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取栓术。对比两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静脉溶栓、一次血管再通率、全部血管再通率、血栓逃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近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溶栓、全部血管再通率及血栓逃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取栓次数少于支架组,一次血管再通率高于支架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组(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DAPT组(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获得更好的近期预后,并发症风险更低。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治疗前的改变,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介入取栓术的脑梗死患者101例,随访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治疗前的改变,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介入取栓术的脑梗死患者101例,随访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56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iR-126在取栓术前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26改变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取栓术前血清miR-126水平在预后良好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9.31±2.14)vs.(1.36±0.28),P<0.01],且miR-126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37,P<0.01),与侧支循环良好呈正相关(r=0.645,P<0.01),创建miR-126预测脑梗死取栓术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8,最佳截断值敏感度78.9%、特异性86.0%。结论血清miR-126水平在脑梗死取栓术前的改变与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行动脉取栓术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PON...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行动脉取栓术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PONV情况分为PONV组(n=34)、非PONV组(n=69)。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晕动史、偏头痛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手术时长等基础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脑梗死取栓术患者,发生PONV34例。PONV组、非PONV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偏头痛史、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性别、晕动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晕动史、使用镇痛泵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732、1.653、1.498、0.565,P均<0.05)。结论女性、晕动史、使用镇痛泵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直接抽吸取栓术(ADAPT)与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DAPT组37例和支架组35例。ADAPT组行直接抽吸取栓术,支架组行支架取栓术。对比两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静脉溶栓、一次血管再通率、全部血管再通率、血栓逃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近期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溶栓、全部血管再通率及血栓逃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穿刺-血管再通时间短于支架组,取栓次数少于支架组,一次血管再通率高于支架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7 d NIHSS评分、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DAPT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支架组(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DAPT组(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取栓术,ADAP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可获得更好的近期预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文摘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微小RNA-126(miR-126)在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术治疗前的改变,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介入取栓术的脑梗死患者101例,随访2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56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iR-126在取栓术前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26改变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取栓术前血清miR-126水平在预后良好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9.31±2.14)vs.(1.36±0.28),P<0.01],且miR-126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37,P<0.01),与侧支循环良好呈正相关(r=0.645,P<0.01),创建miR-126预测脑梗死取栓术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8,最佳截断值敏感度78.9%、特异性86.0%。结论血清miR-126水平在脑梗死取栓术前的改变与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脑梗死介入治疗预后的标志物。
文摘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行动脉取栓术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PONV情况分为PONV组(n=34)、非PONV组(n=69)。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晕动史、偏头痛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手术时长等基础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脑梗死取栓术患者,发生PONV34例。PONV组、非PONV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偏头痛史、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性别、晕动史、预防性使用止吐药、使用镇痛泵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晕动史、使用镇痛泵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732、1.653、1.498、0.565,P均<0.05)。结论女性、晕动史、使用镇痛泵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止吐药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PONV发生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