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雒田”和“榃”的语源看古越人的谷田文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覃晓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6,共3页
"雒田"是古越人耕种的稻田,其名见于秦汉史籍,语源出自壮语的na2lu:k8(山谷田)。""是古越人后裔壮人创造的方块壮字,其语源为壮语的tam2(鱼塘)。从此字的构造看,壮人的""式鱼塘,是由山谷田改造而成... "雒田"是古越人耕种的稻田,其名见于秦汉史籍,语源出自壮语的na2lu:k8(山谷田)。""是古越人后裔壮人创造的方块壮字,其语源为壮语的tam2(鱼塘)。从此字的构造看,壮人的""式鱼塘,是由山谷田改造而成的。两字的语源反映了古越人以田耕为主,局部(因势)向渔业转换的历史画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雒田 语源 古越人 谷田文化
下载PDF
古越人东渡台湾考
2
作者 葛坤英 周文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关键词 古越人 台湾高山族 《台湾文化》 越王 公元前 《太平御览》 《史记》 《越绝书》 《台湾通史》 习俗
下载PDF
论南海王国古越人与闽粤赣边区客家先民的历史关系——兼论畲族与客家关系
3
作者 刘美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 ,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 ,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 ,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 ,这从考古... 本文论证了西汉前期的南海王国是古越人一支建立的 ,南海王的封邑及其疆域位于闽、粤、赣交界地区 ,宋元时期这一毗邻地带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文章指出客家人的来源除以中原陆续南迁的汉族为主体外 ,也融合了当地土著古越人 ,这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可得到印证。畲族先民迁入闽、粤、赣的时间较晚 ,与汉族 (含客家人 )是两个民族 ,各有独特文化 ;元明清时期 ,畲族与客家人也曾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王国 古越人 闽粤赣边区 客家人 畲族 土著居民 语言 古越语 民俗
下载PDF
“女书”字符中的崇鸟意识与古越人鸟图腾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志民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本文论述了"女书"字符构成中蕴含的造字者的崇鸟意识和我国东南地区古越人的鸟图腾文化。作者认为,揭示这一关系,可以为考究中国"女书"文字的历史渊源提供一种新的思考和依据。
关键词 崇鸟意识 古越人 岛图腾 女书 中国 文字 历史渊源
下载PDF
年由火来——岭南古越人对时间的知觉方式 被引量:3
5
作者 白耀天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71-77,共7页
一个民族对“年”的原初知觉方式,是该民族传统文化“原始层”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民族史和民族学材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岭南古代越人的时间知觉是以农事活动为自然参照点,他们对“年”这一时间的经验知觉是由电闪雷鸣开始的,年作... 一个民族对“年”的原初知觉方式,是该民族传统文化“原始层”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民族史和民族学材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岭南古代越人的时间知觉是以农事活动为自然参照点,他们对“年”这一时间的经验知觉是由电闪雷鸣开始的,年作为时间的抽象概念是与雷动生火一起诞生;“火”从“雷”来,“年”因“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人 岭南 壮傣语支 民族学材料 民族史 考古学 发展变化 汉族 广东新语 民族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古越人平安海航祈祷图─—宝镜湾摩崖石刻探秘之一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永兴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67-70,共4页
古越人平安海航祈祷图─—宝镜湾摩崖石刻探秘之一姜永兴近几年来,珠海市博物馆在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珠海南水高栏岛风猛鹰山坡和宝镜湾海边等地,发现了罕见的6幅摩崖石刻图象,图象以阴纹线条,浮雕造型,在花岗石面上,敲凿出各... 古越人平安海航祈祷图─—宝镜湾摩崖石刻探秘之一姜永兴近几年来,珠海市博物馆在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珠海南水高栏岛风猛鹰山坡和宝镜湾海边等地,发现了罕见的6幅摩崖石刻图象,图象以阴纹线条,浮雕造型,在花岗石面上,敲凿出各种图案。符号。在已发现的6幅摩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古越人 石刻图 珠海市 独木舟 丝绸之路 岩画 崇拜意识 历史地位 图案
下载PDF
试论侗族与古越人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业铨 韦秋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1-74,共4页
侗族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拥有二百五十多万人口,多才多艺,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它是我国西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桂、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 侗族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是一个拥有二百五十多万人口,多才多艺,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富有创造性的民族。它是我国西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桂、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人 侗族 干栏 凿齿 百越民族 发饰 侗族语言 文化特征 文献记载 僚人
下载PDF
