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可逆比容量锡负极循环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宇
解晶莹
+2 位作者
杨军
王可
王保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3-425,465,共4页
为了改善锂离子蓄电池中高比容量锡负极的循环性能 ,采用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为载体制备得到Sn/PC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 :用该类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极表现出良好的锂嵌脱能力 ,循环性能比锡类电极有显著提高 ,其循环性...
为了改善锂离子蓄电池中高比容量锡负极的循环性能 ,采用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为载体制备得到Sn/PC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 :用该类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极表现出良好的锂嵌脱能力 ,循环性能比锡类电极有显著提高 ,其循环性能和可逆比容量与复合电极中锡的含量密切相关。第二次循环后复合电极充放电效率接近 10 0 % ,具备较好的充放电倍率特性和较低的嵌、脱锂电位。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能防止锡嵌、脱锂过程产生的严重体积效应 ,从而提高电极循环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
可逆比容量
锡负极
循环性能
锂离子蓄电池
复合电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的表面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朱守聪
施志聪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因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备受关注,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及容量衰减等问题,限制了其进...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因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备受关注,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及容量衰减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柠檬酸溶液表面处理结合再重新煅烧方法,通过在其表面包覆一层尖晶石相,对Li_(1.2)Ni_(0.2)Mn_(0.6)O_(2)开展了表面改性研究,并对改性前后样品进行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的Li_(1.2)Ni_(0.2)Mn_(0.6)O_(2)正极材料,形貌基本一致,均为尺寸100—400 nm的不规则颗粒,改性后的粉末颗粒边缘略有不平整。使用柠檬酸溶液表面处理后,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形成了内部为层状相、表面为尖晶石相的结构。尖晶石相的存在不仅为锂离子扩散提供了三维离子扩散通道、提高倍率性能,还可充当正极材料表面与电解液间的保护层,提高首次库伦效率,改善循环性能。改性后的Li_(1.2)Ni_(0.2)Mn_(0.6)O_(2)的首次库伦效率为92.4%,可逆比容量为292 mAh·g^(-1),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13.8%和22 mAh·g^(-1),并且在不同倍率下的可逆比容量和长循环容量保持率均有明显提升,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更优的循环稳定性能。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方法,该改性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应用于不同组分的富锂正极材料,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表面改性
首次库伦效率
尖晶石相
电化学性能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新型SnO_2@BNNSs@C纳米复合结构及其电化学储能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艾青
杨灿星
+3 位作者
黄仁忠
杨艳飞
邹文祥
袁颂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83,共7页
采用简单,环境友好的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SnO_2@BNNSs复合材料,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粒径均匀,粒径大约4~5nm,均匀分布在氮化硼纳米片(BNNSs)上;然后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备SnO_2@BNNSs@C纳米复合结构,以提高导电性。对比SnO_2,SnO_2@C,SnO_...
采用简单,环境友好的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SnO_2@BNNSs复合材料,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粒径均匀,粒径大约4~5nm,均匀分布在氮化硼纳米片(BNNSs)上;然后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备SnO_2@BNNSs@C纳米复合结构,以提高导电性。对比SnO_2,SnO_2@C,SnO_2@BNNSs@C三种纳米材料在电流密度100mA/g下的循环稳定性发现:SnO_2@BNNSs@C纳米复合物经过5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可达490mAh/g,库仑效率高达98.8%,揭示了SnO_2,BNNSs,C三种组分之间存在的相互协同效应,利于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结构
锡基复合材料
BNNSs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l离子掺杂对LiNi_(0.5)Mn_(1.5)O_4高电压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宁宁
宋文娥
+2 位作者
安富强
刘建红
田文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6,共5页
用固相法合成了Al掺杂的高电压LiNi0.5Mn1.5-xAlxO4材料,研究了材料晶胞参数、材料可逆比容量、放电电压及循环性能随掺Al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掺Al量的增加,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在逐渐减小;当Al掺杂量为0.06(LiNi0.5Mn1.44Al0.06O4...
