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花对紫嫣茶树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李慧 谭晓琴 +2 位作者 唐茜 杨洋 陈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2-1615,共14页
该研究以茶树品种紫嫣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花蕾负载量和不同浓度化学药剂对茶树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蕾负载量减少可以促进紫嫣新梢的生长,在1/2花蕾负载量时新梢产量最高,夏季产量为363.31 kg·hm^(-2),秋季产量为591... 该研究以茶树品种紫嫣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花蕾负载量和不同浓度化学药剂对茶树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蕾负载量减少可以促进紫嫣新梢的生长,在1/2花蕾负载量时新梢产量最高,夏季产量为363.31 kg·hm^(-2),秋季产量为591.38 kg·hm^(-2),翌年春季产量为369.76 kg·hm^(-2),较对照分别增加28.55%、49.17%、125.85%。此外花蕾负载量的减少也可以提高紫嫣茶树新梢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并且有利于儿茶素的积累。乙烯利能够有效地疏除茶树的花朵(花蕾),并且该疏除效果能够维持整个花期,其中1000 mg·L^(-1)的乙烯利能显著提高茶树的产量,春季产量为264.75 kg·hm^(-2)。一定浓度的多效唑不能有效地减少紫嫣茶树开花数量,通过观察发现其延缓了茶树的开花及新梢生长进程,但并不会对其产量产生影响;此外多效唑能够显著增加春季紫嫣茶树中的游离氨基酸和花青素含量,当其浓度为150 mg·L^(-1)时,花青素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 紫嫣 茶树 产量 品质成分
下载PDF
茶树花的品质成分及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钊豹 李安生 +5 位作者 付仕皓 刘少群 孙彬妹 姚有志 方沈浩 郑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94-98,共5页
茶树花是茶叶生产产生的附加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提高茶树花资源利用效率,本文综合文献资料,总结分析茶树花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其中成份包括水溶性糖、茶皂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茶树花是茶叶生产产生的附加产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为提高茶树花资源利用效率,本文综合文献资料,总结分析茶树花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其中成份包括水溶性糖、茶皂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讨论不同茶树花之间有效部分的差异及其潜在的研究应用价值,包括水浸出物、茶多糖、茶氨酸和茶多酚,并对不同茶树花在食品领域、日用领域和医疗领域的选择性深度生产加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品质成分 深度生产加工
下载PDF
不同采摘时期的贵州碾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3
作者 黄南欢 徐代华 +4 位作者 郝建 陈玲 龚雪 刘源 邓燕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6-283,共8页
为探讨相同遮阴条件下不同采摘季的碾茶品质差异,该研究以春末期、夏初期、夏中期的同等级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对象,以相同碾茶工艺加工后,开展相关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采摘时期的后移碾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叶绿素总量、叶绿... 为探讨相同遮阴条件下不同采摘季的碾茶品质差异,该研究以春末期、夏初期、夏中期的同等级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对象,以相同碾茶工艺加工后,开展相关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采摘时期的后移碾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叶绿素总量、叶绿素b、TDF、IDF及SDF含量、酚氨比及IDF/SDF比值呈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酸总量、Vc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呈显著降低(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游离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SDF、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GCG含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5.73%,可作为碾茶品质的表征性成分。春末期采摘加工的碾茶N1的可溶性糖含量(3.00%)、游离氨基酸总量(4.40%)、咖啡碱含量(2.57%)、Vc含量(5.25 mg/g)、没食子酸含量(1.10%)、EGCG含量(6.74%)、酯型儿茶素总量(9.02%)和儿茶素总量(10.40%)最高,茶多酚含量(10.94%)、儿茶素苦涩味指数(16.59)、酚氨比(2.49)及IDF/SDF比值(4.84)最低,综合品质最佳。因此春末期加工的碾茶品质最佳,夏初期、夏中期加工的碾茶品质相对较差。该研究可为贵州碾茶和抹茶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品质提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茶 品质成分 相关性分析 儿茶素 叶绿素 遮阴
下载PDF
土壤养分状况对石阡苔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4
作者 汪安然 鄢东海 +2 位作者 李露露 林开勤 魏杰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5期1-8,17,共9页
为探究土壤养分状况对茶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石阡茶区11个茶园,并于这些区域选择一到四丛石阡苔茶群体种的茶树单株进行一芽二叶茶青样品采集,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检测茶青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儿茶... 为探究土壤养分状况对茶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石阡茶区11个茶园,并于这些区域选择一到四丛石阡苔茶群体种的茶树单株进行一芽二叶茶青样品采集,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检测茶青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儿茶素等11种品质相关的次级代谢物。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值在4.51~5.97范围时,适宜茶树生长;所有土壤养分指标中,有效磷含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84%;养分指标含量大多较适合茶树生长,其中全钾的含量最丰富,全磷的含量较低。土壤pH值与所检测的所有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均为负,有机质的含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最大。相同区域不同单株之间的内含物含量比较相近,但也有部分差异显著;土壤中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大多数内含物含量呈正相关。本研究选择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总体比较适宜,存在富钾缺磷的特点,而钾元素对促进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起正面作用。施肥时建议因地制宜,科学地施用有机肥及氮磷钾肥,尤其注意磷肥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品质成分 次级代谢物 石阡苔茶
