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分布特征及火山喷发机制的新认识 被引量:35
1
作者 姜传金 陈树民 +2 位作者 初丽兰 张广颖 鞠林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72,共10页
基于深层钻井和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同位素测年,本文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喷发机制进行了研究。本区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沿深大断裂串珠状分布;纵向上分为下部营一段和上部营三段两套;... 基于深层钻井和连片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同位素测年,本文对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喷发机制进行了研究。本区火山岩分布广、厚度大、沿深大断裂串珠状分布;纵向上分为下部营一段和上部营三段两套;营一段分布于断陷中部及其以南地区,岩性以酸性为主;营三段分布于断陷中部及其以北地区,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均有发育。本区断裂类型及其组合复杂,正、逆、走滑和花状断裂都有发育;两组断裂交汇部位是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深大断裂与火山岩时空展布关系显示,营一段火山岩主要受徐中断裂控制,由北向南依次喷发,岩性以酸性为主;营三段火山岩主要沿着徐东花状断裂带由南向北依次喷发,表现为基性与酸性交替的双峰式。营城组火山岩喷发类型有三种:裂隙式、中心式与复合式。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性能优良且毗邻烃源岩,与断裂、源岩及盖层有利匹配,可构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营城组 火山岩分布特征 火山喷发机制 地震资料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活动历史、岩浆演化与喷发机制探讨 被引量:51
2
作者 樊祺诚 隋建立 +2 位作者 王团华 李霓 孙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 广义的长白山火山在我国境内包括著名的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图们江火山和龙岗火山,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分布区。图们江火山和望天鹅火山活动都始于上新世,喷发活动分别介于上新世—中更新世(5.5~0.19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77~2.12Ma)。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属于第四纪火山,喷发活动从早更新世(~2Ma)持续到全新世。图们江火山岩为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望天鹅火山、天池火山和龙岗火山母岩浆都是钾质粗面玄武岩,但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天池火山和望天鹅火山都经历了钾质粗面玄武岩造盾、粗面岩造锥和晚期碱性酸性岩浆(碱流岩和碱性流纹岩)的喷发;龙岗火山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则未经演化和混染直接喷出地表。图们江火山岩以溢流式喷发的拉斑玄武岩为主,少量玄武质粗安岩等。天池火山造盾之后,地壳岩浆房和地幔岩浆房具互动式喷发特点,来自地幔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浆一方面在天池火山锥体内外形成诸多小火山渣锥,另一方面持续补给地壳岩浆房发生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混合作用,分别导致双峰式火山岩分布特征和触发千年大喷发。火山岩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示踪揭示,长白山东(图们江火山、望天鹅火山和天池火山)、西(龙岗火山)两区显示地幔非均一性,东区岩浆源区具有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混合特征,西区岩浆源区具有相对亏损的较原始地幔特征。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东北亚大陆弧后引张是长白山火山活动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历史 岩浆演化 喷发机制 钾质粗面玄武岩 长白山火山
下载PDF
琼北晚第四纪火山锥体形貌与喷发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晶晶 赵勇伟 +5 位作者 李霓 陈正全 王丽竹 刘永顺 聂保锋 张学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7-1127,共21页
文中以琼北峨蔓、海口等地200ka以来喷发形成的38座火山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及ALSO(12.5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 文中以琼北峨蔓、海口等地200ka以来喷发形成的38座火山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及ALSO(12.5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并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生成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详细测量了锥体形态,对其形态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Sco^(h)(火山锥水平截面积)-H^(h)(锥体山顶至截面垂直距离)法”,可精确分析琼北锥体形态上的差异。