大,b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别为0.8873,0.9033和0.9323(呼吸率),以及0.7625,0.8012和0.8278(排氨率)。温度和体重对克氏双锯鱼仔鱼个体呼吸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可用复合线性公式表示:RR=0.042(±0.007)W0.889(±0.026)×e0.122(±0.005)T,ER=0.002(±0.000)W0.797(±0.029)×e0.115(±0.007)T。比体重呼吸率和排氨率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随个体增长而降低;在整个仔鱼期,比体重呼吸率和排氨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克氏双锯鱼仔鱼呼吸和排泄Q10值在26—29℃较低,其可能是克氏双锯鱼仔鱼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范围。克氏双锯鱼仔鱼在温度23—29℃时O/N范围为52—57,表明在温度23—29℃时克氏双锯鱼仔鱼代谢底物除了蛋白质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能源也占了比较大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双锯鱼 温度 体重 呼吸率 排氨率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克氏双锯鱼幼鱼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静 吴开畅 +1 位作者 叶乐 王雨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研究了盐度急性变化(盐度35降至30、25、20、15)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幼鱼鳃丝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mRNA在鳃丝中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从35突变至15的范围内对克氏双锯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低盐度处理组(30... 研究了盐度急性变化(盐度35降至30、25、20、15)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幼鱼鳃丝和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mRNA在鳃丝中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从35突变至15的范围内对克氏双锯鱼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低盐度处理组(30、25、20和15)肝脏、鳃丝CAT活性24 h内均呈上升趋势,且盐度变化幅度越大酶活性增强的幅度越大,第48小时后均下降,至第96小时均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鳃丝中CAT mRNA表达量在低盐度处理下,于第6小时后表达量开始上升,第12小时上升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96小时全部低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变化对克氏双锯鱼幼鱼的CAT活性存在重要的影响,所测定组织中CAT活性于第96小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克氏双锯鱼幼鱼具有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克氏双锯鱼 过氧化氢酶 基因表达 肝脏
下载PDF
饲料糖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旺 牛津 +4 位作者 胡静 吴开畅 王雨 杨蕊 叶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糖水平,研究了糖水平为4.4%、8.4%、12.2%、16.1%、20.5%、24.5%和28.4%的人工饲料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幼鱼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糖水平16.49%时WG最大;糖水平16.73%时SGR最大。饲料系数(FCR)随糖水平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脂肪沉积率(LRR)的变化则相反。回归分析显示,糖水平9.20%时FCR最小;糖水平8.57%时PER最大;糖水平10.97%时PRR最大;糖水平14.12%时LRR最大。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糖水平升高而增加,糖水平20.5%时达到最高水平后略有下降。综合生长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眼斑双锯鱼生长最快的糖添加量为16.49%~16.73%;综合饲料效率参数与糖水平的回归分析结果,饲料效率最高的糖添加量为8.57%~14.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饲料糖水平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1 位作者 刘红 蔡生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5,共8页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胚胎发育 形态学
下载PDF
4种常用药物对克氏双锯鱼稚鱼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乐 杨其斌 +1 位作者 王雨 陈旭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6-508,共3页
选用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上野黄药对克氏双锯鱼稚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硫酸铜对克氏双锯鱼稚鱼24 h LC50为0.80 mg/L,48 h LC50为0.70 mg/L,96 h LC50为0.6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6 mg/L;敌百虫对克氏双锯鱼稚鱼24 h LC50为2.8... 选用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上野黄药对克氏双锯鱼稚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硫酸铜对克氏双锯鱼稚鱼24 h LC50为0.80 mg/L,48 h LC50为0.70 mg/L,96 h LC50为0.6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16 mg/L;敌百虫对克氏双锯鱼稚鱼24 h LC50为2.88 mg/L,48 h LC50为2.44 mg/L,96 h LC50为2.12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53 mg/L。福尔马林和上野黄药对克氏双锯鱼稚鱼的96 h LC50>100mg/L,属于低毒。根据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来判断药物的毒性大小,克氏双锯鱼稚鱼对4种药物敏感性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福尔马林和上野黄药,福尔马林和上野黄药对克氏双锯鱼稚鱼同属于低毒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双锯鱼 硫酸铜 敌百虫 福尔马林 上野黄药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眼斑双锯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静 叶乐 +2 位作者 赵旺 王雨 吴开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中脂肪适合添加量,将初始体质量为(0.1129±0.005)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投喂脂肪水平分别为4.42%、7.42%、10.42%、13.42%、16.42%、19.42%的等氮人... 