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振羽对中国史前史研究的方法论贡献
1
作者 李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6,178,共10页
关于史前期的神话传说是否具有史料价值,是摆在现代中国史家面前的共同难题。吕振羽提出把中国史与世界史进行比较,把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加以互证,实现两个契合,并以此为方法进行中国原始社会研究,这样的神话传说就具有史料价值。他的... 关于史前期的神话传说是否具有史料价值,是摆在现代中国史家面前的共同难题。吕振羽提出把中国史与世界史进行比较,把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加以互证,实现两个契合,并以此为方法进行中国原始社会研究,这样的神话传说就具有史料价值。他的这一方法论主张发徐炳昶、孙作云神话传说研究理论之先声,得到吴泽、翦伯赞等的继承和发展,在学术史上有首创之功。吕振羽为突破实验主义方法的局限,在郭沫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在处理神话传说方面寻找出突破口,是中国学者在史料学上的创新。吕振羽开启的这一方法路径,是马克思主义史家面对中国历史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中国历史发展实际,开拓出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学术体系,在中国史学面临理论和方法建设、中国文明起源探讨、中国古史体系构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时代,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中国史前史 神话传说 考古 古代文明 中国史学
下载PDF
略论吕振羽对湖湘辛亥革命人物的评述
2
作者 邓江祁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吕振羽虽长于治中国古代史,而在其史学研究中,也曾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先后对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湖湘辛亥革命人物进行过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创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个别评述还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值得我们... 吕振羽虽长于治中国古代史,而在其史学研究中,也曾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先后对陈天华、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湖湘辛亥革命人物进行过评述,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创性。但由于多种原因,其个别评述还存在一些偏差与不足,值得我们在相关的研究中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陈天华 黄兴 蔡锷 宋教仁 湖湘人物 辛亥革命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吕振羽论教师思想教育及其启示
3
作者 彭希林 彭忠信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吕振羽在新中国初期创办党领导的新型高校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当时形势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就教师思想教育的必要性、教师思想教育内容、教师思想教育方法等,提出了富有创见意义的系列论述,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吕振羽在新中国初期创办党领导的新型高校过程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当时形势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就教师思想教育的必要性、教师思想教育内容、教师思想教育方法等,提出了富有创见意义的系列论述,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当今时代高校建设及教师思想教育均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新中国初期 教师 思想教育
下载PDF
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中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启示
4
作者 梁宏亮 吴克明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历史学科拓荒者之一,《中国民族简史》是其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代表作。该著中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廓清法西斯大民族主义者所说的“本支百世的文王子孙”民族理论谬误... 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历史学科拓荒者之一,《中国民族简史》是其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代表作。该著中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廓清法西斯大民族主义者所说的“本支百世的文王子孙”民族理论谬误,以凝聚国家安全意识;二是构建多元一体民族结构,以促进国家安全自觉;三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与共同进步原则,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自信;四是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以增强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本领。吕振羽基于唯物史观视角,关注国内民族历史发展,《中国民族简史》至今仍然是认识和分析我国民族安全平等发展的重要借鉴。他从独特视角透射出民族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端本正源,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中国民族简史》 国家安全思想 启示
下载PDF
吕振羽教育理论探析
5
作者 孙冬华 倪晓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革命和建设等历史时期,吕振羽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敢于直面出现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系统的分析,逐步在办学治校、育人育才、教研关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观点,进而形成了以强... 在革命和建设等历史时期,吕振羽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敢于直面出现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系统的分析,逐步在办学治校、育人育才、教研关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观点,进而形成了以强化党的领导、民主集中的治校观,全面发展、服务人民的育人观,外引内培、优化师资的师资观,有机结合、互为促进的科研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理论,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教育理论 理论借鉴
下载PDF
吕振羽的民族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6
作者 孙冬华 倪晓玲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吕振羽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唯物史观这两个有力武器,对国内外炮制的大汉族主义等错误民族思潮开展了旗帜鲜明的批驳,及时揭露了隐藏其中的政治企图和险恶用心。正是在这种批驳斗争实践中,其形成了基于马克思主义... 吕振羽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唯物史观这两个有力武器,对国内外炮制的大汉族主义等错误民族思潮开展了旗帜鲜明的批驳,及时揭露了隐藏其中的政治企图和险恶用心。正是在这种批驳斗争实践中,其形成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民族发展理论,注重自由平等、团结统一的民族关系理论,克服妄自菲薄、不再崇洋媚外的民族自信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民族理论 理论借鉴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启蒙说视域中的王船山研究——以吕振羽、侯外庐、萧萐父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王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91-200,337,338,共12页
