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海堂拟和诗创作的诗法宗尚及其诗学意义
1
作者 魏雨柔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1-45,91,共6页
拟和诗是广州学海堂诗歌课艺中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它以杜韩苏黄四人作为摹拟的主要标尺,承袭其务求争新出奇、擅长点化铸造、讲求章法布局的“诗法”。在运用各类典故与稀见字面来遵循以学为诗、以故为新的学术路径的同时,也具有包容... 拟和诗是广州学海堂诗歌课艺中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它以杜韩苏黄四人作为摹拟的主要标尺,承袭其务求争新出奇、擅长点化铸造、讲求章法布局的“诗法”。在运用各类典故与稀见字面来遵循以学为诗、以故为新的学术路径的同时,也具有包容通变的学术理念,“黄雀在后”的又一重视角、主题的拓宽与改写、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使学海堂的拟和诗得以在传统“诗法”轨迹上臻于至善,使其成为“宗宋派”一脉之传衍创变的继承者、促进宗唐界宋门庭观念消解的推动者、广州文化场域诗学体系建构的参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堂 和诗 诗法 《学海堂集》
下载PDF
新形势下“和诗以歌”的校园实践研究
2
作者 刘周晨星 王少帅 +1 位作者 邓茗凯 李丁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9期243-245,共3页
“和诗以歌”这一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形式古已有之。诗词本入乐,古人经常以诗做歌,咏唱相得益彰。如今,文化力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任重而道远。校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和诗以歌”这一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形式古已有之。诗词本入乐,古人经常以诗做歌,咏唱相得益彰。如今,文化力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任重而道远。校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将“和诗以歌”的形式引入校园文化实践,把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以激活古典诗词,这是促进古典诗词传承与建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实践途径。本文将从“‘和诗以歌’形式的发展演化”“新形势下‘和诗以歌’的意义”以及“‘和诗以歌’的校园实践探索路径”三方面探究“和诗以歌”形式在校园中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诗以歌 校园实践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和诗以歌”在中职古诗词诵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
作者 王丽娜 张辉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第11期166-167,共2页
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不能有效地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探索。我们将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引进古诗词诵读课堂教学,以歌传情,让学生借助旋律的起伏来感知诗词的基调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领略诗词之美。为此,我们探索构建了... 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不能有效地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探索。我们将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引进古诗词诵读课堂教学,以歌传情,让学生借助旋律的起伏来感知诗词的基调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领略诗词之美。为此,我们探索构建了一套“和诗以歌”诵读教学模式及配套方案。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和道德修养,还便于推广。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对经典的传承和弘扬,都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诗以歌 中职古诗词诵读教学 教学模式及配套方案
下载PDF
论云间宋氏家族词人与《倡和诗馀》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庆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60,共7页
云间宋氏词人不仅是一个具有浓厚家族色彩的词人群,而且是云间词派的骨干力量。无论是词学理论还是词学创作,都体现出一种悄然走向浙西词派的动向。研究云间宋氏词人群,对整体把握云间词派、进而理清明清之际词学嬗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 云间词派 家族 词学理论 《倡和诗馀》
下载PDF
“南华九老会”与其《倡和诗谱》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则杰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7-60,共4页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常州的"南华九老会",是一个影响较大的耆老会,也属于诗社的范畴。近年学术界在探讨江南文学、文化家族、文人雅集等历史现象时,对"南华九老会"屡有提及。但作为"南华九老会"最重要的文...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常州的"南华九老会",是一个影响较大的耆老会,也属于诗社的范畴。近年学术界在探讨江南文学、文化家族、文人雅集等历史现象时,对"南华九老会"屡有提及。但作为"南华九老会"最重要的文献——会诗总集《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一书,一般读者对它似乎还不是很了解,或者鲜有接触。现在即以该书为重点,从诗歌总集、诗人结社、并称群体等角度做些基本考察,并附带订正若干相关的错误,或可供有关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诗 诗社 南华九老会 《南华九老会倡和诗谱》 后南华九老
