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收过程的界面传质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友光 高瑞昶 +1 位作者 冯惠生 余国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分子热力学为基础 ,对气体吸收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导出了传质通量的数学表达式。根据该文分析 ,气液界面传质的源动力来自界面处气液两相的不平衡 ,即只要有传质发生 ,液相界面处的浓度就不会达到与气相呈平衡的浓度。对于气相阻力... 以分子热力学为基础 ,对气体吸收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导出了传质通量的数学表达式。根据该文分析 ,气液界面传质的源动力来自界面处气液两相的不平衡 ,即只要有传质发生 ,液相界面处的浓度就不会达到与气相呈平衡的浓度。对于气相阻力可以忽略的吸收过程 ,两相传质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液相的溶质界面浓度和液膜厚度 ,影响溶质界面浓度和液膜厚度的主要因素是近界面液相侧的流场分布。利用近界面浓度与液膜厚度的激光测定结果 ,计算了甲醇、乙醇及正丙醇吸收CO2 气泡的传质通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过程 界面传质 机理 界面浓度 激光全息干涉
下载PDF
静态超重力器(旋流器)中吸收过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正兴 袁惠新 曹仲文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静态超重力吸收器与国内旋转吸收器(包括螺旋型旋转吸收器)相比不仅结构创新,没有运动件,能耗小、维护方便、运行及投资费用低,而且还具有更加理想的吸收传质性能,比相界面积a更高,因而处理能力更大。同时此静态超重力吸收器能够集吸收... 静态超重力吸收器与国内旋转吸收器(包括螺旋型旋转吸收器)相比不仅结构创新,没有运动件,能耗小、维护方便、运行及投资费用低,而且还具有更加理想的吸收传质性能,比相界面积a更高,因而处理能力更大。同时此静态超重力吸收器能够集吸收、气液分离于一身,省去后继操作设备的投资,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 旋流 吸收过程 传热传质强化
下载PDF
学习代理下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过程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江 陈春丽 焦豪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381-387,共7页
学习代理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知识吸收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对学习代理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学习代理行为主体、学习代理内容以及知识来源。然后根据学习代理的两个阶段,提出了知识获取阶段学习代理人的三种外部代理模式以及知识分享阶段学... 学习代理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知识吸收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对学习代理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学习代理行为主体、学习代理内容以及知识来源。然后根据学习代理的两个阶段,提出了知识获取阶段学习代理人的三种外部代理模式以及知识分享阶段学习代理人的两种二次学习模式,对基于学习代理的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运用华星公司案例从实践角度进行了理论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代理 知识吸收过程 知识获取 知识分享
下载PDF
吸收过程中界面湍动对传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勇 张泽廷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传质过程中的界面湍动现象广泛存在 ,宏观上表现为传质阻力下降 ,传质速率增加。本文以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物理吸收过程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一套带有激光纹影仪与计算机实时图象采集系统的传质实验装置 ,研究了相界面湍... 传质过程中的界面湍动现象广泛存在 ,宏观上表现为传质阻力下降 ,传质速率增加。本文以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吸收二氧化碳的物理吸收过程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一套带有激光纹影仪与计算机实时图象采集系统的传质实验装置 ,研究了相界面湍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以及液膜厚度变化对相界面湍动情况下传质速率的影响。定义了放大因子 ,利用放大因子定量说明界面湍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界面湍动存在时 ,液相传质系数与理论值偏离 ,而且随传质推动力的增大 ,偏离增大 ;同样条件下 ,改变液膜厚度 ,传质速率可以成倍的增加。这说明吸收过程中界面湍动对传质的促进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过程 界面湍动 传质速率 液膜厚度 化工过程 甲醇 乙醇 有机溶剂 二氧化碳
下载PDF
湍流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值解 被引量:1
5
作者 司华峰 郭开华 +1 位作者 舒碧芬 樊栓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5,共5页
