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语境下中国志怪题材图画书的叙事流变与优化研究——以福建省非遗文学“李寄斩蛇”为例
1
作者 钱宁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李寄斩蛇”是具有鲜明儿童文学特色的中国古代志怪故事之一。各版本图画书通过视觉化改编使“李寄斩蛇”故事重新进入儿童视野,但也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分野。中国志怪题材既有现实的影子,又是一种浪漫的构想。儿童图画书创... “李寄斩蛇”是具有鲜明儿童文学特色的中国古代志怪故事之一。各版本图画书通过视觉化改编使“李寄斩蛇”故事重新进入儿童视野,但也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分野。中国志怪题材既有现实的影子,又是一种浪漫的构想。儿童图画书创作如何在这一传统题材领域破局立新,应有四个方面的理论遵循和考虑:打通认知屏障,构建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凸显游戏精神,回归儿童语境的艺术旨趣;聚焦图画叙事,强化插图设计的文化创意;正视童年意义,关注作品内在的哲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中国志怪题材 图画书 李寄斩蛇 叙事流变 优化策略
下载PDF
从微电影到大电影——文牧野的美学书写与叙事流变
2
作者 李语涵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6期163-166,共4页
贾樟柯曾言:“短片是电影最初的形态,电影史本身就开端于短片,90分钟的长片则是电影商业化的产物。”无论是作为学生时代的练笔,还是作为传达自由意志和个性呼喊的媒介,微电影创作在众多成名导演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他们走向... 贾樟柯曾言:“短片是电影最初的形态,电影史本身就开端于短片,90分钟的长片则是电影商业化的产物。”无论是作为学生时代的练笔,还是作为传达自由意志和个性呼喊的媒介,微电影创作在众多成名导演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他们走向大银幕前的传声筒和奠基石。而微电影与大电影不仅仅是影片时长上不同,其叙事模式、受众范围、传播媒介都存在诸多差异。院线长片作为一种文化商品,更多面临着商业效益、审查机制等限制,因此导演从微电影过渡至大电影创作中的形变也值得分析研究。成长于互联网语境下的新力量导演游走于个性表达与市场要求之间,他们既遵从着产业运营规则,又呼唤着美学品格的坚守。本文聚焦于新力量导演文牧野,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为例,透视其影片创作中逐步确立、一以贯之的美学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牧野 电影 叙事流变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小说的叙事流变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峰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1-77,共7页
从小说的叙事层面来看,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颇为用心地经营叙事,其技巧趋于多元,艺术性也相对较高。通过梳理她们的小说,可以探知一条较为清晰的叙事流变脉络。以芸亦尘、融融为代表的老作家走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道路,以商晚筠、鞠药如... 从小说的叙事层面来看,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颇为用心地经营叙事,其技巧趋于多元,艺术性也相对较高。通过梳理她们的小说,可以探知一条较为清晰的叙事流变脉络。以芸亦尘、融融为代表的老作家走的是传统的现实主义道路,以商晚筠、鞠药如为代表的中生代作家多使用现代主义的叙事手法,而黎紫书、贺淑芳等年轻女作家则有更为多元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其中,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的"酷儿"叙事在东南亚华文文坛表现得十分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女作家 叙事流变 “酷儿”叙事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叙事流变
4
作者 石群山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3期76-79,共4页
非物质文化叙事历经了附魅、祛魅和返魅的流变之路。农耕文明时期的非物质文化叙事是特定地域、特定民族在劳作和生活中自我享用的附魅叙事。工业时代受他者的排挤,它走上了祛魅之路。当下遗产资源化浪潮为它的返魅提供了契机,它脱离特... 非物质文化叙事历经了附魅、祛魅和返魅的流变之路。农耕文明时期的非物质文化叙事是特定地域、特定民族在劳作和生活中自我享用的附魅叙事。工业时代受他者的排挤,它走上了祛魅之路。当下遗产资源化浪潮为它的返魅提供了契机,它脱离特定地域,被整合升值后又返回地域,呈现出了遗产资源化、仪式消费化和传媒化的返魅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文化生态 叙事流变 附魅 祛魅 返魅
下载PDF
中国古代涉海小说叙事流变
5
作者 方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64-70,共7页
涉海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类型,从六朝至明清时期均有诸多相关作品。根据小说中海洋叙事元素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先秦至两汉时期为孕育期,魏晋南北朝时... 涉海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类型,从六朝至明清时期均有诸多相关作品。根据小说中海洋叙事元素的发展变化,可以将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孕育期、发轫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先秦至两汉时期为孕育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发轫期,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期,明清时期为成熟期。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海洋书写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涉海小说经历了从想象之辞到可信知识,从神话到传说到纪实到自觉文学虚构的叙事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涉海小说 叙事流变 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 神话传说 写实 文学虚构
