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7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关于历史学研究重要论述的演进、内容及贡献
1
作者 马延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2,共6页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历史学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新时代党坚持推...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历史学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着眼于新时代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等重大问题,贯穿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之中,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并在新时代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日益丰富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论述,涵盖历史学研究的价值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内容,注重从中国自身出发寻找解释中国历史的答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与中国传统史学遗产的有机结合,注目于史学研究又超越史学研究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史学研究 “两个结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在“历史化”与“中国立场”中探寻文学演进的规律——论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与学者的主体意识
2
作者 王晓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6,共13页
当下,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求学界在对古今中西的既有成果检视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取其精华并推陈出新。对此,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提供了可供检视的范例。在鲜明的总体性视野下,相关研究强调动态历史演进的问题意识;总结和探寻文学发... 当下,自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求学界在对古今中西的既有成果检视反思的基础上,能够取其精华并推陈出新。对此,陈平原的小说史学研究提供了可供检视的范例。在鲜明的总体性视野下,相关研究强调动态历史演进的问题意识;总结和探寻文学发展的规律是出于注重时代与社会语境的“历史化”的方法论原则;在通晓西方理论和研究状况的同时,坚持“中国立场”即立足本土社会与文化语境下的自主性;而对“趣味”的强调则是在强调文学本位之外,坚持知识分子介入社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学术史的研究既具有深刻的专业根基,又具有知识实践的总体性视野和主体意识,对于当下探索建立自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史学研究 陈平原 “历史化” “中国立场” 自主话语体系
下载PDF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简介
3
作者 段锦珂 范静静 唐文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在山东大学悠远绵长的学术血脉中,历史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而在学科大本营历史学院之外,近年来又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学所”)。史学所以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为主攻方向,... 在山东大学悠远绵长的学术血脉中,历史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而在学科大本营历史学院之外,近年来又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在悄然崛起,这就是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学所”)。史学所以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为主攻方向,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可谓是目前国内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一方重镇。2023年,该所荣获山东大学先进集体,成为山东大学学科建设的又一标杆和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研究 主攻方向 山东大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 史学 儒学 教职工 大本营
下载PDF
史学研究观的转变: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
4
作者 张浩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将历史虚构视为谬误而加以拒斥,史学研究中的这一基本观点因契合人们日常朴素的看法而显得似乎无懈可击。但这实质上是以知性形而上学的认识反映论作为基础,将实在对象独断地设定为自在存在,因其坚守非此即彼和有限性,所以无法实现从有... 将历史虚构视为谬误而加以拒斥,史学研究中的这一基本观点因契合人们日常朴素的看法而显得似乎无懈可击。但这实质上是以知性形而上学的认识反映论作为基础,将实在对象独断地设定为自在存在,因其坚守非此即彼和有限性,所以无法实现从有限认知到无限对象的超越,难以解决史学争论和认知变迁的问题,也消解了深化历史认知的意义。相反,认识建构论在主体活动的基础上确证了外部对象的实在性并成为真正的无限,使认知与对象达成了动态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从而克服了这些局限。因此,史学研究观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的转变,将不仅为自身奠定坚实的认识论基础,而且也持续推动史学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历史认知 实在对象 认识反映论
下载PDF
抗战时期云南大学史学研究快速发展原因新探
5
作者 王郝维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6,共10页
抗战时期云南大学的史学发展得到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助力。在“天时”方面,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云南大学进行国际史学交流,因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学术上积极援助大后方,其中有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对昆明本地高校援助力度最大的... 抗战时期云南大学的史学发展得到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助力。在“天时”方面,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云南大学进行国际史学交流,因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学术上积极援助大后方,其中有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对昆明本地高校援助力度最大的还有中英庚款董事会。另一助力就是西迁而来的众多学者,其中以西南联大最具代表性。此外,中共方面也派人来到云南大学展开工作。在“地利”方面,云南地处边陲,这促使西迁的史学家们对民族边疆问题重视起来,所以当时昆明史学界也出现了民族边疆史研究转向。不仅是中央政府,云南政府和企业也支持成立本地边疆研究机构。另外,外地史家不仅自己投入边疆研究,也关注和支持云南本土学者的边疆研究。在“人和”方面,抗战时期云南大学史学研究阵容得到极大扩充,除了众多史家在学术上的贡献,当时云大文史系的多位主任,也为云大史学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云南大学 史学研究
下载PDF
近现代史学研究范式问题探析
6
作者 王佳琪 《科学咨询》 2024年第5期100-103,共4页
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现代化”成为一个新的词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历史研究领域也经历了思想的解放与转变,试图摆脱传统的革命史叙事结构。人们开始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理解近代史,在“革命史范式”与“现... 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现代化”成为一个新的词语,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历史研究领域也经历了思想的解放与转变,试图摆脱传统的革命史叙事结构。人们开始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理解近代史,在“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产生了争议。本文以“范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争论,旨在剖析近现代史学范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史范式 现代化范式 近现代 史学研究
