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9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三维古地理重建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余珊 李三忠 +5 位作者 索艳慧 龚淑云 安慧婷 熊莉娟 薛友辰 程世秀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163,共17页
地史时期全球古地理重建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兴趣所在,自A Wegener大陆漂移学说催生第一代古地理图至今,从古大陆再造到古地理重建,从固定论到活动论再到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成图,从单一因素制图到多因素综合编图,古地理重建方... 地史时期全球古地理重建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研究的兴趣所在,自A Wegener大陆漂移学说催生第一代古地理图至今,从古大陆再造到古地理重建,从固定论到活动论再到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成图,从单一因素制图到多因素综合编图,古地理重建方法日渐成熟。提出"古地理系统"概念,即利用古地磁、古生物、岩相古地理、构造古地理以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相辅相成定量研究来重建三维立体古地理格局;通过探讨全球尺度古海陆格局、古地貌地理、生物古地理、岩相古地理以及构造古地理等5个方面重建的方法技术,来阐述古地理系统重建的可能性,并重在定量重建古地理系统;全球古地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对于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以及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探讨超大陆、超大洋的形成机制也可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重建 古地理系统 海陆格局 生物古地理 岩相古地理 构造古地理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一 刘树根 +8 位作者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8-943,共16页
【目的】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分布规律尚存争议,阻碍了灯影组油气勘探领域由绵阳—长宁拉张槽两侧向其他广大地区拓展。【方法】通过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30余条剖面(钻井)开展岩石类型划... 【目的】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分布规律尚存争议,阻碍了灯影组油气勘探领域由绵阳—长宁拉张槽两侧向其他广大地区拓展。【方法】通过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30余条剖面(钻井)开展岩石类型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丘滩相以块状砂屑/鲕粒白云岩及柱状、穹窿状叠层石白云岩为特征,呈环带状分布在中上扬子台地(或内缓坡)边缘,向外过渡为中—外缓坡风暴岩或斜坡—盆地相区的滑塌角砾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硅质岩等。由于丘滩的阻挡作用,其内侧以低能的潮坪及潟湖沉积环境为主:其中潮坪相主要发育微生物纹层白云岩、穹窿—缓波状叠层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夹砂屑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纵向上常常形成米级—厘米级旋回;潟湖相主要由泥晶白云岩、含球粒/砂屑泥晶白云岩组成。相带时空分布表明灯影组在中上扬子地区总体呈现出进积的沉积趋势,内部包含2.5个层序,即三次进积(变浅)和两次退积(变深)旋回。【结论】由于灯影组在台地边缘—斜坡区域普遍遭到剥蚀,以及灯影组沉积期上扬子台地范围远超目前的板块边界,灯影组上部灯四段很少发现高能丘滩相带。在此背景下,局部地区(如松林—岩孔地区、中扬子台地周缘)灯影组中下部灯一段—灯二段(或蛤蟆井段、石板滩段)发育的丘滩相,是重要的有利储集相带。此外,处于海退体系域的灯二段中下部和灯四段上部(或相当层位)在中上扬子台地(或内缓坡)内部广泛发育微生物白云岩,也为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在中上扬子台地微生物白云岩广泛分布的背景下,进一步分析优质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才是找到油气接替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地区 灯影组 碳酸盐岩台地 古地理格局 储集相带
下载PDF
油气富集域早古生代以来的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南美-北非-中东-中亚特提斯域古地理与油气资源 被引量:1
3