为确定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中脂肪适合添加量,将初始体质量为(0.1129±0.005)g的幼鱼随机分配到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投喂脂肪水平分别为4.42%、7.42%、10.42%、13.42%、16.42%、19.42%的等氮人工饲料,进行56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脂肪水平13.4%处理组,分别比低脂肪(4.42%)组高36.7%、19.3%和52.9%,分别比高脂肪(19.42%)组高38.7%、21.2%和48.6%;而饲料系数(FCR)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谷值出现在脂肪水平13.42%处理组,分别比低脂肪(4.42%)组及高脂肪(19.42%)组低34.7%和32.8%.肥满度(CF)、脏体指数(VSI)和肝体指数(HsI)在饲料低脂肪水平时较低,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有升高的趋势.饲料不同脂肪水平对幼鱼全鱼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全鱼粗蛋白质质量分数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下降趋势:全鱼粗脂肪质量分数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3.42%时达峰值(5.93%),之后基本维持该水平.经回归分析,综合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体成分等指标,眼斑双锯鱼幼鱼饲料最适脂肪添加量为12.2%~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脂肪水平 生长 体成分
下载PDF
盐度对克氏双锯鱼仔鱼活力和仔稚鱼培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乐 杨圣云 +1 位作者 王雨 吴开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64,199,共4页
[目的]为提高克氏双锯鱼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克氏双锯鱼仔鱼盐度耐受力及仔稚鱼培育效果的影响。[结果]盐度为15 psu时,仔鱼的生存活力指数(SAI)最高,为(5.67±0.27);盐度为5 psu和40 psu时... [目的]为提高克氏双锯鱼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克氏双锯鱼仔鱼盐度耐受力及仔稚鱼培育效果的影响。[结果]盐度为15 psu时,仔鱼的生存活力指数(SAI)最高,为(5.67±0.27);盐度为5 psu和40 psu时,SAI较低,分别为(0.20±0.17)和(1.25±0.25)。培育结果表明,盐度对克氏双锯鱼仔稚鱼存活率存在显著影响,盐度在10~35 psu,存活率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盐度为15 psu和20 psu时,存活率最高,分别为(50.37±3.35)%和(48.52±4.46)%;盐度10 psu时,存活率最低,为(12.04±2.31)%。各盐度组仔稚鱼全长和体重的增长呈现随盐度上升而下降的趋势,盐度15 psu时生长最快,全长增长12.46 mm,体重增长84.34 mg;盐度35 psu时生长最慢,全长增长9.20 mm,体重增长33.44 mg。[结论]克氏双锯鱼在盐度15~20 psu存活率最高,盐度10~15psu生长最快,因此,壳氏双锯鱼仔稚鱼培育的最佳盐度是15~20 p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双锯鱼 盐度 仔稚 生存活力指数 仔稚培育
下载PDF
运输条件下温度、盐度和pH值对眼斑双锯鱼亲鱼氨和有机物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少杰 梁拥军 +1 位作者 孙向军 杨广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32-37,共6页
以眼斑双锯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运输条件下,温度、pH值和盐度对其氨和有机物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pH值可显著和极显著地影响眼斑双锯鱼排氨率,三因子的影响顺序为温度>pH值>盐度。18℃和25℃时,眼斑双锯鱼排氨率最低,二... 以眼斑双锯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运输条件下,温度、pH值和盐度对其氨和有机物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pH值可显著和极显著地影响眼斑双锯鱼排氨率,三因子的影响顺序为温度>pH值>盐度。18℃和25℃时,眼斑双锯鱼排氨率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pH值8.2时其排氨率显著下降;其排氨率随盐度增加而升高,但各盐度水平间差异不显著。温度、pH值和盐度均可极显著地影响眼斑双锯鱼单位体重COD增加率,影响顺序为温度>盐度>pH值。其单位体重COD增加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各温度水平间差异极显著;pH值对其单位体重COD增加率的影响与对其排氨率的影响相一致,各pH值水平间差异均极显著;其单位体重COD增加率在盐度30‰时最低,盐度20‰时最高,各盐度水平间差异均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环境因子 有机物 排泄 运输
下载PDF
大眼双锯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涛 黄小林 +5 位作者 杨育凯 林黑着 胡静 彭嘉诚 黄忠 虞为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为了解大眼双锯鱼(Amphiprion ephippium)早期发育特征,并为其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其仔、稚、幼鱼的形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0.5)℃下,大眼双锯鱼受精卵经约184 h孵化,0日龄(Days after... 为了解大眼双锯鱼(Amphiprion ephippium)早期发育特征,并为其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其仔、稚、幼鱼的形态和生长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7.0±0.5)℃下,大眼双锯鱼受精卵经约184 h孵化,0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 dah)仔鱼全长4.472~6.152 mm,身体半透明,鳍膜明显,卵黄囊仅小部分残留,并已开口摄食;7 dah全长5.213~12.985 mm,鳍膜消失,各鳍发育基本完成,头部开始出现纹带,进入稚鱼期,身体中部纹带开始出现,头部纹带形成;23 dah全长大于7.652 mm,身体被鳞,身体中部纹带向腹部延伸,各鳍颜色变为黄色,躯干部以红色素和黄色素为主,进入幼鱼期;28 dah幼鱼中部第二纹带完全形成,其后纹带开始从中部逐步消失;130 dah幼鱼中部纹带完全消失;160 dah幼鱼头部纹带完全消失,此时幼鱼外形、体色与成鱼基本相同。大眼双锯鱼仔、稚、幼鱼生长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生长趋势,大眼双锯鱼胚后发育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头部和身体中部白色纹带的形成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双锯鱼 仔、稚 生长发育 纹带
下载PDF
短角异剑水蚤对克氏双锯鱼稚鱼成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振 胡鹏 +4 位作者 刘新富 贾玉东 刘滨 鲍鹰 张和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7,共5页