在前已建立的湍流降膜吸收模型[1] 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数值模拟 ,并利用所得结果对各传递现象的控制参量进行讨论 ,结果发现在湍流降膜吸收过程中 ,新控制参量Pe数对吸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Pe数越大 ,传热对动量和质量传递的影... 在前已建立的湍流降膜吸收模型[1] 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数值模拟 ,并利用所得结果对各传递现象的控制参量进行讨论 ,结果发现在湍流降膜吸收过程中 ,新控制参量Pe数对吸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Pe数越大 ,传热对动量和质量传递的影响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降膜 吸收过程 数值解 数值模拟 传热传质 吸收
下载PDF
燃煤电厂烟气吸收过程分析与防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志平 张思众 潘定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8,共4页
分析燃煤电厂烟气中SO2、CO2的吸收过程,分别计算出烟气中SO2质量浓度为500 mg/L、1 000 mg/L、1500 mg/L,CO2质量比为12%、14%、16%时吸收液中[SO2]、[CO2]平衡质量浓度、pH值及成份分布状态,并分析SO2、CO2同时吸收时的... 分析燃煤电厂烟气中SO2、CO2的吸收过程,分别计算出烟气中SO2质量浓度为500 mg/L、1 000 mg/L、1500 mg/L,CO2质量比为12%、14%、16%时吸收液中[SO2]、[CO2]平衡质量浓度、pH值及成份分布状态,并分析SO2、CO2同时吸收时的机理,计算了两者共存时的pH值。最后针对一个具体电厂的运行情况,计算出达到防垢目的时所需处理的烟气量与冲灰补充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冲灰水 防垢 烟气吸收过程 二氧化硫 燃烧电厂
下载PDF
吸收过程的正交设计与图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鑫钢 杜英生 +1 位作者 朱贤珍 邵长祯 《石油炼制》 CSCD 1991年第10期41-47,共7页
本文用正交设计法模拟吸收过程,用少量的模拟次数就可以找出影响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图表法,可得出吸收效果随吸收油/富气(液气比)、理论板数、塔压、吸收油及入塔富气温度的变化关系。采用正交设计和图表分析法... 本文用正交设计法模拟吸收过程,用少量的模拟次数就可以找出影响吸收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图表法,可得出吸收效果随吸收油/富气(液气比)、理论板数、塔压、吸收油及入塔富气温度的变化关系。采用正交设计和图表分析法,能够指导吸收塔的设计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过程 吸收 计算机 模拟
下载PDF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吸收过程的热质传递 被引量:1
8
作者 阮复昌 邓颂九 《广州化工》 CAS 1990年第2期45-49,共5页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高效的节能设备,它具有许多其他制冷机所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许多研究者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同目前常用的另外几种制冷机(氨吸收式制冷机、氨压缩式制冷机、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等)进行对比。
关键词 溴化锂 吸收过程 制冷机 热质传递
下载PDF
多θ法用于模拟复杂吸收过程
9
作者 王晓红 郑世清 +1 位作者 周传光 韩方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3,共6页
针对复杂吸收及吸收蒸出过程的特点,在原多θ法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复杂吸收塔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一些修正,使其能准确模拟复杂吸收问题,扩大了原多θ法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蒸出过程 数学模拟 多θ法 吸收过程
下载PDF
伴有复杂反应气液吸收过程的模拟计算
10
作者 乔世璋 齐润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2-49,共8页
建立了板式塔和填料塔中伴有复杂反应气液吸收过程模拟计算的严格数学模型,并给出模拟计算的程序框图。探讨了模型的解法,并用二乙醇胺和甲醇溶液吸收H_2S和CO_2的工厂操作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填料塔 模拟计算 吸收 气液吸收过程 化学反应
下载PDF
孔隙率对中空纤维膜气体吸收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郝欣 石冰洁 +1 位作者 张卫东 张泽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8,共5页
以两种不同孔隙率的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了从CO2/空气混合气中用NaOH吸收CO2时传质系数的差异,分析了表面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膜孔隙率对膜吸收器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吸收过程 孔隙率 中空纤维膜组件 气体 空气混合气 传质系数 NAOH 传质性能 CO2 聚丙烯 疏水性 吸收
下载PDF
LiCl水溶液垂直降膜吸收过程的实验与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明华 郑丹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文中介绍了以空气除湿为目的的LiCl水溶液的吸收实验和模拟工作。建立了垂直结构的吸收器实验系统 ;研究了LiCl水溶液与空气的液气体积流量比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垂直降膜结构吸收器性能的影响 ;发现垂直降膜结构的吸收器优于鲍尔环填料结... 文中介绍了以空气除湿为目的的LiCl水溶液的吸收实验和模拟工作。建立了垂直结构的吸收器实验系统 ;研究了LiCl水溶液与空气的液气体积流量比和溶液初始浓度对垂直降膜结构吸收器性能的影响 ;发现垂直降膜结构的吸收器优于鲍尔环填料结构的吸收器。实验与一维稳定分子扩散原理的模拟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操作条件下 ,该装置可以使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 6 %~ 3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l水溶液 垂直降膜 吸收过程 除湿 传质模型