下载PDF
巨灵与泰斗:梁启超史学研究述略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生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7-48,共12页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提出的历史研究法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大胆地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梁启超的史学实践内容广泛,几乎涉及了史学理论和史书撰写的各个方面,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影响深远的成果。梁启超的史学研究特点鲜明:气象宏阔、重视历史整体、重视史学研究的量化、重视科际整合的特点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历史观"。梁启超善于新旧史学比较、中西史学比较,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史学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真正做到把"存真"贯穿于史学研究方法上,展示"客观史学"之大旨。梁启超史学研究有着中西史学交汇的背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学研究 历程 成就 特点 史学研究影响
下载PDF
陈寅恪历史学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与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肖艳 《当代音乐》 2015年第5期46-47,共2页
陈寅恪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之一,他的史学研究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考据学,还借鉴了运用西方实证史学方法。其著述将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相融合,自觉运用"多重证据法"1,使自己在古史研究这一领域... 陈寅恪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之一,他的史学研究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考据学,还借鉴了运用西方实证史学方法。其著述将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相融合,自觉运用"多重证据法"1,使自己在古史研究这一领域独树一帜,其史学研究方法值得我们音乐史学界研究者借鉴、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史学研究 音乐史学研究 多重证据法
下载PDF
在“边缘”思考“主流”——20世纪20-30年代厦门大学史学研究趋向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侃 李建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20世纪20—30年代 史学研究
下载PDF
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一)——“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共6页
历史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实判断,第二层次是认识判断,第三层次是价值判断。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启示、历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电化教育近90年的发展历史,对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化教育的历史价值,... 历史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实判断,第二层次是认识判断,第三层次是价值判断。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启示、历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电化教育近90年的发展历史,对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化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而论述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意义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史学研究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加强史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二)——“教育技术史”学科初探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26,共6页
历史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实判断,第二层次是认识判断,第三层次是价值判断。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启示、历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电化教育近90年的发展历史,对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化教育的历史价值,... 历史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实判断,第二层次是认识判断,第三层次是价值判断。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启示、历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电化教育近90年的发展历史,对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化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而论述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意义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史学研究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历史学研究若干趋势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玲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0,共3页
不久前,在济南举行的国际历史学大会上,数字史学为主要议题之一,说明了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技术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本刊对此问题亦给予了较多关注,陆续刊发了相关议题的文章。为进一步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本刊“关注新样态史料”专... 不久前,在济南举行的国际历史学大会上,数字史学为主要议题之一,说明了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技术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本刊对此问题亦给予了较多关注,陆续刊发了相关议题的文章。为进一步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本刊“关注新样态史料”专栏特开辟笔谈,诚邀热心于数字化史学、新样态史料的学界新秀加盟笔谈,以期使人们对新样态史料的认知与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数字化技术 史料 样态 议题
下载PDF
霍布斯鲍姆“民族主义”史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颜英 何爱国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1917—2012),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与“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过去与现在》期刊社的同仁们开创了新社会史学派。在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除...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1917—2012),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与“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过去与现在》期刊社的同仁们开创了新社会史学派。在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除了“时代四部曲”等一些著作涉及民族主义研究之外,还有一些关于民族主义的专门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研究 霍布斯鲍姆 史学研究 综述 史学 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 社会史
下载PDF