为评估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作为海水鱼类仔稚鱼的饵料价值和投喂效果,比较分析了其与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的脂肪酸组成及2种生物饵料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稚鱼存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 为评估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作为海水鱼类仔稚鱼的饵料价值和投喂效果,比较分析了其与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的脂肪酸组成及2种生物饵料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稚鱼存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短角异剑水蚤DHA、EPA和ARA含量分别达21.185%、11.088%和3.250%,海水仔稚鱼必需脂肪酸(EFA)总含量高达37.417%,均显著高于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短角异剑水蚤的克氏双锯鱼稚鱼(5-20 d)成活率(80.71%±8.23%)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组(76.30%±7.00%)差异不显著;稚鱼体长(7.75 mm±1.18 mm)、体重(0.0163 g±0.0080 g)和体长特定生长率(3.46%±0.75%)均显著高于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组;稚鱼体内DHA(21.843%)、EPA(6.914%)和ARA(2.725%)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后者。研究表明,短角异剑水蚤适于作为海水鱼类仔稚鱼的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角异剑水蚤 克氏双锯鱼 脂肪酸
下载PDF
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克氏双锯鱼仔鱼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叶乐 胡静 +1 位作者 王雨 吴开畅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8-86,共9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仔鱼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全黑实验组外,光周期对克氏双锯鱼仔鱼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光照强度对仔鱼成活率具有重要影响,过...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仔鱼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全黑实验组外,光周期对克氏双锯鱼仔鱼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光照强度对仔鱼成活率具有重要影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不利于仔鱼成活,其中光照强度在100-1000 Lx时成活率较高(47.7-56.0%).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对克氏双锯鱼仔鱼发育变态均有重要影响.仔鱼发育速率随光周期延长而加快,当光周期为16L:8D时达最大值(0.081±0.002);光照强度在500Lx以下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仔鱼发育速率加快,而光照强度达2000 Lx时发育速率显著下降(P<0.05).仔鱼生长速率也随光周期延长而加快;仔鱼在相对较弱的光照强度(100-1000 Lx)获得较高的日生长率(全长),而光照强度太弱(<100 Lx)或者太强(>1000 Lx)均对其生长有较强的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双锯鱼 光照 存活率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自然海水与人工海水养殖下眼斑双锯鱼消化酶及抗氧化酶活性比较
17
作者 胡静 周胜杰 +3 位作者 杨蕊 陈旭 杨其彬 马振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8期129-137,共9页
【目的】探究眼斑双锯鱼幼鱼在自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养殖环境下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眼斑双锯鱼进行自然海水、人工海水养殖试验,分别在放养6、24、48、96h时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个体胃蛋白酶、肠淀粉酶以及不同组织... 【目的】探究眼斑双锯鱼幼鱼在自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养殖环境下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眼斑双锯鱼进行自然海水、人工海水养殖试验,分别在放养6、24、48、96h时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个体胃蛋白酶、肠淀粉酶以及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主要包括肾、脾、肝脏、鳃丝及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结果】不同养殖环境对胃蛋白酶影响显著(人工海水养殖条件下胃蛋白酶活性较高),而对淀粉酶影响不显著;不同养殖环境下,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均存在组织差异性;人工海水养殖环境下,抗氧化酶活性虽然随时间呈波动变化,但其变化无明显规律。其中,人工海水养殖幼鱼胃蛋白酶活性仅于6h低于自然海水处理,其他各时间点高于自然海水处理,而淀粉酶活性情况相反,即仅于6h时高于自然海水处理;SOD活性最大值(36.70±3.55U/mgprot)来源于人工海水养殖48h后取样的肌肉组织;鳃和肌肉POD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96h时,其他各组织POD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脾组织CAT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24h时,其他各组织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脾和鳃GSH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96h时,其他各组织GSH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结论】眼斑双锯鱼幼鱼在人工海水养殖下存在一定应激,而个体亦对该应激存在一定调节作用,且不同组织所具调节功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自然海水 人工海水 酶活性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双锯鱼属(Amphiprion)四种鱼种比较胚胎学研究和进化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薇 孙志宾 +3 位作者 马爱军 夏丹丹 王婷 于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1-681,共11页