吕振羽、侯外庐、萧萐父是因李达而结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李达的影响下,他们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中探寻中国自己的“唯物辩证法的前史”,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启蒙说,并由此开启对王船山其人其学的研究。他们的王船... 吕振羽、侯外庐、萧萐父是因李达而结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李达的影响下,他们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中探寻中国自己的“唯物辩证法的前史”,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启蒙说,并由此开启对王船山其人其学的研究。他们的王船山思想研究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视域:吕振羽将王船山思想定位为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新思想,侯外庐将王船山思想诠释为形式知识上的解放,萧萐父则着力梳理王船山思想“推故致新”的内在逻辑。通过这些探讨,他们将王船山思想中可以接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显示出其在王船山思想研究上的理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启蒙说 王船山 李达 吕振羽 侯外庐 萧萐父
下载PDF
深情满纸气如虹——《吕振羽诗选》读后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茂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1-73,共13页
吕振羽的诗从一个历史学家的独特角度 ,反映了一个时代 ,一个社会 ,也反映了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爱国情怀、历史智慧和感情世界。
关键词 吕振羽诗选》 吕振羽 诗歌 文学评论 《祖国颂》
下载PDF
吕振羽与中国社会史论战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发建 张林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6期68-74,共7页
吕振羽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转向历史研究、参与社会史论战的过程战促使吕振羽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他在社会史论战中抓住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商业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回击对... 吕振羽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转向历史研究、参与社会史论战的过程战促使吕振羽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他在社会史论战中抓住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商业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具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斗争意义。他提出的“殷商奴隶制论”、“西周封建论”、“春秋、战国之际封建制转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中国社会史 郭沫若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商业资本主义 中国社会研究 封建制 陶希圣 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吕振羽史学的始创性贡献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大椿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27-33,共7页
吕振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由他最初提出和展开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始创性贡献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领域,至少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二、首创殷代奴隶社会说;... 吕振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由他最初提出和展开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始创性贡献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领域,至少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二、首创殷代奴隶社会说;三、西周封建论的最早提出者;四、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理论奠基和最初划分;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最早考察者;六、最早系统具体地探索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学家,吕著《简明中国通史》是我国最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著作之一;七、吕著《中国政治思想史》是用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中国思想发展的开山之作;八、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九、在史料学上,吕振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探求历史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史学 始创性贡献
下载PDF
民国时期吕振羽批评郭沫若古史研究的原因及史料学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
民国时期,吕振羽把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批评为实验主义。事实上,无论在治史理念,还是在史学实践方面,郭沫若史学确实具有实验主义特征。但是,郭沫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解读中国古史,终于跟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划界分... 民国时期,吕振羽把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批评为实验主义。事实上,无论在治史理念,还是在史学实践方面,郭沫若史学确实具有实验主义特征。但是,郭沫若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解读中国古史,终于跟以胡适为代表的实验主义划界分野。究其根源,吕振羽是因为要批判胡适的实验主义和从郭沫若那里受益的秋泽修二的法西斯主义史学而不得不涉及郭沫若。吕振羽的这一批判,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努力尝试破解史料匮乏之窘,在史料学上是对实验主义的又一次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吕振羽 史学批评 史料学意义
下载PDF
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轨迹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廷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贯穿吕振羽学术生涯始终。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时代之要求 ,运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开辟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新途径。四十年代为抗日救国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 ,修正前期相关认识。建国后进一步深化认识 ,从方法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贯穿吕振羽学术生涯始终。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应时代之要求 ,运用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开辟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新途径。四十年代为抗日救国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 ,修正前期相关认识。建国后进一步深化认识 ,从方法论、学风等方面对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行总结 ,提出希望。其政治思想史研究过程是他不断接受时代挑战、回答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中国政治思想史 思想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 古代政治思想
下载PDF
“史学吾华遗产富,继承批判莫相侵”——论吕振羽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1
13
作者 安雪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0-43,47,共5页
吕振羽在治史生涯中能够取得诸多成就,多得益于其对中国古代史学家,尤其是清代乾嘉学派治学思想、精神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在乾嘉学派的影响下,吕振羽倡导经世致用、据实立说;重视史料的广搜博征和严择慎取,为自己进行史学研究打下了... 吕振羽在治史生涯中能够取得诸多成就,多得益于其对中国古代史学家,尤其是清代乾嘉学派治学思想、精神和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在乾嘉学派的影响下,吕振羽倡导经世致用、据实立说;重视史料的广搜博征和严择慎取,为自己进行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他又在治学理论、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实现了对乾嘉学者的超越,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乾嘉学派 吕振羽史学研究