用固相法合成了Al掺杂的高电压LiNi0.5Mn1.5-xAlxO4材料,研究了材料晶胞参数、材料可逆比容量、放电电压及循环性能随掺Al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掺Al量的增加,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在逐渐减小;当Al掺杂量为0.06(LiNi0.5Mn1.44Al0.06O4)时,样品具有最佳的循环性能,100周的容量保持率在97%左右。与此同时,使用以Al掺杂量为0.06的样品为正极,石墨为负极组装的全电池显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法
放电电压
Al掺杂量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然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洪成
王珏
+4 位作者
王琦
于倩
何冬青
张晓臣
马宇良
《高师理科学刊》
2017年第8期56-59,共4页
采用二次Hummers氧化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一步微波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与SnCl_2原位复合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以石墨烯/SnO_2复合物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SnO_2对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二次Hummers氧化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一步微波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与SnCl_2原位复合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以石墨烯/SnO_2复合物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SnO_2对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SnO_2与石墨烯复合可以制备一种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 581 mAh/g.在1 0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超过50%;经过大电流充放电后,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仍然能够达到85%.电流密度100 mA/g,循环充放电100次时,可逆容量保持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6
作者
赵智泉
刘庆雷
+3 位作者
黄大成
周凤羽
刘元超
张荻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介绍了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水热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以及硅/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
介绍了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水热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以及硅/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负极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FeSn_2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胡水江
徐君
+3 位作者
黄小华
樊佳能
杨航飞
李生初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1-963,共3页
用化学还原法和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纳米FeSn2颗粒,并对各自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呈球形但团聚,颗粒的尺寸约为30~70 nm。用溶剂热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呈现单分散的球状结构,其中颗粒的尺寸为80...
用化学还原法和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纳米FeSn2颗粒,并对各自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呈球形但团聚,颗粒的尺寸约为30~70 nm。用溶剂热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呈现单分散的球状结构,其中颗粒的尺寸为80 nm,且颗粒的尺寸分布均匀。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都具有500 m Ah/g的可逆比容量,但是由于用溶剂热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比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有更好的结晶性,因此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n2
化学还原法
溶剂热法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
1
8
作者
郑永军
王茂华
+1 位作者
瞿忱
王海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由于锂资源的价格逐渐攀升,亟需开发价格低廉的电池系统。通过共沉淀法合成FeCoNiCP片状前驱体,再经过包覆多巴胺、退火和在氮气下硒化,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在0.01~3.00 V充放电,以0.1 A/g...
由于锂资源的价格逐渐攀升,亟需开发价格低廉的电池系统。通过共沉淀法合成FeCoNiCP片状前驱体,再经过包覆多巴胺、退火和在氮气下硒化,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在0.01~3.00 V充放电,以0.1 A/g的电流循环70次,电极仍有468.38 mAh/g的可逆比容量;在0.1 A/g、0.2 A/g、0.5 A/g、1.0 A/g、2.0 A/g和5.0 A/g的电流下,分别具有363.85 mAh/g、345.88 mAh/g、320.73 mAh/g、308.31 mAh/g、290.33 mAh/g和249.29 mAh/g的可逆比容量。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复合材料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碳导电网络、多金属硒化物和独特的纳米结构的协同作用,缓解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复合材料
钠离子电池
协同作用
可逆比容量
共沉淀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循环寿命衰降机理分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杜园
郑见杰
王炜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8-1610,1661,共4页
锂离子蓄电池是一个亚稳态的体系,在循环和存储过程中由于界面副反应和材料不可逆相变的存在导致了锂离子蓄电池的界面阻抗增加和可逆比容量的损失。分析了空间用高比能锂离子蓄电池在循环中可逆比容量的损失机理,研究表明:在经过2500...
