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小如述学文体与京剧批评理论的建构——以“传”为考勘
1
作者 姜岩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20-29,共10页
吴小如是京剧票友、评剧人士,又是文化学者、大学教师,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戏曲活动中,一个突出成就是自觉开展广泛而独到的京剧批评,建构以“传”为中心的理论谱系,具体包括批判“不传”、勉励“传人”、号召“真传”三个维度,由此打开了... 吴小如是京剧票友、评剧人士,又是文化学者、大学教师,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戏曲活动中,一个突出成就是自觉开展广泛而独到的京剧批评,建构以“传”为中心的理论谱系,具体包括批判“不传”、勉励“传人”、号召“真传”三个维度,由此打开了“传”所蕴含的丰富的张力空间。据此,他还创造了若干戏曲研究的新术语,使“旧剧”跳出新旧分立的二元逻辑,转而向内开拓“传”之路径,而剧评、伶评等文章“小道”也成为吴氏最具代表性的“述学文体”。吴小如的京剧批评及其理论化,折射出20世纪30年代以降,传统戏曲现代化转型的整体思潮,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今日戏曲传承与创新必须直面的理论遗产与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传”之理论 述学文体 京剧批评 京剧学人
下载PDF
如何解读陈寅恪的诗——奉答吴小如先生
2
作者 刘士林 《学术界》 200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在《陈寅恪诗不宜曲解》一文中 ,吴小如先生对拙文《陈寅恪与听曲文》提出的四点批评 ,基本上都是在曲解我的原文的前提下作出的 ,因而也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这里实际上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的诗学解释语境 ,在我看来 ,吴先生的解释学深受... 在《陈寅恪诗不宜曲解》一文中 ,吴小如先生对拙文《陈寅恪与听曲文》提出的四点批评 ,基本上都是在曲解我的原文的前提下作出的 ,因而也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这里实际上涉及的是两种不同的诗学解释语境 ,在我看来 ,吴先生的解释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史方法的影响 ,这种方法好的一面是容易在文献中得到证据 ,但其不足的一面则是和诗歌这种具有很强主观心理情绪的对象往往很难沟通 ,它往往因为追求“历史真实”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更是一种“历史的精神真实”。而诗歌本身固有的灵感、空白和诗性思维的非理性等 ,也是很难纳入到仅具有朴素实证科学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史方法的。文本解读应该有两种技术手段 ,其一即中国传统的“文献分析技术” ,其二则曰“精神分析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建构‘作者’固有的的精神结构 ,从作者本人特有的思维结构与价值体系来解读其思想文本的理论方法。”而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则是尽力把两种文献解读技术综合起来 ,即避免由于文献分析的不足曲解文本的语言学意义 ,同时也可以避免由于“尽信书”而牺牲了关于作者的人本学内涵。这一点也是一种现代学术应有的最基本的人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 现代学术意识 陈寅恪 吴小如 批评文章 精神真实
下载PDF
重读《金锁记》——且从傅雷与吴小如的分歧说起
3
作者 程小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35-40,共6页
在张爱玲的研究史上,傅雷的时评《论张爱玲的小说》基于新文学的立场,吴小如的定评《读张爱玲的〈传奇〉》基于中国古典文学思想传统,二文的结论差别较大。《金锁记》是张爱玲将其自幼时及至青春以来几乎所有的负面体验高度集中的结果,... 在张爱玲的研究史上,傅雷的时评《论张爱玲的小说》基于新文学的立场,吴小如的定评《读张爱玲的〈传奇〉》基于中国古典文学思想传统,二文的结论差别较大。《金锁记》是张爱玲将其自幼时及至青春以来几乎所有的负面体验高度集中的结果,透射出浓重的古典虚无气和颓废气,传达着绝望的人生感怀,且并未对这些虚无、绝望和颓废有所"超克"。实质上,《金锁记》基于金钱和情欲主题对"人的发现"并不属于中国现代"人的文学"范畴,反而和中国古典虚无主义文学思想高度一致,相应面相上的批判力多源于后来者的"发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金锁记》实为张爱玲创作史上的偶然,是张爱玲意料之外,又是中国现代文学情理之中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锁记》 傅雷 吴小如 文学格调 虚无主义
下载PDF
“猪跑学”的弘扬与“守正”精神的操守——读《吴小如讲〈孟子〉》
4
作者 高书文 《学习月刊》 2010年第8期98-98,共1页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吴小如先生学术造诣深厚,在戏曲和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而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因为“认真、坦率和热情是吴小如先生为人处事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对传统国学的一往情深。因为热爱国...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吴小如先生学术造诣深厚,在戏曲和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享誉海内外。而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因为“认真、坦率和热情是吴小如先生为人处事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对传统国学的一往情深。因为热爱国学,所以他几十年如一日.醉心于国学的研究与传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孟子 操守 精神 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造诣 为人处事
