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旧体诗词创作能力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英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旧体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在积极创作旧体诗词以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在...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旧体诗词创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未来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师应在积极创作旧体诗词以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强化作品讲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适当加以考核;同时,还应提倡使用新韵以降低写作门槛,明确规定记诵任务以打好写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旧体诗词 诗词创作 能力培养
下载PDF
重构中国古代文学自主知识体系
2
作者 过常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204,205,共12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源自孔子的经典教育,其功能是以文传道、以文化人、以文辅政、以文抒情,承担着建构、传递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责任。这一传统在近现代以来被人为中断,以“情绪性”“文艺性”为特征的纯文学观念代替了传统文学观...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源自孔子的经典教育,其功能是以文传道、以文化人、以文辅政、以文抒情,承担着建构、传递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责任。这一传统在近现代以来被人为中断,以“情绪性”“文艺性”为特征的纯文学观念代替了传统文学观念,致使传统文学功能萎缩,成为一门纯粹的知识性学科。学术界为了复兴传统文化,先后提出了建设国学、经学、中国古典学等主张和方案,但都与传统文化根基之学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应回归古代文学传统,以语言文字为前提,以经典文献为载体,以文化传承为目标,以文学审美为特色,形成一个主体突出、层次完整、相互支撑的自主知识体系;同时,对传统文学的话语资源进行清理、提炼,在意义域设定、论题设置、阐释策略、研究者主体性的建构等方面,继承创新,形成民族特色话语方式,将古代文学重构成为一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继承传统文化 自主知识体系 民族话语方式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里的饮食文化及其象征价值
3
作者 李亚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44,共1页
由余文章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一书,以古代文学为立足点,以文学发展为脉络,以具体文学为抓手,探究古代文学背后的饮食文化内涵,为进一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新的参照。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饮食文化 饮食书写 立足点
下载PDF
《古代文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运用
4
作者 王晓辉 吴丽芳 《鄂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8-80,共3页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专业技术强、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据驱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必然趋势,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集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优势与网络学习个性化为一体,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专业技术强、具有数字化思维和数据驱动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必然趋势,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集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优势与网络学习个性化为一体,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形成新型教学形态,实现了《古代文学》信息化教育的特色优势,提高了教学的实施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实施 运用
下载PDF
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5
作者 梁梅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124-128,共5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起点和标准,推进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表现出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高尚的人格操守,以... 立德树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起点和标准,推进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表现出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高尚的人格操守,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发掘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化思路,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古代文学教学 作品阅读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建筑意象概论
6
作者 袁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中国古代建筑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古代文学创造了古建意象。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体裁来看,《诗经》《楚辞》是体悟型古建意象的滥觞;汉赋营造了恢宏空间意象;唐诗展现了盛世场所精神的情感挥洒;宋词体现了亭台楼阁的人生意象... 中国古代建筑意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中国古代文学创造了古建意象。从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体裁来看,《诗经》《楚辞》是体悟型古建意象的滥觞;汉赋营造了恢宏空间意象;唐诗展现了盛世场所精神的情感挥洒;宋词体现了亭台楼阁的人生意象;散文对古建意象有全方位描绘;戏曲、小说、楹联对环境意象有着现实刻画;口头文学是古建规划的神奇投射;其他带有文学性质的历史资料则是古建意象的个体与集体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不同类型如门、楼、亭、台、阙等,在中国文学史上表现为内涵丰富的文学意象类型,中国古代诗词将它们塑造成不同的文学符号或范式。中国古代的建筑与文学相互依存,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再造了中国古代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意象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艾初玲 黄嘉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品五个要素整合信息,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唐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时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这一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宋文人的行踪轨迹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增强文学版图的空间印象,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编年系地意识;该平台凭借其权威全面的资料,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过,该平台对所有地点的创作资料只作简单的编年排列,并且缺乏阅读暂停功能的设计,这不利于用户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地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三维模式建构
8
作者 裴媛媛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具体到古代文学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亦不容忽视。以“知识”为依托,以“道德”为根本,以“自然”为达成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具体到古代文学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亦不容忽视。以“知识”为依托,以“道德”为根本,以“自然”为达成的三维实践教学模式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有效探索。“知识”“道德”“自然”三个维度,理论渊源深厚,内涵丰富,是对真善美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课程思政是地方高校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三维模式建构的重要突破口,将思政融入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这一模式的主要特色。古代文学课程思政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应遵循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从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入手,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实践教学 三维模式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思政教学融通的探索与思考
9
作者 宁辰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9-92,共4页
在我国高校专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中、在思政教学纵深发展的当下,原有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手段应进行适度的调整与变化。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多重关联性,全面辩证地看待其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基础之... 在我国高校专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中、在思政教学纵深发展的当下,原有的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手段应进行适度的调整与变化。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多重关联性,全面辩证地看待其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基础之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与思政教学融通的基本路径是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资源的共同学习为起点,通过课外作业、领悟古典文化精髓,以课堂之外的生动鲜活文化活动为补充,以教学与思政的多维考核为检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实践 思政教学改革
下载PDF
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对思政元素切入点的把握
10
作者 吴玉军 《科教文汇》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而言,要实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的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遵循润物无声的原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其具体表现为:在概述文学发展状况、介绍作家生平经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而言,要实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的立德树人目标,就必须遵循润物无声的原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准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其具体表现为:在概述文学发展状况、介绍作家生平经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组织课外活动时,适时把握时机,切入恰当的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思政元素 切入点 把握
