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激活增强效应对山西省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助跑与踏跳影响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逄浩泽 赵蕊 +1 位作者 董建国 曹电康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不同膝关节角度(60°、90°、120°)下进行的颈后蹲刺激,对4名山西省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在随后的15s、4min、8min、12min、16min完成跳马动作时助跑和踏跳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以及下肢肌肉肌电数据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不同膝关节角度(60°、90°、120°)下进行的颈后蹲刺激,对4名山西省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在随后的15s、4min、8min、12min、16min完成跳马动作时助跑和踏跳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以及下肢肌肉肌电数据的影响。希望找到一种最佳的颈后蹲刺激条件和方式,以提高后激活效应在体操跳马项目中的运用效果,并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本研究同时使用两台JVC GC-P100对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影像数据采集,随后利用APAS三维解析系统进行影像解析,以获取运动学数据。同时,使用Noraxon 16导遥测肌电仪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所需大量动员的相关下肢肌肉(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肌电数据进行测量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60°膝角下的5次90%1RM颈后蹲刺激后的4min会使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显著性提高,运动学数据及iEMG值大幅上升。结论:(1)60°、90°和120°膝角下的5次90%1RM颈后蹲预刺激,均可使男性跳马运动员助跑和踏跳阶段的运动学表现和iEMG值显著提高。60°膝角的刺激效果最优。(2)选择在60°膝角的颈后蹲预刺激后的4min完成跳马动作,运动员下肢肌肉募集运动单位能力最强,肌肉活性明显增大,运动学和iEMG指标达到峰值。(3)跳马动作中的助跑和踏跳阶段均可受到颈后蹲预刺激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跳马 颈后蹲 刺激方式 恢复时间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叶新春 易文娟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推动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在准备活动中的实践应用,本研究系统综述了PAP准备活动(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Warm-up,PAPW)的内涵与效果、基本要素特征及PAPW在不同项目和人群中的应用等问题。研究表... 为推动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在准备活动中的实践应用,本研究系统综述了PAP准备活动(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Warm-up,PAPW)的内涵与效果、基本要素特征及PAPW在不同项目和人群中的应用等问题。研究表明在结合个体特征和专项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等长或等张收缩刺激方式,进行>85%1RM或30%-40%1RM,2-3组×5-10次的刺激后恢复4-8min是普遍采用的PAPW方案;PAPW的效果存在争议,但其已在高水平运动员群体和对爆发力、快速力量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或动作技术中得到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准备活动 爆发力 运动表现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生理机制、诱导条件及适用运动员特点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恒源 刘志云 +3 位作者 哈建伟 金宗强 赵亮 邸世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爆发力是快速力量为主导的体育项目中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爆发力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冠军或者名次的改变,因此如何在赛前准备活动中更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爆发力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不断去追求和探索更加合理的、有效... 爆发力是快速力量为主导的体育项目中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爆发力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冠军或者名次的改变,因此如何在赛前准备活动中更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爆发力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不断去追求和探索更加合理的、有效的激发运动员爆发力的方法和手段,成为运动员和教练员们所关注的内容。随着学界对于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研究愈发深入,发现后激活增强效应有可能成为通过赛前准备活动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爆发力的突破点,对PAP的功能及其在运动能力上应用的关注和研究与日俱增。许多研究人员在运动试验中,通过诱导出PAP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但因这些实验的变量选取纷繁复杂,研究多集中在PAP对运动能力即时性提升的效果,而PAP诱导效果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从生理机制、诱导条件与适用运动员特点3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研究PAP产生的生理机制,PAP进行诱导刺激所需的条件,以及适合通过PAP提高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特点,旨在为我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竞技训练实践中合理利用PAP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生理机制 诱导条件 适用运动员 综述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对跳跃运动员纵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燕兰 吴剑 崔建梅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第5期88-93,共6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对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纵跳能力的影响以及探讨PAP对于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最佳恢复时间,为将PAP运用到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试12名跳跃类项目运动员... 