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君王形象与爱尔兰——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意识形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成坚 汤玉荣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0,共5页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君王形象一直是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君王与爱尔兰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为很多学者普遍忽视。以莎翁历史剧的两个四部曲为研读对象,并将它们置于1590英爱冲突的历史语境中,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视角,以期揭示爱尔兰...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君王形象一直是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君王与爱尔兰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为很多学者普遍忽视。以莎翁历史剧的两个四部曲为研读对象,并将它们置于1590英爱冲突的历史语境中,以新历史主义为理论视角,以期揭示爱尔兰民族叙述"他者化"的政治意涵及其文化根源。爱尔兰被"他者化"和被征服形象的历史叙述,正是1590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确立后主导意识形态的表征。舞台戏剧作为这一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流通方式,有助于大英格兰中心主义的"自我型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历史剧 君王 爱尔兰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从《君王论》看暴政亡秦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林发 唐德荣 《唐都学刊》 1999年第2期78-81,共4页
本文根据马基雅维里《君王论》的有关理论,对贾谊首倡的暴政亡秦说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秦的暴政之所以导致秦亡,在于新建王朝的困难。正是秦王朝连年的征战和无数残暴的不端行为,以及文化传统上的盲目求同导致了秦的暴亡。
关键词 暴政 君王论》 秦始皇 暴政亡秦
下载PDF
两宋道教与君王政治伦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向仲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1,共4页
在传统中国极权政治体制模式下,宗教与政治从总体趋向来看是合流的。就政治伦理而言,宗教往往站在王道政治的立场,维系着极权社会的政治秩序。宗教政治伦理主要指向臣民,但是对居于世俗权力之巅的君王,同样提出了相应的政治伦理规范。... 在传统中国极权政治体制模式下,宗教与政治从总体趋向来看是合流的。就政治伦理而言,宗教往往站在王道政治的立场,维系着极权社会的政治秩序。宗教政治伦理主要指向臣民,但是对居于世俗权力之巅的君王,同样提出了相应的政治伦理规范。两宋道教明确提出了以"敬神与德治"为要义的君王政治伦理思想,并以"积善成仙,积恶致祸"这一具有鲜明道教特色的方式作为君王政治伦理之控制手段。它们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世俗的君王政权的神圣性,也显示了道教这一"神圣意识形态"的世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道教 君王政治伦理 政教关系
下载PDF
《老子》:君王南面之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老子在对天道的领悟中建立了他的自然哲学,并以之论证人事,从而转化为实用的政治哲学。其核心是"君王南面之术"。包括处尊保位之法和治国之术两大内容。以贱得贵、以卑处尊、以退为进是人主独尊之法;以安民为上,无为而治、愚... 老子在对天道的领悟中建立了他的自然哲学,并以之论证人事,从而转化为实用的政治哲学。其核心是"君王南面之术"。包括处尊保位之法和治国之术两大内容。以贱得贵、以卑处尊、以退为进是人主独尊之法;以安民为上,无为而治、愚智强身、损赋减税、去刑止杀、反对战争是他的治国安民之术。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辩证的哲学,其治国之术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又有时代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皇位 治国 君王南面之术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论元杂剧《汉宫秋》中君王、臣子、贤妃形象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秋娟 《韶关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6-59,共4页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创作的元杂剧《汉宫秋》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作者剧中着力塑造的君王、臣子、贤妃三个人物形象,寄托了作家本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了忧国伤君的情怀、壮志难酬的失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成就。
关键词 君王 臣子 贤妃 形象
下载PDF
巡游天下的古代君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宏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72,共2页
如果算上古传说的话,远古时的第一代帝王伏羲就是国内旅游者的滥觞。考察表明,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发明者,而且还是一位不辞辛劳的旅行者,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在甘肃、陕西、河南以及山东、山西、吉林、江苏、湖北、四川等地都留下... 如果算上古传说的话,远古时的第一代帝王伏羲就是国内旅游者的滥觞。考察表明,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发明者,而且还是一位不辞辛劳的旅行者,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在甘肃、陕西、河南以及山东、山西、吉林、江苏、湖北、四川等地都留下了有关他的故事传说。可见,伏羲和他的氏族已经走遍了祖国大地,其交流范围之广,堪称远古旅行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王 古代 巡游 国内旅游者 旅行者 第一代 发明者 传说
