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手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1
作者 潘科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能否准确反映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在二氧化碳气腹下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二氧化碳...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能否准确反映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在二氧化碳气腹下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二氧化碳气腹前后患者PETCO_(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记录手术期间发现不良事件的能力。结果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前后PETCO_(2)与PaCO_(2)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发现术中不良事件的能力方面,PETCO_(2)灵敏性明显优于PaCO_(2),二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临床麻醉中应用PETCO_(2)监测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反映二氧化碳水平变化,具有连续性,亦能更及时发现手术中不良事件,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腹腔镜手术 临床麻醉
下载PDF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安龙 刘尚昆 +1 位作者 余遥 陈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6-128,F0003,共4页
综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麻醉后苏醒室的应用,主要包括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优势、方法、波形分析及应用等,旨在为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实施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苏醒室 苏醒期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低氧血症 护理监测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胃镜检查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3
作者 夏肇敏 黄茜 +2 位作者 李彭欣 辜晓岚 顾连兵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_(2))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胃镜检查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3例拟行全麻胃镜检查术的老年(年龄65~80岁)患者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 目的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_(2))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胃镜检查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3例拟行全麻胃镜检查术的老年(年龄65~80岁)患者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1例,两组均采用丙泊酚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术中根据血氧饱和度(SpO_(2))及临床症状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监测PETCO_(2)进行气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暂停、通气不足、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情况、气道干预情况,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低,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发生率高,术中托下颌率高,面罩通气率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高(P<0.05)。结论PETCO_(2)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胃镜检查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老年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及通气不足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胃镜检查术 胃镜检查术并发症 低氧血症 呼吸暂停 通气不足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自主循环恢复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王晓蕾 王秋艳 +4 位作者 于美军 陈静 曾君 李力平 吴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成人CA患者107例的数据。分析CA患者P_(ET)CO_(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与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急诊科及重症医学科成人CA患者107例的数据。分析CA患者P_(ET)CO_(2)水平与ROSC的关系。结果107例CA患者经心肺复苏术(CPR)抢救治疗后,73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设为ROSC组,34例患者复苏失败设为无ROSC组。ROSC组在10、20和30 min时P_(ET)CO_(2)均高于无RO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7、56.934、51.801,P<0.05)。107例CA患者中共有67例患者存活(存活组),4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两组0 min时P_(ET)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4,P=0.615);存活组在10、20和30 min时P_(ET)CO_(2)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55、14.757、17.071,P<0.05);P_(ET)CO_(2)、CA对ROSC造成影响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82、0.187、0.353,路径呈现出的0.05水平的显著性(Z=2.283、2.340、5.798,P<0.05)。结论CA患者P_(ET)CO_(2)水平与ROSC的关系为正向影响关系,可以监测并预估患者CPR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对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齐燕 邵晓云 黄兰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7期652-653,共2页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复杂,大多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传统的呼吸机参数调节有赖于血气分析,但是动脉血标本的采集为有创操作,不能连续测定[1]。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tid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_(ET)CO_(2))测定作为一种简便、无... 重症医学科患者病情复杂,大多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传统的呼吸机参数调节有赖于血气分析,但是动脉血标本的采集为有创操作,不能连续测定[1]。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tid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_(ET)CO_(2))测定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监测手段[2],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对P_(ET)CO_(2)监测在重症医学科有创性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参数 机械通气患者 机械通气治疗 血流动力学 P_(ET)CO_(2) 血气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用于心肺复苏及预后评估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伟 林文风 +1 位作者 张洪辉 程宝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监测在急诊科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终止CPR提供参考。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复苏结果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ROSC组)32例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非ROSC组)30例...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监测在急诊科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终止CPR提供参考。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复苏结果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ROSC组)32例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非ROSC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不同时间节点P_(ET)CO_(2)。