作者 鲍志东 王光付 +3 位作者 冯志强 郑秀娟 李新坡 孙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鉴于中国的油气需求与国内外油气资源禀赋,合理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顺应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各类油公司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地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组织了国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专栏。为... 鉴于中国的油气需求与国内外油气资源禀赋,合理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顺应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各类油公司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地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组织了国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专栏。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领悟本期刊发的5篇海外区域研究论文,部分编者撰写了这篇关于5篇海外论文的整体研究背景、各自成果特色及其创新认识相关性的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 北非 滨里海 海外古地理与油气 文章推荐
下载PDF
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主要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郑秀娟 杜远生 +11 位作者 朱筱敏 刘招君 胡斌 吴胜和 邵龙义 旷红伟 罗静兰 钟大康 李华 何登发 朱如凯 鲍志东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14,共21页
本文从古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认为中国古地理学在多个方面引领了古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包括:(1)在古地理学基础研究方面,多学科齐头并进... 本文从古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地理学近十年的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认为中国古地理学在多个方面引领了古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包括:(1)在古地理学基础研究方面,多学科齐头并进,支撑了古地理学科的持续发展;(2)在古地理研究方法与成图方面,构造古地理、生物古地理中的遗迹学研究、小尺度古地理研究和大数据古地理研究有了长足进展;(3)在古地理学应用方面,从含油气盆地古地理、油页岩古地理及碎屑岩成岩作用多角度研究油气资源与油页岩,并在聚煤区古地理研究与煤炭资源预测及其他矿藏古地理研究与找矿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地震沉积学 遗迹学 小尺度古地理 大数据古地理 聚煤区古地理 油气资源
下载PDF
“古地理学术论坛”第1—17期评述
5
作者 李新坡 郑秀娟 +3 位作者 朱筱敏 鲍志东 王媛 鲜本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08,I0001,I0002,I0003,共10页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22年9月论坛开始至2024年1月共举办了17期,共计邀请21位专家学者(包括外国专家4位)在论坛作报告。报告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和科技前沿,既有高屋建瓴的沉积古地理学综述,也有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源汇系统、层序地层学、深水沉积研究,以及与深时古环境重建有关的事件沉积、遗迹化石、古野火、碳酸盐沉积、构造古地理学研究,还包括铝土矿成因等矿产沉积学研究。总体看来,系列报告理论联系实践,既立足基础又关注前沿,受到学者们较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学术论坛 沉积古地理 事件沉积学 源汇系统 层序地层学 深水沉积 碳酸盐岩 矿产沉积学
下载PDF
造山带古地理学——在盆地构造古地理重建中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6
6
作者 吴根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05-416,共12页
造山带古地理学在盆地构造古地理重建中若干思考的核心,是以活动论的构造观指导盆地分析。本文强调以发展的、动态演化的思路来研究盆地。现存的一个盆地,可能只是地史期间大盆地的残余(或残留)部分;或是原来彼此分开和独立的几个盆地... 造山带古地理学在盆地构造古地理重建中若干思考的核心,是以活动论的构造观指导盆地分析。本文强调以发展的、动态演化的思路来研究盆地。现存的一个盆地,可能只是地史期间大盆地的残余(或残留)部分;或是原来彼此分开和独立的几个盆地内的沉积记录组成的沉积物拼盘。一个盆地内现存的次级构造单元可能由年轻的造山运动形成;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原来的次级单元已被后来的构造-热事件模糊或遮蔽了。在盆地的建造过程中,隆起(包括次级隆起)的时起时伏十分常见;相应地,盆地间的时分时合也十分常见。在泛大陆旋回与大盆地发育间有着内在联系,即大盆地发育受邻侧的洋盆演化和造山过程制约,故“盆”“山”间的耦合分析是正确认识盆地动态演化的钥匙。体现在构造古地理重建中,造山带古地理学倡导原地的古地理重建与非原地的古地理重建相结合且以后者为主。非原地的古地理重建可通过定量的(如基于古地磁资料的重建)和定性的两条途径实现。文章讨论了定性重建中的5个要点1)时间上,要结合“反序”的研究,2)空间上,要结合“反转构造”的研究,3)强调构造复位在古地理重建中的意义,4)盆地建造阶段中的改造事件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5)盆地动力学与造山动力学的结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古地理 科学发展观 动态演化 非原地的古地理重建 盆地分析 古地理重建 盆地构造 古地理 造山带 次级构造单元
下载PDF
古地理研究的前景与挑战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效松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11,共11页