下载PDF
吴小如
5
作者 黄纯一 樊丽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153-153,共1页
2014年5月11日吴小如教授逝世。他是一位文史兼通的专家,特别是文学史,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
关键词 吴小如 中国小说史 中国戏曲史 中国诗歌史 《诗经》 古典诗词 文学史 梁启超
下载PDF
进入经典的方式——评吴小如《古文精读举隅》
6
作者 方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4,共3页
吴小如先生的《古文精读举隅》,堪称中国文本细读的典范之作。这种细读,远绍汉唐注疏,中继诗文评点,近接小说评点,直承中国传统细读法;同时,又与英美新批评殊途同归。全书分为三辑:古文精读举隅、古小说析赏举隅、历代小品析粹举隅。... 吴小如先生的《古文精读举隅》,堪称中国文本细读的典范之作。这种细读,远绍汉唐注疏,中继诗文评点,近接小说评点,直承中国传统细读法;同时,又与英美新批评殊途同归。全书分为三辑:古文精读举隅、古小说析赏举隅、历代小品析粹举隅。"凡书一经其眼,经其手,如庖丁解牛,腠理井然。经其口,如悬河翻澜,人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精读 古文 文本细读 小说评点 中国传统 英美新批评 殊途同归
下载PDF
吴小如的京剧老唱片收藏
7
作者 沈鸿鑫 《上海戏剧》 2016年第2期45-47,共3页
最近,北大教授、著名京剧研宄学者吴小如先生(1922-2014)毕生收藏的975张京剧老唱片入藏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生收藏劫后“余声”吴小如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研究专家。他幼年居住在哈尔滨时,就接触京剧... 最近,北大教授、著名京剧研宄学者吴小如先生(1922-2014)毕生收藏的975张京剧老唱片入藏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毕生收藏劫后“余声”吴小如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研究专家。他幼年居住在哈尔滨时,就接触京剧唱片。乃父供职于中东铁路局,该铁路局有一京剧票房,拥有春阳友会的成员,水平很高,吴小如从小受到熏陶。1932年,吴小如随父母迁居北京,后至天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老唱片 京剧 收藏 北大教授 文化艺术 铁路局 档案馆
下载PDF
吴小如和德彪西
8
作者 肖复兴 《教育家》 2013年第1期57-58,共2页
读吴小如先生的学生编写的《学者吴小如》一书,最过目难忘的是小如先生的冰雪精神,赤子之心。书中特别提及其少作对名家以及他的老师的评点,直言不讳,率真而激扬,真是令人格外感喟。因为面对今日文坛红包派发、商业操作的见多不怪... 读吴小如先生的学生编写的《学者吴小如》一书,最过目难忘的是小如先生的冰雪精神,赤子之心。书中特别提及其少作对名家以及他的老师的评点,直言不讳,率真而激扬,真是令人格外感喟。因为面对今日文坛红包派发、商业操作的见多不怪的吹捧文章,这样的文字,几成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德彪西 赤子之心 商业操作 学生 老师 文章
下载PDF
漫说吴小如书学之“通”
9
作者 杨简茹 《大学书法》 2022年第6期22-25,共4页
吴小如是精通文学、文献、小学各个领域的通才,然而他却谦逊地自称只是个“教书匠”。在无数学者文人的纪念文章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的讲者形象:他声音洪亮,略有戏腔(莫言语),板书漂亮,这自然得益于他的书法功底。
关键词 纪念文章 书学 教书匠 课堂 小学 吴小如 神采飞扬
下载PDF
论吴小如先生的治学及其启示
10
作者 薛东悦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第9期199-200 210,210,共3页
吴小如从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学生时代转益多师,他学养深厚,文史兼通,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他治学严谨,在学界被称为"学术警察",对... 吴小如从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学生时代转益多师,他学养深厚,文史兼通,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他治学严谨,在学界被称为"学术警察",对于学术界一切不良现象,他都直抒胸臆提出批评意见。通过对吴小如先生治学道路的梳理,笔者所得到的启示是:一、在治学方法上要夯实基本功;二、在治学态度方面认真务实,潜心钻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文史兼通 治学严谨 治学道路
下载PDF
老唱片研究的“照着讲”与“接着讲”——吴小如先生的老唱片研究与戏曲唱片文献学的构建 被引量:4
11
作者 谷曙光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先师吴小如先生是海内外庋藏老唱片的大家。他在老唱片方面的研究,是他全部戏曲研究中的一个创新,亦是特别具有开拓性、奠基性的领域,起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特殊作用。其最重要的发明,是提出并阐述了老唱片的版本学、校勘学。笔者... 先师吴小如先生是海内外庋藏老唱片的大家。他在老唱片方面的研究,是他全部戏曲研究中的一个创新,亦是特别具有开拓性、奠基性的领域,起到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特殊作用。其最重要的发明,是提出并阐述了老唱片的版本学、校勘学。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绎之、生发之,并补充提出了唱片的目录学、考据学和辨伪学。综合上述五个方面,就是戏曲唱片文献学的系统立体呈现。论文借鉴古典文献学,对唱片文献学,首次进行了理论思考和系统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戏曲 老唱片 文献学
原文传递
其学沛然出乎醇正——吴小如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7-185,共9页