研究表明,在Sco^(h)-H^(h)投图中,根据曲线的不同,火山锥体总体可分为3类:1)曲线坡度较小,Average(H^(h)/Sco^(h))^(h>3m)=0~0.6,区内约有22%的锥体属于该类型;2)曲线坡度较陡,Average(H^(h)/Sco^(h))^(h>3m)=1.0~6.0,区内约有65%的锥体属于该类型;3)曲线坡度最陡,Average(H^(h)/Sco^(h))^(h>3m)=4.0~12.0,区内约有13%的锥体属于该类型。野外地质调查证实,第1类火山锥以罗经盘为代表,由火山砾、火山灰、围岩碎屑构成,具有平行层理,属于凝灰岩环(tuff ring)型锥体,为射汽岩浆喷发(phreatomagmatic erutpion)成因。第2类火山锥以马鞍岭为代表,由火山弹、熔岩饼等岩浆爆破成因的火山碎屑组成,属斯通博利型(Strombolian)-夏威夷型(Hawaii)火山喷发成因。第3类火山锥以笔架岭火山为代表,多由直径>30cm的熔岩块构成,推测为侵出成因(extrusion)。研究表明,不同喷发类型形成的火山锥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些形态差异可以准确地反映在Sco^(h)-H^(h)曲线中。因此,利用该方法基于火山锥高精度DEM数据可能能够限定火山喷发的类型,这对于高效统计确定大型火山群的喷发类型、评估火山喷发灾害类型和灾害预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火山锥体 喷发机制 晚第四纪 琼北
下载PDF
宁芜盆地娘娘山早白垩世黝方石响岩中黑云母逆反应边结构:岩浆混合触发火山喷发的矿物学证据
4
作者 霍海东 杨祝良 洪文涛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15-133,共19页
矿物的不平衡结构是岩浆混合、不平衡结晶以及岩浆-流体交代等过程的重要指标。在长江中下游宁芜盆地娘娘山破火山口的早白垩世娘娘山组黝方石响岩中,黑云母斑晶发育了罕见的逆反应边结构,即在黑云母边部出现由角闪石及辉石等镁铁质矿... 矿物的不平衡结构是岩浆混合、不平衡结晶以及岩浆-流体交代等过程的重要指标。在长江中下游宁芜盆地娘娘山破火山口的早白垩世娘娘山组黝方石响岩中,黑云母斑晶发育了罕见的逆反应边结构,即在黑云母边部出现由角闪石及辉石等镁铁质矿物组成的反应边,但对其成因长期以来缺少深入研究。文章通过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查明宁芜盆地娘娘山组黝方石响岩中具逆反应边结构的黑云母具有核-幔-边结构,其核部为原生黑云母,靠近逆反应边的幔部为高温熔蚀再平衡结晶成因的黑云母,边部为角闪石。黑云母及角闪石的温压计算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黑云母结晶温度为807~862℃,压力为231~369 MPa;相比之下,“逆反应边”中的角闪石结晶温度为920~949℃,压力为271~309 MPa,其寄主岩浆化学组成类似于亚碱性系列的基性岩浆,较黑云母寄主岩浆更偏基性。黑云母与“逆反应边”中角闪石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差异表明,这种特殊的“逆反应边”结构是早期碱性岩浆与晚期基性亚碱性岩浆混合的结果。矿物CSD计算表明,反应边的形成可能仅先于火山喷发一个月左右,暗示岩浆混合可能是导致火山喷发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机制 岩浆混合 黑云母逆反应边 角闪石 黝方石响岩 宁芜盆地娘娘山
下载PDF
滇西腾冲中更新世英安质岩浆的爆发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丁磊磊 刘嘉麒 +1 位作者 郭正府 张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125,共13页
本文对腾冲马站钻孔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SIMS 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及岩浆喷发前的岩浆状态,从而揭示腾冲火山喷发机制。根据矿物组成将腾冲钻孔的中酸性火山岩分为两层:上层灰白色角闪熔岩... 本文对腾冲马站钻孔的中酸性火山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SIMS 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及岩浆喷发前的岩浆状态,从而揭示腾冲火山喷发机制。根据矿物组成将腾冲钻孔的中酸性火山岩分为两层:上层灰白色角闪熔岩(矿物组合:单斜辉石+斜方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钛磁铁矿+磁铁矿+石英);下层黑色辉石熔岩(矿物组合: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钛磁铁矿+磁铁矿)。腾冲钻孔中酸性火山岩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环带明显,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灰白色角闪熔岩的结晶年龄为0.7Ma,黑色辉石熔岩中最年轻的锆石为0.6Ma;结合上覆中更新世粗面岩,我们推断其喷发时代为中更新世。地球化学显示角闪熔岩和辉石熔岩都为高钾钙碱性英安岩。相似的全岩和斑晶核部的地化特征,指示角闪英安岩和辉石英安岩来自同一个岩浆房。综合斑晶的地化特征及平衡结晶的温压条件,我们认为早期的岩浆房经历一次基性岩浆补给事件,导致火山爆发产生黑色辉石英安岩,后期岩浆房又经历一次酸性岩浆补给事件,导致火山爆发产生灰白色角闪英安岩。两次岩浆补给事件是导致火山爆发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 英安质 岩浆房 岩浆混合 喷发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达里诺尔晚新生代火山群喷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勇伟 樊祺诚 +2 位作者 李霓 王佳龙 邹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达里诺尔火山群有近百座晚新生代单成因火山,其地质地貌形态各异,喷发形式多样。这些火山既有爆破式喷发,如:夏威夷式喷发,斯通博利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喷发和射汽岩浆喷发;也有溢流式喷发,如盾状火山;还有岩浆缓慢侵出,如大黑山。火山... 达里诺尔火山群有近百座晚新生代单成因火山,其地质地貌形态各异,喷发形式多样。这些火山既有爆破式喷发,如:夏威夷式喷发,斯通博利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喷发和射汽岩浆喷发;也有溢流式喷发,如盾状火山;还有岩浆缓慢侵出,如大黑山。火山群内典型火山机构表明,不同的喷发方式穿插于火山喷发过程:早期火山活动多以侵出和溢流为主,逐渐转变为岩浆爆破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斯通博利式),晚期又过渡为溢流式喷发,喷发过程大体经历一个爆破强度弱-强-弱的转变。射汽岩浆型的火山则是以剧烈的射汽岩浆爆炸开始,后期逐渐转弱为岩浆爆破喷发和溢流喷发。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产物出现牛顿流体,宾汉流体,层流,颗粒流,涌流,空降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形式,自火口向远源运动,形成差异化的火山产物。岩浆的输送速率、上升速度,以及围岩的类型,可能是造成达里诺尔火山群多样化喷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诺尔火山群 单成因火山 喷发特征 喷发物运移机制
