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9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唇裂初期修复术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赵盼 马志强 李娟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初期修复术对先天性唇裂患者疗效以及美学满意度、面部软组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9例先天性唇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单侧唇裂初期修复术,观察患者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上颌骨生长发...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初期修复术对先天性唇裂患者疗效以及美学满意度、面部软组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9例先天性唇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单侧唇裂初期修复术,观察患者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上颌骨生长发育水平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上颌骨生长发育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患者患侧鼻孔宽度、健侧鼻孔宽度、患侧鼻孔高度、患侧鼻孔面积均显著优于术前数据(P﹤0.05)。术后,患者患侧鼻孔宽度、健侧鼻孔宽度、患侧鼻孔高度、患侧鼻孔面积均显著优于术前数据(P<0.05)。术后患者各个分数的NOSE鼻阻塞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术前,术后NOSE鼻阻塞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果显示,69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喉头水肿1例(1.45%),术后愈合不良1例(1.4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0%。结论通过应用单侧唇裂初期修复术可提高先天性唇裂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及面部软组织指标,改善患者畸形情况,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初期修复术 先天性唇裂 疗效 美学满意度 面部软组织指标
下载PDF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早期治疗一期唇裂术后瘢痕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吴敏 尹恒 +2 位作者 黄汉尧 石冰 李承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评估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早期治疗一期唇裂术后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接受一期唇裂整复术的患儿24例(激光组),术后3个月内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24例)为曾接受一期唇裂整复术,术后未接受激光治疗的患儿。对2组... 目的:评估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早期治疗一期唇裂术后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接受一期唇裂整复术的患儿24例(激光组),术后3个月内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24例)为曾接受一期唇裂整复术,术后未接受激光治疗的患儿。对2组一期患儿激光治疗后1年的瘢痕情况进行主观评价(对比患儿治疗前后照片)和客观评价[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法]。结果:激光组完成整个疗程4次治疗后1年,主观评价总有效率达到9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结果显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早期治疗一期唇裂术后瘢痕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一期唇裂 瘢痕 早期治疗
下载PDF
双侧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在单侧唇裂二期鼻畸形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志发 刘依帆 +2 位作者 郑紫迎 邹怀辉 黄和平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单侧唇裂二期鼻畸形治疗中使用自体双侧耳软骨移植联合硅胶假体隆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8例单侧唇裂二期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小柱“W”形开放性切口和鼻基底切口,将鼻小柱、穹隆部、... 目的探讨患者单侧唇裂二期鼻畸形治疗中使用自体双侧耳软骨移植联合硅胶假体隆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8例单侧唇裂二期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小柱“W”形开放性切口和鼻基底切口,将鼻小柱、穹隆部、裂侧及对侧鼻翼软骨充分暴露,取适量自体耳软骨对偏曲鼻中隔进行支架支撑,耳软骨或硅胶假体填充鼻基底,硅胶假体进行鼻背筋膜下隆鼻,对口周、鼻翼、鼻基底进行肌肉重建。结果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应用该方法的受术者共计18例,经过6个月~3年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鼻尖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形态均满意,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单纯唇裂二期鼻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耳软骨联合硅胶假体治疗能够获得持久可靠的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二期鼻畸形 自体耳软骨 隆鼻术 硅胶假体 单侧唇裂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影像数据的单侧唇裂成人患者动静态鼻唇肌解剖研究
4
作者 王康喆 李玉明 +2 位作者 夏春潮 石冰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43,共8页
