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1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节选)
1
作者 梁姗姗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4年第9期53-57,77,78,共7页
About the author。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K.Rowling),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是“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作者。2010年10月19日,罗琳获得了首届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文学奖。1990年,她开始策划... About the author。乔安妮·凯瑟琳·罗琳(J.K.Rowling),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是“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作者。2010年10月19日,罗琳获得了首届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文学奖。1990年,她开始策划“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安徒生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系列作品
下载PDF
斯宾塞与中世纪风奇幻文学——论《仙后》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互文关系
2
作者 舒好 郝田虎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1期77-87,158,共12页
受中世纪风奇幻文学奠基人托尔金和刘易斯的熏陶以及罗琳自身背景的影响,《哈利·波特》中几乎无可避免地会有《仙后》的影子。《仙后》与《哈利·波特》都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和以亚瑟王传奇为代表的中世纪浪漫传奇中汲取了丰富... 受中世纪风奇幻文学奠基人托尔金和刘易斯的熏陶以及罗琳自身背景的影响,《哈利·波特》中几乎无可避免地会有《仙后》的影子。《仙后》与《哈利·波特》都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和以亚瑟王传奇为代表的中世纪浪漫传奇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从而得以依靠相似的前文本谱写出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奇幻之旅。《仙后》将献给16世纪英国的政治与宗教寓言注入骑士传奇,而由斯宾塞重塑的浪漫传奇传统则被英国奇幻文学作家再次接过,并在《哈利·波特》中以另一片仙土昭示资本主义精神危机下当代作家对祛魅世纪的反思。通过比较《仙后》与《哈利·波特》,可以窥见浪漫传奇和宗教间的相互影响、骑士精神与基督教价值观的结合、凯尔特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交融,以及经典文学与当代流行文学间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后》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埃德蒙·斯宾塞 J.K.罗琳 中世纪风奇幻文学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哈利·波特》中特色词汇汉译研究
3
作者 张玉亮 张灵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哈利·波特》系列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系列译本为研究对象,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研究《哈利·波特》系列中特色词汇的汉译,这些特色词汇主要包... 《哈利·波特》系列自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本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系列译本为研究对象,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研究《哈利·波特》系列中特色词汇的汉译,这些特色词汇主要包括拟声词、咒语词以及名称词三大类。本文发现译者在翻译特色词汇过程中采用了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以及音译法与意译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词汇层面的对等,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阅读感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系列 特色词汇 功能对等理论
下载PDF
新媒介建构下《哈利·波特》重映对文化记忆与受众认同的影响探究
4
作者 王雨喆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0期173-175,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经典电影重映的现象以及其在新媒介建构下的发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指出经典电影的重映不仅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和记忆,还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同时,新媒介的发展为经典电影的传播和再创作提供了... 本文主要探讨了经典电影重映的现象以及其在新媒介建构下的发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指出经典电影的重映不仅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和记忆,还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同时,新媒介的发展为经典电影的传播和再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经典电影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重映 哈利·波特 文化记忆 受众认同
下载PDF
翻译诗学视域下《哈利·波特》小说翻译研究——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两中译本为例
5
作者 耿逸凡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135-139,共5页
J. K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经发表就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本文选取中国流传最广的彭倩文译本和马氏姐妹的译本,从勒弗维尔的翻译诗学理论出发,探讨翻译诗学是如何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文本的,进而分析两个译本在文学技... J. K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经发表就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本文选取中国流传最广的彭倩文译本和马氏姐妹的译本,从勒弗维尔的翻译诗学理论出发,探讨翻译诗学是如何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文本的,进而分析两个译本在文学技法以及原型性的人物和场景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马氏姐妹 彭倩文 翻译诗学
下载PDF
小天狼星家族的明星们——“哈利·波特”里的天文学
6
作者 孙正凡 Ash Jin(图)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在J.K.罗琳的魔法世界里,哈利•波特的生日是1980年7月31日。到今年7月底,这个戴着圆圆眼镜的小男孩就满44周岁了!不过今天他可不是主角,我们要来专门说说哈利•波特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Sirius Black)的家族。你可知道他们一家子的名... 在J.K.罗琳的魔法世界里,哈利•波特的生日是1980年7月31日。到今年7月底,这个戴着圆圆眼镜的小男孩就满44周岁了!不过今天他可不是主角,我们要来专门说说哈利•波特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Sirius Black)的家族。你可知道他们一家子的名字是多么的“星光璀璨”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光璀璨 哈利·波特 魔法世界 天文学 布莱克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下的《哈利·波特》
7
作者 徐宏前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19-21,共3页