下载PDF
两种不同“单株”栽培模式与环境条件对茶鲜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林敏 章丽燕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24-26,共3页
茶树“单株”种植是近几年茶叶企业建立特色原料基地采取的一种新模式,对茶园建设、栽培管理及日常农事操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两种不同茶树“单株”栽培模式的方式和优劣,以及不同管理模式与产地环境条件共同对茶鲜叶主要品质成... 茶树“单株”种植是近几年茶叶企业建立特色原料基地采取的一种新模式,对茶园建设、栽培管理及日常农事操作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两种不同茶树“单株”栽培模式的方式和优劣,以及不同管理模式与产地环境条件共同对茶鲜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产生的影响,并对发展茶树“单株”栽培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单株栽培 环境条件 品质成分
下载PDF
冲泡方式对白牡丹茶汤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陈凌芝 孔亚帅 +5 位作者 史猛 王晶晶 张向娜 陈义 孙慕芳 尹鹏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122,共7页
以白牡丹茶为对象,探究不同冲泡方式下白牡丹茶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并对滋味和汤色进行感官评价。从日常品饮角度,选取冲泡方式(盖碗泡、闷泡、煮泡)和冲泡时间(1、2、3、4、5、6 min)2个因素,研究其对白牡丹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 以白牡丹茶为对象,探究不同冲泡方式下白牡丹茶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并对滋味和汤色进行感官评价。从日常品饮角度,选取冲泡方式(盖碗泡、闷泡、煮泡)和冲泡时间(1、2、3、4、5、6 min)2个因素,研究其对白牡丹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类物质等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冲泡方式下白牡丹茶的感官品质及品质成分含量存在差异,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品质成分的浸出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其浸出速率趋缓。综合感官品质和品质成分含量来看,茶水比为1∶50(g/mL)时,盖碗冲泡4~6 min品质为佳,闷泡3~5 min为佳,煮泡方式应在1 min左右。煮泡可通过减少投茶量等方法,降低茶多酚、咖啡碱和儿茶素类物质的过量浸出以提升茶汤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白牡丹茶的科学泡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牡丹茶 冲泡方式 品质成分 滋味 汤色
下载PDF
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7
作者 黄涛 郜秋艳 +4 位作者 李美凤 彭叶 杨云 沈强 刘建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处理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明确高品质高GABA含量黄金芽绿茶的最佳厌氧时间,为黄金芽绿茶的产品研发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金芽1芽2、3叶为原料,常规摊放... 【目的】研究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处理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明确高品质高GABA含量黄金芽绿茶的最佳厌氧时间,为黄金芽绿茶的产品研发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金芽1芽2、3叶为原料,常规摊放后,采用食品真空封口机抽真空封口包装,进行0(对照)、3、6、9、12和15 h室内常温厌氧,采用绿茶工艺制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茶样GABA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分析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厌氧后,制得的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均达GABA茶标准(1.50 mg/g),其中,厌氧6 h的GABA含量最高(2.50 mg/g),是对照(0.20 mg/g)的12.5倍。厌氧6 h内,茶样感官品质正常,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绿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叶底金黄明亮,厌氧超6 h后,感官品质下降明显,表现为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黄、较亮,香气熟闷,滋味青涩,叶底色杂、带红梗。厌氧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为0~9.43%,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1.89%~14.83%和2.26%~6.41%,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酚氨比变幅为0.16%~4.06%;儿茶素总量增幅为1.91%~7.93%,儿茶素苦涩味指数无显著变化;类黄酮总量增幅为132.15%~169.06%;氨基酸总量降幅为10.03%~27.64%。对照茶样中,以茶氨酸(The)和苯丙氨酸(Phe)含量最高,分别为1.23和0.96 mg/g;其次为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分别为0.84和0.81 mg/g;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仅为0.04 mg/g。厌氧茶样中,以GABA和The含量最高,分别为1.60~2.50 mg/g和1.12~2.30 mg/g;其次为赖氨酸(Lys),含量为0.72~0.82 mg/g;以谷氨酰胺(Gln)、缬氨酸(Val)、Cys、异亮氨酸(Ile)和亮氨酸(Leu)含量较低,为0.02~0.05 mg/g。随着厌氧发酵时间的延长,茶样的鲜味类氨基酸含量升高,增幅为10.59%~45.29%,而芳香类、苦味类、甜味类和酸味类含量降低,降幅分别为28.79%~50.00%、51.85%~85.80%、68.72%~78.97%和82.24%~96.26%。【结论】厌氧6 h处理的茶样GABA含量最高,且综合品质佳,可作为加工黄金芽GABA绿茶的最佳厌氧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黄金芽 绿茶 γ-氨基丁酸(GABA) 品质成分
下载PDF
不同贮藏时间对凤冈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陈其波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1期51-54,共4页