根据复苏后7 d、28 d生存情况将自主循环恢复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节点P_(ET)CO_(2)。绘制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得出预测ROSC、7 d及28 d生存率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ROSC组和非ROSC组发病地点、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及5%碳酸氢钠累计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心肺复苏10 min及之后各个时间节点的P_(ET)CO_(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30 min以内,20 min时P_(ET)CO_(2)预测ROS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82,95%CI:0.955~1.000),P_(ET)CO_(2)最佳截断值为16.5 mmH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和96.7%,约登指数0.904。ROSC后7 d生存组与死亡组在ROSC时、心肺复苏15 min及之后各时间节点的P_(ET)C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复苏20 min时P_(ET)CO_(2)值预测ROSC后7 d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82,95%CI:0.739~1.000),最佳截断值为30 mmHg,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3.3%,约登指数0.667;ROSC后28 d生存组与死亡组在ROSC时、心肺复苏10 min及之后的各时间节点的P_(ET)C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肺复苏50 min时P_(ET)CO_(2)值预测ROSC后28 d生存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93,95%CI:0.764~1.000),最佳截断值为27.5 mmHg,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3.3%,约登指数0.733。结论 呼气末P_(ET)CO_(2)能够指导急诊护理人员评价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质量,并可作为预测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自主循环恢复 复苏质量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红霞 夏泽燕 +4 位作者 朱艳萍 惠晓芳 蔡雪 毛进 夏如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8期2774-2778,共5页
目的 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 目的 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插法进行胃管留置,观察组在PetCO_(2)监测下进行胃管留置。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用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胃管在位准确率及生命体征波动变化情况。结果 210例患者均完成留置胃管操作。观察组留置胃管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呛咳、黏膜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管在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波动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PetCO_(2)监测下置入胃管,能够指导护士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用时,减少不良反应,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监测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留置胃管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
8
作者 罗丽 李青 +2 位作者 章武强 朱凤梅 刘洪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_(2))监测技术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例紧急气管插管患儿,记录使用Pet CO_(2)判定气管插管位置的时间;在插管后0和0.5 h记录Pet CO_(2)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分析Pet CO_(2...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_(2))监测技术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例紧急气管插管患儿,记录使用Pet CO_(2)判定气管插管位置的时间;在插管后0和0.5 h记录Pet CO_(2)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分析Pet CO_(2)与Pa CO_(2)相关性。结果采用Pet CO_(2)判定气管插管位置所需的平均时间为13.5 s。插管后0和0.5 h,Pet CO_(2)与Pa CO_(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97、0.994,P<0.01)。Bland-Altman法显示Pet CO_(2)与Pa CO_(2)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使用Pet CO_(2)判定气管插管位置准确、快捷;Pet CO_(2)与Pa CO_(2)呈正相关,可通过无创Pet CO_(2)监测实时反映患儿体内Pa CO_(2)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急诊 儿科
下载PDF
改良鼻导管用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效果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费建平 冯树全 陆培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应用于呼吸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57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286 cm... 目的评价一种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应用于呼吸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7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857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286 cm;平均体质量62.571 kg(标准差11.096 kg);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Ⅱ级。用输液用7号尼龙针针体自制鼻导管。分别检测鼻前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自制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管的鼻导管检测鼻导管P_(ET)CO_(2),分别对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给予0 L/min、2 L/min、3 L/min鼻导管吸氧同时采集鼻导管P_(ET)CO_(2),观察不同氧流量对鼻导管P_(ET)CO_(2)的影响。结果自制鼻导管P_(ET)CO_(2)、鼻前庭P_(ET)CO_(2)、PaCO_(2)均值分别为(38.316±4.021)mmHg、(37.230±4.021)mmHg、(36.730±4.021)mmHg,鼻导管P_(ET)CO_(2)高于鼻前庭P_(ET)CO_(2)和PaCO_(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的Pearson相关系数r=0.612(P<0.01),呈强正相关;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20(P<0.05),呈中等正相关;鼻导管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优于鼻前庭P_(ET)CO_(2)与PaCO_(2)的相关性。吸入氧流量为0 L/min、2 L/min、3 L/min时鼻导管P_(ET)CO_(2)分别为(38.316±4.021)mmHg、(22.387±4.021)mmHg、(15.833±4.021)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制带有呼气末二氧化碳采集管的鼻导管动态监测P_(ET)CO_(2),能够获得良好的波形图,且P_(ET)CO_(2)与PaCO_(2)呈强正相关性,优于鼻前庭P_(ET)CO_(2)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导管 鼻前庭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全身麻醉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急诊急危重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兰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185-188,共4页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02)监测是一种无创技术,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关注,国内外均对PETC02指标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临床认为PETC02指标值可反映肺泡通气状态,在生理状态下PETC02与...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02)监测是一种无创技术,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关注,国内外均对PETC02指标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临床认为PETC02指标值可反映肺泡通气状态,在生理状态下PETC02与动脉血CO2分压(PaCO2)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此,本文通过查阅近期资料,收集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PETC02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机械通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编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急诊急危重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的综述,旨在为今后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和诊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急诊 急危重症 麻醉 体征监护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中动脉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稳定性的观察