下载PDF
以文本阅读为中心的古代文学教学实践探索
11
作者 邓妙慈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现今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上存在着明显的重“史”(文学史)轻“文”(文本)的倾向,教师要纠正这个倾向,就需要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设置相关实践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文本阅读训练。教师推进实践环节可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六: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 现今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上存在着明显的重“史”(文学史)轻“文”(文本)的倾向,教师要纠正这个倾向,就需要在古代文学课程中设置相关实践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文本阅读训练。教师推进实践环节可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六: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参考但不盲从名家言论;适当引入影视资源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精彩处或不足处的感知;引导学生梳理经典文本的生成过程;保证各文体教学的平衡;在考核环节着重考查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文本阅读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路与设计
12
作者 杜莹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近年来,由于大众流行文化、网络虚拟文化的冲击,部分大学生道德感淡薄、精神空虚,文化主体性式微,实在令人担忧。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近年来,由于大众流行文化、网络虚拟文化的冲击,部分大学生道德感淡薄、精神空虚,文化主体性式微,实在令人担忧。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是激活学生的道德荣誉感,提升其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古代文学的道德内涵及价值,采取“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路径,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核心要义,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发其生命热情与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大众文化 道德教育 潜移默化
下载PDF
新文科理念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13
作者 孟祥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82-84,88,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提质”对中文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尤为重要。课程改革首先是在新文科理念下调整了三维目标,更为注重产出导向;之后从符合新文科理念的教学内容更新、体现新技术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总体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思政 中国古代文学
下载PDF
古代文学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4
作者 张苓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0期104-105,共2页
古代文学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品读文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感受美学魅力、陶冶性情,以及通过研究史料,塑造深厚的文化意识。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古代文学常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品读文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感受美学魅力、陶冶性情,以及通过研究史料,塑造深厚的文化意识。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学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教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的精神向度
15
作者 蒋述卓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在精神向度上有四个特质:一是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二是创新的精神指向和向经典学习、创造文学精品的经典意识;三是在创作题材、内容乃至思想倾向上的民本倾向和读者视野;四是追求尽善尽美和艺道合一。借...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在精神向度上有四个特质:一是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二是创新的精神指向和向经典学习、创造文学精品的经典意识;三是在创作题材、内容乃至思想倾向上的民本倾向和读者视野;四是追求尽善尽美和艺道合一。借由这四个特质能够深度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精神向度,在古今演变、古今打通的文化基础上,实现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精神向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为新时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和文化动力,为造就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文学及其理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及其理论 精神向度 继承 创新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
16
作者 杜光熙 马小会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在“新文科”理念引导下,将迎来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体系完善方面,应结合专业认证、教学评估新动向,形成培养学科素养、加强教学技能、推进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引入“翻转课堂... 中国古代文学在“新文科”理念引导下,将迎来课程建设的全面提升。体系完善方面,应结合专业认证、教学评估新动向,形成培养学科素养、加强教学技能、推进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引入“翻转课堂”理念,辅以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对专业内涵的主动探索与领悟。目标转向方面,需格外重视教学教法、课程思政与古代文学的结合,为培养具备高尚情怀、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建设 教学创新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活动任务设计与应用研究
17
作者 梁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目前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依托线上平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任务是关键。把握好这一环节,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其真正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文章以雨课堂线上平台为例,从教学活动任务设置的基础与依据、教学活动任务的... 中国古代文学目前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依托线上平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任务是关键。把握好这一环节,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其真正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文章以雨课堂线上平台为例,从教学活动任务设置的基础与依据、教学活动任务的设计、实践应用等方面,阐释教学活动任务设计的必要性及其实践应用的多样化方式,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线上平台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课堂 教学活动任务 设计与应用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18
作者 黄静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包括教学理念:秉持OBE理念;教学设计: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使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四个方面。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OBE理念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文体学视阈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为例
19
作者 何亮 《广西教育》 2024年第15期106-109,155,共5页
创新能力对研究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大多数研究生只是将其作为汲取知识的宝库,难以从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究其原因,未能正确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为其中之一。文体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理论、文学批... 创新能力对研究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大多数研究生只是将其作为汲取知识的宝库,难以从中发现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究其原因,未能正确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为其中之一。文体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核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极为关键,有助于研究生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想等形成新的认识、产生新的观念等。该研究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为中心,从文体概念、文体形态、文体发展、文体分类等方面,结合具体作品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研究生 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教学培养的经验与反思
20
作者 李晓红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基于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课程连续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授课导师团队摸索出“1+1+N”教学培养模式,在夯实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产生了良好的规模培养效果。这一模式既是由专家型教师、青年教师与... 基于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课程连续十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授课导师团队摸索出“1+1+N”教学培养模式,在夯实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产生了良好的规模培养效果。这一模式既是由专家型教师、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共同营建的师生研学共同体,又是基层学术组织中由基础方法课、进阶理论课与高阶学术研讨活动共同构成的研究生教学培养生态体系。以研究生成长为中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点,学习与初阶研究能力并向,教师与导师角色同源,教学与培养资源贯通,师生的专业视域与志业发展共同进步。这一模式的经验反思提示,在硕士生培养中,一方面应当坚持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需要重申专业能力对可迁移能力培养的源头地位。就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培养而言,教学中立足古代文学经典,坚持文史结合,才能切实培养研究生多元发展所需的可迁移能力,走向“活”的硕士生教学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学位硕士生 教学培养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 文史结合 多元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