为凤冈绿茶的贮藏技术提升提供依据,探究真空包装贮藏时间对凤冈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以凤冈县市售的绿茶为试验材料,对凤冈绿茶进行真空包装并自然贮藏,分别于贮藏时间0个月、3个月、5个月、7个月、9个月时对茶样的品质成分相关理化指... 为凤冈绿茶的贮藏技术提升提供依据,探究真空包装贮藏时间对凤冈绿茶品质成分的影响。以凤冈县市售的绿茶为试验材料,对凤冈绿茶进行真空包装并自然贮藏,分别于贮藏时间0个月、3个月、5个月、7个月、9个月时对茶样的品质成分相关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凤冈绿茶在真空包装贮藏0至9个月的处理中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组分总量均逐渐降低,相较于贮藏0个月,贮藏9个月后的凤冈绿茶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降低1.66%、11.02%、0.75%、3.31%;贮藏过程中酚氨比和儿茶素品质指数逐渐升高,相较于贮藏0个月,贮藏9个月后凤冈绿茶的酚氨比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分别增加11.52%和16.38%,咖啡碱含量在贮藏过程中总体变化不大,对茶品质的影响较小。在贮藏过程中凤冈绿茶品质呈现下降趋势,长时间贮藏凤冈绿茶的品质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贮藏 品质成分 凤冈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氮磷钾及烟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1
9
作者 介晓磊 王镇 +3 位作者 化党领 刘世亮 陈启龙 刘士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了减少烟草栽培中常规施肥用量,采用田间实验,通过逐渐加大施用特制的生物有机肥、增施麦秆还田并减少化学肥料的方法,对生物有机肥和麦秆还田在提高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及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方面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能... 为了减少烟草栽培中常规施肥用量,采用田间实验,通过逐渐加大施用特制的生物有机肥、增施麦秆还田并减少化学肥料的方法,对生物有机肥和麦秆还田在提高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及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方面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激发土壤中氮素、磷素的释放。几种施肥方式对烟叶氮的影响不同。增施生物有机肥能增加烤烟烟叶中的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增施生物有机肥和麦秆还田能使烟叶中氯含量减少。适当减少常规施肥量1/4~1/3既可降低成本,也有益于形成合适范围的烟叶品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土壤 烤烟 品质成分
下载PDF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变化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婷婷 齐桂年 +2 位作者 邹瑶 李伟 黄亚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渥堆过程中四川黑茶品质成分及主要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和常用测定方法对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含量和酶类活性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和结论】除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茶多酚、儿茶素、... 【目的】探讨渥堆过程中四川黑茶品质成分及主要酶类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和常用测定方法对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含量和酶类活性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和结论】除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外,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纤维素、原果胶、蛋白质、氨基酸、水溶性果胶、可溶性糖含量均在渥堆工艺中下降,其含量降幅分别为69.2%、43.7%、79.3%、81.7%、52.4%、9.6%、60.0%、62.3%、66.2%、32.2%和37.2%.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渥堆的第19和12天达到峰值,纤维素酶、果胶酶活性在渥堆的第17天达到峰值,相较于刚扎堆时,其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6%、371%、371%和223%.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类活性复杂的变化,促成了其相关品质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渥堆 品质成分 酶活性
下载PDF
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被引量:23
11
作者 晏嫦妤 罗军武 +2 位作者 赵超艺 陈金华 黄建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8-631,共4页
对广东凤凰单丛34个样茶进行了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9.41%,最低为35.63%;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96%,最低为1.15%;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9.12%,最低为22.64%;儿茶素总量最高为19.57%,最低为8.91%;黄酮类最高为1.... 对广东凤凰单丛34个样茶进行了主要品质成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9.41%,最低为35.63%;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96%,最低为1.15%;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9.12%,最低为22.64%;儿茶素总量最高为19.57%,最低为8.91%;黄酮类最高为1.40%,最低为0.83%;咖啡碱含量最高为5.33%,最低为1.05%.凤凰单丛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咖啡碱等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较低.不同凤凰单丛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感官审评 品质成分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和茶汤色差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厅 刘晓 +6 位作者 熊元元 王小萍 黄藩 王云 李春华 唐晓波 郭承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4-162,共9页
