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沌·向内转及变形术——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的叙述突
1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3-59,共7页
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其创作的突破。该小说打破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叙述成规。小说虽然设置了“文革”背景,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革”叙述,从而造成一种内蕴的混沌。在最初的阅读时,如莫言的老师徐怀中以及他的同班同... 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其创作的突破。该小说打破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叙述成规。小说虽然设置了“文革”背景,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文革”叙述,从而造成一种内蕴的混沌。在最初的阅读时,如莫言的老师徐怀中以及他的同班同学,都感受到了这篇小说的模糊性。小说展现出明显的“向内转”倾向,对于人物的内在心态、情绪、欲望进行了深度叙述。此外,人物形象的扭曲与变形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同时,小说的感觉化语言,也受到朦胧诗通感语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混沌 向内转
下载PDF
主体交互的行动网络:旅游视域的“向内转”
2
作者 徐新建 赵靓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1,共10页
随着国家决策由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转移,中国乡村旅游的结构形成了多方介入的行动者网络,并由此演变为主体交互的关系世界。与此对应,人类学研究呈现了存在论转向与行动者聚焦,继而派生出“多物种民族志”与“多主体人类学”等前沿成... 随着国家决策由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的转移,中国乡村旅游的结构形成了多方介入的行动者网络,并由此演变为主体交互的关系世界。与此对应,人类学研究呈现了存在论转向与行动者聚焦,继而派生出“多物种民族志”与“多主体人类学”等前沿成果。由此,聚焦旅游研究的“向内转”,将视点由以往关注的旅游线路、游客流量与行业产值等外部表象,转向更为内在的行动主体,考察旅游交互中人的存在、相互关联及价值实现,并关注旅游过程中行动者网络的主体兼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主体交互 旅游人类学 行动者网络 向内转
下载PDF
“向内转”:鲁枢元1980年代文艺研究关键词
3
作者 段晓琳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向内转”是鲁枢元1980年代文艺研究的“关键词”。“向内转”、创作心理研究与文艺心理学学科建设是鲁枢元1980年代学术研究的重心。鲁枢元19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言语学研究与精神生态研究也生发于文艺心理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精神性、... “向内转”是鲁枢元1980年代文艺研究的“关键词”。“向内转”、创作心理研究与文艺心理学学科建设是鲁枢元1980年代学术研究的重心。鲁枢元19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言语学研究与精神生态研究也生发于文艺心理学研究,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内向性与主体性色彩。虽然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生态学的跨界研究,分属于鲁枢元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文艺研究,但三者之间具有血脉联系和思想共性,即鲁枢元一以贯之对精神、心灵与内宇宙格外关注。因此“向内转”不仅是鲁枢元1980年代文艺研究的“关键词”,也是贯穿于鲁枢元整个学术生涯的“关键词”,体现了鲁枢元文艺思想的精神底色和学术研究的总体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枢元 向内转 文艺心理学 文学言语学 精神生态
下载PDF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 被引量:24
4
作者 鲁枢元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86-96,共11页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鲁枢元一《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了我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到了1987年夏天,以《文艺报》为主要阵地对这篇文章展开了...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鲁枢元一《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了我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到了1987年夏天,以《文艺报》为主要阵地对这篇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新时期文学 文学艺术 文艺心理学 文学创作 文学活动 内向性 社会主义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文艺社会学
下载PDF
文学“向内转”:由外而内的“去政治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锋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2,31,共8页
