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和《不居集》探析叶天士与吴澄脾胃阴虚理论之异同 被引量:1
1
作者 让敏 许航 +1 位作者 李成年 施斌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14-517,共4页
叶天士与吴澄继承并发展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叶天士提出“胃阴虚”“脾胃分治”等理论;吴澄在新安派虚劳理论指导下,形成“脾阴虚”理论思想。叶天士和吴澄都重视脾阴对胃阴的影响,两者在脾胃理论上相辅相成,补充了脾胃学说中只补脾阳... 叶天士与吴澄继承并发展了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叶天士提出“胃阴虚”“脾胃分治”等理论;吴澄在新安派虚劳理论指导下,形成“脾阴虚”理论思想。叶天士和吴澄都重视脾阴对胃阴的影响,两者在脾胃理论上相辅相成,补充了脾胃学说中只补脾阳之不足,对脾胃论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基于《临证指南医案》和《不居集》分析脾胃阴虚的生理病理特点、脾胃与五脏之间的联系,探讨叶天士和吴澄对脾胃阴虚的治疗规律和用药特色及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阴虚 脾阴虚 叶天士 吴澄 《临床指南医案》 《不居集》
下载PDF
吴澄《不居集》养生思想探析
2
作者 马惠思 宋鑫 +1 位作者 叶明花 蒋力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7期1-4,共4页
清代名医吴澄所著《不居集》为论述虚损性疾病专著,该书虽以载录前人虚损辨治经验及自身虚损诊疗经验思想为重点,但书中仍有诸多篇章记载着吴澄对于疾病预防、疾病养护及日常养生保健等多方面、全过程的丰富方法经验与理念原则,这些内... 清代名医吴澄所著《不居集》为论述虚损性疾病专著,该书虽以载录前人虚损辨治经验及自身虚损诊疗经验思想为重点,但书中仍有诸多篇章记载着吴澄对于疾病预防、疾病养护及日常养生保健等多方面、全过程的丰富方法经验与理念原则,这些内容包含并彰显了吴澄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养生思想。文章拟从积精全神、培护脾元、谨守禁戒三个方面对吴澄的养生思想进行整理探讨,以期为现代养生保健事业提供理论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居集》 吴澄 养生思想
下载PDF
百年来吴澄及草庐学派研究述评
3
作者 梁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42,共13页
元代由吴澄创立的草庐学派,向来被认为是在接武朱子学的同时,对陆九渊心学也有所吸收。百年来关于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多立足于此重点分析学派思想中的朱陆关系。按时段与进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多以哲学史书写... 元代由吴澄创立的草庐学派,向来被认为是在接武朱子学的同时,对陆九渊心学也有所吸收。百年来关于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多立足于此重点分析学派思想中的朱陆关系。按时段与进度,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多以哲学史书写的视角,简要辨析吴澄思想中的朱陆成分;第二阶段为1949年至1980年,主要以我国台湾地区及海外讨论吴澄在元代的身份问题为主;第三阶段为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在研究深度、广度方面,均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绩;第四阶段为21世纪以来,突出了去“朱陆”化、重群体的新变。百年来吴澄及草庐学派的研究呈现出从无到有、从个人到学派、从思想单一到多元面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草庐学派 虞集 朱陆关系 述评
下载PDF
浅析吴澄《不居集》治痨思想
4
作者 张涵雨 江国庆 +6 位作者 江瑜 彭静 叶青 唐杰 胡玉龙 赵心怡 孙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8-12,共5页
吴澄是清代新安医学的代表性人物,在其著作《不居集》中收集了各医家治虚损之法,而对于痨瘵的治法,散在于各个虚损门类中。该文将吴澄《不居集》中治疗痨瘵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对后世医家以“托法”治疗痨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痨瘵 吴澄 《不居集》 肺痨 虚劳 新安医学 痨嗽方 解托法 补托法
下载PDF
浅析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虚损辨治特色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慧 郭锦晨 +4 位作者 徐慧 司雨 冯烨 肖书毓 李芬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论治虚损的相关理论思想,揭示吴澄辨治虚损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等相关论述论著,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用药情况进行相关数据挖掘分析,阐释吴氏论治虚损经验...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吴澄《不居集》论治虚损的相关理论思想,揭示吴澄辨治虚损的用药规律。[方法]结合《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等相关论述论著,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对用药情况进行相关数据挖掘分析,阐释吴氏论治虚损经验,综合分析其辨治方药规律特色。[结果]吴氏创造性地提出"解托""补托""理脾阴"之法治疗虚损,笔者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得出治疗虚损药物共64味,柴胡、葛根、甘草用量较多;涉及8种药性,主要集中于辛、温、平3类;8种药味,以甘、苦、淡为主;在归经方面,主要归脾经、肺经、肾经。[结论]吴氏辨治虚损学术思想至今日依然对虚劳病症有重要指导意义,后学应结合临床与吴氏论著对相关医案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虚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居集 吴澄 虚损 频数 数据挖掘 新安医学