对四川黑茶干坯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茶汤色差值(L、a、b)与主要品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渥堆过程中,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 对四川黑茶干坯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茶汤色差值(L、a、b)与主要品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渥堆过程中,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分别下降78.80%、32.40%、96.60%、83.33%、93.90%、98.68%、99.17%、53.55%、37.50%,咖啡碱和茶多糖含量则分别增加23.71%和3.51倍;水浸出物含量在渥堆前7 d显著增加,而后逐渐下降;茶褐素含量在渥堆前7 d呈下降趋势,随后不断增加,整个渥堆过程增幅达110.65%;除槲皮素-3-葡萄糖苷含量在渥堆结束后显著增加,黄酮醇苷总量及其他7个组分含量在渥堆结束后显著下降。茶汤L值在渥堆过程中逐渐降低,而a值逐渐升高,b值波动升高,相关分析显示L值与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成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咖啡碱、茶多糖、茶褐素及槲皮素-3-葡萄糖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a值、b值则相反;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显示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及黄酮醇苷总量是直接影响L值的主要因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及黄酮醇苷总量是直接影响a值的主要因素,茶多糖、茶褐素、儿茶素含量及黄酮醇苷总量是直接影响b值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渥堆 品质成分 色差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茉莉花茶主要品质成分定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美丽 张俊 +3 位作者 龚淑英 唐德松 张颖彬 顾志蕾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选择有代表性的112个茉莉花茶茶样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茶多酚总量(TP)、游离氨基酸总量(AA)、咖啡碱(CAFF)、水浸出物(water extract)、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 选择有代表性的112个茉莉花茶茶样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茶多酚总量(TP)、游离氨基酸总量(AA)、咖啡碱(CAFF)、水浸出物(water extract)、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这13种品质成分的含量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除CG的模型综合评价指标Q值为0.7702以外,其余的Q值为0.8~0.9。经外部检验,CAFF和GCG的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7~0.8,GC、EGCG、ECG、CG为0.8~0.9,其余均达0.9以上,模型效果较好,为简便快速地测定茉莉花茶品质成分的含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近红外 化学计量学 定量分析 品质成分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辉 李磊 +5 位作者 李庆会 周琳 朱旭君 陈法军 王玉花 房婉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究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龙井长叶’茶苗为材料,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2浓度(648~658μmol·mol-1)和温度升高(... [目的]探究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茶树栽培管理和茶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龙井长叶’茶苗为材料,通过开顶式气室模拟高CO2浓度(648~658μmol·mol-1)和温度升高(+0.57℃),测定不同处理下茶树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品质成分含量,研究茶树光合系统及品质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茶树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变化。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能促进茶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合成,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能显著增加茶树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均显著降低了茶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而使茶多酚含量显著增加,酚氨比显著升高。[结论]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共同升高都能通过改善茶树叶片光系统结构促进光合作用,进而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在对茶树光合系统和品质成分的影响中,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表现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O2浓度 温度 光合系统 品质成分
下载PDF
广东茶树群体品种品质成分差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晏嫦妤 李家贤 +4 位作者 黄华林 何玉媚 赵超艺 唐颢 凌彩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9-41,66,共4页
对16个有代表性的广东地方群体茶树品种的品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组分等进行了测定,比较各群体品种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南昆山白毛茶中的茶多酚含量(46.62%)和儿茶素含量(21.722%)最高,东源... 对16个有代表性的广东地方群体茶树品种的品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组分等进行了测定,比较各群体品种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南昆山白毛茶中的茶多酚含量(46.62%)和儿茶素含量(21.722%)最高,东源上莞茶、清远笔架茶、惠阳小叶茶、兴宁官田茶、高州白心茶等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这些群体品种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重要茶树品种资源,同时也可以用作培育优质茶树品种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群体品种 品质成分 差异
下载PDF
蔗汁品质成分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数学模型 被引量:23
16