锂离子蓄电池是一个亚稳态的体系,在循环和存储过程中由于界面副反应和材料不可逆相变的存在导致了锂离子蓄电池的界面阻抗增加和可逆比容量的损失。分析了空间用高比能锂离子蓄电池在循环中可逆比容量的损失机理,研究表明:在经过2500次循环后(2.75~4.2V,1.2C充放电),该电池可逆比容量仍然在78%以上。通过EIS、XRD等分析表明:该电池循环中的可逆比容量损失主要来自于正极材料的可逆比容量损失和界面阻抗增加,负极在循环中的可逆比容量损失不足3%,对全电池的可逆比容量损失没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循环性能
可逆比容量
衰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维多孔Co_(1-x)S/NC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及储钠性能
10
作者
王海斌
陈蓝涛
范浩森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0-623,共4页
发展高比容量、良好可逆性和长循环寿命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氮基三乙酸(Co-NTA)前驱体,再分别在氮气气氛下退火和硫化,制得钠离子电池用一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线(Co_(1-x)S/NC)负极材料。以1.0 ...
发展高比容量、良好可逆性和长循环寿命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氮基三乙酸(Co-NTA)前驱体,再分别在氮气气氛下退火和硫化,制得钠离子电池用一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线(Co_(1-x)S/NC)负极材料。以1.0 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200次,电极有461.16 mAh/g的可逆比容量。这可归因于氮掺杂碳的多孔中空纳米线结构,不仅增强材料的导电性,还可提高比容量,并缓解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延长材料的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1-x)S/NC纳米线
钠离子电池
水热法
金属硫化物
可逆比容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可逆比容量锡负极循环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宇
解晶莹
杨军
王可
王保峰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能源科学与技术室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3-425,465,共4页
文摘
为了改善锂离子蓄电池中高比容量锡负极的循环性能 ,采用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为载体制备得到Sn/PC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 :用该类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极表现出良好的锂嵌脱能力 ,循环性能比锡类电极有显著提高 ,其循环性能和可逆比容量与复合电极中锡的含量密切相关。第二次循环后复合电极充放电效率接近 10 0 % ,具备较好的充放电倍率特性和较低的嵌、脱锂电位。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能防止锡嵌、脱锂过程产生的严重体积效应 ,从而提高电极循环性能 。
关键词
高
可逆比容量
锡负极
循环性能
锂离子蓄电池
复合电极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porous carbon
tin anode
composite electrode
分类号
TM912.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的表面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朱守聪
施志聪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出处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文摘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因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备受关注,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及容量衰减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柠檬酸溶液表面处理结合再重新煅烧方法,通过在其表面包覆一层尖晶石相,对Li_(1.2)Ni_(0.2)Mn_(0.6)O_(2)开展了表面改性研究,并对改性前后样品进行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的Li_(1.2)Ni_(0.2)Mn_(0.6)O_(2)正极材料,形貌基本一致,均为尺寸100—400 nm的不规则颗粒,改性后的粉末颗粒边缘略有不平整。使用柠檬酸溶液表面处理后,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形成了内部为层状相、表面为尖晶石相的结构。尖晶石相的存在不仅为锂离子扩散提供了三维离子扩散通道、提高倍率性能,还可充当正极材料表面与电解液间的保护层,提高首次库伦效率,改善循环性能。改性后的Li_(1.2)Ni_(0.2)Mn_(0.6)O_(2)的首次库伦效率为92.4%,可逆比容量为292 mAh·g^(-1),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13.8%和22 mAh·g^(-1),并且在不同倍率下的可逆比容量和长循环容量保持率均有明显提升,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更优的循环稳定性能。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方法,该改性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应用于不同组分的富锂正极材料,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表面改性
首次库伦效率
尖晶石相
电化学性能
可逆比容量
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lithium-rich cathode materials
Li-rich manganese-based cathode materials
initial coulomb efficiency
spinel phase
surface modification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分类号
TQ152 [化学工程—电化学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新型SnO_2@BNNSs@C纳米复合结构及其电化学储能特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艾青
杨灿星
黄仁忠
杨艳飞
邹文祥
袁颂东
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8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2066)
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资助项目(HBSKFZD2015001)