本文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的讨论,分析其中所建立的"心理学"与"固有属性"双重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论述,并认为形成了三种叙述策略:从"斗争说"到"建设说"、从&q... 本文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的讨论,分析其中所建立的"心理学"与"固有属性"双重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论述,并认为形成了三种叙述策略:从"斗争说"到"建设说"、从"外在真实"到"内在真实"、从政治功用到心理功用。但我们也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强调文学的政治性,也不能回避或否定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应当将"文学想象政治"视为一种新的理论出路。文学与政治都是基于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才走到一起的,其中的任何一方,若是离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都将可能被对方所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去政治化 想象
下载PDF
《民铎》心理学引进与五四文学“向内转”
6
作者 李建伟 杨金芳 王琪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1-61,共11页
期刊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承载与发展的空间。《民铎》期刊契合了晚清以来政治启蒙思潮和"心理建设"的治国策略,用翻译、介绍、评述、开辟专号等形式来大力传播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为文学向人的"内宇宙"掘... 期刊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承载与发展的空间。《民铎》期刊契合了晚清以来政治启蒙思潮和"心理建设"的治国策略,用翻译、介绍、评述、开辟专号等形式来大力传播心理学理论,这些理论为文学向人的"内宇宙"掘进提供了观察的方法和拓展的内容,促发了"五四"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开始出现"向内转"倾向性,这种由"故事化"到"心理化"创作模式的转变被认为是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心理学的涌入对中国学的现代转型起到了启开蒙昧、构筑蓝图和发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铎》 心理学 五四文学 向内转
下载PDF
叙述视点的向内转与故事的变异演绎——张抗抗小说《隐形伴侣》解读
7
作者 张平忠 林秉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8-62,共5页
《隐形伴侣》是张抗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叙述视点的"向内转",运用意识流尤其是梦境的表现手法,对小说言语编码作出新颖独特的设计,以怪诞的方式对前故事进行再演绎、后故事进行预演绎和当下故事进行变异演绎... 《隐形伴侣》是张抗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叙述视点的"向内转",运用意识流尤其是梦境的表现手法,对小说言语编码作出新颖独特的设计,以怪诞的方式对前故事进行再演绎、后故事进行预演绎和当下故事进行变异演绎,使读者常常从清醒的理性状态突然跌入混沌的虚幻梦境,在正常与怪诞的言语对比中,感受到小说叙事的张力与审美的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伴侣》 叙述视点 向内转 故事 变异演绎
下载PDF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创作“向内转”的现代主义审美创新
8
作者 马小朝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64-71,共8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矛盾同西方历史理性主义包含的矛盾发生了迭合。这种迭合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显现出"向内转"的现代主义审美创新。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非理性的精神分裂、心理迷惑、性格矛盾,关心个体情感、生命...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矛盾同西方历史理性主义包含的矛盾发生了迭合。这种迭合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显现出"向内转"的现代主义审美创新。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非理性的精神分裂、心理迷惑、性格矛盾,关心个体情感、生命偶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的社会矛盾、哲学争论、道德探讨等等终归表现为主人公思想意识的错综繁复——思维的非理性、心理的诡异性、性格的复杂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通过对人的个体心理的深度发掘,让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复杂,进而实现人的审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现代主义 审美创新
下载PDF
天开文运:论“个人化写作”的困境,兼及“向内转”、“向外转”诸问题
9
作者 刘泰然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22,31,共6页
"个人"话语在中国文学中的出场伴随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发生,"个人-国家"二元话语所从属的更大的现代性机制制约对"个人化写作"反思的深度。因此对现代性本身进行批判就显得必要。通过重新接续自身的&qu... "个人"话语在中国文学中的出场伴随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发生,"个人-国家"二元话语所从属的更大的现代性机制制约对"个人化写作"反思的深度。因此对现代性本身进行批判就显得必要。通过重新接续自身的"文"的传统,打通、开启中国古典诗学中的天地视域,可以超越"个人-国家","向内转-向外转"的循环怪圈,实现中国文学的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个人化写作" 向内转 向外 现代性 天地视域
下载PDF
试论汉末魏晋辞赋之“向内转”
10
作者 余霞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6-42,共7页