如何理解史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4-76,共3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学者们对长期主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 ,纠正了过去存在的某些简单化和教条化的认识 ,发表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成果 ,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学术规范和话语体系。在充分肯定中国近现...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学者们对长期主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 ,纠正了过去存在的某些简单化和教条化的认识 ,发表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成果 ,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学术规范和话语体系。在充分肯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 ,也应看到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研究范围仍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研究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丰富 ,研究范式仍有待于进一步更新。为此 ,本刊邀请几位长期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辛勤耕耘的学者 ,以“中国近代现史研究的范式转换”为主题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发展能够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范式转换” 理论思维 历史研究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人为本位: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一种可能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鲁西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共10页
王朝兴衰、社会形态演进、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模式与阐述框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揭示中国历史的本质与奥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人。"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国人&q... 王朝兴衰、社会形态演进、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模式与阐述框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揭示中国历史的本质与奥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人。"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国人"的历史,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美好生活,不断"适应"并"改造"其所处的环境,摸索并建立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创造并不断"改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的历史。"人为本位"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叙述、分析、阐释这一历史过程的学问;其根本目标是揭示"中国人"的人性,包括具体个人的"个人性"、不同意义与层面的人群的"人群性",以及作为文化人群的"中国人"的人性;认识、叙述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理解、认识关于历史的认识,都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以"中国人"作为历史叙述与认识,以及认识历史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学研究 历史叙述 历史认识 人为本位
下载PDF
略论史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叶昌友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86-88,共3页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为了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所面对的难题提出了价值中立论。这一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并在西方产生较大影响的方法论 ,近年来 ,对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史学理论研...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为了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所面对的难题提出了价值中立论。这一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并在西方产生较大影响的方法论 ,近年来 ,对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史学理论研究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今天 ,引入价值中立论 ,对于构建历史学方法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中立 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史学研究中的利用档案问题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良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3,共5页
档案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最集中最丰富的史料来源之一。档案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历史学的发展有六点意义。利用档案需要讲究一些科学方法,具体说来,要注意七个问题。
关键词 史学研究 档案资料 史料价值 档案利用 史学
下载PDF
略论新理论新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国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系统阐述了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史学研究的特点和意义,并结合研究教学的实践,指出在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方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关键词 理论 方法 史学研究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对我国历史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国内外学术著作——基于CSSCI(2000-2007)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建林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4,共10页
本文以CSSCI8年(2000-2007)的引文统计数据为数据来源,对历史学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统计分析,选出对历史学领域最有学术影响的76种国内外学术著作。本文简要介绍这些著作的内容,并结合来源文献的主题对这些著作的被引情况进行分析,以反... 本文以CSSCI8年(2000-2007)的引文统计数据为数据来源,对历史学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统计分析,选出对历史学领域最有学术影响的76种国内外学术著作。本文简要介绍这些著作的内容,并结合来源文献的主题对这些著作的被引情况进行分析,以反映这些著作在历史学领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SCI 引文分析 图书影响力 学术影响 史学研究
下载PDF
提高史学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关于史学论文的写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良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研究人员经常从事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改善论文的品质,是每个研究人员都会考虑的问题。本来,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工作。但是,在现在的学术体制下,却... 学术论文的写作,是研究人员经常从事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改善论文的品质,是每个研究人员都会考虑的问题。本来,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工作。但是,在现在的学术体制下,却要求研究人员进行批量性的论文生产。因此,在开始讨论学术论文的写作之前,有必要对"学术论文"下一个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论文 写作 史学研究 学术论文 研究人员 学术体制 个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