作者 曹干 谭中文 +2 位作者 梁计南 龙永惠 周学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8,共5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 ,采用透射测定方式和PLS算法建立蔗汁蔗糖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蔗汁蔗糖分和转光度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 (R2 )分别为 0 .9980和 0 .9979,均方根差 (RMSECV)分别为 0 .14 3%和 0 .15 5 % ,预测误差与常规... 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 ,采用透射测定方式和PLS算法建立蔗汁蔗糖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蔗汁蔗糖分和转光度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 (R2 )分别为 0 .9980和 0 .9979,均方根差 (RMSECV)分别为 0 .14 3%和 0 .15 5 % ,预测误差与常规分析方法的误差接近。内部交叉证实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有很高的准确度。近红外光谱法完全可以替代甘蔗糖分常规分析方法。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定量分析手段 ,在糖厂甘蔗品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汁 品质成分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甘蔗 蔗糖
下载PDF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与主要品质成分关系初探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郝瑞雪 杜丽平 +2 位作者 徐瑞雪 肖冬光 王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9-62,共4页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二翻时达到活性高峰,而且在产生微生物之前,纤维素酶和...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研究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酶类和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二翻时达到活性高峰,而且在产生微生物之前,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已作为内源酶存在于茶叶中,而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外源酶;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茶褐素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以多酚类物质变化最为明显。另外,研究表明: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为茶叶中酚类物质的氧化、纤维素和果胶的分解、蛋白质的降解提供了有效的生化动力,使与茶叶品质形成相关的理化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酶类 品质成分 相互关系
下载PDF
秋茶光合作用与品质成分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兰 魏吉鹏 +4 位作者 沈晨 颜鹏 张丽平 李鑫 韩文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以茶树品种龙井43为材料,测定8月19日和9月23日不同时间点茶树冠层处光强、叶片温度、光合参数、品质成分含量及品质成分合成基因表达,初步明确光强、叶片温度对秋茶光合作用及三者对秋茶品质成分积累和相关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 以茶树品种龙井43为材料,测定8月19日和9月23日不同时间点茶树冠层处光强、叶片温度、光合参数、品质成分含量及品质成分合成基因表达,初步明确光强、叶片温度对秋茶光合作用及三者对秋茶品质成分积累和相关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茶叶片温度以及叶肉细胞光合活性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关键原因,并且叶片温度可能通过调控儿茶素合成基因Cs PAL、Cs F3′5′H、Cs ANS、Cs UFGT及氨基酸合成基因Cs GS、Cs GOGAT、Cs TS1表达来影响秋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另外,秋茶冠层处光强和净光合速率与部分品质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茶 光强 叶片温度 光合作用 品质成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四川黑茶渥堆中品质成分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邹瑶 齐桂年 +2 位作者 刘婷婷 李伟 陈盛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04-307,共4页
以四川黑茶渥堆茶样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概括84.977%的品质成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以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含量影响为主,第2... 以四川黑茶渥堆茶样为原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所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以概括84.977%的品质成分信息,其中第1主成分以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含量影响为主,第2主成分以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含量影响为主。系统聚类将渥堆进程分为3个时期,其中刚扎堆时为时期Ⅰ,扎堆后至一翻为时期Ⅱ,一翻后至出堆时为时期Ⅲ。实则,一翻后四川黑茶品质成分的转化已基本完成,水溶性果胶、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和氨基酸为四川黑茶渥堆中影响品质形成的关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品质成分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渥堆
下载PDF
加工及干燥对藤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丹丹 方建国 +3 位作者 施春阳 熊微 侯小龙 王文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99-2902,共4页
目的 考察加工和中、高温烘干对藤茶品质成分的影响,验证加工对藤茶内在品质形成的必要性。方法 以自然阴干样品为对照,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样品以及60~120℃中高温烘干样品中品质成分的含量。结果 与阴干样品比较,加工样品中功效成分DMY... 目的 考察加工和中、高温烘干对藤茶品质成分的影响,验证加工对藤茶内在品质形成的必要性。方法 以自然阴干样品为对照,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样品以及60~120℃中高温烘干样品中品质成分的含量。结果 与阴干样品比较,加工样品中功效成分DMY、总黄酮的含量大幅增加,水溶性糖含量稍有降低,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60~120℃烘干样品的成分含量变化趋势同加工样品,且阴干样品在100℃高温复烘后DMY含量仍有一定幅度的增加。结论 加工有利于提升藤茶的药用功效和感官品质,其中温度因素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品质成分 产地 阴干 加工 烘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