本文透过后殖民文学批评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进行深度解读,全面解析小说中五类角色之间的复杂纠葛,即倍受歧视的“泥巴种”,不再是独石一块的纯血巫师一族,悲惨的巨人们,被无视的一... 本文透过后殖民文学批评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进行深度解读,全面解析小说中五类角色之间的复杂纠葛,即倍受歧视的“泥巴种”,不再是独石一块的纯血巫师一族,悲惨的巨人们,被无视的一群小精灵和代表着未来的混血巫师。最后得出结论,即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混杂体”(hybrid),这个混杂体是有多种力量共同构成的,而所谓的纯血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偏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哈利·波特 混杂 生存困境
下载PDF
巴赞电影真实美学下的魔幻片真实性构建——以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为例
8
作者 顾博宇 《东西南北》 202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作为全球魔幻片市场中经久不衰的系列佳作,其受欢迎原因是建构了一个极致真实的魔法世界和主人公们在影片中灵动感人的情感与成长故事。正如巴赞在几十年前对于“真现实主义”“伪现实主义”的论述一般,尽管...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作为全球魔幻片市场中经久不衰的系列佳作,其受欢迎原因是建构了一个极致真实的魔法世界和主人公们在影片中灵动感人的情感与成长故事。正如巴赞在几十年前对于“真现实主义”“伪现实主义”的论述一般,尽管魔幻片与“真实”二字仿佛背道而驰,但是其背后的叙事逻辑、价值铺设却与物质现实、情感真实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现实主义 情感真实 权利隐喻
下载PDF
《哈利·波特》现象与受众文化心理研究
9
作者 梁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2-44,共3页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创作者的情感或愿望,或是对现实世界的抨击,或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哈利·波特》作为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同时也饱含了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其对现代性的反叛。以下笔者将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创作者的情感或愿望,或是对现实世界的抨击,或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期待。《哈利·波特》作为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同时也饱含了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其对现代性的反叛。以下笔者将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挖掘此部电影蕴含的另类美学内涵,并以文化欣赏的角度对受众的心理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 心理研究 现代性 未来生活 美学内涵 离奇曲折 原著作者 魔法学校 精神需求
下载PDF
试论《哈利·波特》系列的语言特色
10
作者 李徽 《电影评介》 2014年第5期109-110,共2页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1997年出版第一部以来,历经十年,终于使读者有机会品味到神奇而又惊险的魔法世界的全貌.十年间,哈利·波特系列不光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更被改编成赢得广泛好评的影视作品,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1997年出版第一部以来,历经十年,终于使读者有机会品味到神奇而又惊险的魔法世界的全貌.十年间,哈利·波特系列不光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更被改编成赢得广泛好评的影视作品,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进行批评与分析.相信读完七部小说的读者都清楚,小说以一个大的结构为主线,即哈利·波特通过在成长历程中的努力阻止伏地魔及其黑暗势力统治魔法世界,以哈利·波特在魔法学校的七年时间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七个表层结构丰富、扣人心弦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读者 小说 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
下载PDF
《哈利·波特》风靡全球攻心五策略
11
作者 李永玖 《现代营销(下)》 2007年第12期76-78,共3页
青少年由于其活动范围及活动能力的局限,其具有渴望交流认知自我,期盼成长追求社会承认的心理特征。首先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了他们购书的抉择、正确的意识,通过活动的参与肯定这一购买行为,达到一种自我鼓励的效果。这种自我思想与行为... 青少年由于其活动范围及活动能力的局限,其具有渴望交流认知自我,期盼成长追求社会承认的心理特征。首先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了他们购书的抉择、正确的意识,通过活动的参与肯定这一购买行为,达到一种自我鼓励的效果。这种自我思想与行为的互动,有利于增强孩子成长期急需的自信与自我肯定。其次通过活动的参与认识到生活中有一群和他或她一样的伙伴。他们之间的语言、文字的交流,使他们互相产生一种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青少年读者 读者群体 自我肯定 哈利·波特 购买行为 活动范围 光圈效应 信息传播渠道 系列小说
下载PDF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黎新华 阎献彬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魅力在于它给儿童讲了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故事,其成功之处表现在它避免了传统儿童文学创作的片面说教和线性叙事方式,立足于儿童本位,创造了一个切合儿童审美心理的神奇瑰丽的童话世界,建构了一个紧密...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魅力在于它给儿童讲了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故事,其成功之处表现在它避免了传统儿童文学创作的片面说教和线性叙事方式,立足于儿童本位,创造了一个切合儿童审美心理的神奇瑰丽的童话世界,建构了一个紧密联系当代儿童生活的亦真亦幻的想象空间。其巧设悬念、故布疑阵的故事情节安排,线索贯穿、张弛有致、时序变幻的结构设置,为提高中国儿童文学的叙事艺术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 叙事艺术 儿童本位
下载PDF
后现代文学非人类他者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纳尼亚传奇》与《哈利·波特》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铁生 韩松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4-228,共5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和《哈利.波特》以其非人类他者形象塑造的手法,在同为反文学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在相同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表现出文艺美学追求和理想倾向的差异性。在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等人文诉求方面,二战后出版...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和《哈利.波特》以其非人类他者形象塑造的手法,在同为反文学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在相同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表现出文艺美学追求和理想倾向的差异性。在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等人文诉求方面,二战后出版的《纳尼亚传奇》借助能言动物的主体形象,更加深刻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观,在动物与人类形象的巧妙转换之间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主体间性哲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审美观念;相比之下,出版较晚的《哈利.波特》,其非人类他者形象的塑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生态意识的局限性以及对他者生命形式存在价值的贬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尼亚传奇》 哈利·波特 非人类他者形象 文学后现代性
下载PDF