吴小如先生的学问,绝非古典文学一个学科所可范围。有人称他是“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才,的确,在文学研究之外,其京剧研究与书法艺术,也俱臻一流,近些年,他有感于社会文化之滑坡,做力却陈俗的呼吁,其声音更越出一己的书斋,进入... 吴小如先生的学问,绝非古典文学一个学科所可范围。有人称他是“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才,的确,在文学研究之外,其京剧研究与书法艺术,也俱臻一流,近些年,他有感于社会文化之滑坡,做力却陈俗的呼吁,其声音更越出一己的书斋,进入公共文化的领域;然而究其学术的重心,还是在古典文学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吴小如 书法艺术 社会文化 公共文化 呼吁
原文传递
吴小如先生“少作”的批评境界
13
作者 刘敬圻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4-210,共7页
这里说的"少作",指吴小如先生23岁至26岁之间(即1945—1948)发表在京津文学期刊或大报副刊上的文史批评著述。如《废名的文章》、《读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读俞平伯先生〈读词偶得〉(重印本)》、《读郭沫若〈十批判书〉... 这里说的"少作",指吴小如先生23岁至26岁之间(即1945—1948)发表在京津文学期刊或大报副刊上的文史批评著述。如《废名的文章》、《读朱自清先生〈诗言志辨〉》、《读俞平伯先生〈读词偶得〉(重印本)》、《读郭沫若〈十批判书〉》、《读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读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批评 文学期刊 文学欣赏 诗言志 朱自清 俞平伯 郭沫若
原文传递
门外怀念吴小如先生
14
作者 江林昌 《文史知识》 2015年第5期91-94,共4页
吴小如先生的大名已在我心中珍藏了三十多年。我不是吴先生的学生,也没见过先生。按常理,我也没资格写怀念先生的文章。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烈地希望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我相信,像我这样在门外思念先生的学子一定很多。
关键词 吴小如 怀念 文字表达 学生 文章
原文传递
意惬关飞动 篇终接混茫——读吴小如先生的《古典小说漫稿》
15
作者 李鹏飞 《文史知识》 2015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古典小说漫稿》所收吴小如先生论中国古典小说的文章,大都写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正是笔者一直所期许的,将小说论文写得跟小说一样好看,可以让人_鼓作气地看完。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吴小如 混茫 五六十年代
原文传递
沈从文的纯粹——张兆和致吴小如书简解读
16
作者 宫立 《传记文学》 2018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王欣在《张兆和研究述略》中写道:'除《与二哥书》所收张兆和的书信外,在《从文家书——从文兆和书信选》、《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家书》中也有书信散见,时间涵盖从1934年到1979年,以家信为主,大多写给沈从文,共48封。'笔者... 王欣在《张兆和研究述略》中写道:'除《与二哥书》所收张兆和的书信外,在《从文家书——从文兆和书信选》、《沈从文全集》、《沈从文家书》中也有书信散见,时间涵盖从1934年到1979年,以家信为主,大多写给沈从文,共48封。'笔者近日在'吴小如旧藏——周汝昌、张兆和、周一良、周绍良、柳存仁等书信'专场,又找到张兆和的一封佚信,不见于上述集子,照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金克木 春灯集 张兆和 吴小如
原文传递
吴小如:走在燕园与梨园
17
作者 刘敏 《新华月报》 2014年第13期84-89,共6页
北京大学古典文学、历史学教授,京剧理论家,书法家……93岁的吴小如故去了。在学生们心中,他是横跨不同领域的“旷世难求之通才”,也是一位耿直的真学者。
关键词 吴小如 梨园 古典文学 北京大学 历史学 理论家 书法家 教授
原文传递
聽吴小如先生談啓元白 兼憶吴小如先生
18
作者 孟剛 《中国文化》 CSSCI 201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今年6月3。曰是启元白(功)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也距吴小如先生去世一年有余了。近日看到有人撰文,谈吴先生的父亲吴玉如先生与启功先生的交往,我想起,曾和吴小如先生多次聊到过启先生,在启先生和吴先生的书中也都曾看到他们彼... 今年6月3。曰是启元白(功)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也距吴小如先生去世一年有余了。近日看到有人撰文,谈吴先生的父亲吴玉如先生与启功先生的交往,我想起,曾和吴小如先生多次聊到过启先生,在启先生和吴先生的书中也都曾看到他们彼此的身影,现在就手头的资料和回忆,连缀成文,借以纪念启功先生,也深深缅怀吴小如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元白 启功
原文传递
寂寥千载后一例鼎彝看——听《吴小如京剧唱腔选》有感
19
作者 刘新阳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3,共4页
笔者聆听新近出版的《吴小如京剧唱腔选》“清唱”和“说戏”两张光盘后,感慨无限。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京剧艺术 京剧票友艺术节 吴小如京剧唱腔选》
原文传递
吴小如:传统文化传承一瞥
20
作者 周生华 《瞭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7,共1页
吴小如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著有《京剧老... 吴小如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著有《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莎斋笔记》《常谈一束》《霞绮随笔》等,译有《巴尔扎克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传承 吴小如 古文献学 中国文学史 历史学家 大学教授 著名学者 书法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