下载PDF
“西周封建说”首创之问题探析——关涉吕振羽、范文澜和吴玉章之学术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
在"西周封建说"首创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的一些模糊认识有待澄清。吕振羽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角度提出"西周封建说"之时,人们对于"封建"的流行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之上。可是,由于范文澜的地位和威... 在"西周封建说"首创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的一些模糊认识有待澄清。吕振羽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角度提出"西周封建说"之时,人们对于"封建"的流行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之上。可是,由于范文澜的地位和威望高于吕振羽,后来其关于"西周封建说"的论述也更为系统,因此学界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角度讨论"西周封建说"皆以范文澜为代表。范文澜在"西周封建说"问题上推崇吴玉章,造成是吴玉章首创"西周封建说"的印象。即使说是吴玉章提出"西周封建说",那也应是在吕振羽之后。同时,说吴玉章受到吕振羽的影响,则还需作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封建说”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 吕振羽 范文澜 吴玉章
下载PDF
吕振羽伦理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忠信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3-155,共3页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振羽就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科学眼光,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视和探讨研究。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科学揭示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社会作用的...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吕振羽就以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科学眼光,对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视和探讨研究。他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科学揭示了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以及道德社会作用的不同性质。在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伦理和西方伦理文化,以及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国民道德精神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吕振羽的伦理思想在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伦理思想 重要地位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先秦民主论——以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国利 陈晨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8,共8页
20世纪前期以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先秦民主思想做了深入研究。他们结合具体社会构造和社会关系阐释先秦民主思想,其阐释可以归结为三个命题:人的发现、天民合一、赋民权利。在探讨先... 20世纪前期以郭沫若、吕振羽和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先秦民主思想做了深入研究。他们结合具体社会构造和社会关系阐释先秦民主思想,其阐释可以归结为三个命题:人的发现、天民合一、赋民权利。在探讨先秦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源时,郭沫若立足于人民解放视角,吕振羽以阶级斗争作为维度,侯外庐主要从土地私有的显族历史进行说明。他们既肯定先秦民主思想对社会现实的超越和批判,又揭示其脱离时代的空想和局限。他们开创了先秦民主思想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新范式,但也存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家 郭沫若 吕振羽 侯外庐 先秦民主思想
下载PDF
略论吕振羽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观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开柱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5-137,共3页
20世纪 4 0年代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吕振羽提出了“珍重民族文化遗产”、“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不“生吞活地继承”和“三通”的“消纳”观等一系列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观。建国后不久 ,又提出了“应特别致力去... 20世纪 4 0年代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吕振羽提出了“珍重民族文化遗产”、“重新认识自己民族的历史”、不“生吞活地继承”和“三通”的“消纳”观等一系列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观。建国后不久 ,又提出了“应特别致力去发掘和研究真正属于人民的东西”、“不排弃历史上各个统治阶级的任何珍贵的成就”和“学敌人之所长”的思想观点 ,从而使他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思想更加饱满和充实。这些思想及其观点对 2 1世纪的文化构筑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继承观 现实意义
下载PDF
谆谆教导,永记不忘─—纪念吕振羽同志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传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5-96,F003,65,共4页
关键词 吕振羽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通史 新史学 纪念 年代 崇拜 中国马克思主义 诞辰100周年 中国
下载PDF
抗战时期吕振羽在重庆的革命活动述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开柱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96-98,共3页
抗战时期 ,吕振羽遵照党的指示 ,在重庆以笔为刀枪 ,一方面 ,“集中力量 ,抨击日寇对中国史问题的歪曲论断”。另方面 ,在“学术中国化”运动中 ,从理论上 ,深刻地阐述了怎样把历史科学带上“真正的科学道路” ,怎样批判地继承中外优秀... 抗战时期 ,吕振羽遵照党的指示 ,在重庆以笔为刀枪 ,一方面 ,“集中力量 ,抨击日寇对中国史问题的歪曲论断”。另方面 ,在“学术中国化”运动中 ,从理论上 ,深刻地阐述了怎样把历史科学带上“真正的科学道路” ,怎样批判地继承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实践上 ,完成了《简明中国通史》(上册 )这样一部“学术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重庆 革命活动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吕振羽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忠信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吕振羽在新中国初期为建设新型高等学校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坚持“开办人民的各种高等学校”的办学方针、“发挥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的管理体制、“教学任务是学校经常的中心任务”的工作思路、学生“成为知、德、健、美齐备的人材”... 吕振羽在新中国初期为建设新型高等学校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坚持“开办人民的各种高等学校”的办学方针、“发挥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的管理体制、“教学任务是学校经常的中心任务”的工作思路、学生“成为知、德、健、美齐备的人材”的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一环在于提高师资”的办学理念,在新中国初期新型高等学校建设中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对后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新时代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新中国初期 高等学校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