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述历史纪录片《村庄十年》的历史还原与影像表达
1
作者 王鑫 闵付升 《视听》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口述历史纪录片是以寻访史实为目的,实现历史还原的一种影像艺术形式。口述历史纪录片《村庄十年》以如何进行我国乡村振兴历史还原为研究内容,从历史叙述主体的身份突破、历史还原的时空并置、地方文化对历史生成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 口述历史纪录片是以寻访史实为目的,实现历史还原的一种影像艺术形式。口述历史纪录片《村庄十年》以如何进行我国乡村振兴历史还原为研究内容,从历史叙述主体的身份突破、历史还原的时空并置、地方文化对历史生成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讨论我国乡村10年间的历史变迁。在还原乡村振兴历史记忆的同时,认识到地方文化的发展与振兴对于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历史还原 《村庄十年》 影像表达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
2
作者 秦飞勇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探讨多模态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意义建构问题,以期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设计和制作提供语言学方面的指导。研究发现,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主要是通过跨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 本文运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探讨多模态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意义建构问题,以期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设计和制作提供语言学方面的指导。研究发现,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的多模态意义建构主要是通过跨模态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进行的。具体而言,跨模态符号的互动包括语言与视频画面的互动、音乐与视频画面的互动、音响与视频画面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语篇 多模态意义建构 跨模态符号互动
下载PDF
关于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的思考——以《土地我们的故事》与《村庄十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琳 《视听》 2023年第5期73-77,共5页
乡村记忆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和传承者。创作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可抢救性保存我国当代乡村“活历史”,拓展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题材,提供乡村振兴路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 乡村记忆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和传承者。创作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可抢救性保存我国当代乡村“活历史”,拓展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题材,提供乡村振兴路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处于萌芽阶段,在学术水准、艺术表现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存在瓶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坚持业内学者的“在场”,提升创作者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水平,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强化市场意识,拓宽作品传播渠道,提升作品的话题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口述历史纪录片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爱惠 郭峰 《戏剧之家》 2021年第30期157-158,共2页
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纪录片体裁进入大众的视野,现在仍然具有极高的受众关注度。与此同时,随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成立,中央电视台吸收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政策的支持以及创作素材的丰富,为口... 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纪录片体裁进入大众的视野,现在仍然具有极高的受众关注度。与此同时,随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成立,中央电视台吸收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政策的支持以及创作素材的丰富,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之上,央视提出了制作口述历史纪录片的构想,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近百集优秀的口述历史纪录片。本文以口述历史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为主要的理论依据,将符号学、传播学等其他理论作为支撑,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口述历史纪录片在叙事角度、叙事策略、叙事方式、叙事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及亮点,从中总结出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叙事视角 叙事结构 叙事语言
下载PDF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历史理性与叙事分析——以《一寸山河一寸血》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潇然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7期197-,206,共2页
纪录片是一种影像建构的历史话语,其核心是真实性,它以纪实为宗旨,大多以留存性和鲜明社会意义为确立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审美价值。口述历史纪录片既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件,又表达创作者对社会历史观点和... 纪录片是一种影像建构的历史话语,其核心是真实性,它以纪实为宗旨,大多以留存性和鲜明社会意义为确立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审美价值。口述历史纪录片既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件,又表达创作者对社会历史观点和立场的叙事话语。历史理性彰显"真"与"善"的精神价值,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历史主义 历史理性 叙事分析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生于1978》的记忆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高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3-55,共3页
