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韦韬 高文 覃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 目的 评估导管抽吸取栓术和支架取栓术应用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分别评价患者手术再通成功与否及临床预后。结果 共有7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6例患者首选导管抽吸取栓治疗,29例首选支架栓治疗。导管抽吸取栓组完全再通成功率(mTICI 3级)略高于支架取栓组(73.91%vs. 62.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和支架取栓组患者的成功再通率(mTICI 2b/3级)、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2分)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导管抽吸取栓组患者脑出血、血管夹层形成及血栓逃逸的发生略低于支架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导管抽吸取栓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相似,均有助于疏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预后生存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抽吸取栓术 支架取栓术 急性后循环闭塞 脑梗死
下载PDF
直接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陆弘盈 谭衍 +2 位作者 边远 李欣明 蔡文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 [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取栓术。对比两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静脉溶栓、一次血管再通率、全部血管再通率、血栓逃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近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溶栓、全部血管再通率及血栓逃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取栓次数少于支架组,一次血管再通率高于支架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组(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DAPT组(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获得更好的近期预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直接抽吸取栓术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支架取栓术
下载PDF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师媛 王柳毅 +3 位作者 惠辉 屈文英 师宁 王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观察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取作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7例ACI患者作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 目的观察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取作者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7例ACI患者作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t-PA静脉溶栓组(以下简称对照组,n=49)和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静脉溶栓组(以下简称观察组,n=5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脑血流灌注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比81.63%;χ^(2)=5.179,P=0.023);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6、C反应蛋白(CRP)、Lp-PLA2、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SOD、Mn-SOD、一氧化氮水平及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炎症状态及Lp-PLA2、T-SOD、Mn-SOD水平,增强脑组织血流灌注及血管内皮功能,整体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 机械介入取栓术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炎症因子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孝琴 骆志显 +3 位作者 郭文君 周晓军 夏能志 洪伟峰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MC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术并实现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4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E将患者分为MCE组(n=89)和非MCE组(n=31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00例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AIS患者中,男277例,女123例,年龄(68.09±12.17)岁。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组的舒张压高于非M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E组的ASPECT评分低于非MCE组,更可能位于前循环位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舒张压(OR=1.022,95%CI=1.005~1.039,P=0.010)、术前ASPECT评分(OR=0.742,95%CI=0.655~0.840,P<0.001)、NIHSS评分(OR=1.043,95%CI=1.004~1.083,P=0.031)以及前循环血栓(OR=8.942,95%CI=2.595~30.816,P=0.001)是术后M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低ASPECT评分、高NIHSS评分以及前循环血栓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舒张压升高会增加术后发生MCE风险。术后血压管理尤其是降低舒张压可能减少患者术后发生MCE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恶性脑水肿 血压 舒张压
下载PDF
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肺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1例
5
作者 李珺 刘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衰竭,巨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可引起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对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常考虑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或肺动脉... 肺动脉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衰竭,巨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可引起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甚至猝死。对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通常考虑溶栓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或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本文报道1例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动脉血栓,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并复习相关文献,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肺动脉取栓术 体外循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栋 任瑞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分别进行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 目的分析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3例),分别进行单纯支架取栓术治疗、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3.02%、90.70%,高于对照组(73.81%、61.90%)(P<0.05);试验组治疗后1 d、7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4.73±3.51)分、(11.16±2.10)分、(7.32±1.53)分,低于对照组[(17.82±3.85)分、(15.24±2.15)分、(11.91±2.07)分](P<0.05);治疗后7 d、30 d试验组巴氏(Barthel)量表评分为(68.63±7.34)分、(88.62±8.61)分,高于对照组[(51.87±5.82)分、(64.72±6.59)分](P<0.05)。结论支架介入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急性闭塞型脑梗死的疗效较高,血管再通成功率高,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塞型脑梗死 支架取栓术 抽吸取栓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机械取栓术后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辉 蔡辉 张孟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34-037,共4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联合机械取栓术、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共计150例。研究组、对照组经过分配后,各7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机械取栓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另外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联合机械取栓术、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共计150例。研究组、对照组经过分配后,各7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机械取栓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另外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 对比疗效、血管再通、90d预后效果、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炎症指标相关指标,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 机械取栓术后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提高血管再通率,调节神经功能、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90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 丁苯酞注射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比较抽吸取栓术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术治疗脑前循环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
8