下载PDF
吴澄《不居集》理脾阴法治疗虚损 被引量:8
6
作者 姚慧 冯烨 +2 位作者 张浩 郭锦晨 徐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072-1074,共3页
清代新安医家吴澄倾尽毕生所学撰有虚损专著《不居集》,总结前人治虚经验,首创"外感致虚"理论学说,并倡言理脾阴之法治疗虚损,用药力避寒凉,喜用芳香甘平,自成一家之言,为现代临床治疗虚损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 吴澄 《不居集》 理脾阴 虚损 新安医学
下载PDF
吴澄“理脾阴”治疗虚损病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汪伟 黄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9-1020,1026,共3页
归纳和分析新安医家吴澄在其医学著作《不居集》中提出的理脾阴之法,并从形成背景、辨证纲领、治法方药等角度阐述其理脾阴理论。理脾阴理论自成一家,对其后有关胃阴虚、脾阴虚的进一步阐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现代临床治疗虚损... 归纳和分析新安医家吴澄在其医学著作《不居集》中提出的理脾阴之法,并从形成背景、辨证纲领、治法方药等角度阐述其理脾阴理论。理脾阴理论自成一家,对其后有关胃阴虚、脾阴虚的进一步阐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现代临床治疗虚损性疾病的选方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居集》 理脾阴 吴澄 清代
下载PDF
论吴澄《不居集》之学术贡献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秀芳 李净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5-7,共3页
清代新安医家吴澄的医学著作《不居集》博采前贤治虚损之法,总结阐述了内损之理,又结合自己的临症心得,创外感致虚之说,合而汇为治虚之大成,同时又全面阐述了脾阴虚的证治方药,对脾胃学说有着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吴澄 《不居集》 贡献
下载PDF
学生吴澄与南宋末叶的江西书院 被引量:3
9
作者 三浦秀一 杨小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1-50,共10页
从南宋末叶的江西地方书院及州学的学术环境来看,在对朱陆两学进行折中的表象下,当时广泛存在的思想是,只要为了实现圣贤之学,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值得肯定,朱陆等学都是可以成为圣贤的有效学问。同时,吴澄是抚州州学以及临海书院学生,... 从南宋末叶的江西地方书院及州学的学术环境来看,在对朱陆两学进行折中的表象下,当时广泛存在的思想是,只要为了实现圣贤之学,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值得肯定,朱陆等学都是可以成为圣贤的有效学问。同时,吴澄是抚州州学以及临海书院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其朱陆和会的思想开始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南宋末叶 江西书院
下载PDF
朱子学的自我批判、更新与朱陆合流——以吴澄中庸学为中心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家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3,共8页
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对朱子思想加以修正,彰显了潜伏已久的朱陆合流之思潮。以《中庸》诠释为例,草庐批评《中庸章句》过于精详而流于分裂,对全书章句作... 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对朱子思想加以修正,彰显了潜伏已久的朱陆合流之思潮。以《中庸》诠释为例,草庐批评《中庸章句》过于精详而流于分裂,对全书章句作出了新的划分,突出尊德性对道问学的优先性,重新诠释"本心"概念,显示出宋元时期朱子学者经典诠释的创新能力,表明元代"朱陆合流"实为朱子学内部自我更新调适所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吴澄 中庸 朱陆合流
下载PDF
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效雷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9,共9页
吴澄的《易》学成就,主要体现于其卦统说、卦主说和卦变说。吴澄"卦统说"反映了尚中、尚阳、尚礼的思想,可以比较理想地解释《周易》古经卦序和上、下分篇之由的象数依据,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澄"卦主"说,逻辑推理十... 吴澄的《易》学成就,主要体现于其卦统说、卦主说和卦变说。吴澄"卦统说"反映了尚中、尚阳、尚礼的思想,可以比较理想地解释《周易》古经卦序和上、下分篇之由的象数依据,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澄"卦主"说,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乾、坤、否、泰四卦之外,先看是否有坎、离。有坎、离,则以坎、离定卦主; 无坎、离,再看震、巽、艮、兑。卦中有艮、兑,先看是否属十二消息卦。如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中爻为主; 如非十二消息卦,则艮、兑以上爻为主。震、巽、艮、兑自相重之卦,以上卦定卦主; 震、巽、艮、兑互相合之卦,除颐、大过、中孚、小过外,皆以下卦定卦主。吴澄"卦变说"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类比逻辑思维。与此前虞翻、朱熹等人的"卦变说"相比,吴澄"卦变说"的卦变来源更加整齐划一,能够更好地满足诠释卦爻辞的需要。吴澄的"卦统"、"卦主"、"卦变"说,总体而言,足成一家之说。通过对吴澄《易》著的研读,可以认为,皮锡瑞等先生对元代《易》学的宏观评价有可商之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卦统 卦主 卦变