下载PDF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质学研究的若干进展与灾害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魏海泉 金伯禄 刘永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5-312,共8页
通过以减轻火山灾害为目的的天池火山锥体顶部地区地质填图工作 ,发现了天池火山锥体附近不同期次火山泥石流 ,部分火山泥石流显示的高温定位特征指示了其与千年大喷发的成因联系。这些火山泥石流构成了严重的火山泥石流灾害 ,天池火山... 通过以减轻火山灾害为目的的天池火山锥体顶部地区地质填图工作 ,发现了天池火山锥体附近不同期次火山泥石流 ,部分火山泥石流显示的高温定位特征指示了其与千年大喷发的成因联系。这些火山泥石流构成了严重的火山泥石流灾害 ,天池火山锥体近顶部大型滑坡体的发现则指示了天池火山另一种重要的灾害类型。滑坡体堆积物结构上可分为 3种类型。天池火山千年大喷发时不同成分与物性的岩浆混合作用十分发育 ,指示了天池火山喷发前不同岩浆批的混合与共喷发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池火山 火山地质 喷发机制 灾害分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GeoEast解释系统在松辽盆地王府断陷火山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佳 黄棱 +1 位作者 王丽丽 王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48-153,7,共6页
火山岩作为一种特殊岩性储集层,其岩相变化复杂,岩体空间叠置,地震识别预测难度较大。以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火石岭组地层为例,本文在建立火山岩相地震响应识别模式的前提下,按照"围口打沿"的思路,开展有利近火山口亚相的地... 火山岩作为一种特殊岩性储集层,其岩相变化复杂,岩体空间叠置,地震识别预测难度较大。以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火石岭组地层为例,本文在建立火山岩相地震响应识别模式的前提下,按照"围口打沿"的思路,开展有利近火山口亚相的地震预测与识别,通过应用GeoEast解释系统中构造导向滤波、多窗口倾角扫描、拟声波重构等技术,同时辅助应用Jason软件中的体控相控特征参数反演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火山口精细刻画、火山通道识别及火山岩有利储层预测等问题,为该区火山岩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可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火山岩储层 多窗口倾角扫描 喷发机制 岩相
下载PDF
陕西熊耳群火山岩系特征
9
作者 李雄 《陕西地质》 1994年第2X期38-45,共8页
陕西熊耳群与豫西熊耳群同属华北板块南缘中元古代裂陷火山活动的产物,与之相比缺失下部,其中部以酸─中酸性岩石为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上部以中基性─基性熔岩为主,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岩石总的特征是富钾、高硅、低钠。火山... 陕西熊耳群与豫西熊耳群同属华北板块南缘中元古代裂陷火山活动的产物,与之相比缺失下部,其中部以酸─中酸性岩石为主,属拉斑玄武岩浆系列;上部以中基性─基性熔岩为主,属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岩石总的特征是富钾、高硅、低钠。火山岩系为双模式火山岩套,早期为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并具3个串珠状分布的古火山口,其喷发环境为浅海─滨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耳群 火山岩 岩浆系列 喷发机制
下载PDF
《监测大地活动——新地震·火山像》一书评介
10
作者 力武常次 罗岚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监测大地活动-新地震·火山像》 书评 断层运动 地震记录 火山喷发机制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Mixing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Turbulent Jet Flow with Tabbed Nozzle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薇 姜楠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8年第3期164-172,共9页