下载PDF
二十世纪维吾尔文中短篇小说叙事流变
6
作者 晁正蓉 陈文博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26-29,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吾尔文学界产生了大量中短篇小说,这一时期维吾尔族作家在作品中对叙事技巧的运用也打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本文从作家在小说中对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和叙事模式选择上的变化,探讨20世纪维吾尔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吾尔文学界产生了大量中短篇小说,这一时期维吾尔族作家在作品中对叙事技巧的运用也打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本文从作家在小说中对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和叙事模式选择上的变化,探讨20世纪维吾尔语中短篇小说叙事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语 中短篇小说 叙事流变
下载PDF
叙事冲突视角下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叙事流变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金贵 吕世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135,共9页
Mona Baker(蒙娜·贝克)的叙事性阐释理论揭示了翻译本体叙事与目标语集体叙事和公共叙事的对抗关系。在该理论指导下,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发现,葛浩文在叙事选材、叙事结构和翻译策略等方面发生了从以归化为... Mona Baker(蒙娜·贝克)的叙事性阐释理论揭示了翻译本体叙事与目标语集体叙事和公共叙事的对抗关系。在该理论指导下,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发现,葛浩文在叙事选材、叙事结构和翻译策略等方面发生了从以归化为主到以异化为主的流变过程,其原因在于翻译叙事在对抗冲突中具有动态性和累积性,在动态叙事累积中传递文化和创造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冲突 叙事流变 葛浩文 莫言
下载PDF
从《我和我的家乡》看新主旋律电影的多元主题与叙事流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亚芝 周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7-130,共4页
《我和我的家乡》将主流意识与大众文化完美耦合,以鲜明的主流话语和极大的艺术观赏性,获得主旋律影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本文探讨了乡土情怀、小人物与中国梦、新时代新形象等多元主题,分析了主旋律电影由严肃沉郁的正剧... 《我和我的家乡》将主流意识与大众文化完美耦合,以鲜明的主流话语和极大的艺术观赏性,获得主旋律影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本文探讨了乡土情怀、小人物与中国梦、新时代新形象等多元主题,分析了主旋律电影由严肃沉郁的正剧到寓庄于谐的喜剧、严肃精英音乐到通俗大众音乐、“统包”式到“众包”式创作的叙事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和我的家乡》 新主旋律 多元主题 叙事流变
下载PDF
新时代家庭题材电视剧叙事流变与价值引领
9
作者 徐晨 《教育传媒研究》 2022年第2期88-91,共4页
本文从历史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探讨家庭题材电视剧一般叙事规律及审美倾向的产生,重点分析新时代家庭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继承与流变,探讨新时代家庭题材电视剧中的文化反思和守正创新。
关键词 新时代 家庭题材 电视剧 叙事流变 社会价值
下载PDF
从银幕到荧屏:中国家庭伦理叙事的流变与回归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清 廖曼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8,共2页
从电影《孤儿救祖记》至今已近90年,从电视剧《渴望》至今仅22年,中国家庭伦理叙事系统历经从家庭的伦理关系、悲欢离合到寄寓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再到回归日常、讲述身边老百姓的故事,实现了从银幕到荧屏的家庭伦理题材影剧跨世纪的... 从电影《孤儿救祖记》至今已近90年,从电视剧《渴望》至今仅22年,中国家庭伦理叙事系统历经从家庭的伦理关系、悲欢离合到寄寓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再到回归日常、讲述身边老百姓的故事,实现了从银幕到荧屏的家庭伦理题材影剧跨世纪的繁盛。实质上仍未偏离以家论国、家国同构的集体无意识,同时又加强了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因而是最具民族特质,最能彰显民族文化精神的影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电影 家庭伦理电视剧 叙事流变 民族文化精神
下载PDF
表述语境与族群诉求:论蚩尤叙事的古今流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红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3,共8页
蚩尤叙事起自先秦,流传下来的众多文本主要为三重叙事:朝廷叙事、民间叙事、学者叙事。对应的蚩尤形象为:战神与乱臣、恶神和妖鬼、黎苗君长和中华始祖。三重叙事同源异流,各自发展,但在历史进程中,由于表述语境、表述主体、表述诉求的... 蚩尤叙事起自先秦,流传下来的众多文本主要为三重叙事:朝廷叙事、民间叙事、学者叙事。对应的蚩尤形象为:战神与乱臣、恶神和妖鬼、黎苗君长和中华始祖。三重叙事同源异流,各自发展,但在历史进程中,由于表述语境、表述主体、表述诉求的变化,三重叙事消长起伏,则秦汉唐以帝国朝廷叙事最为突出,宋元明在朝廷叙事消减后民间世俗书写继续生长,现当代学者叙事依靠国族叙事掌控局面。当下,蚩尤被纳入文化资源行列,正迎来以遗产开发为中心的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叙事。在这场整合性叙事中,蚩尤形象将被重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流变 族群诉求 文化资源
下载PDF