下载PDF
超级扁环填料及其在高液气比吸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13
作者 费维扬 《小氮肥》 2003年第11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散装填料 液气比 吸收过程 合成氨工业 扁环填料
下载PDF
丙烯腈吸收过程中液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少青 包亚莉 +1 位作者 张俊 王利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5年第4期122-123,共2页
介绍了丙烯腈吸收过程中液泛的主要原因是吸收液起泡造成的,分析了吸收液起泡的机理和起泡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变换吸收水量和吸收气体量,加强对大循环吸收水过滤器的及时清理,降低吸收水温度,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处理措施。
关键词 吸收过程 丙烯腈 原因分析 液泛 表面活性剂 水过滤器 循环吸收 处理措施 吸收 起泡 气体量 水温度
下载PDF
情报吸收过程的模糊控制
15
作者 宋玲 《情报杂志》 1988年第2期17-20,共4页
本文对情报交流过程中的关键的环节情报吸收的控制作了论述。指出了情报吸收是通过情报对用户的刺激作用而进行的。这种刺激与由这种刺激产生的反映都是模糊的,因而用户吸牧情报这一系统是一模糊系统。文中引入了模糊状态转移矩阵的概念... 本文对情报交流过程中的关键的环节情报吸收的控制作了论述。指出了情报吸收是通过情报对用户的刺激作用而进行的。这种刺激与由这种刺激产生的反映都是模糊的,因而用户吸牧情报这一系统是一模糊系统。文中引入了模糊状态转移矩阵的概念,表示受情报刺激后用户知识状态的转移。并通过对用户接受模糊刺激后的模糊状态特征的分析,得出了用户吸收情报的状态方程,同时也指出了由于受用户主现因素的影响,对情报吸收的模糊控制的研究是很复杂的。本文只是对它的定性分析的模糊定量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交流 模糊控制 状态转移矩阵 情报吸收 用户 吸收过程 模糊系统 隶属函数 状态方程式 刺激作用
下载PDF
板式塔和填料塔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在胺醇水溶液中吸收过程的模型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A.E.Cornelissen 陈赓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1983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提出了H_2S和CO_2在醇胺水溶液中共吸收的一个计算模型,尤其是应用于叔胺的情况。模型是按路易斯(Lewis)的双膜理论建立的,并把界面液膜区域内的浓度分布线性化,这样就得到了一组可以获得数字解的代数方程(而不是微分方程)。为了使... 本文提出了H_2S和CO_2在醇胺水溶液中共吸收的一个计算模型,尤其是应用于叔胺的情况。模型是按路易斯(Lewis)的双膜理论建立的,并把界面液膜区域内的浓度分布线性化,这样就得到了一组可以获得数字解的代数方程(而不是微分方程)。为了使模型能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醇胺,它包括了全部CO_2反应速率(即从完全的液本体反应到醇胺全部耗尽的完全界面液膜反应)。在吸收过程中H_2S和CO_2的相互影响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由于逆向的总推动力而使H_2S被驱赶出溶液,换言之,H_2S的传质系数有可能是负的。上文已说明,此模型是应用于H_2S和CO_2在叔胺中的吸收的,但是按化学计量略加修改,也能用于H_2S和CO_2在伯胺和仲胺中的吸收。此模型(包括它需用的常数和关系式)已在中试装置吸收塔的运转中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塔 填料塔 硫化氢 二氧化碳 胺醇水溶液 吸收过程 模型化
下载PDF
关于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认识
17
作者 杨新岭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吸收过程 矿质元素 植物 其他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矿质营养 《生物》 人教版
下载PDF
模拟多组分吸收过程的新算法
18
作者 陈淳 王洪元 龚钧 《化工厂设计》 1989年第3期1-5,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多组分吸收过程的新算法,用高斯—约当法进行矩阵求逆,用牛顿—同伦法扩大了整体牛顿法的收敛范围,对6理论级6组分的吸收问题进行了验算。经11次迭代后收敛,全部运算是在微帆Altos—986上进行的。
关键词 多组分 吸收过程 分离过程 化工
下载PDF
用微分连续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
19
作者 王洪元 陈淳 李国莹 《江苏化工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介绍了微分连续法,并用它计算了一多组分吸收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微分连续法既保持了整体牛顿—拉夫森法的通用性及收敛速度,又有比变阻尼整体牛顿—拉夫森法高的收敛性,是一种有效且能微机化的分离过程新型计算方法。
关键词 吸收过程 分离过程 微机化 初值问题 同伦算子 终止条件 变阻尼 同时校正法 平衡方程 相平衡常数
下载PDF
浅谈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20
作者 杨明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4-68,共5页
推动力是一个概念,它是自发过程有利于趋向平衡因素的总概括。流体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推动力形象具体,容易理解。但对吸收过程的推动力,由于涉及气液两相的相平衡、表示相组成的多种方法等,比较复杂。为此。
关键词 吸收过程 热量传递 动量传递 气液两相 自发过程 速率方程 传质单元高度 摩尔分数 直线关系 浓度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