11
作者 于颖群 徐建国 段满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 动脉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紫绀与非紫绀先心患儿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萍 王英伟 赵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术中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a-ETCO2),评估过度通气对Pa-ETCO2的影响,分析七氟醚的浓度变化对Pa-ETCO2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儿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1个月-6...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术中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值(Pa-ETCO2),评估过度通气对Pa-ETCO2的影响,分析七氟醚的浓度变化对Pa-ETCO2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患儿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1个月-6岁,ASAⅡ或Ⅲ级,根据心脏内左向右或右向左分流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六组,每组20例:A1组,紫绀患儿接受0.5MAC七氟醚吸入麻醉;A2组,紫绀患儿接受1.0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B1组,非紫绀患儿接受0.5 MAC七氟醚吸入麻醉;B2组,非紫绀患儿接受1.0MAC七氟醚吸入麻醉;C1组,紫绀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不接受任何干预因素;C2组,非紫绀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不接受任何干预因素。所有患者开放动静脉后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分别于切皮前、开胸行过度通气后(对照组不行过度通气)及关胸前5min记录患者的PETCO2、SpO2、PaCO2、SaO2、Hct及体温(鼻咽温和肛温)。结果切皮前,六组患儿Pa-ETCO2均大于正常值,且B1组明显小于A1组,B2组明显小于A2组,C2组明显小于C1组(P〈0.01)。与切皮前比较,过度通气后A1、A2、B1、B2组的Pa-ETCO2明显减小(P〈0.05或P〈0.01)。过度通气对非紫绀组的影响更明显。与切皮前比较,关胸前5min B1、B2、C2组的Pa-ETCO2明显增大(P〈0.01),而A1、A2、C1组的Pa-ETCO2明显减小(P〈0.05)。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各时点Pa-ET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绀型先心患儿的Pa-ETCO2明显大于非紫绀型先心患儿,因此,在紫绀型先心患儿中加强对动脉血气分析的校正是十分重要的。过度通气可以明显减小非紫绀型先心患儿中的Pa-ETCO2,但对紫绀型先心患儿不建议使用。七氟醚在一定范围内浓度的增加不会影响Pa-ET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心患儿 动脉血二氧化碳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气腹对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廖婧华 林财珠 高友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对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5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RR14次/分,Paw16cmH2O。采集桡动脉血测定PaCO2,同时记录PETCO2,计算Pa-ETCO2和Pa-ETCO2/PaCO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时气腹对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5例,术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RR14次/分,Paw16cmH2O。采集桡动脉血测定PaCO2,同时记录PETCO2,计算Pa-ETCO2和Pa-ETCO2/PaCO2。结果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Pa-ETCO2和Pa-ETCO2/Pa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30、60min患者PaCO2和PETCO2明显高于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P<0.05)。在气腹终止后5min,Pa-ETCO2和Pa-ETCO2/PaCO2明显高于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P<0.05)。结论气腹终止后不能用PETCO2来预测Pa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动脉血二氧化碳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无效腔
下载PDF
不同体位腹腔镜手术对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值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赟 陈莲华 +2 位作者 黄施伟 张莹 李士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气腹时头高位或头低位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差值(Pa-etCO2)的影响,探讨PetCO2监测评估PaCO2的精确性。方法40例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其中头...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气腹时头高位或头低位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差值(Pa-etCO2)的影响,探讨PetCO2监测评估PaCO2的精确性。方法40例在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其中头低位下行卵巢囊肿切除术(头低位组)或头高位下行胆囊切除术(头高位组)各20例。术中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维持PetCO2在35~40mmHg(1mm Hg=0.133kPa)。于麻醉诱导后平卧位气腹前(T0)、气腹和体位改变后30min(T1)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PetCO2、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计算Pa-etCO2。结果两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相同时间点的心率、MAP、SpO2和Pet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气腹后T1时间点的PaCO2和Pa-etCO2较同组T0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两组间T0时间点的PaCO2和Pa-et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头高位组T1时间点的PaCO2和Pa-etCO2显著低于头低位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头低位组T1与T0时间点的Pa-etCO2差值为(3.6±1.4)mmHg,显著大于头高位组的(2.1±1.3)mmHg(P〈O.05)。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时头低位较头高位的Pa-etCO2更大,术中应调整呼吸参数保持更低的Pet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体位 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估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景峰 段美丽 +1 位作者 苏伟 陈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器械及徒手胸外按压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急诊科收治心脏骤停患者32例,根据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随机分为器械复苏组(器械组)及徒手...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器械及徒手胸外按压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急诊科收治心脏骤停患者32例,根据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随机分为器械复苏组(器械组)及徒手复苏组(徒手组),每组各16例,分别监测患者复苏后3 min、5 min、10 min、2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结果器械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5例,徒手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3例,所有患者在心肺复苏前3个时间点PETco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0 min时器械组PETco2水平明显高于较徒手组(P=0.03)。