亲历者与旁观者:身份转换背景下的叙事流变——论新世纪短篇小说的“文革”叙事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霆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2,共7页
新世纪短篇小说中的"文革"书写,比之1970—1980年代的"伤痕"、"反思"小说,无论在叙事技艺还是思想深度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其中的变化包括:重新回归短篇小说的文体自觉、身份转换背景下对革命浪漫主... 新世纪短篇小说中的"文革"书写,比之1970—1980年代的"伤痕"、"反思"小说,无论在叙事技艺还是思想深度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其中的变化包括:重新回归短篇小说的文体自觉、身份转换背景下对革命浪漫主义的终结、在背离与超越的同时完善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并且开始追诉"文革"中普通人应该承担的罪责。但新世纪作家思想力的提升,并没有跟上小说技艺日益精湛化的速度。主要表现是:当小说触及到"集体罪行中的个体责任"这一重量级问题时,还缺乏足够的思想穿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短篇小说 “文革”书写 叙事流变 身份转换
原文传递
毕飞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与叙事流变
13
作者 涂慧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3,共8页
毕飞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主要涉及血脉族谱、古典艺术和民族心理三个面向。他从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出发,以理性思辨式叙事审视历史现实,探寻个人血脉和家族史并勾连中国现代民族史;以感兴修辞式叙事审视古典艺术,喟叹中国古典艺术的现代... 毕飞宇小说中的历史意识主要涉及血脉族谱、古典艺术和民族心理三个面向。他从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出发,以理性思辨式叙事审视历史现实,探寻个人血脉和家族史并勾连中国现代民族史;以感兴修辞式叙事审视古典艺术,喟叹中国古典艺术的现代没落;以立体讲述式叙事审视民族性,质询并批判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伴随历史意识的反思深化,毕飞宇小说的叙事艺术不断发生嬗变:由理性思辨式叙事到诗性兼智性叙事转向质朴本真的讲述式叙事,抒情式长句和说理性警句逐步向讲述式口语过渡。毕飞宇小说中历史意识与叙事流变的互动,既受作家历史观与叙事观的直接影响,受社会思潮与时代话语的强力规训,还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飞宇小说 历史意识 叙事流变 讲述式叙事 智性叙事
原文传递
论《喜福会》“麻将叙事”策略
14
作者 沈非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78-81,共4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麻将这个重要意象起着叙事结构手段和叙事动力的作用。本文以西方女权主义反菲勒斯中心主义传统和美国少数族裔妇女创作探索轨迹为背景,把《喜福会》放在华裔母系文学语境中,分析小说如何发扬和...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麻将这个重要意象起着叙事结构手段和叙事动力的作用。本文以西方女权主义反菲勒斯中心主义传统和美国少数族裔妇女创作探索轨迹为背景,把《喜福会》放在华裔母系文学语境中,分析小说如何发扬和推进美国少数族裔、尤其是华裔妇女写作传统,利用麻将意象建构独具特色的去中心、多视角、多元在场、环形流变的叙事策略,挑战和颠覆父权大一统叙事规范,呈现华裔女性身份建构过程的复杂性、解构性和动态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麻将 母系文学 环形叙事
下载PDF
中国谍战剧叙事研究
15
作者 王泽涵 《传媒论坛》 2020年第7期126-127,共2页
谍战剧立足于中国革命历史,呈现着中国特殊的文化意蕴和爱国主义思想,本文从谍战剧的审美意蕴与大众审美心理、叙事流变、性别叙事、叙事类型融合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国谍战剧的叙事特点与叙事逻辑,以期为谍战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 叙事流变 性别叙事 叙事类型 谍战剧
下载PDF
现实题材电视剧女警察形象的三重类型
16
作者 万小谈 王婧 《文化产业》 2022年第33期46-48,共3页
在21世纪前后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中的女警察角色经历了两次叙事流变,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类型。就创作范式而言,作品更多地受到现实文本与故事文本之间动态、密切耦合而成的现代性价值逻辑的统摄。就女性形象而言,... 在21世纪前后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中的女警察角色经历了两次叙事流变,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类型。就创作范式而言,作品更多地受到现实文本与故事文本之间动态、密切耦合而成的现代性价值逻辑的统摄。就女性形象而言,作品中的女警察角色创作可分为三类:1.政治正确话语控制下的女警察形象;2.增强女性气质的女警察形象;3.有缺点的平凡女警察形象。现结合具体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对三种女警察形象作出归纳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范式 形象类型 女性气质 现代性价值 叙事流变 现实题材电视剧 故事文本 典型人物
下载PDF
论戏曲电影《白蛇传》的艺术特色
17
作者 池艳萍 《大舞台》 2020年第4期17-22,共6页
1980年京剧电影《白蛇传》在融合民间神话、再现舞台表演精髓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电影特有的蒙太奇叙事方式和表现技巧,将人妖相恋的神话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增添了扣人心弦的魅力,使白蛇故事在电影银幕上绽放出别样的风采,并进一步推... 1980年京剧电影《白蛇传》在融合民间神话、再现舞台表演精髓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电影特有的蒙太奇叙事方式和表现技巧,将人妖相恋的神话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增添了扣人心弦的魅力,使白蛇故事在电影银幕上绽放出别样的风采,并进一步推动了白蛇故事在现代社会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白蛇传》 叙事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