近代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大陆动力学前沿领域研究的活跃,向古地理研究者提出新的挑战,亟需编制新一代具找矿效应的等时的、活动论的古地理图.在地学领域中活动论和固定论是相对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限内,尚不能完全以非当今界限编绘古地理图... 近代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大陆动力学前沿领域研究的活跃,向古地理研究者提出新的挑战,亟需编制新一代具找矿效应的等时的、活动论的古地理图.在地学领域中活动论和固定论是相对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限内,尚不能完全以非当今界限编绘古地理图.当前活动论古地理的研究,首要的是转变思路,不仅要从沉积区反馈盆地的构造活动,同时还要从非沉积区的古地理演化获得造陆、造山的佐证,以此编制全球性的中小比例尺的构造—古地理复原图.层序地层学的出现不仅为编制以层序不整合面、高位体系域和凝缩段为标志的等时性古地理图提供了条件,而且还使穿时体系域的时空演化研究成为可能.露头古地理图相对于古地理复原图而言,对找矿预测和油气盆地选区评价更具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研究 活动论 构造古地理 等时古地理 露头古地理
下载PDF
豫西夹沟铝土矿床古地理环境分析
8
作者 俎新许 陈倩倩 +3 位作者 李锋 叶星 赵鑫 王淼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283-289,共7页
夹沟铝土矿赋存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古风化剥蚀面上,含矿层位为上石炭统本溪组,为一大型铝土矿床。查阅前人对该区的研究成果,结合矿区大量基础资料,从矿床地质特征、沉积相、古气候、地球化学、生物生态等多角度开展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矿... 夹沟铝土矿赋存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古风化剥蚀面上,含矿层位为上石炭统本溪组,为一大型铝土矿床。查阅前人对该区的研究成果,结合矿区大量基础资料,从矿床地质特征、沉积相、古气候、地球化学、生物生态等多角度开展综合研究,表明该区矿床古地理环境是气候湿热的近海陆交互环境。通过对其古地理环境的分析,提高该区古地理环境研究程度,也为后续矿山开发利用和矿区深部找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床 古地理环境 河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层序特征与沉积古地理演化
9
作者 贾进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3-778,共16页
为阐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层序格架及沉积古地理,根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湖盆沉积学研究思路,利用钻井、岩心、地震等基础资料,提出了井震结合层序划分、物源与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等研究新认识。将阿瓦... 为阐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层序格架及沉积古地理,根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湖盆沉积学研究思路,利用钻井、岩心、地震等基础资料,提出了井震结合层序划分、物源与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等研究新认识。将阿瓦提凹陷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和克拉玛依组划分了7个三级层序,俄霍布拉克组分为5个层序(SQ1—SQ5),克拉玛依组分为2个层序(SQ6—SQ7)。各层序自下而上由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组成。研究认为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发育多物源控制下的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亚相等沉积。凹陷周边存在4大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巴楚隆起和西部柯坪断隆,其次是北部塔北隆起和东南部塔中隆起。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西南部边缘,以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的粗粒砂岩和砂砾岩体为主。湖盆主体位于凹陷东部地区,向凹陷内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滩坝砂体为主。三叠纪湖盆经历了从初始形成、发育鼎盛、到充填消亡的过程。早三叠世早期(SQ1—SQ2),即俄霍布拉克组下段时期,是三叠纪阿瓦提湖盆的初始形成期。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巴楚隆起和西部的柯坪断隆地区,沉积相带从南向北呈不对称带状分布,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等,湖盆呈南浅北深、西浅东深。早三叠世中—晚期(SQ3—SQ5),即俄霍布拉克组上段时期,是湖盆扩张发育鼎盛期。伴随着西南部和西部物源不断向盆地进积,形成扇三角洲相沉积。同时,湖盆向北部和北东部扩展,形成自南向北不断进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北东部为滨浅湖—半深湖亚相。中三叠世早—中期(SQ6—SQ7),即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是湖盆充填消亡期。