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和矫正过程的心理学分析
1
作者 吴跃南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5期12-16,共5页
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认真研究他们不良品德的形成及其矫正的规律,为学校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这部份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正常的品德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普... 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认真研究他们不良品德的形成及其矫正的规律,为学校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这部份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正常的品德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本文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学生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方式与不良品德的形成和矫正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分析学生所处的环境条件在其中的影响及其产生影响的方式,和学生心理上的相应变化过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的形成 心理学分析 教育工作 品德教育 社会环境 教育条件 教育措施 行为习惯 是非观念 心理学依据
下载PDF
着眼于品德的形成
2
作者 曾德杰 《湖南教育(上旬)(A)》 1991年第Z1期40-40,共1页
学生思想品德测试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项得力措施.为此,我注意了下面三点: 一、双项命题,“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关键... 学生思想品德测试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的一项得力措施.为此,我注意了下面三点: 一、双项命题,“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关键,是目的.因此我在品德测试中注意了双项命题,“知”“行”统一.一项是认识、情感方面的测试(对人们思想行为及社会现象的判断评价等),由品德课教师评分;二项是意志、行为方面的考查(做出了什么努力,有什么行为表现等),由班主任和学生集体共同评分.综合上述两项评分,才是学生品德实际得分.这样评分,就能促使他们努力提高思想认识、丰富道德情感,积极锻炼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的形成 品德课教师 学生集体 优良品德 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形成 学生思想品德 知行统一 行为习惯 行为表现
下载PDF
掌握重点 抓好全面复习——《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复习指导
3
作者 王天杰 《云南教育》 2001年第6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复习指导 儿童心理学 教材 教师 履职晋级培训
下载PDF
吃透教材是关键——《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学习建议
4
作者 袁醉书 《云南教育》 2001年第6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课 学习要求 教师 教材研究 履职晋级培训
下载PDF
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探究
5
作者 王占霞 《成长》 202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如何通过开展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启迪幼儿的心智,发展孩子们的思想,让幼儿在幼儿园快乐成长,是幼儿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的特点是好动,...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如何通过开展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启迪幼儿的心智,发展孩子们的思想,让幼儿在幼儿园快乐成长,是幼儿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的特点是好动,行动自由,想法单纯,做事不计结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落实在每一个细节,若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教育的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幼儿教育具有特殊性,可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其一生的成长发展影响巨大。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抓起。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同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抽象的理论教育,在幼儿身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幼儿教育,一定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来逐步引导、培养。让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获得思想情感的陶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的培养 幼儿教育 品德的形成 基础性教育 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师 保育工作 快乐成长
下载PDF
幼儿园品德教育实施路径初探
6
作者 王怀葛 《启蒙》 2024年第10期51-52,共2页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幼儿阶段是孩子品德和智力、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段。幼儿园教师要从品德情感教育及幼儿品德行为培养着手,对幼儿进行生活化、常态化、浸润式品德教育,使幼儿通过园所文化、...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最早产生道德规范、形成道德准则的时期,幼儿阶段是孩子品德和智力、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段。幼儿园教师要从品德情感教育及幼儿品德行为培养着手,对幼儿进行生活化、常态化、浸润式品德教育,使幼儿通过园所文化、课程活动、日常教育等不同途径,接受专项教育和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教育 品德的形成 幼儿园教师 幼儿阶段 幼儿园教育 行为培养 随机教育 生活化
下载PDF
学生品德形成和培养探究
7
作者 刘慧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85-85,共1页
品德属于个体意识形态范畴,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影响下,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普遍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二者处于不同层面,不可混为一谈。学生品德并非与生俱来... 品德属于个体意识形态范畴,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影响下,在具体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而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普遍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二者处于不同层面,不可混为一谈。学生品德并非与生俱来的,其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在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通过自身作用而逐步内化为道德品质的。因此,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受社会生活条件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发展规律 品德的形成 品德形成 道德品质 社会道德规范 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生活条件 意识形态范畴
下载PDF
论教育对象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文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99-101,共3页
从微观上讲,思想教育工作是关于培养人的品德情操的科学,是影响教育对象心理结构的过程。探讨教育对象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进而正确地引导... 从微观上讲,思想教育工作是关于培养人的品德情操的科学,是影响教育对象心理结构的过程。探讨教育对象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进而正确地引导教育对象改造自身的品德情操,完善其人格发展模式。一个人的品德,是一种社会性情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而复杂的情感的总称。它由社会性的需要引起,又与机体需要紧密相联。品德“在人的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调节着人的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品德形成 教育对象 品德的形成 思想动态 人格发展 品德情操 现实生活 理智感 精神需要
下载PDF
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个性品德形成
9
作者 杜萍 《淮阴师专学报》 1992年第4期64-67,共4页
人的思想品德和整个个性的形成,是在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就学校教育影响来说,它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影响,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影响,同时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的。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整个个性均是在这许多... 人的思想品德和整个个性的形成,是在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下实现的。就学校教育影响来说,它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影响,有可控制的和不可控制的影响,同时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制约的。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整个个性均是在这许多因素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下而形成的。课堂气氛作为一种课堂心理气氛,一般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作用下的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 思想品德 交互作用 品德形成 教学效果 相互交叉 自我评价 教育心理学家 品德的形成
下载PDF
学生品德形成对自身道德需要的依存性
10
作者 萧楸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1年第1期38-41,共4页