下载PDF
吴澄李杜比较观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殊闲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5,共6页
吴澄虽为元代的理学家,但其文学批评思想却相当丰富,其中有关李白杜甫比较的评论就特别值得重视。在宋人几乎集体大合唱式的抑李扬杜的历史背景下,吴澄对李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以李白比夫子,称之为"诗圣;"他对李白的仙... 吴澄虽为元代的理学家,但其文学批评思想却相当丰富,其中有关李白杜甫比较的评论就特别值得重视。在宋人几乎集体大合唱式的抑李扬杜的历史背景下,吴澄对李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以李白比夫子,称之为"诗圣;"他对李白的仙才、仙气、仙语尤为叹赏。吴澄认为杜甫众体兼备,为诗家冠冕,为诗人之宗。在吴澄眼里,李杜应当并尊,李杜诗歌都法度谨严。当然,吴澄也客观指出,李杜虽为名家大家,并非篇篇可人意。此外,吴澄还将李杜与其他朝代的作家进行多维比较。吴澄在李杜比较接受史上是由宋人的一边倒过渡到明清的理性思辨的一个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李白 杜甫 比较 述评
下载PDF
焦竑《易筌》对吴澄易学的沿革及其学术史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正岚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0,共8页
明代焦竑《易筌》多引元吴澄易说,尤重视其中的象例和训诂。这与焦氏的推崇汉易学相表里。焦竑以吴澄《易》为汉易学的后继者,而实际上吴澄更重视宋代的恢复古易之学,并且力求独出心裁。由焦竑对吴澄易学的反驳,可知焦竑以汉代文献为易... 明代焦竑《易筌》多引元吴澄易说,尤重视其中的象例和训诂。这与焦氏的推崇汉易学相表里。焦竑以吴澄《易》为汉易学的后继者,而实际上吴澄更重视宋代的恢复古易之学,并且力求独出心裁。由焦竑对吴澄易学的反驳,可知焦竑以汉代文献为易学考证的决定性依据。明代中后期汉易学的复兴,不仅受惠于元代吴澄等人的易学,而且从宋代恢复古易的学风中获得了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筌》 吴澄 汉易 宋易 象例 训诂
下载PDF
吴澄对《礼记·王制》篇的改编及其意义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启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180,共9页
元代礼学家吴澄所著《礼记纂言》,收录了原本《礼记》中的36篇,并对其中19篇的原有内容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和改编,包括《王制》篇。吴澄对《王制》篇原文的调整和改编,除了《王制》开篇一段内容位置没有变化外,有所侧重地对其他的段... 元代礼学家吴澄所著《礼记纂言》,收录了原本《礼记》中的36篇,并对其中19篇的原有内容进行了程度不同的调整和改编,包括《王制》篇。吴澄对《王制》篇原文的调整和改编,除了《王制》开篇一段内容位置没有变化外,有所侧重地对其他的段落章句进行了归类性调整,可见吴澄并没有将《王制》篇视为一个原本成熟的整体篇章,而是认为或因为错简传抄而成为《礼记》原本的样子。吴澄对《王制》一篇的内容按照一定类别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所以具有改编的性质,而其归类标准以及排列顺序则为:"记制爵""记制禄""记度地居民""记教士官人""记制刑明禁""记质成制用""记养老恤穷""记廵守朝聘""记田""记丧""记祭"等部分。吴澄将原本的《王制》篇重新编排分作上述11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篇章。本文先以表格形式将《礼记·王制》篇原文与吴澄《礼记纂言》改编后的《王制》篇进行对比,叙述吴澄对《王制》篇所作调整和改编的基本情况,之后重点就吴澄对《王制》篇所作调整和改编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进行探析,以见吴澄所作改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礼记纂言 王制篇 改编 解析
下载PDF
吴澄论“心”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立群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6-62,共7页
元代理学家吴澄的心性论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吴澄从心能弘、心即仁及心具道三方面,结合"仁"、"道"、"理"等重要范畴对心性之可能及其形上根据进行充分论述,并以"弘"强调主体的道德自觉在心性... 元代理学家吴澄的心性论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吴澄从心能弘、心即仁及心具道三方面,结合"仁"、"道"、"理"等重要范畴对心性之可能及其形上根据进行充分论述,并以"弘"强调主体的道德自觉在心性之动态展开与现实呈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吴澄以"弘"统贯心的三种基本含义(即知觉之义、主宰之义以及道德之义),并以"仁"为本心之全德。在此基础上,吴澄通过对"心"的辨析疏理,为心学正名,将心学纳入儒家道统,体现了其弘扬心性的治学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心性论
下载PDF
元代理学中“仁”的价值意义——吴澄境界论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立群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3-47,共5页