"向内转"既是汉末魏晋文学总貌的新质素,也是该时期辞赋发展的基本趋势。该趋势在东汉后期已见先绪,在辞赋价值理论以及表现领域均有体现。情感化与玄理化成为汉末魏晋辞赋"向内转"的两个具体向度。汉末魏晋辞赋的&... "向内转"既是汉末魏晋文学总貌的新质素,也是该时期辞赋发展的基本趋势。该趋势在东汉后期已见先绪,在辞赋价值理论以及表现领域均有体现。情感化与玄理化成为汉末魏晋辞赋"向内转"的两个具体向度。汉末魏晋辞赋的"向内转",继承楚骚传统,创造了一片有别于汉代辞赋追求外在世界的审美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辞赋 向内转 情感化 玄理化
下载PDF
略谈“向内转”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焕平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2期74-75,共2页
年来颇有些同志提倡“向内转”的文学,也因此在文学理论界开展了讨论。有同志否定它的存在,这不符合实际。它的确是近年来文坛上相当显著的文学现象。“向内转”文学就是从这种文学现象概括出来的理论观点。它的产生,一是由于对“四人... 年来颇有些同志提倡“向内转”的文学,也因此在文学理论界开展了讨论。有同志否定它的存在,这不符合实际。它的确是近年来文坛上相当显著的文学现象。“向内转”文学就是从这种文学现象概括出来的理论观点。它的产生,一是由于对“四人帮”的极左的反拨;二是对过去着重“向外”的文学的反拨。“向内转”文学是怎么样的文学呢?根据提倡者的观点,大致就是“三无”(无情节、无人物、无主题)和“三淡”(淡化时代、淡化思想、淡化性格)的文学。这实质上就是现代派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五四新文学 现代派文学 文学现象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改革文学 无主题 反拨 四人帮
下载PDF
向内转:论黑塞中期小说创作转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丽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2-60,共9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构成了黑塞文学创作上的分水岭,其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他的创作思想呈现出“向内转”态势。与早期寄情田园山色和艺术王国的美好构想不同的是,黑塞中期创作走向了一条通向内心的朝圣之路。他以个人的主体感受和人生经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构成了黑塞文学创作上的分水岭,其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他的创作思想呈现出“向内转”态势。与早期寄情田园山色和艺术王国的美好构想不同的是,黑塞中期创作走向了一条通向内心的朝圣之路。他以个人的主体感受和人生经历当作艺术实验,试图在生命对立的两极中寻求统一。出于现代文明的忧思,黑塞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张力中探索出一条坚定的“自我”道路,进而表明个体的精神独立性和生命存在性问题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向内转 自我意志 心灵困境 诗化生存
下载PDF
论新时期文学流变中的“向内转”
13
作者 邱强 金晓杰 《消费导刊》 2008年第20期222-222,共1页
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倡导,其目的是试图以一种较过去更严格更有效的方式来营造文学审美空间,重建当代文学叙述的秩序,并以此重新获得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话语权,在现代化的潮流中重新确立知识分子的身份。同时,"向内... 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倡导,其目的是试图以一种较过去更严格更有效的方式来营造文学审美空间,重建当代文学叙述的秩序,并以此重新获得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话语权,在现代化的潮流中重新确立知识分子的身份。同时,"向内转"也是一场"祛魅"运动,消解着把传统的现实主义编码方式圣化的僵硬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文化语境 身份认同 话语权
下载PDF
“向内转”的概括过于含混模糊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8-58,共1页
张玉能在《对文学中“向内转”的反思》(《人民日报》1991年1月3日)一文中指出,“向内转”立论十分含混模糊,其论者提出以下一些论点: 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小说心灵化了,情绪化了,诗化了,音乐化了;诗歌的外在宣扬,让位于内在... 张玉能在《对文学中“向内转”的反思》(《人民日报》1991年1月3日)一文中指出,“向内转”立论十分含混模糊,其论者提出以下一些论点: 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小说心灵化了,情绪化了,诗化了,音乐化了;诗歌的外在宣扬,让位于内在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心灵化 文学发展 小说 主题 文艺思想 模糊 音乐化 发展趋向 主观性
下载PDF
“向内转”审美形态的三个弱点
15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1期29-29,共1页
吴秉杰在《面对发展了的审美形态》(《文艺报》87年10月17日)一文中指出: “向内转”的创作作为新的小说审美形态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点:首先,由于外部世界的相应隐退,它在满足人们对于具体生活过程、社会运动、历史事变... 吴秉杰在《面对发展了的审美形态》(《文艺报》87年10月17日)一文中指出: “向内转”的创作作为新的小说审美形态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点:首先,由于外部世界的相应隐退,它在满足人们对于具体生活过程、社会运动、历史事变的审美把握方面不免留下空白,人们呼唤着众多史诗巨著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形态 向内转 外部世界 审美把握 社会运动 小说 生活过程 留下空白 弱点 创作
下载PDF
李商隐的“向内转”
16
作者 毕伟玉 TP(图) 《当代学生》 2024年第12期30-31,共2页
