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梭形细胞分化的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舒向芳 徐庆华 +2 位作者 时丽芳 王同丽 李新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37-439,共3页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高度富于细胞的肾脏肿瘤,由小而一致的胚胎样细胞构成[1]。目前国内外有超过100多例MA报道[1-2],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婴幼儿到成人均可发生。MA是儿童最常见的上皮性肾脏肿瘤[1]。成人发病中位年...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高度富于细胞的肾脏肿瘤,由小而一致的胚胎样细胞构成[1]。目前国内外有超过100多例MA报道[1-2],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婴幼儿到成人均可发生。MA是儿童最常见的上皮性肾脏肿瘤[1]。成人发病中位年龄大约50岁,女性好发,约占2/3的病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肾腺瘤 梭形细胞分化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具有后肾腺瘤形态的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2
作者 张冬梅 韩静 +5 位作者 许跃 王伟伟 罗振宇 李新强 王晓娟 魏建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讨具有后肾腺瘤(MA)形态的肾母细胞瘤(W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1例具有MA样形态的W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16岁女性。组织学为三相型WT,以梭... 目的探讨具有后肾腺瘤(MA)形态的肾母细胞瘤(W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工作中遇到的1例具有MA样形态的W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16岁女性。组织学为三相型WT,以梭形细胞为主,含有与MA形态重叠的分化区域,局灶具有间变特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WT⁃1。Ki⁃67增殖指数在WT区域明显高于MA样区域。荧光PCR显示BRAF V600E突变阳性。复习相关文献,31例(包括本例)具有MA样特征的WT中28例(87.10%)为成年人。除本例外,其余肿瘤(96.78%)均为上皮型WT。25例(83.3%)具有BRAF基因突变。14例患者获得随访,均存活(随访时间3个月~145个月)。结论具有MA样形态的WT多为上皮型,分子检测具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但并不局限于上皮型,本例为首例出现局灶间变的具有MA样形态的三相型WT,因此拓展了该类肿瘤的形态学谱系。这类肿瘤通常预后较好,可通过靶向治疗方式得到有效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瘤 后肾腺瘤 BRAF V600E 肿瘤
下载PDF
成人后肾腺瘤的CT与MRI表现
3
作者 潘冬梅 刘洪梅 +4 位作者 李正腾 王作祥 王敏 于永梅 戴辰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CT、MRI特征,以提高对MA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的13例MA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13例中男性2例,女性11例,发生在肾皮质10例,皮髓质区3例。实性7例(53.8%),囊实性6例(46.2%),其中3例病灶内见分隔,含...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CT、MRI特征,以提高对MA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的13例MA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13例中男性2例,女性11例,发生在肾皮质10例,皮髓质区3例。实性7例(53.8%),囊实性6例(46.2%),其中3例病灶内见分隔,含钙化4例(30.8%)。10例行CT扫描,实性部分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8例行MRI扫描,T_(2)WI有完整假包膜2例,不完整假包膜4例,无假包膜2例,DWI均呈高信号,ADC值减低,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内见出血,T_(2)WI呈等-稍低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渐进性延迟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肾实质,分隔持续强化。其中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MA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呈外生性生长,实性或囊实性,呈轻中度渐进性延迟强化,囊实性的病灶内可有分隔,可伴钙化。CT与MRI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阳阳 杨晓群 甘华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5-688,共4页
儿童肾肿瘤包括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肾透明细胞肉瘤、肾细胞癌和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等[1-2]。WT约占儿童肾肿瘤的85%,组织学分为上皮为主型肾母细胞瘤(epithelial pred... 儿童肾肿瘤包括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肾透明细胞肉瘤、肾细胞癌和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等[1-2]。WT约占儿童肾肿瘤的85%,组织学分为上皮为主型肾母细胞瘤(epithelial predominant Wilms’ tumor,e-WT)、间叶为主型WT、胚基为主型WT、混合型WT和间变型WT[2-3],其中e-WT是以较多的肾小管样结构为肿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儿童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后肾腺瘤3例病理分析
5
作者 吴杉杉 陈伟飞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3例(56岁、64岁、65岁)后肾腺瘤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镜检示3例...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20年8月~2021年10月收治的3例(56岁、64岁、65岁)后肾腺瘤患者的资料,对其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镜检示3例样本细胞形态单一,呈小腺管状、乳头状排列,且肿瘤界限清晰,核分裂未见,病例1囊壁见瘤细胞增生,病例2局灶可见钙化。免疫组化示3例样本均表达WT-1、CK、Pax-8、CD57,均不表达CK7、EMA、CD10,Ki-67和P16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2例表达Vimentin。3例标本均未发现7号染色体和/或17号染色体扩增。BRAF基因V600E突变病例1未检测到,其他2例均检测到。结论 后肾腺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肾原发性上皮性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征性,病理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加强免疫组化染色、Fish检测、BRAF V600E检测等有助于后肾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6例后肾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晓光 徐勇 +4 位作者 张淑敏 张志宏 杨阔 权昌宜 马宝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denoma,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M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3~66岁,平均51岁。右肾4例,左肾2例;仅1例表现为腰痛不摘要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denom...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denoma,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M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33~66岁,平均51岁。右肾4例,左肾2例;仅1例表现为腰痛不摘要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denoma,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6例适、乏力,无其他阳性发现。6例均经B超、CT诊断为肾肿瘤。结果: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平均直径4cm。病理学特点:MA细胞均匀一致,排列成密集的小管状、腺样结构,胞浆少,无明显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WT1(+),而EMA和CK7(-)。1例肿瘤局部出现乳头状腺癌成分。5例获随访5~24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原发上皮源性肿瘤,了解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该肿瘤的准确诊断。对该肿瘤治疗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但其生物学行为及细胞起源的不确定性决定对该病患者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肾腺瘤 病理学 预后