一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历来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当我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为实现社会主义... 一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历来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当我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化”而奋斗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任务,教育工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革命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需要 品德形成 教育工作者 道德教育 道德行为 心理条件 依存性 品德的形成 道德认识 社会化进程
下载PDF
三种教育相结合促进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形成
11
作者 董如莲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1990年第3期3-4,共2页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为阵,互不联系,封闭式的教育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之一。只有把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相结合,使之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互为补充,才能克服此弊端,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教育本身是个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为阵,互不联系,封闭式的教育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之一。只有把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相结合,使之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互为补充,才能克服此弊端,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教育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如果只着眼于学校教育诸因素的纵横联系,忽视学校同家庭、社会的横向结合,就违背了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我们以整体教育的观点和综合教育的理论为指导,从1986年起,在五华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的形成 学校教育 纵横联系 教育观点 综合教育 整体性原则 青少年犯罪 各自为阵 五华区 品德形成
原文传递
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2
作者 刘景连 袁美英 《职业教育研究》 1993年第2期28-31,共4页
为了了解当前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现状,我们先后对天津市文档、护士、医药(以上为干部类)、服装、商业、服务、汽车工业(以上为技工类)等专业的1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分别召开了有职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并深... 为了了解当前职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现状,我们先后对天津市文档、护士、医药(以上为干部类)、服装、商业、服务、汽车工业(以上为技工类)等专业的1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还分别召开了有职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并深入工矿企业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试图了解当前职校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探索职校德育工作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思想品德 汽车工业 校园文化环境 问卷调查 品德的形成 当代学生 校风校纪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方法 人生价值
下载PDF
“四法”妙读,把握诗词的灵魂本质
13
作者 赵月 赵发良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5期27-28,共2页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学生阅读优秀的经典诗词作品,能够提升其文化品位及艺术修养,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阅读诗词作品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教师要加以恰当的引导,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学生阅读优秀的经典诗词作品,能够提升其文化品位及艺术修养,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阅读诗词作品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教师要加以恰当的引导,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也要观照情感内涵,凸显诗词中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类经典作品,把握诗词的灵魂本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涵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的形成 经典诗词 情感内涵 语言文字 诗词作品 技巧与方法 艺术修养 文化品位
下载PDF
各抒己见是品德教学的灵魂
14
作者 庄永敏 《基础教育课程》 2016年第10期49-52,共4页
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更是源于生活中的行动。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真实的道德与价值冲突,在道德的价值冲突中,引发学生的内心感悟,在这种冲... 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道德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更是源于生活中的行动。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真实的道德与价值冲突,在道德的价值冲突中,引发学生的内心感悟,在这种冲突的教育活动中会产生真实的道德认知,而不是虚假的道德认知,有了这样的深层的认知,就会产生真实的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的形成 道德认知 道德教育 价值冲突 道德行为 教材分析 课堂生态 活动型 品德与生活》 学习过程
下载PDF
品德课程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15
作者 顾新红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4年第10期79-79,共1页
新课标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就决定了学生要在生活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品德课程。对此,教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思索、感悟,以优化品德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品德课程 生活情境 品德的形成 现代心理学研究 社会性发展 课堂教学 自我需要 道德认知 动态过程
下载PDF
例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16
作者 冯美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第9期19-21,共3页
品德学科文体简约,教师合理开发、建设课程资源,能使课程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一、激活教材资源品德教材本身体现了开放性、生活性,它既有简明的活动提示,又有生动的活动模块。师生可以凭借教... 品德学科文体简约,教师合理开发、建设课程资源,能使课程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一、激活教材资源品德教材本身体现了开放性、生活性,它既有简明的活动提示,又有生动的活动模块。师生可以凭借教材架设对话的平台、实践的园地,引发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对自己成长的反思。如四年级下册《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有活动角、聪明谷、计划书、小调查等内容。在活动角板块的预设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的形成 品德课程 学习方法 生活性 计划书 现实生活 内容和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 学习过程 道德品
下载PDF
强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17
作者 史宇澄 《高等农业教育》 1992年第3期15-18,共4页
人格的常见义项主要是心理学、法学和伦理学上的。一般情况下,人们谈论人格,主要是指人的道德人格。因为道德人格集中地表现了人之为人的品格,为人的尊严,为人的价值、地位等等。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人格的常见义项主要是心理学、法学和伦理学上的。一般情况下,人们谈论人格,主要是指人的道德人格。因为道德人格集中地表现了人之为人的品格,为人的尊严,为人的价值、地位等等。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应重视其人格教育。 一、大学生的人格现状 恩格斯以下述判断揭示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0页)。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人通过社会化获得社会属性,成为社会人,社会属性是人性之本,是人的内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品德 人格教育 道德人格 思想品德教育 道德价值 现代人格 人格塑造 人格问题 青年学生 品德的形成
下载PDF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
18
作者 万秀英 李朝军 《学子(理论版)》 2015年第20期9-,共1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知与行的和谐统一,生活化应...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知与行的和谐统一,生活化应成为品德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品德课堂教学 教学生活化 综合课程 品德形成 社会性发展 学习活动 品德的形成 纸上得来
下载PDF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让品德与生活课堂充满活力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福生 《教师》 2015年第1期69-69,共1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怎样才能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入每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堂,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开发利用 新课程改革 亲近感 品德的形成 教育渠道 生活性 教学效果 感受能力 小伙伴
下载PDF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永春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第4期84-86,共3页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进行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进行德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挖掘教材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品德的形成 社会性发展 综合性课程 思想品德 教育工作者 教学情境 学习态度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