从语言探索高山族与古越人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康 王德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67-72,共6页
当我们在追溯若干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探索其亲缘关系时,如对他们语言的亲疏作一翻研究,便会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可供参酌的历史佐证。有人类,就有语言,语言在发展中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在语言结构的演变中,变化得最缓慢的要数基本的核心... 当我们在追溯若干民族之间的历史渊源,探索其亲缘关系时,如对他们语言的亲疏作一翻研究,便会从另一个角度发现可供参酌的历史佐证。有人类,就有语言,语言在发展中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在语言结构的演变中,变化得最缓慢的要数基本的核心词汇,虽然这些词也在变,但若干千年后,我们仍能认出他们的“庐山真面目”。如英文的father(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人 语言结构 高山族 渊源关系 历史渊源 亲缘关系 核心词汇 壮侗语族语言 民族 泰耶尔语
下载PDF
湖南古越人葬俗 被引量:5
9
作者 吴铭生 《南方文物》 199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湖南古越人葬俗吴铭生我国古越族分布地域甚广,占有东南沿海诸省,如今之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以及安徽、江西、湖南等地,而且支系很多,故有"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之说。湖南远在春秋时期就有越人在湘水和资水流域繁衍生息,并... 湖南古越人葬俗吴铭生我国古越族分布地域甚广,占有东南沿海诸省,如今之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以及安徽、江西、湖南等地,而且支系很多,故有"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之说。湖南远在春秋时期就有越人在湘水和资水流域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自身特征的古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人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随葬物 历史时期 墓葬 葬具 近东西向 资兴 墓地
下载PDF
古越人在芜湖因水而创造的科技文明
10
作者 王桢 《安徽科技》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芜湖地处长江、青弋江交汇处.区域内湿地面积广袤,因鸠鸟多栖息于兹,故古称鸠兹。汉武帝元封二年建县,因县辖之内有湖且多生芜藻.故取名芜湖.并延用至今。
关键词 科技文明 芜湖 古越人 湿地面积 交汇处 青弋江 汉武帝
下载PDF
古越人民不会忘记
11
作者 沈家越 《农电管理》 2001年第6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电网改造 古越人 施工人员 农村电网 施工队伍 地方政府 用电管理 绍兴县 施工质量 配电变压器
下载PDF
岭南古越人酋长称谓语源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发圆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本文以语言考证为研究手段,以历史文化为印证依据,综合地对岭南古越人历代酋长称谓的语源进行考释,得出了“译吁宋”、“都老”、“布伯”分别译自壮语的ljuuk^8ha:k^7cu:η^6、tau^2la:u^4、pou^... 本文以语言考证为研究手段,以历史文化为印证依据,综合地对岭南古越人历代酋长称谓的语源进行考释,得出了“译吁宋”、“都老”、“布伯”分别译自壮语的ljuuk^8ha:k^7cu:η^6、tau^2la:u^4、pou^4buuk^7,“郎火”则源于仫佬语的lak^7kro^3的结论。这些考释结果对研究古越人的政治制度及其族群的来源、分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古越人 酋长称谓 语源考释 壮侗语族
原文传递
饮茶文化创始于中国古越人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珲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106,112,共9页
关于饮茶的起源,自唐代陆羽始至今,论述不少,却从未有人提及饮茶创自于古越人。然而,只要细细考察,便可发现:但凡古老的茶区均处于越族分布区域,而且其茶民也与越族有直接或间接的渊属关系。此外,最早的茶书——唐代陆羽《茶经》中“八... 关于饮茶的起源,自唐代陆羽始至今,论述不少,却从未有人提及饮茶创自于古越人。然而,只要细细考察,便可发现:但凡古老的茶区均处于越族分布区域,而且其茶民也与越族有直接或间接的渊属关系。此外,最早的茶书——唐代陆羽《茶经》中“八之出”的茶产地不仅全属越族分布区,且多为中原文化难以伸及的夷乡僻壤。而“七之事”中的茶史料,除敦煌人单道开一条外,全都属越族区域内事。由此可见越人与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依据资料考证,得出饮茶文化创自于中国古越人,是中国古越人创始了辉煌的茶文化的结论。现详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人 茶文化 越族 敦煌人 分布区域 起源 《茶经》 史料 陆羽 河姆渡遗址
原文传递
从民族学资料看广西地区古越人葬俗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浓新 《贵州民族研究》 1988年第3期160-164,共5页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习俗,它不但从一个侧而体现出本民族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还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思想意识。下面就民族学资料谈谈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古代骆越居民的...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习俗,它不但从一个侧而体现出本民族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还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思想意识。下面就民族学资料谈谈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古代骆越居民的二则埋葬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资料 广西 宗教信仰 丧葬习俗 民族文化 风俗习惯 葬俗 古越人 发展状况 骆越