目的:比较和分析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对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纵跳能力的影响以及探讨PAP对于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最佳恢复时间,为将PAP运用到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试12名跳跃类项目运动员在5次90%1RM负重深蹲刺激后,经过不同恢复时间进行下蹲跳(Counter Movement Jump,CMJ),对下蹲跳高度以及下蹲跳过程中动力学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蹲跳高度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相对于基准值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 <0. 05),4min、12min、16min基本与基准值保持一致,在经过PAP诱导后的第8min的下蹲跳高度相对于基准值增长最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峰值输出功率(Peak Power Output,PPO)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 <0. 05),PAP诱导后4min、16min时基本不变,8min、12min时相对于基准值增长较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与基准值相比,峰值力量发展速率(peak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pRFD)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 <0. 05),4min、16min时略微有所下降,12min时的峰值力量发展速率基本不变,在8min时峰值力量发展速率增长最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对于跳跃类运动员的纵跳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且最佳恢复时间为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大强度抗阻 最佳恢复时间 下蹲跳 纵跳能力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肌肉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敏 郭燕兰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36,共7页
目的:通过测试不同训练水平的5次90%1RM负重深蹲刺激,并经过不同恢复时间后,下蹲跳蹬伸阶段运动学、动力学数据以及下肢所贴肌肉的肌电数据的变化,分析恢复时间和训练水平对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影响。方... 目的:通过测试不同训练水平的5次90%1RM负重深蹲刺激,并经过不同恢复时间后,下蹲跳蹬伸阶段运动学、动力学数据以及下肢所贴肌肉的肌电数据的变化,分析恢复时间和训练水平对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影响。方法:通过测试30名田径项目运动员在5次90%1RM负重深蹲刺激后,经过不同恢复时间进行下蹲跳(countermovement Jump,CMJ),对CMJ蹬伸阶段运动学、动力学数据以及下肢所贴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肌电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次90%1RM负重深蹲的PAP诱导方式在恢复时间4~12 min时动力学指标中的峰值地面垂直反作用力(the peak ground vertical reaction force,vGRF)、峰值功率(peak power output,PPO)、峰值力量发展速率(the peak rate force development,pRFD)显著高于基准值(P<0.05);在运动学参数中下蹲跳蹬伸阶段峰值力时刻髋、膝、踝的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恢复时间为8 min时对CMJ高度有明显的增加(P<0.05)。PAP诱导后8 min(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显著性增加(P<0.05),其他肌肉(股二头肌、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水平(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对运动学指标(CMJ高度)、动力学指标(PPO、vGRF)及股直肌、股外侧肌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指标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5次90%1RM负重深蹲(每次间歇1 min)的PAP诱导方式下,PAP效果的有效时间段为4~12 min,在8 min时PAP效果最佳,受试者募集运动单位能力增强,肌肉活性增大,爆发力增强。不同训练水平因素对PAP效果存在显著性影响,且较高水平运动员PAP的效果在下蹲跳上的表现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训练水平 最佳恢复时间 动力学 积分肌电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运动实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陶鹏飞 王根英 +4 位作者 张厚喜 徐国红 冯雪 金宗强 刘恒源 《运动》 2015年第22期17-18,共2页
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原理用于发展爆发力,成为当今世界力量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PAP在运动实验中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PAP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实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提高运动员无氧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秦陇 王瑾月 +4 位作者 车开萱 施明强 李彦锦 李岩 周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2-358,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后激活增强效应(PAP)诱导热身与常规热身(定量自行车骑行)后的无氧运动表现、脑电信号(EEG)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从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角度,探讨PAP热身提高无氧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方法:实验对象为12名某... 目的:通过比较后激活增强效应(PAP)诱导热身与常规热身(定量自行车骑行)后的无氧运动表现、脑电信号(EEG)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从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角度,探讨PAP热身提高无氧运动表现的神经机制。