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噁唑啉化合物增容PET/PA66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玉君 何国山 +1 位作者 陈仕国 侯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15,共3页
合成了双唑啉化合物 (BOZ) ,制备了PET/PA66/BOZ共混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 ,表明BOZ的加入改善了PET/PA66的相容性 ,BOZ是反应性的界面相容剂 ;测试了共混物的力学机械性能 ,结果显示BOZ在适合的添加量时 ,冲击强度、弯... 合成了双唑啉化合物 (BOZ) ,制备了PET/PA66/BOZ共混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 ,表明BOZ的加入改善了PET/PA66的相容性 ,BOZ是反应性的界面相容剂 ;测试了共混物的力学机械性能 ,结果显示BOZ在适合的添加量时 ,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恶化合物 增容 PET PA66 共混体系 研究 聚酯 尼龙66 增容剂 冲击性能
下载PDF
新型异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齐传民 王蕴峰 +1 位作者 张关心 冯淑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7-789,共3页
合成了 6个新的取代苯基异恶唑类化合物 (C) ,探讨了它们的合成方法 ,它们的结构均经过IR ,1HNMR ,元素分析等确证 .初步药理实验显示部分异恶唑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其中C5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关键词 异恶化合物 环合反应 异恶啉-N-氧化物 生物活性 药物化学 合成 结构表征
下载PDF
新型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全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郝金恒 翟鑫 +4 位作者 袁立 黄亮 王志谦 刘亚婧 宫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6-79,84,共5页
目的设计合成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 目的设计合成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间氟苯胺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MS确认。体外试验表明:化合物Ⅱa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利奈唑酮相当,化合物Ⅱb、Ⅱc 和Ⅱd 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化学合成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 利奈 抗菌活性
下载PDF
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小红 周立刚 李健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共5页
苯并噁唑嗪酮化合物是禾本科作物中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抗菌、抗虫、化感等重要生物活性,此类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其在植物中的分布、结构、种类、生物合成、遗传性和生物活性。
关键词 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次生物质 苯并噁唑琳酮 植物保护
下载PDF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翟鑫 洪伟 +1 位作者 熊莺 宫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3-266,M003,共5页
目的设计合成唑烷酮类化合物 ,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 3,4 二氟硝基苯为原料 ,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 ,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 目的设计合成唑烷酮类化合物 ,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 3,4 二氟硝基苯为原料 ,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 ,检测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与结论合成了 10个新化合物 ,经1H NMR、MS确证其结构。体外试验表明 :化合物 7f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对照药物利奈唑酮相当 ,化合物 7a、8c和8d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制备 化学合成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 利奈 抗菌活性
下载PDF
3--氟4-(2-芳基噻-唑4-基)苯基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翟鑫 杨有斌 +2 位作者 胡丰 姚鹏 宫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3--氟4-(2-芳基噻-唑4-基)苯基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R)-环氧氯丙烷和间氟苯基异氰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新的合成路线制备了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目的设计并合成3--氟4-(2-芳基噻-唑4-基)苯基唑烷酮类化合物,初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R)-环氧氯丙烷和间氟苯基异氰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新的合成路线制备了目标化合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确认,10个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IXc和Xc的活性较好,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麻黄碱衍生噁唑烷类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利军 王富强 +1 位作者 谢慧军 戴小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0,共3页
Th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oxazolidine derivatives was accomplished,starting from ephedrine,pseudo-ephedrine and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Seven kinds of new substituted phenyl-3,4-dimethyl-5 phenyloxazolidine we... Th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oxazolidine derivatives was accomplished,starting from ephedrine,pseudo-ephedrine and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Seven kinds of new substituted phenyl-3,4-dimethyl-5 phenyloxazolidine were first reported.At the same time,the stereo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for these oxazolid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衍生噁唑烷类化合物 立体选择性合成 麻黄碱类前体药物 麻黄生物碱 苯甲醛