下载PDF
仁义君王空幻意识的破灭——谈《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被引量:4
7
作者 林伦才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仁义君王的化身,是作者追慕的济世救民的偶像。刘备的悲剧结局,既是历史的事实,更是作者儒家仁义君王偶像观的破灭。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刘备 仁义君王 人物形象 文学评论 悲剧 空幻意识
下载PDF
论以色列第一代君王扫罗及其悲剧命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艳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扫罗是士师时期和王国之间的过渡性人物。鉴于部落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抵抗异族侵袭的迫切形势的需要,扫罗在民众的呼吁中被膏立为以色列的第一代君王。他多次带领以色列人作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战场上他是一位英雄,但在建... 扫罗是士师时期和王国之间的过渡性人物。鉴于部落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抵抗异族侵袭的迫切形势的需要,扫罗在民众的呼吁中被膏立为以色列的第一代君王。他多次带领以色列人作战,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战场上他是一位英雄,但在建设国家上,他却未能把以色列建成一个具有完备统治机制的国家,最后战死于沙场,成了一位悲剧式的英雄。扫罗的悲剧命运既是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也与他的性格有关;而不同时期的叙述话语也对这位君王在历史与宗教上的定位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罗 君王 英雄 悲剧 话语权利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的“君王接受”思想——中国古代早期读者理论之滥觞
9
作者 陈雪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101,共6页
先秦时期,君王阅读是重要的言说接受形态。这种言说接受形态对诸子写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诸子著文言说的主要目的是让君王接纳自己的意见。为了达到进言目的,诸子不仅注重言说技巧和内容的研究,还对进言对象作了相关研究。这种关注进... 先秦时期,君王阅读是重要的言说接受形态。这种言说接受形态对诸子写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诸子著文言说的主要目的是让君王接纳自己的意见。为了达到进言目的,诸子不仅注重言说技巧和内容的研究,还对进言对象作了相关研究。这种关注进言对象的相关研究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早期读者理论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理论 君王接受 先秦诸子
下载PDF
贾谊的君王观
10
作者 张秋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8-112,共5页
贾谊的君王观●张秋升君王是封建政治的枢机、国家的象征、兴亡的关键。因而,君王观念便成了政治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作为西汉伟大的思想家,贾谊在其著作《新书》①中,从多个角度与层面展示了他对君王的看法,寄予了他对君王的希望。... 贾谊的君王观●张秋升君王是封建政治的枢机、国家的象征、兴亡的关键。因而,君王观念便成了政治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作为西汉伟大的思想家,贾谊在其著作《新书》①中,从多个角度与层面展示了他对君王的看法,寄予了他对君王的希望。回答了上述问题。他应是秦亡后较为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王 贾谊 《新书》 君主制 道德修养 政治思想 高尚的道德品质 知识修养 统治术 儒法并用
下载PDF
评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
11
作者 寿建纲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47-52,共6页
本文认为马基雅维里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真正的爱国者,正直的人,善良的公民。他的《君王论》是为拯救意大利提供理论指导的救亡论。《君王论》坚待人是人事的主宰,成为中世纪的神权政治论过渡到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中介,树立了近代政治思... 本文认为马基雅维里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真正的爱国者,正直的人,善良的公民。他的《君王论》是为拯救意大利提供理论指导的救亡论。《君王论》坚待人是人事的主宰,成为中世纪的神权政治论过渡到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中介,树立了近代政治思想的第一块里程碑。《君王论》所提出的道德的保国之道,表明马基雅维里在政治学上仍然是一个道德主义者。马基雅维里的独创性在于:其一,对道德观念有着辩证的理解,其二,敢于进入事物之真实,揭示了政治权术产生的必然性。因此,《君王论》便成为君王开创新事业的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政治思想史 马基雅维里 君王论》 救亡论
下载PDF
楚国君王对楚国兴衰存亡的作用概论
12
作者 周家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14-18,共5页
从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作用看,楚国八百年中的四十二个君王总体而言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有十二位推动楚国向前发展,使楚国先后成为南迁之地荆山的大国强国、汉东霸主、"春秋五霸"之一和"战国七雄"之一,对楚国发展强盛... 从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作用看,楚国八百年中的四十二个君王总体而言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有十二位推动楚国向前发展,使楚国先后成为南迁之地荆山的大国强国、汉东霸主、"春秋五霸"之一和"战国七雄"之一,对楚国发展强盛作出很大或较大贡献;有二十四位楚君楚王表现平庸,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其前任或前几任的现状,楚国既没更大发展,也没更为衰落,他们对楚国既没作出多大贡献,也没更严重地损害楚国;有六位楚王导致楚国被动挨打、衰落乃至于灭亡,损害甚至严重地损害了楚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君王 总体 作用
