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和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016年新报告的宫颈癌病例进行主动和被动生存随访,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1.60/10万、14.64/10万与14.71/10万,宫颈癌发病率农村(23.32/10万)高于城市(17.67/10万)(χ^(2)=6.96,P<0.01)。宫颈癌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00/10万、2.79/10万与3.02/10万,宫颈癌死亡率农村(5.65/10万)高于城市(3.53/10万)(χ^(2)=5.42,P=0.02)。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五年生存率为64.32%,城市地区宫颈癌五年生存率(76.35%)高于农村地区(5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5,P<0.01)。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较低,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治。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研究分析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患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等情况。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结果相对于1990年,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患病率增长35.44%,标化患病率减少27.16%,粗发病率增长38.31%,标化发病率减少28.52%,粗死亡率减少30.59%,标化死亡率减少70.08%。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YLL率由3281.48/10万降至862.37/10万,YLD率由330.33/10万降至240.40/10万,DALY率由3611.81/10万降至1102.77/10万。2019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56%,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71.87%。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31.97%,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27.69%。结论1990-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人口造成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患病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在下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进行早筛查、早预防和早治疗,及广泛开展慢阻肺相关知识普及,对于做好COPD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摘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和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016年新报告的宫颈癌病例进行主动和被动生存随访,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1.60/10万、14.64/10万与14.71/10万,宫颈癌发病率农村(23.32/10万)高于城市(17.67/10万)(χ^(2)=6.96,P<0.01)。宫颈癌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00/10万、2.79/10万与3.02/10万,宫颈癌死亡率农村(5.65/10万)高于城市(3.53/10万)(χ^(2)=5.42,P=0.02)。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五年生存率为64.32%,城市地区宫颈癌五年生存率(76.35%)高于农村地区(5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5,P<0.01)。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较低,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治。
文摘目的:分析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为制定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周发病数,从合肥市气象局收集同期的气象数据,对二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 4.3.0软件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探讨气象因素和肺结核周病例数之间的暴露—滞后效应。结果: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患者共报告发病41366例,报告发病率从2013年的63.2/10万(4742/7506266)下降至2022年的31.4/10万(2960/9424437),呈波动下降趋势(χ_(线性)^(2)=1622.439,P<0.001)。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分别呈现为“M”型、倒“N”型和近似“Z”型分布。气温在4.7℃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2.261,95%CI:1.422~3.594),低温(P5=2.4℃)在滞后16周情况下肺结核发病风险最大;相对湿度在46.1%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8.666,95%CI:5.452~13.773),低相对湿度(P_(1)=54.7%)在滞后0周时RR值最大,为1.073(95%CI:1.047~1.100),高相对湿度(P_(99)=93.0%)在滞后0~15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风速在1.2m/s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1.563,95%CI:1.203~2.031),低风速(P_(1)=1.2m/s)在滞后16周时RR值最大,为1.042(95%CI:1.011~1.073),高风速(P_(99)=3.5m/s)在滞后0~13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气象因素在肺结核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非线性和滞后效应,低温、低相对湿度和低风速会增加肺结核发病的风险。
文摘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研究分析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患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等情况。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结果相对于1990年,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患病率增长35.44%,标化患病率减少27.16%,粗发病率增长38.31%,标化发病率减少28.52%,粗死亡率减少30.59%,标化死亡率减少70.08%。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YLL率由3281.48/10万降至862.37/10万,YLD率由330.33/10万降至240.40/10万,DALY率由3611.81/10万降至1102.77/10万。2019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56%,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71.87%。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31.97%,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27.69%。结论1990-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人口造成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患病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在下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进行早筛查、早预防和早治疗,及广泛开展慢阻肺相关知识普及,对于做好COPD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