儒家把"仁"看作人生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在元代理学家吴澄那里,仁为本心之全德,具有绝对普遍意义,是儒家最高理想境界。吴澄通过以"觉"释仁,说明仁的境界即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处于无限的精神性联系之中。仁是人的... 儒家把"仁"看作人生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在元代理学家吴澄那里,仁为本心之全德,具有绝对普遍意义,是儒家最高理想境界。吴澄通过以"觉"释仁,说明仁的境界即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处于无限的精神性联系之中。仁是人的心灵的安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吴澄
下载PDF
浅谈缪希雍 吴澄 张锡纯三家治脾阴虚用药特色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棉娟 《四川中医》 2012年第2期43-44,共2页
目的:总结介绍缪希雍、吴澄、张锡纯三家治疗脾阴虚的用药特色。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萃取精华予以阐述。结论:三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训。缪希雍采用"甘寒滋润益阴"之法治疗脾阴虚,重用... 目的:总结介绍缪希雍、吴澄、张锡纯三家治疗脾阴虚的用药特色。方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萃取精华予以阐述。结论:三家均遵"欲令脾实……宜甘宜淡"之训。缪希雍采用"甘寒滋润益阴"之法治疗脾阴虚,重用甘剂,甘平、甘寒、甘酸合用,并少佐甘温升提脾气之品,鼓清阳,升脾气,共达治疗脾阴虚。吴澄从虚损出发,指出脾阴与脾阳的互生互济,倡导用"芳香甘淡之品,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的理脾阴法。还自制了有效方剂,使脾胃学说日趋完善。其所创的有效方剂、扶清阳与理脾阴的组方原则及选用血肉有情之品以组剂,为方剂配伍及现代临床治虚损证开辟了蹊径。张锡纯提出"淡养脾阴"的观点,充实了"甘淡滋脾"的理论,食疗组方并尤以"粥"为剂者,既可治病,又能久用,顾护胃气,滋养脾阴,更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阴虚 缪希雍 吴澄 张锡纯
下载PDF
进退有道:吴澄的人生选择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宜蓬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以往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吴澄的理学成就,而对吴澄的人生经历重视、研究不够。吴澄生于宋末,在元初隐居乡间近三十年后,虽三次出仕,但又都很快辞官归隐,这种人生选择是耐人寻味的,从中可以看到吴澄的志趣及其思想,看... 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以往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吴澄的理学成就,而对吴澄的人生经历重视、研究不够。吴澄生于宋末,在元初隐居乡间近三十年后,虽三次出仕,但又都很快辞官归隐,这种人生选择是耐人寻味的,从中可以看到吴澄的志趣及其思想,看到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在易代之际的思考和实践。研究吴澄的人生选择,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吴澄的认识,丰富对元代文人心态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出仕 隐居 人生选择
下载PDF
吴澄文气论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万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元代理学大儒吴澄颇重游艺之事,并显露出圣贤多能之气象。他习惯于以理学思辨为根据阐发文学艺术之见解,因此其文艺思想具有内在的哲学逻辑。他不仅推崇以气论文,而且由全体贯通的天地之气分解出时代气运、地方土气和作者才气等多重序列... 元代理学大儒吴澄颇重游艺之事,并显露出圣贤多能之气象。他习惯于以理学思辨为根据阐发文学艺术之见解,因此其文艺思想具有内在的哲学逻辑。他不仅推崇以气论文,而且由全体贯通的天地之气分解出时代气运、地方土气和作者才气等多重序列,并最终归结到气质之性上来,整个过程浑然邃密。不过,吴澄并不是“气本论”主张者,他坚持“理在气中”的学术立场和“理主气辅”的文艺观念,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初质素,理才是气得以如此的依据。如此,则气运和土风通过作者的才性气质发挥作用,作者也可通过积学明理的变化气质之功突破气运和土风的笼罩,此即时地因素影响文艺的机制与局限。基于对理气关系这一根本问题的认知,吴澄在文艺批评实践中构建了内涵丰富而体系圆融的文气思想,不仅将中国古代文气命题推进到新的境界,也对当下的文学地理学构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文气论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伟文 《周易研究》 1998年第2期53-63,共11页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四库全书总目易纂言外翼提要》认为... 略析吴澄的易学象数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著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四库全书总目易纂言外翼提要》认为:“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吴澄 黄宗羲 卦爻辞 解《易》 六十四卦 易学 卦变图 象数之学 月体纳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