原文传递
试论古越人及其后裔的衣食习俗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广正 《贵州民族研究》 198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一、关于汉文史笈记载中古越人的饮食生活 《逸周书、王会解》云:“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于越纳,姑妹珍。且瓯文蜃。共人系具。海阳大蟹。”《傅物志·五方人民》云:“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 一、关于汉文史笈记载中古越人的饮食生活 《逸周书、王会解》云:“东越海蛤,瓯人蝉蛇,蝉蛇,顺食之美。于越纳,姑妹珍。且瓯文蜃。共人系具。海阳大蟹。”《傅物志·五方人民》云:“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龟、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食陆畜者,狸、兔、鼠、雀、以为珍味,不觉其膻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人 主食 饮食习俗 烹调技术 百越 狗肉 水稻 饮食生活 民族体 大米
原文传递
古越人原来是湖南土著
16
《中华遗产》 2009年第6期12-12,共1页
之前,湖南一提远古历史就只有一个“长沙国”可言,直到最近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永州望子岗商周遗址内发现了最早的古越人聚居地,这种尴尬才得以改变。据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说:“望子岗遗址地处潇水支流桴江西岸的山坡上,... 之前,湖南一提远古历史就只有一个“长沙国”可言,直到最近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永州望子岗商周遗址内发现了最早的古越人聚居地,这种尴尬才得以改变。据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说:“望子岗遗址地处潇水支流桴江西岸的山坡上,现已发掘出的古墓葬共21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古越人 土著 研究所 古墓葬 长沙国 聚居地 研究员
原文传递
镌刻在岩石上的日子——浙东南古越人岩画探访记
17
作者 陈晓明 《温州人》 2020年第3期98-101,共4页
因受疫情影响,温州书画院主办的《岩镌古越:墨拓万年——浙东南古越人岩画拓片展》延至3月21日开展。此展展出浙江开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晓明所集拓的六十多件浙东南上古岩画,呈现了上古越族先民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浙东南 书画院 岩画 陈晓明 古越人 古越族 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古越人浮海东渡移民台湾探讨
18
《现代台湾研究》 2005年第5期15-19,共5页
通常由单一血统分流而来的族群,尽管源远流长、天各一方,彼此一无所知,但在语言和风俗上,他们共同的原始烙印却能够顽强地遗存。台湾高山族的状况远非如此。十来个族群,拥挤于一个小小的海岛上,族与族之间世居同一座山脉,共饮一... 通常由单一血统分流而来的族群,尽管源远流长、天各一方,彼此一无所知,但在语言和风俗上,他们共同的原始烙印却能够顽强地遗存。台湾高山族的状况远非如此。十来个族群,拥挤于一个小小的海岛上,族与族之间世居同一座山脉,共饮一脉清泉,但其语言和习俗却大相径庭,极少有共同之处。显然,这是一个多元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越人 移民 台湾省 中国 地方志
原文传递
略论我国古代的拔牙风俗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式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52,共8页
本文以我国东部及东南沿海各省区考古发现的史前墓葬的拔牙材料为主,结合文献有关“凿齿之民”、东夷与百越的关系,以及百越后裔诸民族有关拔牙的原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拔牙风俗的起源、演变和流传。
关键词 古越人 拔牙风俗
下载PDF
壮乡饮食文化概说 被引量:5
20
作者 莫俊卿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5-89,10,共6页
壮族是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无论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非常丰富。以饮食文化言之,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壮族分布南临大海,北靠南岭山脉,山深林茂,大小河流纵横,形成无数的平坝和丘陵,属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气候复... 壮族是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无论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非常丰富。以饮食文化言之,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壮族分布南临大海,北靠南岭山脉,山深林茂,大小河流纵横,形成无数的平坝和丘陵,属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交接处,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温度在17—23℃之间,多数地区常年不见冰雪。这样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为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饮食原料。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民对于野生动、植物的驯化、豢养与栽培、改良,又颇具匠心,有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壮族先民就在江南将野生稻种改良为栽培稻,随后又培育成籼稻、粳稻及糯稻品种,为人类的稻食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还把野生牛驯养成家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壮乡 饮食文化 风味食品 概说 粽粑 金桔 鸡杂 古越人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