作者 范福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79-0082,共4页
探讨临床针对脑前循环栓塞患者采用抽吸取栓术及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筛选出36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前循环栓塞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红绿双色球的办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包含18例,前者采... 探讨临床针对脑前循环栓塞患者采用抽吸取栓术及抽吸结合支架取栓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筛选出36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前循环栓塞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红绿双色球的办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包含18例,前者采用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治疗,后者单独采用抽吸取栓术治疗,分析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以及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的良好预后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较大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及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情况可知未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单独使用抽吸取栓术相比于联合支架取栓术效果更加优异,有利于大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且不会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加强倡导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取栓术 支架取栓术 脑前循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效果对比
9
作者 陈奕农 《智慧健康》 2024年第7期126-129,共4页
目的 分析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支架取栓术,观察组实施抽吸取栓术,分析... 目的 分析抽吸取栓术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颅内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支架取栓术,观察组实施抽吸取栓术,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血管再通时间、一次完全再通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90d预后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溶栓、一次完全再通、全部血管闭塞再通、术后1周NIHSS、术中血栓逃逸、症状性颅内出血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颅内血管闭塞的取栓方法中,抽吸取栓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闭塞的血管,恢复缺血性疾病的脑灌注,建议在临床中进一步全面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取栓术 支架取栓术 急性颅内血管闭塞 效果对比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早期CT平扫脑实质高密度影鉴别诊断
10
作者 马圆 李沛城 +3 位作者 李青松 史慧娟 刘一之 陈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48 h复查CT平扫结果分为脑实质出血组(n=38,43处)和单纯对比剂渗出组(n=39,47处)。观察早期CT平扫图像上机械取栓术后PTIH直接征象(位置分布、最大CT值、体积、密度混杂征)和间接征象(局部占位效应、脑室内高密度、蛛网膜下腔高密度)。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实质出血组患者比对比剂渗出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占位效应(28/38比9/39,P=0.003)及脑室内高密度(5/38比0/39,P=0.025)。新发PTIH灶90处中43处脑实质出血,47处对比剂渗出。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实质出血组、对比剂渗出组间PTIH体积、密度混杂征判断实质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值分别为2.93、9.24。PTIH体积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最佳界值为9.3 cm^(3)。结论占位效应和脑室内高密度可作为判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间接征象。PTIH体积≥9.3 cm3和密度混杂征可作为诊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直接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CT平扫 脑出血 对比剂渗出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模型建立
11
作者 刘月娥 陈俊霖 江学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30-336,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 目的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机械取栓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01—2022-12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0例行机械取栓术的AIS-LVO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组。收集AIS-LVO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并建立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价值。结果320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发生率为24.06%(77/320)。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心源性栓塞型、基线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基线血糖、基线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基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增加、基线HbA1c升高、基线NLR增加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ASPECTS评分增加、基线血尿酸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模型方程:y=-4.246+0.674×心源性栓塞型+0.095×基线NIHSS评分-0.372×基线ASPECTS评分+0.852×基线HbA1c+0.295×基线NLR-0.008×基线血尿酸,经Hosmer-Lemeshow检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6、89.61%、79.01%。结论心源性栓塞型、基线NIHSS评分、基线ASPECTS评分、基线HbA1c、基线NLR、基线血尿酸为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风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对AIS-LVO患者机械取栓术后sICH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症状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王传光 杨素芳 +3 位作者 伊颖 周建伟 李超 尧银光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191-2196,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M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行MT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插管镇...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M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行MT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插管镇静麻醉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1 min(T_(0))、麻醉给药后10 min(T_(1))、穿刺成功置管时(T_(2))、手术开始30 min后(T_(3))、取栓操作时(T_(4))、手术结束拔管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患者术后6、12、24、48 h的Ramsay评分,以及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2、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比较,非插管镇静麻醉组MAP在T_(1)、T_(2)、T_(3)时明显较高,T_(5)时明显较低,HR在T_(1)、T_(2)、T_(3)、T_(5)时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12、24 h的Ramsay评分明显较低,且术后12、24 h NIHS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穿刺时间较短,转入复苏室率较高,第1次进食和下床时间较短,患者满意度和预后良好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插管镇静麻醉技术应用于AIS患者的MT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可降低术后24 h的Ramsay评分、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取栓术 缺血性脑卒中 非插管镇静
下载PDF
miR-126在脑梗死取栓术预后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王香云 孙如 +1 位作者 闵晶晶 卢凯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51-5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治疗前的改变,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介入取栓术的脑梗死患者101例,随访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治疗前的改变,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介入取栓术的脑梗死患者101例,随访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56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iR-126在取栓术前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26改变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取栓术前血清miR-126水平在预后良好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9.31±2.14)vs.(1.36±0.28),P<0.01],且miR-126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37,P<0.01),与侧支循环良好呈正相关(r=0.645,P<0.01),创建miR-126预测脑梗死取栓术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8,最佳截断值敏感度78.9%、特异性86.0%。结论血清miR-126水平在脑梗死取栓术前的改变与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介入取栓术 MIR-126 侧支循环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术后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富治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166-168,共3页