李商隐曾以《贾生》一诗写西汉的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的“贾生”深受恩遇,实则无法施展经世治国之才能,其无可奈何之状让人唏嘘。不过,当我们用“李生”(李商隐自己)替代“贾... 李商隐曾以《贾生》一诗写西汉的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中的“贾生”深受恩遇,实则无法施展经世治国之才能,其无可奈何之状让人唏嘘。不过,当我们用“李生”(李商隐自己)替代“贾生”时,似乎也无不可。整首诗歌表面看是李生为贾生代言,对贾生遭遇抱以深刻之同情;实际是李生借慨叹贾生之遭遇,生发出对自我的悲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贾生 前席 求贤 李生 恩遇 贾谊 向内转
原文传递
“向内转” 被引量:15
17
作者 鲁枢元 《南方文坛》 1999年第3期4-8,共5页
潘旭澜先生主编的《新中国文学词典》中,收录了“‘向内转’的讨论”这一条目,所述大体确切,只是限于词典体例,未免语焉不详。事情已过去十多年,“向内转”的讨论已经消退在历史的背景中,成为人们索引考究的对象。作为这场讨论的当事人... 潘旭澜先生主编的《新中国文学词典》中,收录了“‘向内转’的讨论”这一条目,所述大体确切,只是限于词典体例,未免语焉不详。事情已过去十多年,“向内转”的讨论已经消退在历史的背景中,成为人们索引考究的对象。作为这场讨论的当事人,我也许有责任向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们作出更为详细一些的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内转 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学创作 文学艺术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活动 社会生活 文艺社会学 文艺心理学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向内转:市场经济背景下历史学的应有选择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学典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不管你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你都不能不承认,随着铺天盖地的商潮的到来,随着商业标准——能不能赚钱——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衡量事物有用无用的价值尺度,我们的社会已步入了一个“反文化过程”。不能赚钱的“文化”正受到并且越来越受到整... 不管你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你都不能不承认,随着铺天盖地的商潮的到来,随着商业标准——能不能赚钱——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衡量事物有用无用的价值尺度,我们的社会已步入了一个“反文化过程”。不能赚钱的“文化”正受到并且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空前轻蔑。一批“文化人”投笔从商、纵身“下海”是这一点的力证。作为整个文化事业基础学科的历史研究。相对说来是一项更为长远的投资,似与追求短期效应的商业社会尤难相容,其境遇当然不难想见。历史学在被现实政治遗弃之后,复又遭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瞻望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家 市场经济背景 向内转 历史研究 市场化 求真与致用 走向市场 生存危机 研究历史 现实政治
原文传递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辨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晓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1年第3期84-89,共6页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是 90年代文学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 ,两者有相似之处 ,但在本质上的区别却是明显的。“向内转”体现了文学真正向自身本质特征回归的努力 ,对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使文学创作更具有主体性和个性。“个...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是 90年代文学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 ,两者有相似之处 ,但在本质上的区别却是明显的。“向内转”体现了文学真正向自身本质特征回归的努力 ,对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使文学创作更具有主体性和个性。“个人化写作”与“内向化”有某种承续关系 ,但过于沉溺于现实界的物欲感受之中 ,其负面阴影不可视而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个人化写作” 向内转 主体性 个体化 女权主义 “文学新人类”
原文传递
文学“向内转”与作家的良心写作——兼谈2019年贺州作家小说创作的两个维度
20
作者 肖晶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165,共4页
文学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观照人心。作家站在赖以依存的土地上,无疑要思考文学如何呈现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如何表现现实生活,进而观照整个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转型中人的生存状况。一、为人民抒情:文学不仅仅是"向内转"新... 文学面临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观照人心。作家站在赖以依存的土地上,无疑要思考文学如何呈现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如何表现现实生活,进而观照整个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转型中人的生存状况。一、为人民抒情:文学不仅仅是"向内转"新时期文学关于"向内转"的争鸣,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鲁枢元发表在《文艺报》的文章《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所掀起的一场文坛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鲁枢元 向内转 《文艺报》 历史和现实 现实生活 小说创作 两个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