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举制度如何推动唐代文学发展——评《唐代科举与文学》
1
作者 刘志佳 张启惠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I0028-I0028,共1页
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尤其是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唐代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稳定、经济高涨等因素以外,科举制度对于文学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唐代以诗赋取士以及统治者... 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尤其是唐代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唐代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稳定、经济高涨等因素以外,科举制度对于文学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唐代以诗赋取士以及统治者对文学的重视,是唐代文学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笔者在主持2023年度河北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地域文学视域下的唐代赵郡李氏家族文学研究”(项目编号:HBU2023BS012)过程中,研读了傅璇琮先生撰写的《唐代科举与文学》一书。该书通过科举展示了唐代文人生活道路与心理状态,进而探索了唐代文学的发展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生活道路 唐代文人 唐代诗歌 唐代科举与文学 经济高涨 科举制度 傅璇琮
下载PDF
唐代美学下的首饰探究
2
作者 张晓燕 黄凡 《中国宝玉石》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唐代美学以其包容开放、多元广博,气势恢宏、自由奔放泽被后世。唐文化博大包容,其以正统儒学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儒释佛文化,将魏晋时期传入我国的佛学文化融入大唐生活,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复杂和开放、豪放与婉约、尚法与尚意、空灵与... 唐代美学以其包容开放、多元广博,气势恢宏、自由奔放泽被后世。唐文化博大包容,其以正统儒学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儒释佛文化,将魏晋时期传入我国的佛学文化融入大唐生活,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复杂和开放、豪放与婉约、尚法与尚意、空灵与充实等美学特点交融并存。唐代美学下的大唐首饰则雍容华美、端庄大气、精美灵动,无论是其外部视觉特征的华美多元、表面纹饰的深厚寓意,还是材料的纷繁多呈等方面都蕴含着大国风范。本文聚焦唐代美学基础上的首饰类别与特征,探讨唐代首饰文化的可持续性传承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美学 首饰文化 唐代首饰特点
下载PDF
唐代墓志所见生活文化及文献辑考四则
3
作者 沈凯文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4-69,共6页
基于周绍良、赵超编纂的《唐代墓志汇编》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新辑并考论唐代墓志所见唐人生活文化及文献辨正五则。唐人存在名与字完全相同的现象,主要是为了表示强调和尊重。唐人于亲人沦丧之际,对积善无征多所质疑,佛、道二教提... 基于周绍良、赵超编纂的《唐代墓志汇编》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新辑并考论唐代墓志所见唐人生活文化及文献辨正五则。唐人存在名与字完全相同的现象,主要是为了表示强调和尊重。唐人于亲人沦丧之际,对积善无征多所质疑,佛、道二教提供了一定抚慰作用。唐人的奉佛因缘,主要包括幼年性格、自己或家人生病、夫妻逝世、暮年淡忘尘世等。对三方涉及墨子信息的唐代墓志予以校勘,其中“暴翟”当为“墨翟”,“五墨”当为“三墨”,“黑子”当为“墨子”,主要因刻石之际形似而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唐代墓志汇编》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生活文化 墓志校勘
下载PDF
唐代越瓷“秘色”之名出典新考
4
作者 魏建钢 章杰瑛 张益洁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唐代中后期,越窑生产出不同于以前的精品越瓷,被世人称作“秘色瓷”。根据古籍文献记载,结合近现代考古成果,越窑“秘色瓷”成名实际上有个滥觞至成熟的过程。越窑“秘色瓷”名首次出现在中唐后期,但直到北宋才被大众所接受。“秘色瓷... 唐代中后期,越窑生产出不同于以前的精品越瓷,被世人称作“秘色瓷”。根据古籍文献记载,结合近现代考古成果,越窑“秘色瓷”成名实际上有个滥觞至成熟的过程。越窑“秘色瓷”名首次出现在中唐后期,但直到北宋才被大众所接受。“秘色瓷”名源自皇宫,通过文人士大夫向社会传播;窑场所在地始终未见“秘色瓷”名的实物遗存。“秘色”的本质是指器面的釉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越窑 “秘色瓷” 出典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域下唐代李宝臣的宗教信仰及其精神世界