所有恢复自主循环患者PETco2水平均高于15 mmHg。结论器械心肺复苏较徒手心肺复苏更能维持较长时间较高的PETco2水平,更有助于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器械 徒手 心肺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马冬 贺琳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6-448,45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在5个同一时间点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在5个同一时间点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主要检测指标为动脉血气检测之下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PETCO_2。结果 38例患儿中,36例患儿PETCO2与PaCO_2呈正相关,且r均>0.75。对患儿进行进一步治疗,2项主要观察指标之间的平均偏差值指标差异明显减少。结论针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儿来说,PETCO_2与PaCO_2之间具有相对较好的相关性。P_(ET)CO_2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在血流、代谢以及通气等相关方面指标的检测,其操作简便、无创和连续等相关方面的优势,对机械通气的整体治疗效果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 血气 呼吸机 重症肺炎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晓红 李月春 +3 位作者 张京芬 刘国荣 王宝军 贾艳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37,共2页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 脑白质疏松症(LA)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白质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白质束。研究证明,严重的LA不仅可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并与各种脑卒中及其复发、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等相关。脑血管储备(CVR)是指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作用下,脑血管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维持脑血流正常稳定的能力。因此,正确检测和评价CVR,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对LA患者进行CVR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脑血管储备功能 经颅多普勒超声 患者 脑白质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下降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联合平台压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英丽 任燕华 张聪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2期3368-3372,3376,共6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联合平台压(Pplat)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将入选病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PETCO_2联合Pplat监测指导ARDS...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联合平台压(Pplat)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将入选病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PETCO_2联合Pplat监测指导ARDS机械通气参数的个体化设置,维持Pplat <30cm H2O,p H≥7. 20,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60 mm Hg。对照组患者同样监测PETCO_2及Pplat,但始终根据2012年柏林ARDS诊治指南应用6 m L/kg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维持Pplat <30~35 cm H2O,p H≥7. 2,Pa CO_2<80 mm Hg。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日早上6:00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呼吸(R)、心率(HR)、体温(T)、血压(BP)]、静态顺应性、Pplat、驱动压、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记录ICU治疗期间所有痰培养结果及镇静镇痛药用量。患者出院或死亡时统计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命体征更平稳,第7、14天的氧合指数及顺应性较对照组高,而Pplat及PET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10. 98±6. 13) d、(12. 58±5. 24) d及16. 28%,较对照组的(12. 87±9. 78) d、(14. 13±13. 80) d及33. 33%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PETCO_2联合Pplat为导向指导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参数设置更为合理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平台
下载PDF
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珊珊 刘雪白 +6 位作者 李翠萍 周秀梅 刘健群 张雪芹 高俊霞 马杰 阎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A组),COPD组30例,将COPD组按照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 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A组),COPD组30例,将COPD组按照治疗前后分为急性期组(B组)和缓解期组(C组)。同时测定患者PaCO2和PetCO2值,并计算PaCO2与PetCO2的差值(ADCO2)。结果1)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其PaCO2和ADCO2值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与A组比较,其PetCO2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组比较其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PetCO2明显高于B组,PaCO2和ADCO2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A组和C组PaCO2与PetCO2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95和0.56,P均<0.01)。结论PetCO2可以用来判断正常人和COPD缓解期患者体内PaCO2的变化,但在COPD急性加重期PetCO2的监测缺乏敏感性,不能作为直接判断机体PaCO2变化的指标。ADCO2是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下载PDF
心肺转流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心输出量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小莉 魏利娟 +3 位作者 耿素娟 马亚飞 郭仲辉 韩艳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冠脉搭桥术P_(ET)CO_(2)与心输出量(CO)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9~73岁,BMI 19~25 kg/m^(2),ASAⅡ—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下行冠脉搭桥术P_(ET)CO_(2)与心输出量(CO)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9~73岁,BMI 19~25 kg/m^(2),ASAⅡ—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及七氟醚等常规剂量维持麻醉。麻醉后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CVP、肺动脉压力(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采用旁路法监测P_(ET)CO_(2),采用热稀释法测定CO。记录麻醉稳定后5 min(T_(0))、CPB开始(T_(1))、CPB灌注流量降至50%(T_(2))、CPB灌注流量降至25%(T_(3))、停CPB后10 min(T_(4))、术毕(T_(5))的P_(ET)CO_(2)、CO。记录T_(1)—T_(5)时P_(ET)CO_(2)、CO分别与T_(0)时P_(ET)CO_(2)、CO的差值(记为ΔP_(ET)CO_(2)、ΔCO),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P_(ET)CO_(2)、CO明显降低,T_(4)、T_(5)时CO明显升高(P<0.05)。T_(1)—T_(5)时ΔP_(ET)CO_(2)与ΔCO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r_(1)=0.744,r_(2)=0.815,r_(3)=0.818,r_(4)=0.810,r_(5)=0.696,P<0.001),其中T_(2)—T_(4)时ΔP_(ET)CO_(2)与ΔCO之间的相关性更好。结论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P_(ET)CO_(2)与CO的变化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心输出量 相关性 心肺转流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