下载PDF
新时期明代诗歌和诗学整理研究之不足及其对策——从有关谢榛及其著述的研究整理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庆立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6-101,共6页
回顾、检视对谢榛其人、其诗、其诗学理论研究和对其著述整理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明代诗歌、诗学整理研究一样,新时期以来,亦形成一个高潮,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有关谢榛及其著作的整理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偏差,亦可管窥新时期... 回顾、检视对谢榛其人、其诗、其诗学理论研究和对其著述整理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明代诗歌、诗学整理研究一样,新时期以来,亦形成一个高潮,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有关谢榛及其著作的整理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偏差,亦可管窥新时期明代诗歌和诗学整理研究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微观上存在的蹈袭历史成见、人云亦云、主观推断、不着边际、等等弊端。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某些违背精神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行政干预、某些权威刊物过分强调宏观研究的导向、某些评职晋级的不合理规定、出版部门的经营体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造成的学风浮躁和学术惰性的滋长蔓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创新精神,也使一些投机者、混子儿找到了在学术界一展身手的可乘之机。弥补和减少这些不足和偏差的对策应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创作实践的研究、重视微观研究、学者要坚守阵地自立自强、提倡“文人相轻”相互辩难、研究者尝试创作、打通古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歌和诗 整理研究 不足和偏差 对策
下载PDF
应制诗对和诗发展的影响——以“和意”和“和韵”为观照点
7
作者 程建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14,共4页
先秦及秦汉之世和诗之风并不盛行,最早的应制诗产生于邺下文人的君臣唱和,和诗遂多。在南朝和初唐两个应制诗创作的繁盛期,应制和诗的数量更是远迈前朝,从中可见应制诗与和诗间的紧密关系。和诗由"和意"到"和韵"的... 先秦及秦汉之世和诗之风并不盛行,最早的应制诗产生于邺下文人的君臣唱和,和诗遂多。在南朝和初唐两个应制诗创作的繁盛期,应制和诗的数量更是远迈前朝,从中可见应制诗与和诗间的紧密关系。和诗由"和意"到"和韵"的转变过程中,前人将"元白"列为关捩人物,但在南朝诗人的应制和诗中,诗人已经开始进行步韵、依韵、分韵及用剧韵的韵律实践,在"和意"的同时也"和韵",并且在唐人应制诗创作中得到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诗 应制诗 和意 和韵
下载PDF
白居易“和诗”人物述论
8
作者 焦尤杰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1-44,共4页
白居易一生创作"和诗"很多,涉及人物70余人,白居易"和诗"选择人物,有重文学修养、重进士科第、重意气相投,不重上下级别、不重党派归属的特点。展示写诗才华、提高写诗技艺、构筑和谐人际关系是白居易"和诗&qu... 白居易一生创作"和诗"很多,涉及人物70余人,白居易"和诗"选择人物,有重文学修养、重进士科第、重意气相投,不重上下级别、不重党派归属的特点。展示写诗才华、提高写诗技艺、构筑和谐人际关系是白居易"和诗"择人的目标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白居易 和诗
下载PDF
朱熹《武夷棹歌》的流传及其和诗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贠娟 李中耀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2期50-57,共8页
朱熹《武夷棹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流传:一是随着朱熹诗文集刊刻而流传;二是随着《武夷志》《武夷棹歌图》流传;三是随着《武夷棹歌》注本流传。注本有南宋蔡正孙《唐宋千家珠联诗格》评注本、南宋陈普注《武夷棹歌》、明刘孟纯注《武... 朱熹《武夷棹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流传:一是随着朱熹诗文集刊刻而流传;二是随着《武夷志》《武夷棹歌图》流传;三是随着《武夷棹歌》注本流传。注本有南宋蔡正孙《唐宋千家珠联诗格》评注本、南宋陈普注《武夷棹歌》、明刘孟纯注《武夷棹歌》、陈普与蔡正孙注《武夷棹歌》4种,陈普与蔡正孙注《武夷棹歌》是现在的通行本,此本实际由朝鲜李朝文人合编刊刻后传入日本,于晚清传回中国。《武夷棹歌》为后世构建了理想的精神家园和治学圣地,因而和者众多,今存和诗凡42人诗367首。其和诗的思想内涵主要趋向于表达对朱熹的敬意与怀念、对“武夷九曲”理想家园的精神寄托、对道统的追寻与理学解读和对竹枝词风土意识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武夷棹歌 和诗 精神家园
下载PDF
论苏辙的赠和诗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爱华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苏辙作为宋代著名学者,一生不废吟咏,留下了大量的赠和诗。赠和诗作为儒家礼仪文化和人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源远流长。苏辙赠和的对象多样,尤其与兄长苏轼唱和最多,内容丰富,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苏辙 和诗 儒家文化