5
作者 冯金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李宝臣在唐代史籍记载中为一介武夫,长于骑射,主要是以安史叛将和桀骜不逊的河北藩镇节帅的形象示人的。近些年来,关于李宝臣的石刻资料不断出现,其形象也在不断丰满。通过石刻资料,结合传统史籍材料可以发现,李宝臣也在逐渐汉化,儒家... 李宝臣在唐代史籍记载中为一介武夫,长于骑射,主要是以安史叛将和桀骜不逊的河北藩镇节帅的形象示人的。近些年来,关于李宝臣的石刻资料不断出现,其形象也在不断丰满。通过石刻资料,结合传统史籍材料可以发现,李宝臣也在逐渐汉化,儒家思想构成了李宝臣思想及其精神世界的底色。他宠信方士,服食甘露乃至为之殒身的原因,并非仅凭“贮有异志”一词即可解之。耽于道教而服丹,似乎才是更为根本的原因。除了道教之外,他还崇信佛教,建寺开窟,招延僧人,进行各种功德活动。其治下祆教盛行,甚至不排除他也为祆教徒的可能性。在李宝臣身上,儒释道以及祆教等杂糅,并行不悖,其精神世界呈现出多重面相。这对认识河北藩镇乃至整个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宝臣 唐代 佛教 道教 祆教
下载PDF
位兼将相:唐代使相权力考述
6
作者 罗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7,共10页
唐中后期出现了同时身兼节度使与宰相头衔的群体,被称之为使相。关于使相的性质,传统看法往往将其视作虚衔,未能充分认识到其政治意义与实际权力。实际上,使相不仅在入朝时可以参与到敕牒等行政公文的运作之中,在地方上也可以干预国之... 唐中后期出现了同时身兼节度使与宰相头衔的群体,被称之为使相。关于使相的性质,传统看法往往将其视作虚衔,未能充分认识到其政治意义与实际权力。实际上,使相不仅在入朝时可以参与到敕牒等行政公文的运作之中,在地方上也可以干预国之大事及邻道事务,其权力远超一般节度使,出镇为使、入朝为相才是使相的权力本质。使相的出现不仅使朝廷多了一种拉拢安抚强藩的手段,也将部分节帅重臣纳入到国是大政的决策之中,在唐代官制史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使相 政治权力 敕牒
下载PDF
六朝至唐代许逊传说的演变
7
作者 蒋明智 樊小玲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6期130-138,共9页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许逊存在的意义超越了历史真实本身,体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深厚的精神象征。六朝至唐代是许逊传说形成与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时期的许逊传说凸显孝行与异术,与晋代社会对孝道的提倡及神仙道教思想流行的风尚相契... 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许逊存在的意义超越了历史真实本身,体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深厚的精神象征。六朝至唐代是许逊传说形成与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时期的许逊传说凸显孝行与异术,与晋代社会对孝道的提倡及神仙道教思想流行的风尚相契合,塑造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许逊形象,也标志着该传说的滥觞。至唐代,张鷟在《朝野佥载》卷三中所叙许逊斩蛟之事为后世流传的许真君斩蛟传说的雏形,而胡慧超所撰《许真君》则为斩蛟传说的初次定型。伴随着“斩蛟”这一核心母题的发展与定型,许逊传说也呈现出愈来愈明显的道教化倾向:一方面开始出现道教常用的“试炼”母题,传说的道教化痕迹明显;另一方面,以许逊为核心塑造形象,道教信仰与传说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唐代 许逊传说 滥觞 道教化
下载PDF
从“四部”到“四分”——佛教律抄在唐代的发展
8
作者 王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毗尼心》《四分律小抄》《略抄》《杂抄》等佛教律抄文本在唐代相继问世。这些文本较六朝时期的律抄有新的发展。首先,在思想上,从早期“会通诸律”的“四部律抄”发展为独尊《四分律》的“四分律抄”;其次,受佛教注疏传统的影响,律... 《毗尼心》《四分律小抄》《略抄》《杂抄》等佛教律抄文本在唐代相继问世。这些文本较六朝时期的律抄有新的发展。首先,在思想上,从早期“会通诸律”的“四部律抄”发展为独尊《四分律》的“四分律抄”;其次,受佛教注疏传统的影响,律抄在文本形式上呈现“事数化”“条目化”的特点。唐代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也是受六朝律抄深刻影响的作品。唐代的这些律抄文献反映了中古“律疏”与“律抄”两大传统的融合,向我们展示了印度佛教律仪向中国佛教戒律实践过渡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律抄 律疏 道宣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乱发”与“美髢”:唐代东北亚对头发的认知与利用
9
作者 胡梧挺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55-71,共17页