目的 对不同程度单侧唇裂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动静态下多组鼻唇部肌肉解剖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 纳入1例正常人及4例成年单侧唇裂患者,分别在静态(上下唇自然闭合)和动态(嘟嘴、咧嘴)下行MRI检查,使用3D Sli... 目的 对不同程度单侧唇裂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动静态下多组鼻唇部肌肉解剖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 纳入1例正常人及4例成年单侧唇裂患者,分别在静态(上下唇自然闭合)和动态(嘟嘴、咧嘴)下行MRI检查,使用3D Slicer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绘制鼻唇肌肉的解剖形态。测量3种动作下裂隙侧和非裂隙侧提上唇肌、颧小肌、颧大肌的交界点(肌肉汇入口轮匝肌的位置)到正中矢状面、肌肉起始点到交界点、动静态交界点之间的距离及动静态交界点连线与水平面的角度,并做比值计算。结果 动静态下4例单侧唇裂患者的肌肉交界点到正中矢状面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距离比值均大于1,而肌肉起始点到交界点的该项距离比值均小于1。静态下同名肌肉的这两项距离比值均随唇裂程度加重呈梯度增加,且静态下同一患者中颧小肌的这两项距离比值更突出。3组肌肉从静态到动态的交界点连线与水平面所成角度,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比值均大于1。结论 单侧唇裂患者两侧肌肉插入口轮匝肌的位点对称性、直线距离均与肌肉类型、唇裂类型相关;裂隙侧肌肉收缩角度大于非裂隙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单侧唇裂 面部肌肉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5
作者 薛恩慈 陈曦 +12 位作者 王雪珩 王斯悦 王梦莹 李劲 秦雪英 武轶群 李楠 李静 周治波 朱洪平 吴涛 陈大方 胡永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 目的:探索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全基因组常见遗传变异对NSCL/P风险的影响。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数据,以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遗传度和基因组不同分区SNP遗传度评估基因组上常见变异的效应。对GWAS汇总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数据中无缺失值、弱势等位基因频率≥1%、P值在0~1、SNP正负链明确等。利用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NSCL/P的SNP遗传度,采用分层的连锁不平衡得分回归计算基因组编码区、启动子区、内含子区、增强子区和超级增强子区的分区SNP遗传度,并评估不同分区内的富集度,分析工具为LDSC (v1.0.1)软件。结果:纳入中国人群806个NSCL/P核心家系(2 418人)的GWAS数据,490 593个SNP通过质量控制,被纳入到SNP遗传度的计算中。观测样本中NSCL/P的SNP遗传度为0.55(95%CI:0.28~0.82),由于观测样本患病率较高,按中国人群患病率转换为一般人群后SNP遗传度为0.37(95%CI:0.19~0.55)。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15.70(P=0.04),在超级增强子区的富集度为3.18(P=0.03)。结论:基因组常见变异有助于解释一部分中国人群NSCL/P目前未被解释的遗传度,同时中国人群NSCL/P的SNP遗传度在增强子分区和超级增强子分区中显著富集,提示该区域中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遗传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度 核心家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极微型唇裂诊断中的应用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杨欣 谢莹 +2 位作者 李健 杨小红 赵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极微型唇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2例极微型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2.6岁,所有患儿在术前拍摄正面照片并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评价皮下结缔组织与口轮匝肌浅层厚...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极微型唇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12例极微型唇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2.6岁,所有患儿在术前拍摄正面照片并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评价皮下结缔组织与口轮匝肌浅层厚度、口轮匝肌深层厚度、口轮匝肌的交叉纤维束厚度和角度等各项指标。结果:高频超声下可见红唇与人中嵴凹陷,患侧上唇口轮匝肌浅层与皮下结缔组织层可见不规则低回声,浅层口轮匝肌层厚度较健侧薄(P=0.005);深层口轮匝肌及结缔组织均未见明显的异常回声。患侧口轮匝肌交叉纤维束与水平参考线之间的角度较健侧大(P<0.001)。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可显示极微型唇裂患者上唇皮下结缔组织与口轮匝肌的异常,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极微型唇裂 口轮匝肌 交叉纤维束
下载PDF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祝威 李洁 +2 位作者 徐利刚 闵沛如 濮哲铭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22年6月共32例患者,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通过分析患者手术前后鼻面部参数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 目的探讨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至2022年6月共32例患者,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通过分析患者手术前后鼻面部参数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0.0±6.5)个月,手术前后的鼻面部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1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其他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整体满意度为96.9%。结论利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矫正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可以获得良好和稳定的长期效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继发鼻畸形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