Flow visualization and hot-wir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ere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ize and number of tabs on jet flow field and vortex structure generation mechanism. Streamwise vortices generat... Flow visualization and hot-wir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ere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size and number of tabs on jet flow field and vortex structure generation mechanism. Streamwise vortices generated by the tab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numbers were observed from the flow visualization images. Combined with flow visualization, hot-wire measurement gave a quantitative insight of the effect of various tabbed jet flows. Instantaneous two-component velocity signals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velocity components) at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along radius direction and streamwise direction with different tabbed jet nozzles were measured using hot-wire anemometer. Average flow field parameters of tabbed jet flow such as mean velocity, tur-bulence intensity, vortic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tab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number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ircular no-tab jet flow.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a series of counter-rotating quasi-streamwise vortices, azimuthal vortices and double-row azi-muthal vortex are the reasons for mixing enhancement of tabbed turbulent jet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bbed nozzle mixing enhancement hot-wire anemometry flow visualization
下载PDF
高考科技文阅读十大“雷区”
12
作者 姜有荣 《高中生(高考)》 2005年第24期4-6,共3页
关键词 干扰项 阿克塞尔 命题者 国际象棋 科技文 磁层亚暴 从地球到月球 中条山 信号通路 黄河谷地 地球同步轨道 喷发机制 地理空间
原文传递
Numerical Study of Combining Steady Vortex Generator Jets and Deflected Trailing Edge to Reduce the Blade Numbers of Low Pressure Turbine Stage
13
作者 Li Chao YAN Peigang +2 位作者 Wang Xiangfeng HAN Wanjin WANG Qingcha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511-517,共7页
A flow control system that combined steady Vortex Generator Jets and Deflected Trailing-edge(VGJs-DT) to decrease the low pressure turbine(LPT) blade numbers was presented.The effects of VGJs-DT on energy loss and flo... A flow control system that combined steady Vortex Generator Jets and Deflected Trailing-edge(VGJs-DT) to decrease the low pressure turbine(LPT) blade numbers was presented.The effects of VGJs-DT on energy loss and flow of low solidity low pressure turbine(LSLPT) cascades were studied.VGJs-DT was found to decrease the energy loss of LSLPT cascade and increase the flow turning angle.VGJs-DT decreased the solidity by 12.5%without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nergy loss.VGJs-DT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steady VGJs.VGJs-DT decreased the energy loss and increased the flow angle of the LSLPT cascade with steady VGJs.VGJs-DT can use 50%less mass flow than steady VGJs to inhibit the flow separation in the LSLPT cascade.The deflected trailing edge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steady VGJs to resist flow separation.Overall,VGJs-DT can be used to control flow separation in LPT cascade and reduce the blade numbers of low pressure turbin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cascade turbine resist blade Turbine Numbers turbulence projection pitc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