下载PDF
后肾腺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慧勤 郭德玉 +4 位作者 章容 赵友光 阎晓初 于冬梅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47-205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本所近年诊断的2例MA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从病史中摘取)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2例大体均为类圆形灰白色肿块,大小各...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本所近年诊断的2例MA手术切除标本,结合相关临床资料(从病史中摘取)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2例大体均为类圆形灰白色肿块,大小各约1、4cm,有薄层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上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特点:瘤细胞较小,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呈规则的小管、小团状及肾小球样等结构排列。免疫组化分析:Vimentin阳性,WT1阳性或部分阳性,CK灶性阳性,CD57有1例散在和小灶性阳性,另1例片状强阳性,EMA、CK7、CgA、CD10均为阴性。2例均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其中1例在同一肾脏的另一部位还有肾细胞癌。结论作为WHO分类中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肿瘤类型,MA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特点,免疫表型表现为WT1、CD57、Vimentin、CK多有表达,其中Vimentin恒定出现,WT1、CD57、CK表达强度和范围各有不同,而EMA、CK7、CgA、CD10多无表达;要注意与Wli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后肾腺纤维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表型特征
下载PDF
后肾腺瘤5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明娜 朱岩 +2 位作者 张炜明 宋国新 范钦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174,17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5例M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5例后肾腺瘤,男性1例,女性4例。CT平扫表现为界清低密度影;CT血管造影(CTA)提示瘤体呈少血管改变。肉眼...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5例M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5例后肾腺瘤,男性1例,女性4例。CT平扫表现为界清低密度影;CT血管造影(CTA)提示瘤体呈少血管改变。肉眼观肿瘤境界清楚,呈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细胞小,均匀一致,核大质少,无异型性及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并可见砂砾体钙化。免疫组化示WT-1、CD57和vimentin均(+),S-100、CK7和CKpan部分(+),而CgA、Syn和EMA(-)。术后随访提示预后较好,无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以病理学形态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后肾腺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临床 病理 免疫组化 特征
下载PDF
后肾腺瘤1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荆宏伟 孔垂泽 +1 位作者 梁凯 刘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0-761,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12年经病理证实的1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探讨对后肾腺瘤的诊治体会,提高对这一少见类型肾良性肿瘤的认识。
关键词 后肾腺瘤 肿瘤核除术 母细胞瘤
下载PDF
后肾腺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保安 粟占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5-906,共2页
关键词 后肾腺瘤 MA 病例报告 细胞肿瘤 原发肿瘤
下载PDF
后肾腺瘤1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尹波 刘莉 +2 位作者 邹丽萍 杜尊国 耿道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45-145,150,共2页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肾脏上皮肿瘤,现将我院1例后肾腺瘤进行报道。患者女性,72岁。无任何症状,因体检超声发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病灶,其内血供欠佳,大小1cm×1cm,边界清楚。人院后血常规、...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肾脏上皮肿瘤,现将我院1例后肾腺瘤进行报道。患者女性,72岁。无任何症状,因体检超声发现左肾上极低回声病灶,其内血供欠佳,大小1cm×1cm,边界清楚。人院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行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位于左侧肾脏上极,病灶平扫为稍高密度,CT值41Hu,增强后皮质期CT值51Hu,实质期87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例后肾腺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凯 周文泉 +5 位作者 高建平 张征宇 葛京平 周水根 魏武 吴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9-670,共2页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发生于肾脏的罕见肿瘤,其起源尚不清楚。2004年WHO将MA、后肾腺纤维瘤及后肾间质瘤归类为后肾肿瘤。该肿瘤常被误诊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或Wilms’瘤(Wilms’tumor,WT)... 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是发生于肾脏的罕见肿瘤,其起源尚不清楚。2004年WHO将MA、后肾腺纤维瘤及后肾间质瘤归类为后肾肿瘤。该肿瘤常被误诊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或Wilms’瘤(Wilms’tumor,WT)。现报道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儿童后肾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兵 王玉芸 +4 位作者 皮健 曾莉 刘荣波 李永忠 黄鲁刚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593-594,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7岁女性后肾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患儿因发现左肾占位病变入院,伴发红细胞增多症,CT见肿瘤边界清晰、质地均匀、高密度并伴有... 目的:探讨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后肾腺瘤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7岁女性后肾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患儿因发现左肾占位病变入院,伴发红细胞增多症,CT见肿瘤边界清晰、质地均匀、高密度并伴有点状钙化,诊断为左肾肿瘤,行左肾切除。结果:术中见肿瘤被膜完整,切面色灰白,质地均匀,病理检查:后肾腺瘤。术后半月复查,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后肾腺瘤术前难以依据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对于CT值高、边界清晰、点状钙化及伴发红细胞增多症的肾脏肿瘤,应作术前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后,力争行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肾腺瘤 脏肿瘤