下载PDF
两种入路修复单侧微小型唇裂手术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韩亚培 郑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采用内切口和小切口入路修复微小型唇裂,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微小型唇裂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的效果,其中内切口组22例,小切口组20例。采用二维照相图片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反映鼻唇区对称性的2个角度值和3个长度... 目的:采用内切口和小切口入路修复微小型唇裂,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微小型唇裂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的效果,其中内切口组22例,小切口组20例。采用二维照相图片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反映鼻唇区对称性的2个角度值和3个长度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种切口入路方式进行整复的微小型唇裂,术后即刻和术后2年时鼻小柱偏斜角、鼻底宽度比和人中偏斜角相较于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唇高比和唇宽比术后均接近于1。对于人中偏斜角,小切口组改善在和术后2年优于内切口组(组间比较,术前与术后2年比较,P=0.002,术后即刻与术后2年比较,P=0.017)。结论:小切口入路较内切口进行微小型唇裂整复术,可同样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唇对称性,小切口对于人中偏斜角的改善程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唇裂 初期整复 内切口 小切口
下载PDF
人工养殖雌雄光唇裂腹鱼形态学指数和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9
作者 钟传艳 彭顺芳 +1 位作者 姜雨杰 龙晓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9-115,共7页
为了解人工养殖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雌雄个体形态学指数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试验采集同一养殖池内的2龄光唇裂腹鱼雌雄个体各5尾,麻醉后分别对雌鱼和雄鱼进行形态学指数(体重、体长、头长、头长/体长、尾柄长/尾... 为了解人工养殖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雌雄个体形态学指数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试验采集同一养殖池内的2龄光唇裂腹鱼雌雄个体各5尾,麻醉后分别对雌鱼和雄鱼进行形态学指数(体重、体长、头长、头长/体长、尾柄长/尾柄高、脏体比、肝体比)、性腺指数、肥满度和出肉率的测定,再取背部肌肉对雌鱼和雄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和必需氨基酸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雌性光唇裂腹鱼的性腺指数(3.29%)显著高于雄性(0.59%,P<0.05),但二者体重、体长、头长、头长/体长、尾柄长/尾柄高、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和出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雌性和雄性光唇裂腹鱼肌肉中水分含量(77.81%和77.49%)、蛋白质含量(19.02%和19.58%)、粗脂肪含量(2.45%和2.14%)、粗灰分含量(0.32%和0.33%)、总碳水化合物含量(0.13%和0.15%)均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光唇裂腹鱼肌肉中共检出6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均为油酸(19.35%和20.24%),然后依次为亚油酸(15.11%和15.86%)、棕榈酸(14.59%和15.61%)和二十二碳六烯酸(14.95%和14.82%)。雄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24.58%)显著高于雌鱼(23.95%,P<0.05),其他脂肪酸含量、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及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光唇裂腹鱼肌肉中均检出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精氨酸(15.85 mg/g和16.75 mg/g),然后依次为丝氨酸(15.13 mg/g和15.70 mg/g)、天冬氨酸(14.60 mg/g和15.39 mg/g)和亮氨酸(12.55 mg/g和13.61 mg/g);含量最低的氨基酸均为半胱氨酸(0.35 mg/g和0.38 mg/g)。雄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略高于雌鱼,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除雌雄光唇裂腹鱼肌肉中苯丙氨酸+酪氨酸评分相同外,其他必需氨基酸评分均以雄鱼较高,且雄鱼肌肉中所有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100;雌鱼肌肉中除赖氨酸评分低于100外,其他氨基酸评分均高于100;雄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评分的平均值高于雌鱼。说明同一养殖条件下,雌雄光唇裂腹鱼形态学指数及肌肉肥满度、出肉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较为接近,雌鱼的性腺指数较高,而雄鱼肌肉的蛋白质品质较高,二者肌肉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均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养殖 唇裂腹鱼 形态学指数 肌肉 营养价值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光唇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与营养价值评价
10
作者 金方彭 左鹏翔 +3 位作者 吴俊颉 赵静霞 王志飞 冷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6,共7页
