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Ⅱ_A在大鼠体肠的吸收机理 被引量:25
1
作者 袁媛 蒋学华 +2 位作者 周静 杨俊毅 王彩琴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 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 的量 ,根据Fick方程原理对丹参酮ⅡA 含量改变进行拟合 ,求得丹参酮ⅡA 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及吸收半衰期t1/ 2 ,探索丹... 目的 研究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 的吸收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 的量 ,根据Fick方程原理对丹参酮ⅡA 含量改变进行拟合 ,求得丹参酮ⅡA 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及吸收半衰期t1/ 2 ,探索丹参酮ⅡA 在小肠的吸收机理。结果 给予不同剂量的丹参酮ⅡA,其吸收速率Ka随浓度的增加而呈微小下降 ,吸收半衰期t1/ 2 延长 ,吸收半衰期约为 0 .6~ 1.0h。结论 丹参酮ⅡA 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存在饱和现象 ,提示丹参酮Ⅱ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丹参酮ⅡA 吸收机理 HPLC 含量测定 口服给药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大鼠肠道吸收机理及吸收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素军 王广基 +3 位作者 李晓天 杨敏 阮金秀 张振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药物在小肠部位吸收良好,吸收速度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237、0.225、0.200和0.062h-1。结论氧化苦参碱的吸收窗比较长,适于制备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大鼠 吸收部位 吸收机理 被动转运 大鼠肠道 动力学特征 吸收速率常数 缓释给药系统 吸收机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制剂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邹立家 张天民 +3 位作者 王凤山 姬胜利 孔德新 翟光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透皮吸收制剂 吸收机理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复合胶束液对甲烷的吸收作用及其吸收机理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增志 陈志纯 曹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2-945,共4页
以甲烷作为瓦斯的模型气体,设计出一种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的复合胶束液瓦斯吸收剂。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分别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TW80、OP-7、EL-20、BS-12按不同比例配置成一定浓度的复合胶束水溶... 以甲烷作为瓦斯的模型气体,设计出一种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的复合胶束液瓦斯吸收剂。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分别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TW80、OP-7、EL-20、BS-12按不同比例配置成一定浓度的复合胶束水溶液,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对甲烷的吸收效果,并进行定量比较,结果发现SDS与BS-12按1:2.5配置成的复合胶束液在所有试样中吸收效果最好。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复合胶束液的胶束粒径及聚集状况,对不同胶束液对甲烷吸收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胶束液对甲烷的吸收效果与胶束核内微区的空间大小有关,吸收效果较好的胶束液具有较大的胶束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胶束 甲烷 吸收机理 吸收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烷醇胺水溶液的CO_2吸收机理及其腐蚀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绪文 郭兴蓬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9-83,共5页
通过失重法、电化学和表面分析技术探讨了 1 0 13× 10 5Pa和 80℃条件下吸收了CO2 的 4种有代表性的烷醇胺 (MEA、DEA、AMP、MDEA)水溶液 (3mol/L)对碳钢的腐蚀性特点 ,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它们的CO2 吸收机理和腐蚀性大小 .实验表明 ... 通过失重法、电化学和表面分析技术探讨了 1 0 13× 10 5Pa和 80℃条件下吸收了CO2 的 4种有代表性的烷醇胺 (MEA、DEA、AMP、MDEA)水溶液 (3mol/L)对碳钢的腐蚀性特点 ,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它们的CO2 吸收机理和腐蚀性大小 .实验表明 ,不同的烷醇胺溶液吸收CO2 的机理不同 ,生成的腐蚀产物膜及溶液组成也不同 ,所以腐蚀性大小也有差异 .在本实验条件下 ,腐蚀性大小顺序为 :MEA >AMP >DEA >MDE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醇胺水溶液 C02吸收机理 腐蚀 相关性 碳钢
下载PDF
基于光谱参数和Cu^(2+)吸收机理的玉米叶片铜污染预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天 杨可明 +2 位作者 刘聪 张文文 张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104-111,共8页
依据多个浓度梯度下Cu^(2+)胁迫的玉米盆栽实验,通过采用多种光谱特征参数、红边位置(REP)、红边一阶微分包围面积(FAR)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光谱参量;以及另五种植被指数(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_(705),改进红边比值植被指数mSR_(7... 依据多个浓度梯度下Cu^(2+)胁迫的玉米盆栽实验,通过采用多种光谱特征参数、红边位置(REP)、红边一阶微分包围面积(FAR)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光谱参量;以及另五种植被指数(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_(705),改进红边比值植被指数mSR_(705),改进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_(705),光化学植被指数PRI和结构不敏感色素指数SIPI);并结合Cu^(2+)的光谱吸收机理,同时基于玉米叶片的反射光谱和Cu^(2+)含量实验室实测数据,开展了玉米叶片光谱参数及植被指数与铜污染程度预测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到的大部分光谱参数及植被指数与叶片中Cu^(2+)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Cu^(2+)浓度增加,盆栽玉米在低于200μg/g浓度时仍可正常生长;而在高于浓度为200μg/g后生长受到抑制。玉米受Cu^(2+)污染时,在Cu^(2+)特征吸收峰810 nm处反射率有下降趋势,与无Cu^(2+)污染时反射率上升的趋势相反,说明Cu^(2+)光谱吸收机理可以用来区分和预测玉米是否受到Cu^(2+)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盆栽玉米 重金属铜 光谱参数 光谱吸收机理 污染预测