下载PDF
噁唑烷酮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Ⅹa因子抑制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慧 杨凌云 +1 位作者 周金培 张惠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以利伐沙班结构为基础,根据其与Ⅹa因子相互作用的特点对其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报道的唑烷酮醚类化合物(7a^7m)。所合成化合物结构均经IR,1H NMR和MS确证,并测定了目标衍生物Ⅹa因子抑制活性。实验数据表明,所合成化合... 以利伐沙班结构为基础,根据其与Ⅹa因子相互作用的特点对其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报道的唑烷酮醚类化合物(7a^7m)。所合成化合物结构均经IR,1H NMR和MS确证,并测定了目标衍生物Ⅹa因子抑制活性。实验数据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均表现出了一定的Ⅹa因子抑制活性,但活性低于利伐沙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烷酮醚类化合物 利伐沙班 衍生物 合成 Ⅹa因子抑制剂 抑制活性
下载PDF
2-噁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晓东 佘万能 姚志敏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2003年第5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2-噁唑化合物 合成 应用 杂环化合物 活性
下载PDF
双噁唑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研究(Ⅳ)与酸酐并用及与固态缩聚法联用
10
作者 陈玉君 杨始堃 +1 位作者 游飞越 潘鉴元 《聚酯工业》 CAS 1997年第3期17-19,共3页
研究了双唑啉化合物与酸酐并用及固态缩聚法联用,以提高双唑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扩链效果的技术和原理,表明两个方法均是有效的。
关键词 双恶化合物 偶联 扩链 聚酯纤维 缩聚
下载PDF
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月娥 车志平 +4 位作者 刘圣明 夏彦飞 杨晨光 胡梅 陈根强 《现代农药》 CAS 2018年第4期8-11,共4页
为了研究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抑菌先导化合物。在0.1 g/L质量浓度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唑啉类化合物对小麦... 为了研究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噁唑啉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抑菌先导化合物。在0.1 g/L质量浓度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3,4-唑啉类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化合物14对所测5种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9和化合物14对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5种植物病原菌活性较好,其抑制率分别为15.69%~31.08%和16.28%~29.41%,表现出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初步拟定将这2个化合物作为进一步衍生修饰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N-苯磺酰基吲哚-3-基)-3-N-酰基-5-苯基-1 3 4-噁唑啉类化合物 菌丝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麻黄碱衍生噁唑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特征研究
12
作者 王富强 刘利军 +1 位作者 谢慧军 戴小军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分别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原料通过简便的方法,立体选择性的合成了9种恶唑烷类化合物,并根据其波谱数据确定了他们的结构和构型,分析了非对映异构体的光谱特征.
关键词 衍生恶烷类化合物 合成 光谱特征 麻黄碱 伪麻黄碱
下载PDF
综合化学实验:通过多米诺反应一步合成呋喃联噁唑盐类化合物
13
作者 茹婷婷 初学峰 刘杉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9期279-280,共2页
根据本校教师科研课题的相关成果,设计了一个综合型有机化学实验,安排实验学时28学时。该实验部分分为两步:第一步,反应底物的制备,以乙酰乙酰芳胺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制备N-炔丙基-α-乙酰基环丙基酰胺类化合物;第二步,反... 根据本校教师科研课题的相关成果,设计了一个综合型有机化学实验,安排实验学时28学时。该实验部分分为两步:第一步,反应底物的制备,以乙酰乙酰芳胺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制备N-炔丙基-α-乙酰基环丙基酰胺类化合物;第二步,反应底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开环和分子内成环反应,最终生成呋喃联噁唑盐类化合物,并对最终产物结构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综合实验 教学模式 呋喃联噁唑盐类化合物
下载PDF
3-(吗啉吡啶基)-5-取代异噁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光剑 陈东亮 +2 位作者 卢锐炯 王晓军 鄢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75-1581,共7页
以6-氯-3-吡啶甲醛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吗啉吡啶基)-5-取代异噁唑类化合物,并用IR,1HNMR,13CNMR和MS进行了结构确证.这些化合物均以异噁唑为母核,具有近似的平面结构,在异噁唑环的3-位引入吗啉吡啶基,而在5-位引入酯基... 以6-氯-3-吡啶甲醛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吗啉吡啶基)-5-取代异噁唑类化合物,并用IR,1HNMR,13CNMR和MS进行了结构确证.这些化合物均以异噁唑为母核,具有近似的平面结构,在异噁唑环的3-位引入吗啉吡啶基,而在5-位引入酯基、取代氨基、三唑环和噁唑烷酮环.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发现与噁唑烷酮类上市药物利奈唑胺相比,目标化合物均显示出更低的抗菌活性,最低抑制浓度(MIC)大于32mg/L,这些试验结果表明异噁唑母核的5-位缺乏sp3杂化结构,可能会导致抗菌活性的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化合物 合成 抗菌活性 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
下载PDF
双噁唑啉化合物偶联聚酯的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偶联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始 陈玉君 +1 位作者 游飞越 潘鉴元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0-13,共4页