“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口述历史的一种呈现形式,通过影像生动直接地体现了“记忆”的价值,表达了隐形的历史真实,弥补了既有的史料空白,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生于1978》是北京电视台致敬改革开放40周... “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口述历史的一种呈现形式,通过影像生动直接地体现了“记忆”的价值,表达了隐形的历史真实,弥补了既有的史料空白,突出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生于1978》是北京电视台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的大型口述历史纪录片,以改革开放期间优秀企业家及其子女的口述史料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的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民族记忆,对于改革开放期间的历史呈现及当今建构集体认同感、提升国家凝聚力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生于1978》 个人记忆 集体记忆 民族记忆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记忆修辞与认同--以《奔赴新疆的知青们》为例
7
作者 李煊尔 王中伟 刘苗苗 《科技传播》 2022年第15期37-40,共4页
口述历史纪录片《奔赴新疆的知青们》围绕“场景”“人物”和“事件”3个内容要素,借助影像修辞和声音修辞的叠加,回溯了知青们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通过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融合、历史情境与现实图景互动的记忆修辞路径,文章探析了口述... 口述历史纪录片《奔赴新疆的知青们》围绕“场景”“人物”和“事件”3个内容要素,借助影像修辞和声音修辞的叠加,回溯了知青们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通过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融合、历史情境与现实图景互动的记忆修辞路径,文章探析了口述历史纪录片在历史叙述中的内生价值,进而搭建了关涉历史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屯垦戍边 记忆修辞 认同
下载PDF
再中介化:口述历史纪录片的记忆呈现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光苇 宋瑞雪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84-90,共7页
口述历史纪录片使用个人记忆形塑对历史的表达。觉醒与反叛、借助媒介进行游行,从而获得权力,正是个体记忆的价值。口述历史纪录片通过个体记忆建构历史,并赋权个体及边缘群体的记忆,以呈现样态。借助哈贝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和文本... 口述历史纪录片使用个人记忆形塑对历史的表达。觉醒与反叛、借助媒介进行游行,从而获得权力,正是个体记忆的价值。口述历史纪录片通过个体记忆建构历史,并赋权个体及边缘群体的记忆,以呈现样态。借助哈贝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可以看到口述历史纪录片借助个体记忆得以实现再中介化,让灾难历史的“悲”的意识得到了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口述历史纪录片 《二十二》 《唐山大地震》 再中介化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特征分析——以《我的抗战》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淑君 《视听》 2020年第4期58-59,共2页
口述历史纪录片根据人的记忆搜集历史、展现历史,通过叙述者生动的讲述,让观众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本文以《我的抗战》为例,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这几个方面对口述历史纪录片的总体叙事特征做出研究。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我的抗战》 叙事特征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中代际记忆传承路径研究--以《土地我们的故事》为例
10
作者 闫明珠 《视听》 2022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在人类文化的长河里,土地承载了人类热爱生命、尊崇道德、文化记忆的集体无意识。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土地作为承载回忆和文化的地点正慢慢被取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不同代际传承记忆的断裂而导致代际记忆差异化的问题。《土地我... 在人类文化的长河里,土地承载了人类热爱生命、尊崇道德、文化记忆的集体无意识。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土地作为承载回忆和文化的地点正慢慢被取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不同代际传承记忆的断裂而导致代际记忆差异化的问题。《土地我们的故事》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为主人公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以“大时代、小人物”的视角,通过口述史的方式书写了过去100年间中国人与脚下土地之间的复杂情感,通过视听表达与传播方式的大胆创新,让跨时代、跨地域的人能够共享文化记忆,获得深层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记忆 文化记忆 口述历史纪录片 《土地我们的故事》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
11
作者 谢珍 岳筱宁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第2期7-10,共4页
口述历史以"自下而上"的角度研究历史,由精英史向公众史转向。新的传播技术推动着口述历史的发展,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一种将口述历史与影像结合的艺术形式,一方面要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 口述历史以"自下而上"的角度研究历史,由精英史向公众史转向。新的传播技术推动着口述历史的发展,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一种将口述历史与影像结合的艺术形式,一方面要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历史真实 艺术创造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的影像化表达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2009年至2019年的央视纪录片为样本
12
作者 桂笑冬 赵东宇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第6期203-217,共15页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影像化表达方式进行探究,运用了内容分析法、焦点小组法和扎根理论方法,发现:一、口述历史在影像化过程中面临"真实性"与"真实感"的博弈;二、重现方式可"有限补全"...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影像化表达方式进行探究,运用了内容分析法、焦点小组法和扎根理论方法,发现:一、口述历史在影像化过程中面临"真实性"与"真实感"的博弈;二、重现方式可"有限补全"纪实资料的空缺,三种重现方式在真实性、艺术性、内容理解层面的传播效果差异显著。本研究最后构建了口述历史纪录片影像化重现方式的特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影像化表达 重现方式
下载PDF
考影像史料,品历史景深——兵团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的史学价值
13
