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国学院述略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正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四川国学院之前期存古学堂设立于1910年,学堂以保存国学为宗旨,以理学、经学、史学、词章为主课,声韵小学(文字学)亦为诸生所必修。事实上,存古成为当时四川培养国学人才的最高学府。其所聘教席皆当时国学才俊,著名者有多位,如谢无量、... 四川国学院之前期存古学堂设立于1910年,学堂以保存国学为宗旨,以理学、经学、史学、词章为主课,声韵小学(文字学)亦为诸生所必修。事实上,存古成为当时四川培养国学人才的最高学府。其所聘教席皆当时国学才俊,著名者有多位,如谢无量、曾学传、吴之英等。1912年,存古学堂改四川国学院,学院以研究国学、发扬国粹、续修通志、切于实用为宗旨。吴之英为院正,刘师培为院副,楼黎然、曾学传、廖平等名师受聘。1914年,又改国学学校,廖平继任校长,新聘宋育仁任教务长。国学院前后虽仅约五年,但因师资高明,诸生多俊秀青年,却也出了不少杰出人才,如蒙文通、向宗鲁、彭云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古学堂 四川国学院 国学学校
下载PDF
壬子癸丑学制下四川国学院的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红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0-35,共6页
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初年建立的一套新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成立于1912年的四川国学院正是众多传统学校中的一个代表,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它选择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道路,力求寻找国学教育在西方学制下的融合之路。国学院的... 壬子癸丑学制是民国初年建立的一套新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成立于1912年的四川国学院正是众多传统学校中的一个代表,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它选择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道路,力求寻找国学教育在西方学制下的融合之路。国学院的发展历程从具体而微的角度揭示了传统教育的艰难转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子癸丑学制 传统学校 四川国学院
原文传递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共11页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的角度增进我们对近代蜀学传承和演变的认知,而从省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季民初的社会、文化与学术,应可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国学院 四川存古学堂 保存国粹 官绅合作 近代蜀学
下载PDF
谢无量与蜀学
4
作者 舒大刚 《文史杂志》 2023年第2期4-12,共9页
谢无量在蜀中的教学、学术和交谊活动,推动了近世四川教育与学术的发展。他提出“蜀有学,先于中原”;“儒之学蜀人所创”;“道者蜀人所创”;“释家者异邦之学,蜀所传者二宗(禅宗、华严宗)”;“文章惟蜀士独盛”等诸说,既振聋发聩,又持... 谢无量在蜀中的教学、学术和交谊活动,推动了近世四川教育与学术的发展。他提出“蜀有学,先于中原”;“儒之学蜀人所创”;“道者蜀人所创”;“释家者异邦之学,蜀所传者二宗(禅宗、华严宗)”;“文章惟蜀士独盛”等诸说,既振聋发聩,又持之有据,值得今人深思而熟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国学院 《蜀学会叙》 蜀人贡献
下载PDF
Synchronous incident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and epithelial malignant tumors 被引量:24
5
作者 Yan-Jun Liu Zhou Yang +3 位作者 Lang-Song Hao Lin Xia Qian-Bin Jia Xiao-Ting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6期2027-2031,共5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incident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and its etiopathogenesis.METHODS: From January 1, 2000 to December 31, 2007, 13 804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epithelial malignant t... AIM: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incident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and its etiopathogenesis.METHODS: From January 1, 2000 to December 31, 2007, 13 804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epithelial malignant tumor (EMT) and 521 cases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PAC)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surgery at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and the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West China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ina.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data of 311 cases of primary GIST, including 257 cases with clinical GIST and 54 cases of incidental GIST were analyzed.RESULTS: Of the 311 patients, 54 had incidental GIST, accounting for 17.4%. Of these tumors, 27 were found in 1.13%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22 in 0.53% patients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GAC), 2 in 0.38% patients with PAC, 2 in 0.03%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and 1 in one patient with GAC accompanying ESCC,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incidental GIST presented symptom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with EMT. All incidental GIST lesions were small in size, and the majority had a low mitotic activity while only 1.9% (5/257) of clinical GIST lesions had a high risk.CONCLUSION: Incidental GIST may occur synchronously with other tumors and has a high prevalence in males. Surgery is its best treatment mod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ultitumor Synchronous tum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