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迁移,物源不断进积造成湖盆迅速萎缩,直至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瓦提凹陷 三叠系 层序 沉积古地理演化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演变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绪洪 张丽丽 +5 位作者 鲁毅 乔培军 陈淑慧 吴梦霜 马琼 邵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早中始新世,珠二坳陷沉积物以近源输入为特征,沉积物主要来自坳陷周缘的局部隆起区;晚始新世,源自坳陷西侧的昆莺琼古河为盆地提供大量沉积物,坳陷北侧的珠江沉积物对珠二坳陷影响较小;渐新世,珠江沉积物从北向南越过番禺低隆起进入珠二坳陷,与昆莺琼古河沉积物在白云凹陷北部和中西部混合沉积,形成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物源演变过程明显受中生代末区域构造古地理控制,查明该时期物源演变对恢复区域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二坳陷 近纪 物源 古地理
下载PDF
碳酸盐岩中磁性矿物及其在古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和聆 马醒华 +1 位作者 孙知明 陈克樵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75-82,共8页
磁性矿物及其转化现象在碳酸盐岩中十分常见。在其沉积演化各个阶段形成的磁性矿物 ,分别携带了它们形成时的古环境信息 ,是沉积古地理学和环境磁学的直接研究对象。磁性矿物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受到地磁场的磁化作用 ,致使其获得了原生剩... 磁性矿物及其转化现象在碳酸盐岩中十分常见。在其沉积演化各个阶段形成的磁性矿物 ,分别携带了它们形成时的古环境信息 ,是沉积古地理学和环境磁学的直接研究对象。磁性矿物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受到地磁场的磁化作用 ,致使其获得了原生剩磁。鉴于对这类磁性矿物的准确鉴定及其所携带的原生剩磁成分的准确辨识 ,是获得可靠古地磁资料和建立地块极移曲线、编制非当今界限的古地理图与进行古地理重建的前提 ,从而成为古地磁学和大地构造古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后生阶段形成的磁性矿物 ,通常由原有的磁性矿物转化而成 ,这种转化作用常起因于构造运动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岩浆活动和流体活动。由于在其转化过程中 ,地磁场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所以新生磁性矿物就携带上新的剩磁 (重磁化剩磁 ) ,因而它们也应该是古地磁学和大地构造古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如果在进行古地磁研究时 ,增加与构造事件和热事件相关样品的采集 ,加强磁性矿物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那么就可以为进行古地理重建 ,提供更加可靠和更加丰富的古地磁资料。由此表明 ,在古地理学这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地球科学 ,发展到巳经形成许多分支学科的今天 ,有必要关注磁性矿物与古地理研究之间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磁性矿物 古地理 构造古地理 沉积古地理 地磁学
下载PDF
造山带古地理学——重建区域构造古地理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1
12
作者 吴根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35-650,共16页
以活动论构造观为指导,尽可能客观地复原地史期间海陆面貌和盆山格局的关键是在给定时间约束之后,于研究区现存的地质记录中发现业已消失了的和后期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文章基于大量实例论述了可能导致构造古地理单元消失和后期出... 以活动论构造观为指导,尽可能客观地复原地史期间海陆面貌和盆山格局的关键是在给定时间约束之后,于研究区现存的地质记录中发现业已消失了的和后期才出现的构造古地理单元。文章基于大量实例论述了可能导致构造古地理单元消失和后期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大陆地块的解体、沉没、俯冲、剥蚀、冲断—推(滑)覆作用、走滑作用、碎裂和被卷入年轻造山带等,特别提出东亚大陆边缘地区自侏罗纪末开始的移置地体拼贴增生是该区的一大特点。构造古地理单元消失和后期出现的发生大都与巨型断裂带(尤其是作为构造边界的巨型断裂带)发育有关。陆内阶段的断裂带活动对盆山格局的变化、盆地发育、沉积演化及其关键地质事件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还应注意断裂带解体阶段出现的新生构造对古地理重建的制约。简言之,造山带古地理学的发展是推动构造古地理学前进的关键之一,在恢复古特提斯多岛洋的构造古地理面貌、重建全球古大陆演化尤其是造山带和经受造山运动改造地区的古大陆演化,有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古地理 构造古地理单元 盆山格局 古地理重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源-汇系统特征及古地理格局
13