唐宋典籍中记载了新罗、渤海国向中原王朝进贡头发的情况,而对于这些头发的作用,学界一般认为是作为药物使用。通过梳理先秦至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对头发药用价值的认知,以及对假发的认知与利用,揭示出“蛮夷”之“美发”是中原王朝假发的... 唐宋典籍中记载了新罗、渤海国向中原王朝进贡头发的情况,而对于这些头发的作用,学界一般认为是作为药物使用。通过梳理先秦至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对头发药用价值的认知,以及对假发的认知与利用,揭示出“蛮夷”之“美发”是中原王朝假发的重要来源。通过史料的对比与分析,可知新罗人的头发正符合“长美”这一标准。同时,对朝鲜半岛史料的分析还表明,渤海国所贡头发可能来自迁入其治下的黑水靺鞨,而黑水靺鞨可能亦具有“美发”之俗。因此,新罗、渤海国的贡发应皆为假发或制作假发的原材料,而不是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东北亚 头发 新罗 渤海国
下载PDF
唐代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一体化发展
10
作者 刘玉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0-112,共3页
唐朝时期,多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一体化取得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华夷一家”的民族关系理念、友善民族政策制定及和亲、册封、结盟、羁縻等包容制度安排、官方互市与民间贸易频繁、文化交流互鉴和融汇活跃、多民族广泛杂居和通婚盛行... 唐朝时期,多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一体化取得新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华夷一家”的民族关系理念、友善民族政策制定及和亲、册封、结盟、羁縻等包容制度安排、官方互市与民间贸易频繁、文化交流互鉴和融汇活跃、多民族广泛杂居和通婚盛行等方面,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认同明显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宝贵历史遗产及其智慧启迪和共同体意识,值得倍加珍视和赓续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唐代前期所涉青海行军初探
11
作者 陈习刚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7-64,共18页
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支线。在唐代,青海道还作为一种军事上行军道而存在,是以青海湖地区为中心的战时经略区划。在概述唐代前期所涉青海行军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行军目的、起止期、结果等方面,侧重讨论了高宗龙朔三年和总章元年... 青海道是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支线。在唐代,青海道还作为一种军事上行军道而存在,是以青海湖地区为中心的战时经略区划。在概述唐代前期所涉青海行军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行军目的、起止期、结果等方面,侧重讨论了高宗龙朔三年和总章元年两次青海道行军。同时,以唐太宗贞观八年十二月至九年七月征讨吐谷浑的行军为例,从军事层面揭示出军事交通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线路丝绸之路青海道。而唐代前期所涉青海行军的背景、影响、路线、行军道间的分工协调配合,及行军线路上商旅往来、经济文化交流情况等,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前期 青海道 行军 交通线路
下载PDF
唐代铜镜纹饰的现代转化与设计应用
12
作者 赵勤 丁一慈 +1 位作者 赵萌 李鸿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3-318,共16页
目的唐代铜镜纹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中的精准寓意,结合对应文创产品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方法基于研究背景、明确研究流程,提出文物向文创产品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点阐述现代文创产品选择唐代铜镜的理由... 目的唐代铜镜纹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中的精准寓意,结合对应文创产品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方法基于研究背景、明确研究流程,提出文物向文创产品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点阐述现代文创产品选择唐代铜镜的理由、分析调研问卷反馈信息,针对问卷结果为设计作品提供方向指引。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唐代铜镜纹饰素材库,将所有已知素材分为几何纹、花卉纹、花鸟纹和走兽纹、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纹四大部分,并将其逐一编号。再分析唐代铜镜纹饰的艺术内涵。结果将现代转化方法与四大纹样结合,得出相应文创产品,即“镜怡”化妆品包装设计、“恋念”系列首饰、“鹤骨松姿”文房四宝系列文创、“嫦娥仙子的月宫小日常”——人物盲盒文创产品四件作品。结论将唐代铜镜纹饰各部分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文创产品。它们不仅形意结合,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日常生活,让艺术与生活水乳交融,让文化传承更加高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铜镜纹饰 纹样衍生设计 纹样寓意 文化创意产品