方法:实验对象为12名某大学体能班男性运动员。首先测量PAP诱导热身时的能量消耗,根据结果设置强度相同的常规热身方案。实验设计为均衡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运动员按随机顺序前后间隔3天,完成85%1RM负重半蹲3次、间歇1分钟、重复3组为诱导强度的PAP热身或常规热身,以及两种热身后4~8分钟内的EEG及HRV等指标的测试,并在第8分钟进行Wingate 30s无氧功测试。结果:与常规热身相比,PAP诱导热身后最大无氧功率(PAP热身:11.53±1.30 W/kg;常规热身:10.70±0.75 W/kg)和平均无氧功率(PAP热身:8.36±0.72 W/kg;常规热身:8.08±0.77 W/kg)显著提高(P<0.05),达峰值功率时间(PAP热身:3502.36±1675.48 ms;常规热身:5274.82±2364.31 ms)显著缩短(P<0.05)。PAP热身后间歇第8分钟最大无氧功率的提高与7~8分钟内α1(r=0.801,P<0.01)、α2(r=0.759,P<0.01)以及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0.783,P<0.01)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达峰值功率时间的缩短与高频功率的提高呈负相关关系(r=-0.705,P<0.05)。结论:与常规热身方式相比,PAP诱导热身后8分钟时的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显著提升,最大功率的提高和达峰值功率时间的缩短与其热身后大脑唤醒水平和注意力的提高以及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后体能储备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中枢神经 自主神经 无氧运动 神经生理机制
下载PDF
肌肉离心收缩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纵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斌 《体育科研》 2017年第4期74-78,8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负荷激活干预对后激活增强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及有效作用时间。方法:通过对14名普通男性大学生运用肌肉离心收缩激活方式,观察后续纵跳表现的影响。结果:在激活干预后即刻,对照组与离心负荷(105%1RM和125%1RM)激活干预...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负荷激活干预对后激活增强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及有效作用时间。方法:通过对14名普通男性大学生运用肌肉离心收缩激活方式,观察后续纵跳表现的影响。结果:在激活干预后即刻,对照组与离心负荷(105%1RM和125%1RM)激活干预两个实验组纵跳峰值功率和纵跳的高度没有显著差异,激活干预两个组之间的纵跳表现没有显著差异。激活干预的两组在T3和T6时段的纵跳功率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T3时段两个激活干预实验组纵跳高度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T6时段,105%1RM激活干预组的纵跳高度明显增加。结论:纵跳测试前加入大强度的离心负荷刺激会小幅度提高纵跳的能力,不同强度离心负荷的激活干预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差异性不大,采用105%1RM强度的离心负荷激活干预在3~6 min有明显的后激活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离心收缩 纵跳
下载PDF
静力性诱导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运动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雪娇 吴剑 《福建体育科技》 2021年第2期57-61,共5页
本研究通过探讨静力性诱导方式下PAP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的运动学影响,分析干预前后摆动腿与起跳腿之间运动学的影响差异。研究方法:选取国家二级三级跳远运动员,以肌肉等长收缩后激活增强效应的诱导方式,1次5秒的超负荷静力性半蹲... 本研究通过探讨静力性诱导方式下PAP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的运动学影响,分析干预前后摆动腿与起跳腿之间运动学的影响差异。研究方法:选取国家二级三级跳远运动员,以肌肉等长收缩后激活增强效应的诱导方式,1次5秒的超负荷静力性半蹲为干预方式诱导PAP,利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台,采集起跳腿与摆动腿单足跳在不同恢复时间下单足跳高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变化特征。研究结果:经过1次超负荷5秒MVIC半蹲的PAP诱导刺激过后,即刻15s时段下显著性极高,起跳腿的增长幅度达到17.52%,摆动腿达到16.35%。研究结论:在PAP诱导刺激过后,有效时段为即刻15s-8min之内,且即刻15s时段到达峰值,主要体现于单足跳高度,峰值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静力性 运动学
下载PDF
运用后激活增强效应改善爆发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立阳 李良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第21期218-219,共2页
后激活效应是指对靶肌肉,实施强度、时间、次数都非常精确的收缩刺激后,在极短时间内所引起的爆发力能力即刻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后激活效应结合不同高频率收缩干预,减缓后激活效应的衰退,甚至实现长时间保持爆发力的增强。方法:后激活... 后激活效应是指对靶肌肉,实施强度、时间、次数都非常精确的收缩刺激后,在极短时间内所引起的爆发力能力即刻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后激活效应结合不同高频率收缩干预,减缓后激活效应的衰退,甚至实现长时间保持爆发力的增强。方法:后激活效应产生后,进行不同的高频率收缩干预,在运动干预后的3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6个时间点测试其纵跳摸高成绩。结果:后激活组相比干预前提高了8.1%(P=0.031<0.05),增强时间为17分钟。后激活+小步跑组相比干预前提高了9.9%(P=0.001<0.05),增强时间为30分钟。后激活+连续小步跑组相比干预前提高了11.4%(P=0.001<0.05),增强时间为30分钟。结论:后激活效应后不同高频率收缩刺激,可有效减缓爆发力增强效果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爆发力 纵跳能力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冲 王爱民 段玉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第6期87-91,共5页
后激活增强效应与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高阈值运动单位的募集和羽状角的改变有关,在未改变最大力量或者最快动作速度的情况下提升了肌肉发力速率,进而促进了运动表现的提升;恢复是决定后激活效应表达程度的关键;急性训练变量、受训者特... 后激活增强效应与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高阈值运动单位的募集和羽状角的改变有关,在未改变最大力量或者最快动作速度的情况下提升了肌肉发力速率,进而促进了运动表现的提升;恢复是决定后激活效应表达程度的关键;急性训练变量、受训者特征和评价方式是影响后激活增强效应的重要因素。未来可在后激活效应表达时间与长期适应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轻链磷酸化 发力速率 急性训练变量