作者 袁珍 司豪杰 +3 位作者 马瑶 陈立军 郭艳琴 孙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4-1120,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统延安组是印支运动后滞效应后,受周缘造山带多物源系统影响的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煤炭及油气等资源勘探潜力巨大。通过轻矿物、重矿物、古流向、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等进行物源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了盆地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统延安组是印支运动后滞效应后,受周缘造山带多物源系统影响的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煤炭及油气等资源勘探潜力巨大。通过轻矿物、重矿物、古流向、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等进行物源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开展了盆地延安组源-汇系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延安组受来自北部阴山古陆、西北部阿拉善古陆、西南部祁连古陆及南部北秦岭造山带4个源-汇系统的影响。在源-汇系统分区的基础上深化了古地理格局认识,延安组在前侏罗纪沟壑纵横的地貌基础上,受4个不同古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过程差异的影响,形成了以盆地中部延安—东南部济源地区为沉积中心的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自盆地边缘至汇水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有序变化,其中以西北、北部源-汇系统沉积规模最大,是盆地勘探重点。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不同物源体系影响下的各类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古地理格局 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奥陶纪沉积体系演化与古地理格局重建
14
作者 颜宇豪 陈安清 +6 位作者 张本健 杨欧文 张玺华 周刚 杨帅 孙诗 陈洪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0-612,共13页
我国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田,但四川盆地奥陶系油气发现方面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前的勘探着重于岩溶储层和裂缝型储层,只有少量井获得天然气流发现,四川盆地奥陶系是否发育更具规模勘探... 我国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田,但四川盆地奥陶系油气发现方面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前的勘探着重于岩溶储层和裂缝型储层,只有少量井获得天然气流发现,四川盆地奥陶系是否发育更具规模勘探潜力的滩相储层是当前亟需回答的问题。由于奥陶系岩性变化快,关于其沉积体系,仍存在争议,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潜在储集相带的认识。本文根据测井、地震及露头剖面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奥陶系沉积相特征,重建了各沉积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结果表明:桐梓组—红花园组沉积期,四川盆地所在的扬子板块受泛非运动影响,上扬子构造较为稳定,发育以碳酸盐岩台地为主的沉积相,沉积模式为陆表海浅水台地,滩相白云岩围绕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周缘分布;湄潭组沉积期,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构造环境转变为加里东运动主控的强挤压背景,隆-坳格局加剧,沉积环境主要为混积陆棚;十字铺—宝塔—临湘组沉积期,重新发育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为陆表海碳酸盐岩缓坡环境;五峰组沉积期,加里东运动导致在川东南形成局限的深水海湾环境,沉积了一套富有机质页岩。总体上,四川盆地奥陶纪沉积演化经历了由陆表海浅水台地到混积陆棚、再演变为陆表海缓坡、最后演变为滞留深水陆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隆起 奥陶系 沉积演化 陆表海台地
下载PDF
中国古地理图研制发展的脉络与前景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鸿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6-252,共7页
早期的中国古地理图,是在地球大陆固定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于海陆分布、形态、变化特征的描绘。后来注意了全球构造的“活动论”与历史演化的“阶段论”相结合,开始了多种类型图件的表达,再后通过板块构造、古地磁学资料的更多积累,预... 早期的中国古地理图,是在地球大陆固定概念的基础上着重于海陆分布、形态、变化特征的描绘。后来注意了全球构造的“活动论”与历史演化的“阶段论”相结合,开始了多种类型图件的表达,再后通过板块构造、古地磁学资料的更多积累,预期下一代的中国古地理图将呈现各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单元恢复到原始位置进行描绘的前景。从第四纪大冰期冰川作用的深入研究,使其极大影响下的各种古地理事件及古地理单元的形成、分布和变化得到深入的了解和更合理的解释,可编制出该时期新一代更符合实际的中国古地理图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古地理再造 古地理事件 脉络
下载PDF
东疆地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古地理与原型盆地演化
16
作者 甄宇 陈旋 +8 位作者 焦立新 李新宁 周志超 刘文辉 殷树铮 李涤 苟红光 李成明 何登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99,共22页
