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何以韩国儒学?
1
作者
李甦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28,35,共9页
韩国儒学的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韩国儒学者的哲学论辩;二是对中国儒学尤其是对中国朱子学的发展;三是因应国家的危难.韩国儒学也由此形成了有别于中国儒学和日本儒学的重“情”重“实”的特性.
关键词
李退溪
李栗谷
四七论辩
理气用事
实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钦顺哲学思想在朝鲜性理学史上的影响——以16世纪朝鲜性理学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朴志勋
《韩国研究论丛》
2007年第3期312-328,共17页
韩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思想方面也不例外。在思想与文化的流转过程中,因国情、民族文化心理等的不同,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并不大为人关注的思想家,在韩国思想界很受瞩目。中国明代中叶的罗钦顺就很具有代表性。...
韩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思想方面也不例外。在思想与文化的流转过程中,因国情、民族文化心理等的不同,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并不大为人关注的思想家,在韩国思想界很受瞩目。中国明代中叶的罗钦顺就很具有代表性。明代中期,中国学术情况是朱子学渐有式微,而王学崛起。但同期朝鲜和中国学术情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钦顺
性理学
理学史
王阳明心学
奇大升
整庵
四七论辩
困知记
中国学术
朱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国诠释学与“四七”论
3
作者
李甦平
《国际汉学》
2003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黄俊杰教授近来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东亚诠释学'。他的解释是:'所谓‘东亚诠释学’,是指东亚学术史上源远流长的经典注疏传统中所呈现的,具有东亚文化特质的诠释学。'本文拟在这一前提下,通过韩国儒学史上著名的'...
黄俊杰教授近来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东亚诠释学'。他的解释是:'所谓‘东亚诠释学’,是指东亚学术史上源远流长的经典注疏传统中所呈现的,具有东亚文化特质的诠释学。'本文拟在这一前提下,通过韩国儒学史上著名的'四七论辩',剖析韩国诠释学的特点、内容及其反映出的韩民族的思维方式。一韩国诠释学的特点韩国诠释学是对中国诠释学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可在其与中国诠释学的比较中窥见。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昌盛的注疏之学。诠释者借助于文字、音韵、训诂、考据学等方法,以解释古人思想的原意和文本的原义。由于所采取的诠释方法和侧重点的差异,而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之争。从解释的视角来看,古文经学侧重于文字训诂,他们认为'读书当先通训诂,始能治经'。这是强调必须先搞通文字的形、音、义及其形体结构,然后方可理解原典的意义。'学者之考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四七论辩
四端
古文经学
诠释方法
退溪全书
性理学
论四端七情书
原典
李退溪
原文传递
题名
何以韩国儒学?
1
作者
李甦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28,35,共9页
文摘
韩国儒学的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韩国儒学者的哲学论辩;二是对中国儒学尤其是对中国朱子学的发展;三是因应国家的危难.韩国儒学也由此形成了有别于中国儒学和日本儒学的重“情”重“实”的特性.
关键词
李退溪
李栗谷
四七论辩
理气用事
实学
Keywords
Li Tuixi
Li Ligu
Four--Sevens Argument
act with reason and Qi
practical learning
分类号
K892.98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钦顺哲学思想在朝鲜性理学史上的影响——以16世纪朝鲜性理学为中心
被引量:
1
2
作者
朴志勋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
出处
《韩国研究论丛》
2007年第3期312-328,共17页
文摘
韩国传统文化的很多方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思想方面也不例外。在思想与文化的流转过程中,因国情、民族文化心理等的不同,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并不大为人关注的思想家,在韩国思想界很受瞩目。中国明代中叶的罗钦顺就很具有代表性。明代中期,中国学术情况是朱子学渐有式微,而王学崛起。但同期朝鲜和中国学术情况不同。
关键词
罗钦顺
性理学
理学史
王阳明心学
奇大升
整庵
四七论辩
困知记
中国学术
朱子学
分类号
B31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诠释学与“四七”论
3
作者
李甦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国际汉学》
2003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文摘
黄俊杰教授近来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东亚诠释学'。他的解释是:'所谓‘东亚诠释学’,是指东亚学术史上源远流长的经典注疏传统中所呈现的,具有东亚文化特质的诠释学。'本文拟在这一前提下,通过韩国儒学史上著名的'四七论辩',剖析韩国诠释学的特点、内容及其反映出的韩民族的思维方式。一韩国诠释学的特点韩国诠释学是对中国诠释学的继承和发展,其特点可在其与中国诠释学的比较中窥见。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昌盛的注疏之学。诠释者借助于文字、音韵、训诂、考据学等方法,以解释古人思想的原意和文本的原义。由于所采取的诠释方法和侧重点的差异,而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之争。从解释的视角来看,古文经学侧重于文字训诂,他们认为'读书当先通训诂,始能治经'。这是强调必须先搞通文字的形、音、义及其形体结构,然后方可理解原典的意义。'学者之考字,
关键词
诠释学
四七论辩
四端
古文经学
诠释方法
退溪全书
性理学
论四端七情书
原典
李退溪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何以韩国儒学?
李甦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罗钦顺哲学思想在朝鲜性理学史上的影响——以16世纪朝鲜性理学为中心
朴志勋
《韩国研究论丛》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韩国诠释学与“四七”论
李甦平
《国际汉学》
200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