+3 种基金
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HBSDY201602
HBSDB201608)
英研究与创新桥计划合作项目(2016YFE0124300)
创客创业资助科技创新(CKCY20170 42814264604)
文摘
采用简单,环境友好的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SnO_2@BNNSs复合材料,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粒径均匀,粒径大约4~5nm,均匀分布在氮化硼纳米片(BNNSs)上;然后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备SnO_2@BNNSs@C纳米复合结构,以提高导电性。对比SnO_2,SnO_2@C,SnO_2@BNNSs@C三种纳米材料在电流密度100mA/g下的循环稳定性发现:SnO_2@BNNSs@C纳米复合物经过5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可达490mAh/g,库仑效率高达98.8%,揭示了SnO_2,BNNSs,C三种组分之间存在的相互协同效应,利于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升。
关键词
纳米复合结构
锡基复合材料
BNNSs
可逆比容量
Keywords
nanocomposite structure
tin-based composite
BNNSs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l离子掺杂对LiNi_(0.5)Mn_(1.5)O_4高电压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宁宁
宋文娥
安富强
刘建红
田文怀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6,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1AA11A230)
文摘
用固相法合成了Al掺杂的高电压LiNi0.5Mn1.5-xAlxO4材料,研究了材料晶胞参数、材料可逆比容量、放电电压及循环性能随掺Al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掺Al量的增加,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在逐渐减小;当Al掺杂量为0.06(LiNi0.5Mn1.44Al0.06O4)时,样品具有最佳的循环性能,100周的容量保持率在97%左右。与此同时,使用以Al掺杂量为0.06的样品为正极,石墨为负极组装的全电池显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
固相法
放电电压
Al掺杂量
可逆比容量
Keywords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
discharge voltage
Al doping
reversible capacity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然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刘洪成
王珏
王琦
于倩
何冬青
张晓臣
马宇良
机构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出处
《高师理科学刊》
2017年第8期56-59,共4页
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4DFR40480)
黑龙江省院所基本应用技术研究专项项目(WB15C101)
+1 种基金
黑龙江省科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ZS201601)
2015年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15RAXXJ020)
文摘
采用二次Hummers氧化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一步微波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与SnCl_2原位复合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以石墨烯/SnO_2复合物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SnO_2对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SnO_2与石墨烯复合可以制备一种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 581 mAh/g.在1 0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超过50%;经过大电流充放电后,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仍然能够达到85%.电流密度100 mA/g,循环充放电100次时,可逆容量保持率超过90%.
关键词
石墨烯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可逆比容量
Keywords
graphene
anode material
lithium ion battery
reversible capacity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6
作者
赵智泉
刘庆雷
黄大成
周凤羽
刘元超
张荻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1070)
文摘
介绍了近十年来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热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水热法以及溶胶凝胶法等,以及硅/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对复合材料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硅/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负极
可逆比容量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y
Si/C nanocomposite
cathode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分类号
TM912.6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FeSn_2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胡水江
徐君
黄小华
樊佳能
杨航飞
李生初
机构
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1-963,共3页
文摘
用化学还原法和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纳米FeSn2颗粒,并对各自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呈球形但团聚,颗粒的尺寸约为30~70 nm。用溶剂热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呈现单分散的球状结构,其中颗粒的尺寸为80 nm,且颗粒的尺寸分布均匀。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都具有500 m Ah/g的可逆比容量,但是由于用溶剂热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比化学还原法制备的纳米FeSn2颗粒有更好的结晶性,因此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关键词