为了解流水养殖模式和静水养殖模式下光唇裂腹鱼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将120尾光唇裂腹鱼随机分为两组(流水组和池塘组),每组60尾。流水组和池塘组水温均控制在(16±3)℃,pH值均为8.5±0.5,溶解氧均为(7±1)mg/L,养殖密度均... 为了解流水养殖模式和静水养殖模式下光唇裂腹鱼肌肉营养品质差异,试验将120尾光唇裂腹鱼随机分为两组(流水组和池塘组),每组60尾。流水组和池塘组水温均控制在(16±3)℃,pH值均为8.5±0.5,溶解氧均为(7±1)mg/L,养殖密度均为30尾/m^(2)。流水组采用流水养殖模式,水流速度为0.3~0.6 m/s;池塘组采用静水养殖模式。试验期为1年,试验结束后,每组各选择3尾体长和体重相近、体表完好、健康有活力的鱼采集肌肉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两种养殖模式下光唇裂腹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水分、灰分、粗脂肪、总糖)、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对两组肌肉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流水组与池塘组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90%和21.33%,水分含量分别为74.93%和74.60%,灰分含量分别为1.27%和1.13%,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69%和1.63%,总糖含量分别为0.29%和0.30%。其中流水组肌肉蛋白质、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两组水分和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流水组肌肉中共检出17种脂肪酸,池塘组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流水组检测出4种,池塘组检测出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均检测出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检测出8种。流水组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总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池塘组(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极显著高于池塘组(P<0.01)。流水组和池塘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检测出7种,非必需氨基酸检测出10种,呈味氨基酸(delicious amino acids,DAA)检测出6种;两组肌肉中均为谷氨酸含量最高;流水组肌肉氨基酸总量极显著高于池塘组(P<0.01)。两组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流水组肌肉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和DAA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流水组与池塘组肌肉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赖氨酸,次低的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最低的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流水组与池塘组肌肉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赖氨酸,次低的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最低的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流水组肌肉氨基酸总量的AAS和CS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均高于池塘组。说明流水养殖模式下光唇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更优,营养价值更高,具有良好养殖开发潜力;人工养殖光唇裂腹鱼更适合选择流水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腹鱼(Schizothoraxlissolabiatus Tsao) 流水养殖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全媒体健康管理对佩戴鼻模唇裂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楠 张静 +2 位作者 韩雪 崔洁 杨悦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价全媒体健康管理对佩戴鼻模唇裂患者术后康复及鼻畸形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的130例鼻唇畸形二期修复术后佩戴鼻模的唇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评价全媒体健康管理对佩戴鼻模唇裂患者术后康复及鼻畸形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的130例鼻唇畸形二期修复术后佩戴鼻模的唇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应用全媒体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行为及鼻畸形改善情况等指标。结果出院前和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行为及鼻畸形改善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全媒体健康管理有助于鼻唇畸形二期修复术后佩戴鼻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护理行为的养成,有助于改善鼻畸形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鼻畸形 鼻模 全媒体 健康管理 自我照护
下载PDF
单侧微小型唇裂手术方案与规范化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精韬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9,共7页
单侧微小型唇裂尽管畸形程度较轻,但仍有可能涉及鼻唇皮肤、肌肉、黏膜及软骨等多组织类型异常。目前,微小型唇裂整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针对同一畸形特征的手术技术选择较多,术者在手术设计时常常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临床个体... 单侧微小型唇裂尽管畸形程度较轻,但仍有可能涉及鼻唇皮肤、肌肉、黏膜及软骨等多组织类型异常。目前,微小型唇裂整复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针对同一畸形特征的手术技术选择较多,术者在手术设计时常常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临床个体化治疗绝不等同于随意的手术技术组合,必须发展出规范化的设计思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全面理解不同手术操作的技术特点。本文在全面梳理单侧微小型唇裂整复手术入路、肌肉重建、鼻畸形整复等关键操作的技术选择基础上,针对规范化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型唇裂 个体化治疗 手术设计 标准化