下载PDF
唐代两税法改革央地博弈及其启示
13
作者 梁丽萍 姚敖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50-57,共8页
唐代的两税法改革是中国税收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该改革的关键特点是从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本文认为,这种变化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博弈的结果,前者得到了自耕农、中小地主阶级的支持,后者得到了士族地主阶级、大商人阶级的支持... 唐代的两税法改革是中国税收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该改革的关键特点是从实物税转变为货币税。本文认为,这种变化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博弈的结果,前者得到了自耕农、中小地主阶级的支持,后者得到了士族地主阶级、大商人阶级的支持。通过分析唐朝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可知,中央政府试图用铜钱代替实物征税,尽管中央政府取得初步成功,但由于自耕农、中小地主阶级在战乱中实力衰弱,改革在割据藩镇和士族地主的联合绞杀下失败。这次改革的失败进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加速了唐朝的衰落。这一历史事件为今天的税收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教训:改革应循序渐进,充分考虑民意,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强化中央集权并坚持依法治国。这些原则对于中国税收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建立更加公正和有效的税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唐代 中央政府 地方藩镇 政治博弈 改革
下载PDF
佛寺行香制度与唐代文人及其诗歌创作
14
作者 李谟润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 与唐代文人频繁游寺息息相关的国忌佛寺行香制度,渊源已久,但前人追溯其源时多有讹误。国忌佛寺行香,在唐代经历了一个增益完善的过程,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并长久奉行,且与相当一部分唐代文人产生关联,成为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存一些史料,可以看到唐代文人参与国忌佛寺行香的盛况。现存唐人描写国忌佛寺行香的诗歌虽不多,但仍留下一些对已故帝王功业的尊崇仰慕与对当下政权稳固的忧虑及思考等重要心理印迹和信息,透露出与唐代诗人及唐诗创作关联的诸多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寺行香制度 唐代文人 佛寺体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唐代歌录考辨
15
作者 郭丽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 唐人作有不少歌录,两《唐书》未录唐人歌录的原因是缘于其追求雅正的修史标准,这从其对唐代燕射歌录和燕射歌辞的有意舍弃就已清晰反映。而这样的收录原则也直接影响到了后世歌录的编撰,如郭茂倩在编撰《乐府诗集》时就在燕射歌辞一类中对唐代燕射歌辞一首未录,而将其大量归入专收隋唐以来杂曲的近代曲辞。唐代歌录的留存样态较为复杂,唐人有时会把歌录叫作乐录,而有些收录歌辞的诗集却又不以歌录命名,有些名为乐府的典籍虽然也载录了一些唐人乐府诗,但又不一定是唐代歌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乐府 歌录 《乐府诗集》
下载PDF
唐代战争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及其发展路径
16
作者 田恩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9,共13页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得创新性突破;以胡大浚、阎福玲、佘正松、余恕诚为代表的边域文化与战争文学研究侧重边界辨析而硕果累累。战争文学概念辨析带来的是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战争文学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依据战争文学新概念的提出,战争进程关联的内与外、战争与民族关系及民族文学演进,战争文学的研究空间逐渐清晰化。战争文学研究要重新发现传统并检视过往,组建学术团队陆续完成以“中国古代战争文学通史”命名的系列成果,从而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区间,以推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战争文学 关键词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交通视野下唐代入赣文人的行旅诗及江西印象