FeSn2
化学还原法
溶剂热法
可逆比容量
Keywords
FeSn2
chemical reduction
solvothermal method
reversible capacity
分类号
TM91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
1
8
作者
郑永军
王茂华
瞿忱
王海斌
机构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0,共5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809500)。
文摘
由于锂资源的价格逐渐攀升,亟需开发价格低廉的电池系统。通过共沉淀法合成FeCoNiCP片状前驱体,再经过包覆多巴胺、退火和在氮气下硒化,制备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在0.01~3.00 V充放电,以0.1 A/g的电流循环70次,电极仍有468.38 mAh/g的可逆比容量;在0.1 A/g、0.2 A/g、0.5 A/g、1.0 A/g、2.0 A/g和5.0 A/g的电流下,分别具有363.85 mAh/g、345.88 mAh/g、320.73 mAh/g、308.31 mAh/g、290.33 mAh/g和249.29 mAh/g的可逆比容量。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复合材料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可归因于碳导电网络、多金属硒化物和独特的纳米结构的协同作用,缓解了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关键词
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复合材料
钠离子电池
协同作用
可逆比容量
共沉淀法
Keywords
Fe_(3)Se_(8)/Co_(3)Se_(4)/NiSe_(2)/NC composite
sodium-ion battery
synergistic effect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循环寿命衰降机理分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杜园
郑见杰
王炜娜
机构
天津空间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8-1610,1661,共4页
文摘
锂离子蓄电池是一个亚稳态的体系,在循环和存储过程中由于界面副反应和材料不可逆相变的存在导致了锂离子蓄电池的界面阻抗增加和可逆比容量的损失。分析了空间用高比能锂离子蓄电池在循环中可逆比容量的损失机理,研究表明:在经过2500次循环后(2.75~4.2V,1.2C充放电),该电池可逆比容量仍然在78%以上。通过EIS、XRD等分析表明:该电池循环中的可逆比容量损失主要来自于正极材料的可逆比容量损失和界面阻抗增加,负极在循环中的可逆比容量损失不足3%,对全电池的可逆比容量损失没有贡献。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循环性能
可逆比容量
衰降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ies
cycle performance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decreasing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维多孔Co_(1-x)S/NC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及储钠性能
10
作者
王海斌
陈蓝涛
范浩森
机构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民航安全工程学院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0-623,共4页
基金
四川省院省校合作项目(2022YFSY0048)。
文摘
发展高比容量、良好可逆性和长循环寿命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合成氮基三乙酸(Co-NTA)前驱体,再分别在氮气气氛下退火和硫化,制得钠离子电池用一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线(Co_(1-x)S/NC)负极材料。以1.0 A/g的电流在0.01~3.00 V循环200次,电极有461.16 mAh/g的可逆比容量。这可归因于氮掺杂碳的多孔中空纳米线结构,不仅增强材料的导电性,还可提高比容量,并缓解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延长材料的循环寿命。
关键词
Co_(1-x)S/NC纳米线
钠离子电池
水热法
金属硫化物
可逆比容量
Keywords
Co_(1-x)S/NC nanowire
sodium-ion battery
hydrothermal method
metal sulfide
reversible specific capacity
分类号
TM912.9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可逆比容量锡负极循环性能的改善
刘宇
解晶莹
杨军
王可
王保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的表面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朱守聪
施志聪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种新型SnO_2@BNNSs@C纳米复合结构及其电化学储能特性
艾青
杨灿星
黄仁忠
杨艳飞
邹文祥
袁颂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Al离子掺杂对LiNi_(0.5)Mn_(1.5)O_4高电压材料性能的影响
吴宁宁
宋文娥
安富强
刘建红
田文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天然鳞片石墨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性能研究
刘洪成
王珏
王琦
于倩
何冬青
张晓臣
马宇良
《高师理科学刊》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性能的研究进展
赵智泉
刘庆雷
黄大成
周凤羽
刘元超
张荻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纳米FeSn_2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胡水江
徐君
黄小华
樊佳能
杨航飞
李生初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Fe_(3)Se_(8)/Co_(3)Se_(4)/NiSe_(2)/N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郑永军
王茂华
瞿忱
王海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循环寿命衰降机理分析
杜园
郑见杰
王炜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一维多孔Co_(1-x)S/NC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及储钠性能
王海斌
陈蓝涛
范浩森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