巫术与技术共同打造的艺术——《哈利·波特》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海 王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7-89,共3页
《哈利·波特》创造了"读图时代"的阅读神话,它的成功归因于以巫术为代表的前现代思维方式与现代技术的完美合璧。巫术是神秘的、可以操作的、超自然的、在体验中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术";技术是现实的、可控的... 《哈利·波特》创造了"读图时代"的阅读神话,它的成功归因于以巫术为代表的前现代思维方式与现代技术的完美合璧。巫术是神秘的、可以操作的、超自然的、在体验中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术";技术是现实的、可控的、在试验中改造自然的"术";艺术是浪漫的、高度幻想的、能够安慰人心灵的"术"。巫术与技术结合来共同打造艺术,或许正是后工业时代艺术的发展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巫术 技术 艺术
下载PDF
反英雄哈利·波特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淑芹 严啟刚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5,共4页
哈利·波特与传统英雄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去历险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跟每个现实生活中的少年一样冲动、叛逆;面对强大的社会势力时常迷惘、失落。他的身上具有现代反英雄的特性。对这一特性的描... 哈利·波特与传统英雄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去历险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跟每个现实生活中的少年一样冲动、叛逆;面对强大的社会势力时常迷惘、失落。他的身上具有现代反英雄的特性。对这一特性的描写使读者在小说中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从而感到真实而亲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英雄 哈利·波特
下载PDF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海报的视觉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漪 张帆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20,26,共7页
本文以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海报进行视觉分析,从而探索系列海报中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的实现以及三大意义的实现如何体现海报间关联及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宣传海报... 本文以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对《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海报进行视觉分析,从而探索系列海报中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的实现以及三大意义的实现如何体现海报间关联及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宣传海报中,海报中的再现意义构建了各海报的主要内容,表现出部分电影情节;互动意义可以吸引观众,使其对电影产生兴趣;构图意义则突出了海报的重点信息。各海报中三大意义的实现不仅有助于其所属电影的宣传,也增加了整个系列电影的知名度及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意义 互动意义 构图意义 视觉语法 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海报
下载PDF
巫术的救赎:《哈利·波特》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运亭 梁红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8-32,共5页
《哈利·波特》作为历史上西方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从文化的角度看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它复活了古代魔幻世界与巫术文化,二是它具有反现代化的文化倾向,批判了工业技术和科学发展对自然和人性的破坏,三是它表达了基督教&... 《哈利·波特》作为历史上西方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从文化的角度看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它复活了古代魔幻世界与巫术文化,二是它具有反现代化的文化倾向,批判了工业技术和科学发展对自然和人性的破坏,三是它表达了基督教"原罪救赎"的宗教文化信仰,倡导人们对善的追求,四是它赞颂了历史长河中对邪恶力量勇于抗争的小人物的英雄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文化价值 巫术 英雄主义
下载PDF
《哈利·波特》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8
作者 姜淑芹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7,共6页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出版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波特风",形成"哈利.波特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哈利.波特现象"经历了"文学经典/文化幼稚病"之争后进入了回归文本、走向多元的...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出版后,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波特风",形成"哈利.波特现象",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哈利.波特现象"经历了"文学经典/文化幼稚病"之争后进入了回归文本、走向多元的学术研究时期。十年间《哈利.波特》研究已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学者们已经从文本内外对《哈利.波特》做了较深入的剖析,下一步在往纵深继续发展的时候,也应注重联系,走向多层次的互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文化幼稚病 多元 互文
下载PDF
挣扎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哈利·波特——细读《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被引量:5
19
作者 申媛媛 任晓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1-42,共2页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qu...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哈利·波特 精神分析 伏地魔
下载PDF
《哈利·波特》现象与受众文化心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冉红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自1997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首次发行以来,《哈利·波特》系列一直占据英、美等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之首,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书。由美国华纳电影公司拍摄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仅前两部在全球就取得了1... 自1997年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首次发行以来,《哈利·波特》系列一直占据英、美等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之首,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书。由美国华纳电影公司拍摄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仅前两部在全球就取得了18亿美金的票房收入,打破了全球的票房纪录。这一文化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文对于这样一个根源于西方,迅速跨越文化的界线,影响遍及全球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主要是从自身、他人和环境,文化的三个关系对象入手,引申出电影走红世界的原因,即抓住观众欣赏的心理因素:突破现实的虚构世界,打破禁锢的奇思妙想,冲破平淡的惊险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波特 电影 受众心理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