下载PDF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陶渊明《咏二疏》及历代追和诗平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伯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在中国历史上,疏广、疏受功遂身退的事迹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别树一帜、影响深远的杰出诗人,学陶是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学现象,由苏轼开创的追和陶诗的风气,又一直延续到清代。文章以陶渊明《咏二疏》和历代追和的部分诗作为... 在中国历史上,疏广、疏受功遂身退的事迹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别树一帜、影响深远的杰出诗人,学陶是一种延续千年的文学现象,由苏轼开创的追和陶诗的风气,又一直延续到清代。文章以陶渊明《咏二疏》和历代追和的部分诗作为例,探讨历史人物影响和文学作品传播之间的某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广 疏受 陶渊明 苏轼 和诗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此在之诗意栖居——以《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为中心
12
作者 周一飞 唐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6-70,共5页
存在遗忘、神性隐退以至上帝隐匿的虚无主义时代里,海德格尔毕生所思的问题是:如何唤起人对存在本身的追忆?如何适宜地安置人(此在/Dasein)的栖居?至迟从1934年起,荷尔德林诗成为海德格尔运思的决定性推动力。以《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 存在遗忘、神性隐退以至上帝隐匿的虚无主义时代里,海德格尔毕生所思的问题是:如何唤起人对存在本身的追忆?如何适宜地安置人(此在/Dasein)的栖居?至迟从1934年起,荷尔德林诗成为海德格尔运思的决定性推动力。以《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为主要考察对象,关注海德格尔疏解荷尔德林诗时阐发的"微言大义",分析这种"微言"的形成和推衍,以图窥视海氏"大义"的精神品质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 此在 逻各斯 诗意栖居
下载PDF
《文选》的和诗归类
13
作者 陈呈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11-114,134,共5页
和诗创作在齐梁时期迎来了第一次高峰,但同时代的《文选》编选者没有为它单独立类,而是将其分别归入3大诗类。这种归类情况是复杂的,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文选》编选者作为早期的文体分类者对和诗特征的看法,以及当时的主... 和诗创作在齐梁时期迎来了第一次高峰,但同时代的《文选》编选者没有为它单独立类,而是将其分别归入3大诗类。这种归类情况是复杂的,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文选》编选者作为早期的文体分类者对和诗特征的看法,以及当时的主流诗界对和诗与赠答诗两种相似诗类是否有过明确的区分,从而对和诗诗体观念的发展源头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和诗 诗类 赠答诗 杂诗
下载PDF
略论寒山诗之和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14
作者 江莺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42-47,共6页
寒山诗之和诗表现对世俗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激烈批判,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发现,他们从自然中觅求人生旨趣,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进行诸多形而上的反思,形成一种悠远的哲学追求。
关键词 寒山诗 和诗 价值取向 审美趣味
下载PDF
“和诗以歌”--《经典咏流传》式的古诗词美学教育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伍晓珍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第11期5-7,共3页
近期,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和诗以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诗乐本一体,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借助歌来领悟诗,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其感悟古... 近期,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和诗以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诗乐本一体,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借助歌来领悟诗,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其感悟古诗词美学教育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咏流传》 和诗以歌” 美学教育 古诗词教学
下载PDF
潮剧《陈三五娘》的和诗英译 被引量:1
16
作者 翁漪柔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和诗经常出现在潮剧中,用来表达角色间的情感互动,并增强唱词的节奏韵律。如何能够让和诗英译在意音形上达到"和"是翻译潮剧的关键,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潮剧和诗翻译的相关研究。以翻译《陈三五娘》两首和诗的过程为例,总... 和诗经常出现在潮剧中,用来表达角色间的情感互动,并增强唱词的节奏韵律。如何能够让和诗英译在意音形上达到"和"是翻译潮剧的关键,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潮剧和诗翻译的相关研究。以翻译《陈三五娘》两首和诗的过程为例,总结出翻译和诗的原则:在"意似"的前提下,将和诗间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唱和特征——是"意和"是"音和"还是"形和",有选择性地遵循"三和原则"。最后才辅以"三美",起到修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五娘》 和诗 英译 “三和”原则
