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新女性”婚姻家庭观念的重塑——以袁静《刘巧儿告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海娟 牟婷婷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延安时期婚姻家庭的变革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作家书写的重要内容。《刘巧儿告状》是袁静于1944年根据陇东传统婚姻纠纷案创作的秦腔剧本,不仅借此宣传了当时实施的婚姻家庭变革制度,而且还在文本中表达了“新女性”... 延安时期婚姻家庭的变革是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作家书写的重要内容。《刘巧儿告状》是袁静于1944年根据陇东传统婚姻纠纷案创作的秦腔剧本,不仅借此宣传了当时实施的婚姻家庭变革制度,而且还在文本中表达了“新女性”对婚姻家庭观念制度的某些思考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回应。这种历史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在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验证了个人与家庭、国家之间建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女性” 婚姻家庭观 袁静《刘巧儿告状
下载PDF
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
作者 毛兴作 孙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6期0029-0033,共5页
“告状”是儿童身心成长发展都会经历的行为时期,当幼儿升入中班后,由于他们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并且内部认知迅速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地在集体中出现各种矛盾,幼儿心智还不成熟,所以无法独自处理好纠纷,这就产生了孩子向老师报告的行为... “告状”是儿童身心成长发展都会经历的行为时期,当幼儿升入中班后,由于他们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并且内部认知迅速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地在集体中出现各种矛盾,幼儿心智还不成熟,所以无法独自处理好纠纷,这就产生了孩子向老师报告的行为。孩子的这些行为表面上看只是一些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人际关系、也会对孩子性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成都乡镇某幼儿园全体中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以非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为主,共收集到86例有效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全面了解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研究发现: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活动中有不同表现;环境设置与资源配备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教学经验引起教师处理问题存在差异、处理策略和态度的选择都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根据分析的结论和幼儿园的现实情况综合讨论,并且结合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与本人在幼儿园工作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对幼儿园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处理策略,具体的教育建议有:重视班级常规的培养、制作更多通俗易懂的帖语、幼儿园公共场所保护设置、活动材料根据幼儿年龄针对性设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幼儿告状 教师策略
下载PDF
新手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
3
作者 江玲玲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指幼儿认为自己受到同伴的欺负或者发现同伴的行为违反了教师的要求时,为了阻止同伴的行为,主动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1]告状行为是幼儿的一种心理表达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指幼儿认为自己受到同伴的欺负或者发现同伴的行为违反了教师的要求时,为了阻止同伴的行为,主动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1]告状行为是幼儿的一种心理表达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新手教师(教龄在1~3年且暂无职称的教师)如果缺乏正确的策略应对,不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还会阻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师幼互动的角度出发,探析新手教师应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幼互动 告状行为 社会性发展 新手教师 互动行为 幼儿园 教学活动 策略应对
下载PDF
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指导策略
4
作者 贺令 《年轻人(D版)(幼师园地)》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一个常见且值得老师关注的现象。当幼儿感觉自己的权利受到他人的“侵犯”,或者发现他人的行为违反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老师的相关要求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向老师告状。
关键词 指导策略 告状行为 老师 幼儿园 规章制度 人的行为 日常生活
下载PDF
幼儿园告状行为的案例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左倚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4-36,共3页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告状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好儿童的告状行为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告状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好儿童的告状行为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以及为家长进行成功的家教提供帮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幼儿园发生的真实案例,尝试将各种较为常见的告状行为分为有意义告状和无意义告状,并从规则认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类型及原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告状行为 有意义告状 无意义告状
下载PDF
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郑名 李春丽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122名4~5岁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岁幼儿告状行为没有性别差异,但会因活动类型的不同、告状类别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告状行为 幼儿 活动类型 性别差异 类别 研究
下载PDF
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亭亭 胥兴春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12年第7期8-10,共3页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教师在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影响教师应对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实地观察和访谈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更...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教师在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影响教师应对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实地观察和访谈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告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幼儿 告状行为 应对