石炭纪—二叠纪是东疆地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构造转折期,期间发生了多次洋壳闭合和陆陆碰撞活动。基于东疆地区洋盆性质、沟-弧-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的复杂性,目前针对东疆地区盆地晚古生代地层格架对比以及沉积充填特征认识不足。文中... 石炭纪—二叠纪是东疆地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构造转折期,期间发生了多次洋壳闭合和陆陆碰撞活动。基于东疆地区洋盆性质、沟-弧-盆俯冲事件和陆陆碰撞的复杂性,目前针对东疆地区盆地晚古生代地层格架对比以及沉积充填特征认识不足。文中以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为指导,复原东疆地区盆山构造带的构造-沉积面貌,厘定各构造地层单元的构造-沉积环境,从沉积充填、构造演化复原、周缘构造环境等角度来综合地、动态地开展原型盆地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东疆地区经历了早石炭世伸展、早石炭世末期—晚石炭世早期弱伸展、晚石炭世末期挤压、早二叠世早期伸展、早二叠世末期挤压5期伸展聚敛旋回,随后经历了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晚新生代5期构造改造过程。盆山构造复原揭示了石炭纪吐哈盆地南部边界距现今盆山边界向南46~70 km,石炭纪准东盆地北部克拉美丽山距现今向北约30 km,三塘湖盆地北部造山带石炭纪边界距今约55 km。东疆地区沉积环境经历了从石炭纪海相到早二叠世海陆过渡相再到中晚二叠世陆相的沉积演化,石炭纪发育海相的弧相关断陷盆地、裂谷边缘盆地、断陷盆地,早二叠世以发育海相、陆相断陷盆地为主,中二叠世主要发育陆相坳陷盆地,晚二叠世发育挤压型坳陷盆地。解析东疆地区盆山构造格局及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古地理演化,为探究东疆地区主要沉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成藏条件、源-储组合分布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疆地区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三塘湖盆地 石炭纪 二叠纪 构造古地理 原型盆地
下载PDF
PBDB数据库在古地理重建中的重要应用进展
17
作者 王晓楠 任强 +5 位作者 侯明才 董俊玲 陈安清 马超 钟瀚霆 郑栋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科学研究的数字化变革,作为地球科学领域开展数字化科研重要里程碑的古生物数据库Paleobiology Database(PBDB),为古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通过调研PBDB数据库平台内容及其在古地理重建中的应...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科学研究的数字化变革,作为地球科学领域开展数字化科研重要里程碑的古生物数据库Paleobiology Database(PBDB),为古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通过调研PBDB数据库平台内容及其在古地理重建中的应用实例,总结PBDB数据库目前在古地理重建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古生物数据库包含大量的可溯源数据,是古生物领域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和成果交流平台,其中PBDB数据库具有可视化特点,能提供多种数据检索和下载方式,是古地理重建工作的首选古生物数据库;(2)PBDB数据库的分类学和采集记录数据,在约束古地理位置、修订古气候带划分方案、定量古高程古水深、校正古海岸线等古地理重建领域具有明显优势;(3)古生物数据库偏向于古生物研究领域,且古生物记录的历史可能存在偏差和不完整性,其在古地理重建中起辅助约束作用,而非绝对途径;(4)如何实现古生物数据库中数据的自动分类、筛选,如何精确约束古板块位置的相对经度,如何提升古气候、古高程、古水深等研究的精确性,是应用PBDB数据库进行古地理重建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DB数据库 生物化石 古地理重建 现存问题 应用展望
下载PDF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18
作者 汤艳玲 李凌 +3 位作者 谭秀成 李明隆 芦飞凡 张本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5-592,共18页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梁山组和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测录井等资料,在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对栖霞阶层序界面进行识别。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位,结合优势相原则,分别绘制研究区栖霞阶SQ0+SQ1和SQ2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在栖霞阶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从下到上分别为梁山组底界面(I型)、栖一段内部界面(II型)、栖一段\栖二段界面(II型)和栖霞组\茅口组界面(I型),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域和高位域组成。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对比分析,认为栖霞阶下部的SQ0层序大致对应于传统划分的梁山组+栖一段下部地层,仅发育于研究区内的栖霞阶地层沉积前古地貌低地,并且具有向古地貌高地超覆的层序充填特征,中部的SQ1层序和上部的SQ2层序则遍布全区。