目的分析以规范化护理形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支架取栓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均为接受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6月,利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 目的分析以规范化护理形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支架取栓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的120例患者均为接受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6月—2023年6月,利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规范化护理模式(试验组,n=60)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60)开展临床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更高,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低,均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脑功能缺损状态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规范化护理 支架取栓术 生活质量 脑功能缺损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的影响
15
作者 赵振儒 王孟楠 +3 位作者 关娇 王莉萍 任建华 曾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血浆中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I)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行介入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血浆中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I)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行介入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30例)、大剂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均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h)后维持剂量分别为0.4、0.8μg/(kg·h),直至气管拔管,对照组(29例)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室给药前(T0)、麻醉诱导后(T1)、维持剂量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T2)、术毕带管恢复自主呼吸(T3)时对三组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三组术后24 h镇静、NIHSS评分、穿刺-血管再通(PTR)时间、苏醒时间的差异以及躁动、谵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T1~T3时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与T0时的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T1~T3时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均明显低于T0时的数值(P<0.05)。T0时,三组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小剂量组显著低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术后24 h的Ramsay评分、NIHSS评分、PTR及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大剂量组(P<0.05),但两组的Ramsay评分、PTR以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躁动、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组与对照组(P<0.05),但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大、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均可降低S100β蛋白、CCNI蛋白水平,而1.0μg/(kg·h)输注,小剂量[0.4μg/(kg·h)]维持麻醉时镇静作用明显,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右美托咪定 取栓术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何世珍 郑秀娟 黄温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行动脉取栓术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PON...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行动脉取栓术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PONV情况分为PONV组(n=34)、非PONV组(n=69)。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晕动史、偏头痛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手术时长等基础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脑梗死取栓术患者,发生PONV34例。PONV组、非PONV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偏头痛史、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性别、晕动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晕动史、使用镇痛泵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732、1.653、1.498、0.565,P均<0.05)。结论女性、晕动史、使用镇痛泵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取栓术 恶心呕吐 危险因素 保护性因素
下载PDF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对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成玉 李姗姗 +1 位作者 徐东成 牟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171-173,178,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在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前循环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0)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n=30)采用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治疗,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能提升重度前循环ACI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前循环急性脑梗死 超时间窗动脉取栓术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蒲晓龙 王军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0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脑部血流速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部血流速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联合NLR对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19
作者 张祥 叶斌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病房行取栓术的1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将预后良好的患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病房行取栓术的1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将预后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组(110例),预后不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5 d的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NLR水平;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中性粒细胞及NLR与患者预后效果间的关系;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及NLR对患者预后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的第1天、第5天,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及N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因变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设置为分类变量,将预后良好设置为0,预后不良设置为1,在治疗后第5天,基于logistic回归方程使用逐步后退法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及NLR与患者的预后效果存在显著关联(P<0.05);在接受治疗后的第5天,AUC数值由大到小分别为两项联合、NLR及中性粒细胞,其中,两项联合的AUC数值为0.893。结论中性粒细胞及NLR均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结果的有效指标,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缺血性脑卒中 取栓术 空腹血糖 预后效果
下载PDF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张宁 刘静 +3 位作者 崔涛 王敏 黄箫琪 于创伟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6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0例...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行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60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术,术后均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泵入并维持24 h。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观察组患者预后的指标,建立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延长,且两组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NIHSS评分、PT、APTT、hs-CRP、S100β均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3.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良好(χ^(2)=8.616,P=0.376)。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能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PT、APTT、术前NIHSS评分、hs-CRP、S100β为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替罗非班 机械取栓术 炎性反应 凝血功能 预后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