报告双唑啉化合物(BOZ)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偶联扩链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偶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一样,特性粘数([η])在3~6min迅速达到极大值,随后缓慢下降,PBT熔点较低,故此反应可在较低... 报告双唑啉化合物(BOZ)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的偶联扩链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偶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一样,特性粘数([η])在3~6min迅速达到极大值,随后缓慢下降,PBT熔点较低,故此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偶联效率与PET的结果相近,以丁二酸为模型化合物考察表明偶联作用是在羧基进行,同时反应的最低温度可至16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恶化合物 偶联反应 聚酯 PBT
下载PDF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翠 周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全合成抗菌药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计算118个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和分子连接性指数等描述符,用偏最小二乘(PLS)对其进行筛选,得到9个对抗菌活性有重要影响的分子描述符,然后分别用PLS方法和改进的... 目的研究新型全合成抗菌药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计算118个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和分子连接性指数等描述符,用偏最小二乘(PLS)对其进行筛选,得到9个对抗菌活性有重要影响的分子描述符,然后分别用PLS方法和改进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建立这些描述符及其抗菌活性之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的模型。结果比较ANN模型与PLS模型的结果,证明了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论所建立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能有效地进行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的预测,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BP人工神经网络 偏最小二乘 噁唑烷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5-苯并硫氮杂卓-α-(N-噁唑烷酮基)-β-内酰胺类化合物
17
作者 王兰芝 朱智甲 +2 位作者 辛云 张萍 李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1 5-苯并硫氮杂卓-α-(N-噁唑烷酮基)-β-内酰胺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杂卓 Β-内酰胺
下载PDF
5个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倩玲 温福龙 +4 位作者 袁阳 吴怡 马文博 褚以文 赵克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 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模式菌,研究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5个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抑制活性,采用qRT-PCR测试其对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下调... 目的 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模式菌,研究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测定5个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抑制活性,采用qRT-PCR测试其对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下调作用,并评估化合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的保护活性。结果 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PAO1生物膜、绿脓菌素、运动能力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作用机制均是并显著下调PAO1中10个已知的受群体感应系统正调控的基因。化合物SIIA-MA2与SIIA-MA4对秀丽隐杆线虫感染模型具有良好的体内保护活性,其中化合物SIIA-MA2对急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化合物SIIA-MA4对慢性感染模型具有显著保护活性。结论 恶唑烷酮类新化合物SIIA-MA2和SIIA-MA4通过抑制PAO1群体感应系统发挥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酮类化合物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 群体感应抑制剂
下载PDF
2─噁唑啉化合物改性PET的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石永刚 潘思黎 《合成技术及应用》 1994年第4期7-11,39,共6页
用DSC法研究了双─2─唑啉基苯改性PRT的结晶动力学.采用等温和非等漫结晶两种动力学研究方法,获得对PET改性前后结品行为和动力学参数差别的实验数据,为此助剂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化合物 改性 聚酯纤维 结晶
下载PDF
超声-微波辅助合成2-吡啶基噁唑啉化合物
20
作者 武春阳 顾承志 代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98-502,共5页
以吡啶甲酸和氨基醇为原料,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一水物(HOBt.H2O)为缩合剂,得到β-羟基酰胺,产率在95%以上;再用三氯氧磷处理,得到β-氯代酰胺,产率在69%以上;最后在超声-微波辅助条件下,用N... 以吡啶甲酸和氨基醇为原料,1-乙基-3-(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一水物(HOBt.H2O)为缩合剂,得到β-羟基酰胺,产率在95%以上;再用三氯氧磷处理,得到β-氯代酰胺,产率在69%以上;最后在超声-微波辅助条件下,用NaOH的甲醇溶液处理β-氯代酰胺10min,合成2-吡啶基噁唑啉化合物,产率在86%以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 H NMR及13 C NMR高分辨质谱确认。考察β-氯代酰胺、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比、水和甲醇用量、辐照时间、微波功率以及反应温度对合成2-吡啶基噁唑啉化合物的影响,当氯代酰胺为1.6mmol时,其较优结果分别为1∶40、10和25mL、10min、80W以及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醇 吡啶甲酸 2-吡啶基噁唑化合物 超声-微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