下载PDF
两种微生物菌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磷吸收机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洪坚平 谢英荷 +1 位作者 Neumann Guenter Volker Roemheld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形态磷肥的土壤上接种SP11(细菌)、T50(真菌)后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P11(细菌)可增加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和促进有机酸分泌,降低土壤pH,显著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对磷的吸收;T50(真...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形态磷肥的土壤上接种SP11(细菌)、T50(真菌)后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P11(细菌)可增加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和促进有机酸分泌,降低土壤pH,显著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对磷的吸收;T50(真菌)虽可增加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但在整个试验中提高小麦对磷的利用率和促进小麦生长等作用不稳定,故SP11细菌接种剂可作为生长促进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剂 小麦幼苗生长 酸性磷酸酶 吸收机理 生长促进剂
下载PDF
NH_3和CO_2的选择性分离I.间歇吸收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蔡平雄 张成芳 +1 位作者 郑志胜 钦淑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对摩尔比接近于 2∶ 1的 NH3/CO2 混合气体进行选择性吸收研究 ,得到了良好的选择性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在 2 .0 6~ 7.2 3之间 ,S2 在 2 .86~ 1 0 .63之间 ;考察了气体速率和溶液中 NH3浓度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得到了高... 通过对摩尔比接近于 2∶ 1的 NH3/CO2 混合气体进行选择性吸收研究 ,得到了良好的选择性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在 2 .0 6~ 7.2 3之间 ,S2 在 2 .86~ 1 0 .63之间 ;考察了气体速率和溶液中 NH3浓度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得到了高气速 ,短接触的结论 ;论证了选择性吸收的机理模型 :NH3的吸收属于气膜控制 ,CO2 的吸收可看作假一级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吸收 气体速率 氨气 二氧化碳 选择性分离 间歇吸收机理 气膜控制 一级快反应
下载PDF
植物铁吸收机理及其相关基因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小丰 许兰珍 +1 位作者 何永睿 陈善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876-5878,共3页
生长在石灰质和碱性土壤中的植物会产生铁胁迫黄化现象。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植物在铁胁迫过程中所发生一系列反应进行了概述,并对植物铁吸收相关基因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植物 铁胁迫 吸收机理 果树育种
下载PDF
土壤中铁的根际效应及其吸收机理 被引量:9
10
作者 施卫明 刘芷宇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0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土壤中铁的根际效应及其吸收机理,以及近几年来该领域的热点——植物铁载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评述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土壤成分 根际效应 吸收机理
下载PDF
植物根系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在研究棉花施磷技术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书军 姚其华 陈明亮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3,共4页
采用Claassen等 ( 1986)提出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预测棉花磷肥施用量和最佳施磷混土比例时 ,可以不考虑因土壤逆境条件 (比如土壤溶液中磷浓度过低或过高等 )而产生的预测误差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试验条件下 ,棉花的磷肥最高产... 采用Claassen等 ( 1986)提出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预测棉花磷肥施用量和最佳施磷混土比例时 ,可以不考虑因土壤逆境条件 (比如土壤溶液中磷浓度过低或过高等 )而产生的预测误差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试验条件下 ,棉花的磷肥最高产量施肥量为 60 6 2mg/kg ,当施磷量为 180mg/kg时 ,最佳施磷混土比例为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磷 植物根系 养分吸收机理模型
下载PDF
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武军 黄一帆 《中国兽药杂志》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综述了促渗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氮酮、油酸和萜烯等常用促渗剂的促渗机理研究进展,并提出透皮吸收机理研究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吸收机理 促渗剂 药物 研究概况 发展趋势 机理研究 透皮吸收 氮酮 萜烯 油酸
下载PDF
超积累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吸收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董社琴 李冰雯 周健 《太原科技》 2004年第1期64-66,共3页
超积累植物的不断发现,使植物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有可能成为现实,对植物的忍耐性、超量吸收以及解毒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土壤污染 超积累植物 解毒机理 吸收机理 环境适应力
下载PDF
移动电话辐射吸收机理和实验研究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殿元 王洪博 +3 位作者 王南 孙咏梅 訾小刚 孙向前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就人体对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吸收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比吸收率(SAR)衡量人体对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吸收的剂量,介绍了在天线近场区域人体的能量吸收机制,对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电场探头法和温度探头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它... 本文就人体对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吸收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比吸收率(SAR)衡量人体对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吸收的剂量,介绍了在天线近场区域人体的能量吸收机制,对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方法:电场探头法和温度探头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它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电话 辐射吸收机理 非电离辐射 SAR 电场探头 温度探头 吸收 电磁辐射