在严格控制水温和盐度条件下,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野生鱼、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野生鱼、海葵双锯鱼(A.percula)选育种和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选育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双锯鱼几乎均稳定在一个... 在严格控制水温和盐度条件下,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野生鱼、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野生鱼、海葵双锯鱼(A.percula)选育种和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选育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双锯鱼几乎均稳定在一个月产卵两次,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中,不同种类双锯鱼产卵时间相差不大,产卵间隔规律性较强;但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差别,海葵双锯鱼的选育种胚胎发育时间最长,眼斑双锯鱼的选育种最短。四种双锯鱼有着相同的胚胎发育学特征和孵化期,但胚胎发育时间不同,分别为244h、240h、260h、181h;其中卵裂期到神经胚期的发育时间差小于2h,翻转期至孵化期决定了胚胎发育时间。研究发现,不同双锯鱼胚胎发育时间可能与进化距离有关,且温度、光照周期以及卵质量与形态对其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影响。本研究的海葵双锯鱼选育种为纯人工选育的后代,在整个繁育过程中与野生种都有较大的差异。人工选育眼斑双锯鱼的胚胎发育时间最短,与野生眼斑双锯鱼差异明显。通过对不同双锯鱼比较胚胎学的研究可以丰富其人工选育技术,确定双锯鱼之间以及双锯鱼与其他鱼类的亲缘关系,为观赏鱼进化学说的发展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鱼 胚胎发育 比较胚胎学 孵化期 亲缘关系 进化
下载PDF
环境光色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幼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本贺 孙志宾 +6 位作者 马爱军 于宏 李伟业 徐志进 王婷 孙建华 夏丹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本试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幼鱼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和体色变化特点。设置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五个光照试验组,每组三个重复,试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幼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 本试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幼鱼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和体色变化特点。设置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五个光照试验组,每组三个重复,试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幼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重率在红光组和绿光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鱼红光组红色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蓝光、黄光和绿光组(P<0.05);白光组红皮中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在眼、肝、肌肉和白色皮肤组织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光组肝组织中酪氨酸酶活性活性显著高于红光组(P<0.05);在眼、皮肤、肌肉组织中各试验组酪氨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白条双锯鱼在红光环境下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而酪氨酸酶活性减弱,有提高鱼体色泽鲜艳度的作用,此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养殖海水观赏鱼的体色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条双锯鱼 光色 生长 体色
下载PDF
双锯鱼(Amphiprion)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内参基因的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迎娣 孙志宾 +8 位作者 马爱军 杨敬昆 刘志峰 于宏 赵亭亭 常浩文 朱理光 刘诗颖 曲江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双锯鱼(Amphiprion)亦称为海葵鱼,又称为小丑鱼,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水观赏鱼。目前国内在双锯鱼的胚胎发育、人工饲养以及形态学观察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有效成果,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较少。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双锯... 双锯鱼(Amphiprion)亦称为海葵鱼,又称为小丑鱼,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水观赏鱼。目前国内在双锯鱼的胚胎发育、人工饲养以及形态学观察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有效成果,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较少。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双锯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成鱼组织的内参基因,分析酪氨酸酶(TYR)基因的表达情况,以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和白条双锯鱼(A.frenatus)为材料,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对18SrRNA、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Ef-1α(转录延伸因子基因)和β-actin(β-肌动蛋白基因)这4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通过geNorm和Norm Finder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最后以合适的内参基因作为参考,研究TY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双锯鱼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18S和β-actin的表达量相对于其他基因较为稳定;在双锯鱼的不同组织中,稳定性依次为18S>β-actin>Ef-1α>GAPDH。以18S作为内参基因时分析发现TYR基因的表达在双锯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体节期表达量最高;在双锯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眼、尾和红皮中表达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鱼 内参基因 TYR基因 qPCR GENORM Norm Find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