川西南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西接康滇古陆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古地貌和沉积相带分异比较明显,自西向东依次为:康滇古陆及其东缘的潮坪、台内洼地、台内丘滩体,以及开阔—半局限海台地,而且沿台内坡折带发育的台内丘滩体往往具有环洼规模分布的趋势。【结论】通过剖析台内坡折带对碳酸盐岩成储的影响,指出SQ2层序(栖二段)是研究区栖霞阶最有利于台内丘滩体这一潜力储集相带发育的层位,环台洼坡折带发育的丘滩体相带附近是有利的勘探区。从层序地层学角度重新认识栖霞阶充填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为川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的下一步储层预测及勘探开发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充填模式 古地理格局 地质意义 栖霞阶 四川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早泥盆世软舌螺的发现及其古生态和古地理意义
19
作者 黄烈斌 刘一龙 +2 位作者 纵瑞文 高丹霞 申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400,共14页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来自中国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早泥盆世地层中的软舌螺化石,共计3属3种,分别为:王氏富蕴螺Fuyunotheca wangi gen.et sp.no v.,施氏纵肋螺Costulatotheca schleigeri Earp,2019和奥氏螺未定种Ottomarites sp.。其中,王氏...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来自中国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早泥盆世地层中的软舌螺化石,共计3属3种,分别为:王氏富蕴螺Fuyunotheca wangi gen.et sp.no v.,施氏纵肋螺Costulatotheca schleigeri Earp,2019和奥氏螺未定种Ottomarites sp.。其中,王氏富蕴螺作为首次发现的新属种,典型特征为横切面呈扁椭圆形至亚三角形,背部膨胀,具有1条贯穿壳体的背中脊,腹部较平至微微凸起,壳体前1/3处具有横向成组的肋,整个壳体装饰着横向比纵向明显的细线。古生态学分析表明,王氏富蕴螺是一类生活在具有一定水动力的、富氧的正常浅海环境中的软舌螺。另外,笔者总结了包括新属种在内的目前所有报道过的整个泥盆纪产出的软舌螺的有效属种(不包括未定种和未定属),共计来自11个国家12个地区的14属66种,依据其古地理分布特征,认为泥盆纪的软舌螺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劳俄大陆和冈瓦纳大陆附近,其他地区仅零星出现。此次新疆东准噶尔地区软舌螺化石的发现,不仅扩大了早泥盆世软舌螺类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同时为洲际间的地层对比提供了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舌螺 早泥盆世 生态 古地理 东准噶尔
下载PDF
藏东贡觉盆地白垩纪末期风成沉积组合及其古气候和古地理意义
20
作者 杜研 许欢 +6 位作者 丁家翔 何柯衡 赵潇然 夏磊 苑婷媛 张毕辉 刘高政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6-1419,共24页
晚白垩世,东亚地区风成沉积分布广泛,具有显著的纬向分带特征,然而,与华南地区处于相同古纬度的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却鲜有风成沉积的报道。近年来,前人依据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将藏东贡觉盆地原古近纪风成沉积时代重新厘定为白垩纪末期,这... 晚白垩世,东亚地区风成沉积分布广泛,具有显著的纬向分带特征,然而,与华南地区处于相同古纬度的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却鲜有风成沉积的报道。近年来,前人依据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将藏东贡觉盆地原古近纪风成沉积时代重新厘定为白垩纪末期,这为研究该时期青藏高原隆升前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创造了新的契机。通过野外剖面考察/实测、样品薄片偏光显微镜岩矿鉴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本研究对贡觉盆地贡觉组风成沉积序列、风成界面和沉积体系开展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贡觉盆地风成沉积组合主要位于贡觉组底部,集中分布在盆地西缘,主体由沙漠、冲积扇与河流沉积组成。其中,风成沉积以大型槽状层理、楔状层理和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层系中可见典型的颗粒流层、颗粒飘落层和风成沙波层,层面上可见风成波痕。风成砂岩中的碎屑颗粒以中、细砂为主,普遍表现出高结构成熟度和高成分成熟度特征,石英颗粒边缘具有“沙漠漆”结构。扫描电镜下,石英颗粒表面发育典型的新月形和碟形撞击坑,很好地指示了风成沉积成因。垂向上,风成沉积组合中显示出明显的下部风成与水成沉积交互、中部风成沉积主导、上部水成沉积增多的沉积序列特征,反映了干旱气候背景下突发性的降水/洪水引发地下水位的波动。认为贡觉盆地白垩纪末期风成沉积的形成演化与冈底斯山晚白垩世隆升形成的“雨影”效应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全球马斯特里赫特中期升温事件存在着一定联系。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白垩纪末期青藏高原隆升前的古地理格局和古气候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觉盆地 晚白垩世 风成沉积 气候 古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