下载PDF
幼儿园幼儿受到攻击后告状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吕纪增 《心理研究》 2013年第5期81-85,共5页
采用视频情境的方法对233名4个年级的幼儿园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幼儿园幼儿受到攻击后经历了向妈妈或爸爸告状、向老师告状两个阶段,其中向老师告状阶段产生于56-60月龄之间,经历了无理由、道德、公平正义理... 采用视频情境的方法对233名4个年级的幼儿园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幼儿园幼儿受到攻击后经历了向妈妈或爸爸告状、向老师告状两个阶段,其中向老师告状阶段产生于56-60月龄之间,经历了无理由、道德、公平正义理由三个水平:幼儿为他人告状的行为发展落后于为自己告状的行为发展。结论:幼儿园环境下受到攻击后的幼儿告状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告状行为 发生 发展
下载PDF
从“奇三告状案”看清朝对达斡尔族地区法律统治的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苏钦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56,共3页
本文通过清乾隆时期发生的“奇三告状案” ,分析了清朝时达斡尔族地区法律统治的特点。清朝将达斡尔人纳入八旗组织 ,实行军政制度进行管理。达斡尔人除了必须严格遵守清朝统一的法律法令外 ,清朝还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对达斡尔人承担的... 本文通过清乾隆时期发生的“奇三告状案” ,分析了清朝时达斡尔族地区法律统治的特点。清朝将达斡尔人纳入八旗组织 ,实行军政制度进行管理。达斡尔人除了必须严格遵守清朝统一的法律法令外 ,清朝还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对达斡尔人承担的贡纳貂皮的特殊义务进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达斡尔族地区 法律统治 特点 “奇三告状案” 军政制度 法律制度
下载PDF
告状式家访的危害及心理分析、预防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京军 袁玉明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教师家访 告状式家访 心理分析 预防对策 家庭暴力
下载PDF
小学低段学生“告状行为”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某小学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云峰 李芳 张倩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告状行为”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低段。研究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告状行为”类型有维护教师权威型、自我维护型、维护纪律型、道德维护型、试探型以及其他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有明确类型导向,集中发生在课外时间,学生大多既是“被告者”... “告状行为”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低段。研究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告状行为”类型有维护教师权威型、自我维护型、维护纪律型、道德维护型、试探型以及其他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有明确类型导向,集中发生在课外时间,学生大多既是“被告者”同时也是“报告者”,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减少。其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如社会性发展不足,儿童道德发展影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影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等,也有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其对策建议可以从教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状行为” 小学低年级 学生
下载PDF
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及教师应对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菁 张慧 《幼儿教育研究》 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正常表现,幼儿向教师告状的时候也正是...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正常表现,幼儿向教师告状的时候也正是教师的教育契机.面对幼儿的告状,教师恰当的处理有助于维护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良好关系,也能帮助幼儿完善其人格.同时,教师处理幼儿告状行为的方式对班级制度的维护、班级良好氛围的形成有较大影响.研究者发现,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及表现不同,不同年龄班的教师应对的策略也不相同.本研究试图探讨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及教师的应对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告状行为 社会性发展 班级制度 应对策略 互动行为 教育契机 幼儿园 问题的提出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告状行为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静 《淄博师专学报》 2010年第3期22-25,共4页
告状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表现。我们从分析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不同种类及对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处理措施。此外,研究并理解学前儿童的告状行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教... 告状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表现。我们从分析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不同种类及对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处理措施。此外,研究并理解学前儿童的告状行为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教育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告状行为 行为纠正
下载PDF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雨姝 《科教导刊》 2015年第05Z期186-187,共2页
告状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告状的特点和原因有所不同。本文运用事件取样法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观察,总结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分析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根据观察结果显示,小班幼儿以"求助型"... 告状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告状的特点和原因有所不同。本文运用事件取样法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观察,总结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分析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根据观察结果显示,小班幼儿以"求助型"告状为主,告状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提出指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 幼儿 告状 研究
下载PDF
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博南 《科教导刊》 2015年第2期53-54,共2页