下载PDF
大蒜养分“M”形吸收机理与专用高效肥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文婧 惠建斌 王秀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97-101,共5页
本文通过计算求得大蒜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氮、磷、钾的理论量分别为134.4、18.0、45.0 kg/hm^(2),在分析大蒜营养机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大蒜营养吸收的"M"形机理,并据此针对不同蒜种、土壤等提出了几个理论配方,同时就大蒜专... 本文通过计算求得大蒜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氮、磷、钾的理论量分别为134.4、18.0、45.0 kg/hm^(2),在分析大蒜营养机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大蒜营养吸收的"M"形机理,并据此针对不同蒜种、土壤等提出了几个理论配方,同时就大蒜专用高效结构化肥料的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供大蒜高效肥生产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营养组分 理论数量 “M”形吸收机理 专用肥设计
下载PDF
关于中医医师情报吸收机理的研究
16
作者 王志强 李霞 《现代情报》 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
文章运用了中医学理论和情报学理论结合心理学和思维学理论 ,从感知、注意、思维等层面。
关键词 中医医生 情报吸收 心理过程 情报吸收机理 情报用户
下载PDF
红霉素肠道吸收机理及最佳吸收部位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任献忠 张钧寿 王恒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在体大鼠肠段回流实验,对红霉素肠段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霉素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明显高于其它肠段,表明十二指肠是红霉素的最佳吸收部位。药浓在0.05~2mg/ml的范围内,无高浓度饱和现象,肠壁... 采用在体大鼠肠段回流实验,对红霉素肠段最佳吸收部位及吸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霉素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明显高于其它肠段,表明十二指肠是红霉素的最佳吸收部位。药浓在0.05~2mg/ml的范围内,无高浓度饱和现象,肠壁通透系数也保持基本不变,表明红霉素在肠道中主要通过被动转运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吸收机理 吸收部位
下载PDF
非晶态聚苯乙烯膜内气体吸收机理的研究
18
作者 曾作祥 薛为岚 王绍亭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3-29,共7页
在本文设计的吸收装置内,测定了CH_4、C_2H_4等气体在非晶态聚苯乙烯膜(PS)内的吸收等温线,实验压力高达25atm,温度范围是35~115℃。用作者提出的普遍化吸收机理模型对本文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其吻合程度良好。最后还对模型参... 在本文设计的吸收装置内,测定了CH_4、C_2H_4等气体在非晶态聚苯乙烯膜(PS)内的吸收等温线,实验压力高达25atm,温度范围是35~115℃。用作者提出的普遍化吸收机理模型对本文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其吻合程度良好。最后还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聚苯乙烯膜 吸收机理 吸收等温线 玻璃态 吸收 机理模型 高分子膜 转变温度 吸收模型
全文增补中
In_2O_3晶体电子结构和光吸收机理研究
19
作者 刘检 刘廷禹 +1 位作者 李海心 刘凤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7-72,共6页
为了得到准确的In2O3晶体电子结构,本文分别采用GGA,GGA+U,HSE06的方法计算了电子结构,并进行了G0W0修正,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得到HSE06+G0W0方法计算得到的禁带宽带最接近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使用Hedin的G0W0近似方法和Bethe-Salpeter方... 为了得到准确的In2O3晶体电子结构,本文分别采用GGA,GGA+U,HSE06的方法计算了电子结构,并进行了G0W0修正,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得到HSE06+G0W0方法计算得到的禁带宽带最接近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使用Hedin的G0W0近似方法和Bethe-Salpeter方程计算得到了In2O3晶体的光学性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准粒子能带结构、光学跃迁矩阵和光学吸收谱的分析,给出了In2O3晶体的光学跃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0W0-BSE近似 准粒子能带结构 光学性质 吸收机理
下载PDF
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与吸收机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珂文 沈比先 萧汉新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 :总结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 (acutesubduralhematoma ,ASDH)的CT特征 ,并对其溶解吸收机理及与CT表现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 15例急性期内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的ASDH病例 ,男 8例 ,女 7例 ,均为外伤所致。全部用TOSH... 目的 :总结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 (acutesubduralhematoma ,ASDH)的CT特征 ,并对其溶解吸收机理及与CT表现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 15例急性期内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的ASDH病例 ,男 8例 ,女 7例 ,均为外伤所致。全部用TOSHIBAXvision 32 0 0常规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 10mm ,对血肿层厚小于两个层面的采用 3mm薄层扫描。结果 :15个ASDH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完全溶解吸收 ,出血量均 <15ml,12个与颅内板局部或全部有低密度间隙。结论 :ASDH的快速自溶吸收与脑脊液 (CSF)的灌注对血肿的稀释和回流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自溶 硬膜下血肿 CT特征 吸收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