下载PDF
不同抗阻收缩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周开祥 《运动》 2017年第7期51-52,共2页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欧洲和美国得到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科研人员的重视。国外已有大量相关文献对抗阻训练后的后激活增强效应进行研究,并得出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对9名(男4、女5)高水平运动员采取向心和离心的抗阻方式来探讨...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欧洲和美国得到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科研人员的重视。国外已有大量相关文献对抗阻训练后的后激活增强效应进行研究,并得出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对9名(男4、女5)高水平运动员采取向心和离心的抗阻方式来探讨不同激活条件下的后激活效应。结论:向心与离心卧推后对于上肢产生的PAP效应差异不明显;男子、女子向心与离心卧推后对于上肢产生的PAP效应差异不明显;向心与离心卧推后激活增强百分比具有一致性,差异不明显。上肢为主的运动项目应以上肢动力性拉伸动作为主和少量高强度向心卧推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 离心 上肢力量 后激活增强效应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投掷运动员热身活动中的应用
13
作者 阎文婧 《拳击与格斗》 2023年第22期89-91,共3页
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以下简称PAP)是一种身体调节活动,即在特定的刺激下,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不会因为疲劳而下降,而会结合强烈的肌肉激活来增强肌肉力量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PAP作为一种提高运动成绩的调节活... 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以下简称PAP)是一种身体调节活动,即在特定的刺激下,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不会因为疲劳而下降,而会结合强烈的肌肉激活来增强肌肉力量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PAP作为一种提高运动成绩的调节活动,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运动员和教练的青睐。文章将对投掷运动员的传统热身活动与基于PAP的热身活动进行比较,试图找到一种更为高效的热身方法。在本研究的参数范围内,与传统动态热身相比,结合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动态热身显著提高了投掷运动员的铅球投掷成绩。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和运动员可以应用动态热身,包括本研究中实施的PAP调节活动,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PAP 铅球运动员 热身活动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倩楠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第6期186-187,共2页
在爆发力表现的过程中,出现一种训练规律,即在一次极限强度或次极限强度运动后休息片刻,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出现急性升高而不是下降.该现象称为后激活增强效应(PAP).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相关研究,从PAP的生理机制、影响因... 在爆发力表现的过程中,出现一种训练规律,即在一次极限强度或次极限强度运动后休息片刻,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出现急性升高而不是下降.该现象称为后激活增强效应(PAP).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相关研究,从PAP的生理机制、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刺激方式、刺激强度、恢复时间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希望能对PAP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爆发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实验分析
15
作者 陈昆 《新体育(下半月)》 2023年第9期32-34,共3页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且重复30次;对照组采用下肢最大力量的85%为运动负荷且重复5次;实验前后统一进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30m跑的运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纵跳摸高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m跑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后激活增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后激活增强效应 下肢爆发力
下载PDF
全幅度卧蹬练习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16
作者 果天泽 《体育风尚》 2020年第2期222-222,共1页
研究目的:探究全幅度卧蹬练习产生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最佳负荷、最佳间歇时间。研究方法:7名受试者进行预定负荷的全幅度卧蹬实验,预定的负荷分为:65%1RM、75%1RM、85%1RM、90%1RM。负荷后每间隔4min(4~... 研究目的:探究全幅度卧蹬练习产生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的最佳负荷、最佳间歇时间。研究方法:7名受试者进行预定负荷的全幅度卧蹬实验,预定的负荷分为:65%1RM、75%1RM、85%1RM、90%1RM。负荷后每间隔4min(4~19min)进行反向纵跳摸高(CMJ)测试。实验结果:65%1RM、75%1RM全幅度卧蹬练习后,CMJ成绩与基础值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5%1RM负荷、90%1RM负荷下无显著变化。间歇7min^10min对CMJ成绩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论:65%1RM、75%1RM全幅度卧蹬练习后在间歇7min^10min内产生后激活效应,提高垂直纵跳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PAP) 全幅度卧蹬
下载PDF