在学前期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很普遍的现象,是幼儿在形成社会初期意识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学会互相帮助,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首先教师要知道幼儿告状行为的缘由,对其缘由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发挥教师的主... 在学前期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很普遍的现象,是幼儿在形成社会初期意识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学会互相帮助,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首先教师要知道幼儿告状行为的缘由,对其缘由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帮助幼儿学会解决矛盾,改进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避免幼儿矛盾的形成,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状行为 教师 幼儿
下载PDF
浅议幼儿园中幼儿告状现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昕 《科教文汇》 2007年第10X期54-54,共1页
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教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 幼儿告状是幼儿园里存在的普遍现象,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幼儿爱告状是一种向教师求助的行为、展示的行为,也是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表现。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应该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给幼儿展示,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告状 求助行为 展示行为 社会化
下载PDF
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旭曼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1年第12期27-30,共4页
通过自然观察法研究63名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后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类型使用频次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女幼儿告状行为使用频次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男女幼儿告状行为的不同类型在使用频次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不... 通过自然观察法研究63名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后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类型使用频次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男女幼儿告状行为使用频次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男女幼儿告状行为的不同类型在使用频次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不同活动类型之间幼儿告状行为的使用频次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分析得出幼儿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征、原因和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班幼儿 幼儿告状行为 显著性差异 特征
下载PDF
小学低年级儿童告状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指导
18
作者 姚本先 陈云葆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6-58,39,共4页
在学校和班级中,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使小学生的交往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直接和间接的矛盾、冲突、纠纷等。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知识水平低,生活经验贫乏、各种心理水平,特别是认知过程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思... 在学校和班级中,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活动,主要是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使小学生的交往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直接和间接的矛盾、冲突、纠纷等。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知识水平低,生活经验贫乏、各种心理水平,特别是认知过程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思维能力、独立能力以及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都还很差,依赖性强。因此,他们对集体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难以进行全面完整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也难以应付和处理发生于他们活动中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求问题的解决,他们就会把希望寄托在成人身上,因为成人特别是教师是小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所以,面对无法满意解决的矛盾冲突,小学低年级儿童,就把自己所遇到的难题、遭受的挫折及困惑等,向教师反映、检举、汇报或告状,以求得教师的裁决和答复。这就是所谓的告状行为。告状行为多发生于学龄期前后的儿童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状行为 低年级儿童 小学生 教师 集体活动 思维能力 道德认识 独立能力 成人 生活经验
下载PDF
“恶人先告状”的生成机理与领导者的应对之策
19
作者 何永松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6,共4页
“恶人先告状”是指有过失过错之人有意模糊善恶界限,以倒打一耙的方式进行诬告。告状人在知道自己犯错失理的情况下,仍把问题归咎于他人,试图洗清洗白自己,暴露了“恶人”乱告乱访的行动逻辑。作为一种“恶人”之招,“恶人先告状”具... “恶人先告状”是指有过失过错之人有意模糊善恶界限,以倒打一耙的方式进行诬告。告状人在知道自己犯错失理的情况下,仍把问题归咎于他人,试图洗清洗白自己,暴露了“恶人”乱告乱访的行动逻辑。作为一种“恶人”之招,“恶人先告状”具有颠倒性、诬害性、抢先性和因果性等特点。“恶人先告状”的生成与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道德品格锤炼不够、好强侥幸心理作祟和评价方式显得随意等因素相关。领导者应对告状问题时,为避免被假象所欺骗,应做到:直击告状问题,构建诬告失范约束机制;崇尚诚实守信,开展全员诚信教育活动;坚持以身作则,营造真做实为敢当氛围;客观分析是非,化解下属矛盾冲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者 告状 诬告
下载PDF
区域活动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调查研究
20
作者 吴小鸣 倪碧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14期16-17,共2页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幼儿告状行为(特别是中班幼儿)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教师互动最为频繁的行为.幼儿告状行为作为社会进程中的一种常态,指的是幼儿身体或心灵上受到侵犯或...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形式,是幼儿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幼儿告状行为(特别是中班幼儿)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教师互动最为频繁的行为.幼儿告状行为作为社会进程中的一种常态,指的是幼儿身体或心灵上受到侵犯或者发现其他同伴的言行举止不符合幼儿园的园规、班级里的班规或者教师的要求,进而主动向教师发起师幼互动的行为.余志敏认为其具有频发性、重复性的特点,其突出目的是想通过教师的帮助来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而目前因为老师工作量大没有太多精力处理这些"小"事,所以有时难免会敷衍了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活动 中班幼儿 告状行为 告状原因 实际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