作者 李煊尔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6期95-98,共4页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需要被书写,在历史哲学和影像记录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内,影像媒介迭代展现出历史的多元面向,口述历史纪录片凭借纪实性成为最具优先书写地位的影像媒介,促使历史书写的方式日渐丰富化。研究以兵团口述历史纪录...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需要被书写,在历史哲学和影像记录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内,影像媒介迭代展现出历史的多元面向,口述历史纪录片凭借纪实性成为最具优先书写地位的影像媒介,促使历史书写的方式日渐丰富化。研究以兵团口述历史纪录片《千古之策》《奔赴新疆的知青们》《兵团人》为研究对象,在“影像历史”与“文化现实”的双重维度中缔结丰富的历史话语空间,以此探讨了兵团口述系列纪录片如何书写兵团屯垦史、又如何读解文化逻辑下的历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兵团屯垦史 影像历史 文化现实
下载PDF
中国青年纪录片导演视角下口述历史的影像呈现与访谈方式分析——以纪录片《二十二》为例
14
作者 黄正枘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3期124-127,共4页
随着时间的流逝,特殊的历史伤痛群体也逐年减少,故而针对此特殊历史群体的记录与研究是迫切且必要的。本文以慰安妇这一特殊历史群体为主角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二十二》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内容为《二十二》中的青年导演选取的声画语言... 随着时间的流逝,特殊的历史伤痛群体也逐年减少,故而针对此特殊历史群体的记录与研究是迫切且必要的。本文以慰安妇这一特殊历史群体为主角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二十二》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内容为《二十二》中的青年导演选取的声画语言以及口述历史访谈方式、文本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总结出中国青年纪录片导演影像风格与访谈方式的特点,最终总结出中国青年纪录片导演对于口述历史的访谈方式与影像呈现的两大视角:一是人本主义关怀,二是对历史的再联系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中国青年导演 慰安妇
下载PDF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15
作者 马骄 翟冀恺 《广播电视信息》 2023年第9期33-35,共3页
本文以典型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分析样本,研究其独特的叙事特征和叙事价值。口述历史纪录片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让历史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联通,让广大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鲜活而真切的历史,它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更给了... 本文以典型口述历史纪录片作为分析样本,研究其独特的叙事特征和叙事价值。口述历史纪录片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让历史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联通,让广大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鲜活而真切的历史,它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更给了观众一个独立的回顾历史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叙事策略 文献史料
下载PDF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口述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共产党人风范》创作谈
16
作者 龚荣生 《声屏世界》 2023年第24期5-7,共3页
百集老红军口述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为了可爱的中国》是赓续红色基因,续写红色家谱的力作。其中,第六季《共产党人风范》于2023年10月于江西卫视播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文章从主创者的角度,分别从立意、主题和风格三方面分析了该片的... 百集老红军口述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为了可爱的中国》是赓续红色基因,续写红色家谱的力作。其中,第六季《共产党人风范》于2023年10月于江西卫视播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文章从主创者的角度,分别从立意、主题和风格三方面分析了该片的创作经验,旨在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文献纪录片 老红军 创作谈
下载PDF
历史在文本转译过程中的消解与重构——基于口述历史纪录片采访文本和剪辑脚本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家乾 《艺术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76-81,共6页
从文本形式来看,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形成共经历了历史事件——口述历史事件——口述历史纪录片三个文本阶段、两次文本转译。在两次文本转译过程中,一部分历史被消解,同时也有一部分历史被放大和重构。本文以口述历史纪录片的采访文本和... 从文本形式来看,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形成共经历了历史事件——口述历史事件——口述历史纪录片三个文本阶段、两次文本转译。在两次文本转译过程中,一部分历史被消解,同时也有一部分历史被放大和重构。本文以口述历史纪录片的采访文本和在此文本的基础上撰写的导演脚本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分析历史从当事人口述到形成媒介产品经历了怎样的消解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纪录片 历史主义 文本转译 消解与重构
原文传递
讲述家庭故事:媒介记忆实践、界定仪式与传播赋权——基于“族印”口述历史纪录片计划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梦倩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9,共8页
大众传媒时代,媒介在建构社会记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记忆往往通过具体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得以表达、维持和重构。本研究以“族印”口述历史纪录片计划为案例,将其视为一种媒介记忆实践,聚焦口述历史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过程,观照家... 大众传媒时代,媒介在建构社会记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记忆往往通过具体的媒介生产和传播得以表达、维持和重构。本研究以“族印”口述历史纪录片计划为案例,将其视为一种媒介记忆实践,聚焦口述历史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过程,观照家庭故事的传播如何建构意义、记忆、认同和关系,以及如何影响赋权。该实践的传播过程作为一种“界定仪式”,深刻形塑着媒介记忆生产者对家人以及社会历史的认知与情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度沟通和理解,从而在公开的故事讲述行动中重新界定主体的身份认同与家庭关系。并且,该实践的传播过程促进了赋权,在个体层面,该实践赋予主体讲述并反思家庭故事和社会历史的机会和权利,形塑批判性意识;在社群层面,该实践为一些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赋权,促进社会介入性的行动;在社会层面,该实践打捞和挖掘普通人被遗忘的、被压抑的记忆,以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丰富多元的历史细节,为口述历史和民间记忆赋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故事讲述 口述历史纪录片 媒介记忆 界定仪式 传播赋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