下载PDF
《倡和诗馀》诸问题考辨
17
作者 刘睿良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2-29,共8页
刊刻于明末的《倡和诗馀》作为陈子龙晚期唯一的词集,是研究陈子龙词学创作与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对于这次唱和的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研究者往往未加考证,就沿用了《倡和诗馀》刊刻者宋徵璧的说法。事实上,宋徵... 刊刻于明末的《倡和诗馀》作为陈子龙晚期唯一的词集,是研究陈子龙词学创作与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对于这次唱和的时间、地点及参与人员,研究者往往未加考证,就沿用了《倡和诗馀》刊刻者宋徵璧的说法。事实上,宋徵璧对此的记载并不准确。除此之外,对比《倡和诗馀》与《陈忠裕公全集》中的陈子龙词,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异文,使词作的寄托的情感与内涵呈现完全不同的风貌,这可能是由于宋徵璧由于忌惮清朝文字狱而对陈子龙的词作进行了篡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倡和诗馀》 陈子龙 云间三子 宋徵璧
下载PDF
从和诗酬简看莺莺的恋爱心曲
18
作者 于年河 《龙岩师专学报》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王实甫的《西厢记》很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其中,用和诗酬简揭示莺莺恋爱心曲的写法很有特点。它不仅显示了女主人公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情操,使全剧颇具诗情画意,而且更细致地刻画出莺莺曲折复杂的恋爱心路历程,从而使这一形象... 王实甫的《西厢记》很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其中,用和诗酬简揭示莺莺恋爱心曲的写法很有特点。它不仅显示了女主人公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情操,使全剧颇具诗情画意,而且更细致地刻画出莺莺曲折复杂的恋爱心路历程,从而使这一形象更丰富可信,更具东方女性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和诗酬简 爱情
下载PDF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让经典再次焕发新生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梅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3,共3页
经典能够永远流传,重要的是它所发挥的作用一直在延续。经典的感召力,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共识和共鸣。经典对于凝聚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央视原创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通过诗词... 经典能够永远流传,重要的是它所发挥的作用一直在延续。经典的感召力,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共识和共鸣。经典对于凝聚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央视原创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通过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创新方式,用曾经的盛世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让每一个华夏子孙在聆听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强大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咏流传》 和诗以歌 经典流传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置身名流:燕卜荪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和诗论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莉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172,共10页
威廉·燕卜荪是20世纪后结构主义兴起之前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1937—1939年在西南联大讲授英美现代派诗歌和批评理论等,由此在中国一批年轻的"学术名流"之中播下了现代诗歌和现代诗论的种子,这笔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已... 威廉·燕卜荪是20世纪后结构主义兴起之前最有影响的批评家之一,1937—1939年在西南联大讲授英美现代派诗歌和批评理论等,由此在中国一批年轻的"学术名流"之中播下了现代诗歌和现代诗论的种子,这笔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已然成为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批评和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南联大诗人群、中国现代诗评论以及新中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奠基者王佐良、穆旦、袁可嘉等人为例,阐述燕卜荪对中国现代派诗歌和诗论在20世纪中期的萌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和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卜荪 西南联大 现代派诗歌和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