下载PDF
唇裂鼻畸形的整复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冰 邓典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3-5,共3页
关键词 唇裂鼻畸形 鼻翼软骨 生长发育 双侧唇裂 鼻小柱 单侧唇裂 上颌骨 解剖学特点 唇裂修复术 齿槽突裂
下载PDF
伴隐性唇裂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手术修复效果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镇森 廖晓丽 +2 位作者 唐世杰 柯昌能 舒申友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手术修复方式。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我中心共完成了125例双侧唇裂修复,从中筛选出18例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其中有6例伴有隐性唇裂。6例中有3例行一次性手术,即将两侧裂隙分别按照单侧唇... 目的探讨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手术修复方式。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我中心共完成了125例双侧唇裂修复,从中筛选出18例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其中有6例伴有隐性唇裂。6例中有3例行一次性手术,即将两侧裂隙分别按照单侧唇裂来修复,先修复裂隙较大的,再修复隐性唇裂。有2例则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的方法来修复。有1例则只修复裂隙较大一侧,隐性唇裂未予以修复。结果 3例按照单侧唇裂分侧修复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随访中,红唇及人中嵴的外观均得到满意的效果,2例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修复者,上唇组织较紧,白唇瘢痕明显,组织量缺失较多。1例只修复裂隙较大的一侧,隐性唇裂仍存在畸形,需二期手术修复。结论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采用单侧唇裂分侧修复一期完成,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不对称性唇裂 隐性唇裂 唇裂修复术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早期整复的回顾性研究
15
作者 毕思思 任战平 +2 位作者 李锦峰 陶永炜 高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早期整复 鼻中隔
下载PDF
双侧唇裂术后复裂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卢明星 胡黎萍 +1 位作者 曾以周 叶炳飞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术后复裂 双侧唇裂 临床分析 唇裂术后 单侧唇裂 唇裂患儿 并发症
下载PDF
矩形肌肉瓣在单侧唇裂修复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福奎 侯守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58-158,共1页
我科自1986年以来采用矩形肌肉瓣修复单侧唇裂40例,取得良好效果(图1),现报道如下。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个月至15岁。Ⅱ度唇裂6例,Ⅲ度唇裂34例,36例伴腭裂。切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上唇外形静态、动态均满意... 我科自1986年以来采用矩形肌肉瓣修复单侧唇裂40例,取得良好效果(图1),现报道如下。本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个月至15岁。Ⅱ度唇裂6例,Ⅲ度唇裂34例,36例伴腭裂。切口全部Ⅰ期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上唇外形静态、动态均满意者38例,2例因年龄较小,手术时见肌肉发育不良,术后外形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 Ⅲ度唇裂 Ⅱ度唇裂 发育不良 鼻前棘 口轮匝肌 满意者 时见 唇裂修复 梨状孔
下载PDF
丙泊酚在小儿唇裂整复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贾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唇裂整复术 小儿唇裂 丙泊酚 插管麻醉 整复手术 唇裂患儿 临床资料 双侧唇裂
下载PDF
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综合矫治临床分析
19
作者 黄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4-46,95,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整体出发综合治疗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1年1月,对11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软骨-皮肤整体推进的方法进行骨骼畸形的矫正与重建,并对皮肤...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整体出发综合治疗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1年1月,对11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采用软骨-皮肤整体推进的方法进行骨骼畸形的矫正与重建,并对皮肤软组织进行修复复位,评估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该术式有效调整了鼻尖偏斜,恢复了鼻翼穹窿正确解剖位置,改变了鼻翼软骨内外侧脚之间的角度,改变了鼻翼向内侧扭曲,恢复了鼻翼-面沟角度,重建了鼻翼缺乏的软骨支撑,也使得鼻翼基底外侧移位得到恢复,恢复了患侧鼻孔周长,矫正了鼻背偏斜与移位,延长了患侧鼻小柱,矫正了患侧内侧脚向背侧移位与鼻小柱的倾斜。本组11例患者,术后随访6~34个月,唇裂鼻畸形在外形与功能上均取得了明显改善效果,且并发症少,远期效果肯定。结论:骨-软骨-软组织-皮肤整体出发综合治疗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在兼顾外形改善的同时还具有较其他方式所不具备的改善鼻部功能的优势,近期、远期手术效果均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鼻畸形 鼻外形矫正 功能修复 单侧唇裂 鼻整形术 自体软骨 软骨-皮肤整体推进法
下载PDF
1~2个月婴幼儿唇裂手术的护理
20
作者 王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护理方法 婴幼儿 唇裂手术 双侧完全性唇裂 唇裂修复术 手术者 手术技巧 小儿唇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