下载PDF
三王五伯与桀纣幽厉──古书所记两组君王形象浅析
13
作者 赵东玉 《武陵学刊》 1997年第4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君王 春秋战国时期 幽厉 桀纣 古书 圣王 韩非子 吕氏春秋 思想背景 《尚书·无逸》
下载PDF
《儒林外史》君王形象论——兼说吴敬梓的创作思想
14
作者 邢学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儒林外史》以士林为中心,穷极文士情态,又由此敷演开去,上溯至官场、朝廷,下及芸芸众生,描绘出一幅封建社会末世的世相图,其中,还描写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以及"当今"天子朱厚熜等三位君王形象。在吴敬梓看来,五常沦... 《儒林外史》以士林为中心,穷极文士情态,又由此敷演开去,上溯至官场、朝廷,下及芸芸众生,描绘出一幅封建社会末世的世相图,其中,还描写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以及"当今"天子朱厚熜等三位君王形象。在吴敬梓看来,五常沦丧的社会现实,正是这些自私、愚昧的为上者推行八股取士制,不行礼乐教化的直接后果,由此而"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终至于整个社会风俗人心有厄。这几个形象,着墨不多,却用意良苦,作家的创作思想、政治主张也深寓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君王形象 创作思想
下载PDF
《君王论》的民本思想
15
作者 陈甲标 《领导科学论坛》 2001年第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君王论》 马基雅维利 民本思想 民众利益 民心
下载PDF
《易林》援引《左传》君王公侯林辞考论
16
作者 汤太祥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6-99,共4页
焦延寿所著《易林》一书大量援引了《左传》中的典故和词语,其中有不少林辞涉及到《左传》中的君王公侯,事情多为君王公侯们的家庭纷争和国家交往。焦延寿对那些贤明重礼的君王公侯进行了赞美,而时那些荒淫弃礼的君王公侯则大加谴责,从... 焦延寿所著《易林》一书大量援引了《左传》中的典故和词语,其中有不少林辞涉及到《左传》中的君王公侯,事情多为君王公侯们的家庭纷争和国家交往。焦延寿对那些贤明重礼的君王公侯进行了赞美,而时那些荒淫弃礼的君王公侯则大加谴责,从中反映出焦延寿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尤其是儒家的重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林》 《左传》 君王公侯 重礼思想
下载PDF
君王政治家角色探析——重读《君王论》
17
作者 王伟勤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8-90,共3页
马基雅维利认为要完成16世纪意大利统一大业的君王政治家应具备人格魅力、深谋远虑能力和顺应时势的能力;君王政治家还应该区分个人道德与国家利益。君王在政治统治中应尽量践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政治统治艺术、攻心为上的政治管理艺术... 马基雅维利认为要完成16世纪意大利统一大业的君王政治家应具备人格魅力、深谋远虑能力和顺应时势的能力;君王政治家还应该区分个人道德与国家利益。君王在政治统治中应尽量践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政治统治艺术、攻心为上的政治管理艺术、以利益为核心的政治决策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王政治家 政治决策 政治管理
下载PDF
对《淮南子》中“君王论”之解析
18
作者 宋辉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5年第2期35-38,共4页
本文解析了《淮南子》这部哲学著作中关于对君王的自身要求与忠告、监督与制约、治国与用人等为君之道,简要评析了《淮南子》之"君王论"的现实意义与不足,以期为当今社会的反腐治吏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点滴有益的历史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淮南子》 君王 清静无为 监督 用人观
下载PDF
才人绝代 君王命薄
19
作者 王焱 《财经》 2005年第3期105-105,共1页
历代多有能诗的帝王。这类帝王诗大体可分为粗豪与婉约两派。前者的典型作手如乞食四方的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他的名句如“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这一类诗草莽粗豪,不失世路上的豪杰本色;而后一类诗则温婉细腻,华丽苍... 历代多有能诗的帝王。这类帝王诗大体可分为粗豪与婉约两派。前者的典型作手如乞食四方的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他的名句如“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这一类诗草莽粗豪,不失世路上的豪杰本色;而后一类诗则温婉细腻,华丽苍凉,典型的作手如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艺术天赋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他不仅具有文学天赋,妙解音律,而且精擅书法绘画,独创为一种倔强瘦硬的“金错刀体”。对于当时的各种艺术门类,他都具有精雅的趣味与高超的鉴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人绝代 君王命薄》 王焱 中国 当代 杂文
下载PDF
论战国时期儒家理想君王构想的产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俊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35-39,共5页
春秋战国间统一王权的解体、地方分裂势力的纷争,是儒家理想君王构想产生的政治背景。较为系统地提出理想君王构想的是墨家学派,他们把夏商周三代君王划分为以禹汤文武为代表的圣王和桀纣幽厉为代表的暴王。以后,孟子等儒家学者在此基... 春秋战国间统一王权的解体、地方分裂势力的纷争,是儒家理想君王构想产生的政治背景。较为系统地提出理想君王构想的是墨家学派,他们把夏商周三代君王划分为以禹汤文武为代表的圣王和桀纣幽厉为代表的暴王。以后,孟子等儒家学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发展,最后形成了一套人君“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但这个理论在当时并没有被新兴的地主阶级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儒家理想君王构想 墨家学派 孟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