17
作者 阳达 唐林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24,共6页
唐代江西交通便利,形成了赣浙、赣闽、赣湘和赣粤四条主要跨省路线。由于漫游、贬谪、仕宦等原因,唐代文人来往闽越和岭南之地大多取道江西,并在行旅途中创作了许多富有地域色彩的诗歌。这些诗作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他们在江西地区的行... 唐代江西交通便利,形成了赣浙、赣闽、赣湘和赣粤四条主要跨省路线。由于漫游、贬谪、仕宦等原因,唐代文人来往闽越和岭南之地大多取道江西,并在行旅途中创作了许多富有地域色彩的诗歌。这些诗作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他们在江西地区的行旅生活,也反映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交游情况,交杂着复杂的江西印象。从交通视野解读这些诗歌,可以更好地厘清唐代文人入赣的行旅路线及其创作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唐代文人 行旅诗 江西印象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GM模型的唐代长沙窑纹样提取研究
18
作者 冯青 郝茜琳 +2 位作者 吴晓明 王辉 王沚琪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0,共7页
针对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中纹样因子与用户感性需求耦合性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用户纹样意象偏好优选模型。首先梳理分析目标纹样,运用Canny算法对纹样进行边缘的检测与提取,初步构建纹样样本库;在此基础上引入语义差... 针对传统纹样创新设计中纹样因子与用户感性需求耦合性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用户纹样意象偏好优选模型。首先梳理分析目标纹样,运用Canny算法对纹样进行边缘的检测与提取,初步构建纹样样本库;在此基础上引入语义差异法获得用户对文物的感性意象评价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感性意象与纹样因子之间的优选决策模型,确定关键性设计元素,并以CGM模型为依据开展设计衍生;最后通过设计实例验证研究的可行性。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的纹样因子评价模型,有助于实现纹样客观提取与现代产品设计转译,拓展以用户为导向的传统纹样创新设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灰色关联分析法 CGM模型 纹样提取 唐代长沙窑
下载PDF
唐代中国西南边疆拓南、开南二城的建置考论
19
作者 李宇舟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经过了天宝战争及随后的军事扩张,位于唐代中国西南边疆的南诏国在较短的时期先后建置了拓东、开南、镇西、宁北四个王国边境的重要治所城镇,其中开南城与拓南城的考释自元末以后已多现舛误,造成了史实混淆。事实上,唐代中国西南边疆的... 经过了天宝战争及随后的军事扩张,位于唐代中国西南边疆的南诏国在较短的时期先后建置了拓东、开南、镇西、宁北四个王国边境的重要治所城镇,其中开南城与拓南城的考释自元末以后已多现舛误,造成了史实混淆。事实上,唐代中国西南边疆的拓南城与开南城确为南诏国开拓建置的两座新城,而非“开南亦称拓南”,元末以后,“拓南”名号逐渐隐没于原地,同时被移置于“开南”地望,开始混用一起。厘清二城地望考释,不难发现拓南城的建置开拓了南诏国的西南辖境,开南城的建置开拓了南诏国的南境,从而把中原的“郡县制”文化辐射到了西南边境区域,客观上促进了区域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唐代及后世中国西南边境、边界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基础,为唐代中国西南边境区域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拓南城 开南城 建置 唐代西南边境
下载PDF
唐代大运河诗路与空间视域下的运河诗
20
作者 杨颖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04-512,共9页
大运河是唐代诗路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突出的线性特征、强烈的政治功能、丰富的水运内容对创作群体和创作内容都形成了颇富特色的限定和强化。在空间视域下审视,运河诗作中的现实地理空间、政治历史空间、个人记忆空间交叠呈现,从多个... 大运河是唐代诗路中的一个独特的存在,突出的线性特征、强烈的政治功能、丰富的水运内容对创作群体和创作内容都形成了颇富特色的限定和强化。在空间视域下审视,运河诗作中的现实地理空间、政治历史空间、个人记忆空间交叠呈现,从多个维度影响了运河诗作的情感表现。空间方向与情感倾向的呼应、空间欲望与情感的外化呈现、空间叠加与情感的虚实相生等成就了运河诗中耐人寻味的空间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大运河诗路 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