下载PDF
后肾腺瘤的CT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吟诗 高剑波 郭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后肾腺瘤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例CT平扫分别表现为稍低密度和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后肾腺瘤患者均为男性,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例CT平扫分别表现为稍低密度和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例平扫为等低混杂密度团块,伴有点片状钙化及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后肾腺瘤非常少见,CT表现有一定特点,多表现为肾皮质实性占位,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并有延迟强化;正确认识并考虑到其可能,有助于与肾癌鉴别,指导手术方案的制订,避免不必要的全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肾腺瘤 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后肾腺瘤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屏 张熔熔 +1 位作者 万佳艺 吕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患者女性,48岁。因“阑尾脓肿”入院,入院后行CT检苣发现左侧肾占位。体检:双侧肾区平坦、对称,未见异常隆匿,平卧位检查双侧肾下极未触及,无压痛,双侧肾区无明显lH击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输尿管径路无压痛,全身浅表淋三结未... 患者女性,48岁。因“阑尾脓肿”入院,入院后行CT检苣发现左侧肾占位。体检:双侧肾区平坦、对称,未见异常隆匿,平卧位检查双侧肾下极未触及,无压痛,双侧肾区无明显lH击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双输尿管径路无压痛,全身浅表淋三结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肾腺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及CT表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明 薛潋滟 +3 位作者 张玉珍 范国平 薛建平 李玉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8期841-843,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后肾腺瘤结合文献中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较完全的患者10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后肾腺瘤临床伴有红细胞增多症较多见,B超多为高回声,CT平扫以相对高密度伴... 目的:分析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后肾腺瘤结合文献中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较完全的患者10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儿童后肾腺瘤临床伴有红细胞增多症较多见,B超多为高回声,CT平扫以相对高密度伴钙化多见,但可为囊性病灶伴壁结节,实质部分增强后强化程度不等,本院1例新病例为含大量脂肪成分的多囊性病灶,表现特殊。虽然后肾腺瘤为良性肿瘤,但是可有转移。结论: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不显著,但是综合分析其表现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最终诊断有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肾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后肾腺瘤诊治1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丰琅 吕文成 +1 位作者 田野 杜林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后肾腺瘤 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后肾腺瘤临床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劲 凌生涛 +1 位作者 桂志明 许志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49-350,354,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后肾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核型、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对2例肾脏后肾腺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后标本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就其核型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该肿瘤由... 目的探讨肾脏后肾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核型、治疗方案和预后。方法对2例肾脏后肾腺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切除后标本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就其核型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镜下该肿瘤由大小不一的细胞排列成密集小管状、腺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后肾腺瘤预后较好。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胚胎性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应与肾母细胞瘤、乳头状肾细胞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临床特点 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后肾腺瘤1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红 全昌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6-1526,共1页
患者女,20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疼痛,以右侧为重,伴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体温最高37.5℃。血常规:WBC10.21×10^9/L、RBC 4.07×10^12/LHGB 116 g/L、PLT159×10^9/L。尿常规:蛋白+... 患者女,20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疼痛,以右侧为重,伴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体温最高37.5℃。血常规:WBC10.21×10^9/L、RBC 4.07×10^12/LHGB 116 g/L、PLT159×10^9/L。尿常规:蛋白+。行抗感染治疗1天体温恢复正常,腹部疼痛症状无改善,疼痛部位逐渐向右上腹部及腰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后肾腺瘤的CT影像特征(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剑华 麦源 +3 位作者 钟羽翔 刘再毅 蒲小勇 徐战平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 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 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 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后肾腺瘤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