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侯世伦 张新 王安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恢复时间和力量素质对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效果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23名体育大学体能班男生,根据受试者1 RM/体重数值分组,1 RM/体重>2为L组,≤2为S组。使用90%1 RM重复5次间歇1 min为PA... 目的:探讨恢复时间和力量素质对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效果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23名体育大学体能班男生,根据受试者1 RM/体重数值分组,1 RM/体重>2为L组,≤2为S组。使用90%1 RM重复5次间歇1 min为PAP诱导强度,PAP诱导前以及诱导后每4 min采集受试者下蹲跳(CMJ)相关指标:高度、峰值功率、峰值冲量、峰值力量变化率(RFD)。使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恢复时间是否对各指标存在影响。使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下肢力量对各指标的影响。显著性定义为一类误差概率小于0.05。结果:恢复时间对PAP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体现在峰值功率上(P<0.05),诱导后4 min和8 min时峰值功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08),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L组与S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90%1 RM重复5次间歇1 min的负重半蹲后4 min和8 min时爆发力有所提高。下肢相对力量对PAP效果并没有影响。PAP对下肢爆发力的增强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爆发力 恢复时间 下肢力量 下蹲跳
原文传递
血流限制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下肢增强后激活效应的实证研究
18
作者 由天宇 陈钢锐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第15期28-32,共5页
目的:探究BFRT对游泳运动员下肢增强后激活效用的影响。方法:12名游泳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BFRT组采用下肢最大闭塞压40%的压力及最大力量30%的负荷重复30次;TRAD组采用最大力量85%的负荷重复5次。测试指标:干预前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采... 目的:探究BFRT对游泳运动员下肢增强后激活效用的影响。方法:12名游泳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BFRT组采用下肢最大闭塞压40%的压力及最大力量30%的负荷重复30次;TRAD组采用最大力量85%的负荷重复5次。测试指标:干预前后进行等速肌力测试,采用设定60°/s、180°/s角速度膝关节屈伸的等速肌力指标和纵跳高度、腾空时间等指标。结果:等速肌力测试指标变化,BFRT在角速度为60°/s、180°/s条件下,膝关节伸的力矩峰值显著提升(P<0.05);NCMJ测试指标变化,TRAD、BFRT两组纵跳高度、腾空时间均有提升,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蹬地力量前后变化率,BFRT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BFRT后在最大力量具有增强后激活效应,而下肢爆发力不具有激活后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游泳运动员 下肢 增强后激活效应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诱导的PAP和对下肢肌肉激活效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健 刘海洋 戚皓瑾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第8期728-735,共8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流限制训练(BFR)对运动员下肢肌肉激活和后激活增强效应(PAP)的影响,探讨提升肌肉即刻力量的方式,为该领域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 目的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流限制训练(BFR)对运动员下肢肌肉激活和后激活增强效应(PAP)的影响,探讨提升肌肉即刻力量的方式,为该领域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关于血流限制训练对肌肉激活和PAP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纳入和排除文献,采用Revman5.3、Stata16.0等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统计分析,运用敏感性分析与漏斗图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267名被试。结果显示BFR训练能够显著提升下肢肌肉的RMS值(SMD=0.98,95%CI[0.71,1.24],p<0.00001);BFR训练对下肢即刻爆发力的影响(SMD=0.28,95%CI[0.02,0.53],p=0.03),具有显著性,但异质性较为明显(I2=51%),通过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的练习方式可能是导致研究间异质的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为CMJ纵跳(SMD=0.45,95%CI[0.20,0.69],p=0.0004)、练习方式为克服自重(SMD=0.57,95%CI[0.33,0.82],p<0.00001)、加压强度在40%~60%AOP(SMD=0.57,95%CI[0.31,0.83],p<0.0001)分别达到最大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FR训练能够诱导下肢肌肉激活和PAP效应,克服自重与40%~60%AOP的BFR练习更容易诱导PAP的产生。BFR练习结合克服自重的热身方式有助于提升CMJ纵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肌肉激活 后激活增强效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组半蹲力量训练PAP效应对男性大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龙政 章碧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14名有力量训练经验的运动训练专业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组半蹲力量训练PAP效应对其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确定诱导PAP效应实验方案,进行多组杠铃半蹲训练,探究PAP效应在多组杠铃半蹲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负荷强度的... 以14名有力量训练经验的运动训练专业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组半蹲力量训练PAP效应对其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确定诱导PAP效应实验方案,进行多组杠铃半蹲训练,探究PAP效应在多组杠铃半蹲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负荷强度的PAP效应诱导方案均可诱导出良好的激活效应,85%1RM负荷强度的PAP效应方案最佳;PAP效应在多组力量训练中也可以保持较好的增强效应,力量训练1-6组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蹲 后激活增强效应 力量训练 爆发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