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战杰 孙鹏 +5 位作者 吴锦生 王思夏 马俊伟 申林 邢长泰 刘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16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随访5个月~7年,随访方式门诊及微信,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色泽及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单叶皮瓣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待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7年,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其中3例外形略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手术,术后外形满意。皮瓣供区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增生。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由旋股外侧动脉滋养,该动脉解剖分支位置相对稳定,穿支多,适合进行分叶皮瓣的设计。分叶设计及切取的方式既可以修复位置相近的多处创面;又可以将受区的宽度转化为供区的长度,使供区一期闭合创口;同时,在手足解剖分界部位通过分叶设计可以展现良好的生理折线。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的的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四肢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2
作者 彭凤 易建平 +1 位作者 杨敏 王艳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6-553,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252例与验证...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9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252例与验证组108例。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及效果。结果27个研究变量纳入LASSO回归模型中进行筛选,基于最小值与标准化构建2个模型。模型1共纳入12个变量,分别为体质量指数(BMI)、使用钢板、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3天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血清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模型2共纳入7个变量,分别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及ESR。以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为因变量,模型1与模型2中经LASSO回归筛选出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模型1结果显示:BMI≥28 kg/m 2、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Ⅲ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使用钢板、引流管放置时间≥6 d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ESR均为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2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6 d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及ESR均为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1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95%CI:0.898~1.000)、0.981(95%CI:0.956~1.000),且模型1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未偏离完美拟合,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模型2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95%CI:0.787~0.977)、0.921(95%CI:0.843~1.000),且模型2在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偏离完美拟合,校准曲线一致性不佳。结论BMI、合并糖尿病、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使用钢板、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3天外周血CAR、PCT/ALB、IL-6、NLR、ESR是引发老年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四肢骨折 切口感染 列线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3
作者 马文祥 张静 +1 位作者 王麒麟 吴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5例。干预组患者在围术期开展疼痛教育,并按照中重度疼痛情况给予预防镇痛方案,未干预组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5例。干预组患者在围术期开展疼痛教育,并按照中重度疼痛情况给予预防镇痛方案,未干预组患者未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爆发痛处理前评分、爆发痛次数及爆发痛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前及术后1、2、3 d,干预组NRS评分分别为(3.38±0.80)、(2.49±1.74)、(2.04±1.33)、(1.35±1.02)分,未干预组分别为(5.40±0.60)、(3.29±2.03)、(2.69±1.80)、(1.23±1.24)分;两组患者术后3 d 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术前及术后1、2 d NRS评分显著低于未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爆发痛发生率22.35%低于未干预组的56.4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干预组爆发痛处理前评分(5.00±0.83)分显著低于干预组的(5.71±0.91)分,爆发痛次数(1.21±0.42)次/例显著低于干预组的(1.73±0.96)次/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13.23±4.57)d短于未干预组的(13.60±4.94)d,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住院费用(27014.31±8713.36)元少于未干预组的(29202.46±8797.56)元,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患者基于FTS理念建立围术期疼痛管理模式,其围术期疼痛得以有效控制,爆发痛次数及爆发痛发生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围术期 四肢骨折 快速康复手术
下载PDF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鱼红进 杨文斌 +1 位作者 闫玉 刘兴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2-1637,共6页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108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6例、女32例,年龄(54.17±14.... 目的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108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6例、女32例,年龄(54.17±14.62)岁。依据80/20定律随机分为训练集(86例)和验证集(22例)。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内谵妄的发病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筛查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86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中18例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20.93%(18/86)。谵妄组患者的年龄、脑卒中史占比、术中低氧血症占比、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1(sTNFR1)水平均高于非谵妄组(均P<0.05)。年龄(OR=3.187,95%CI 1.176~8.633)、脑卒中史(OR=3.684,95%CI 1.359~9.979)、术中低氧血症(OR=4.958,95%CI 1.830~13.431)、血清sTNFR1(OR=4.591,95%CI 1.695~12.435)均是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均P<0.0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86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灵敏度为0.825(95%CI 0.741~0.922),特异度为0.829(95%CI 0.753~0.906),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 0.808~0.91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验证集22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灵敏度为0.799(95%CI 0.706~0.881),特异度为0.732(95%CI 0.658~0.827),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 0.791~0.915)。结论年龄、脑卒中史、术中低氧血症、血清sTNFR1均与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有关,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测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开放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 谵妄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X线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陈志勇 刘延玲 +2 位作者 张臣 张亮 卓兵芝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144-2147,共4页
目的:探讨X线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诊断进行判断,总结X线和多层螺旋CT(MSCT)对四肢骨关节骨... 目的:探讨X线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诊断进行判断,总结X线和多层螺旋CT(MSCT)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检出准确率及诊断效能。结果:80例疑似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经手术诊断确诊为75例,其中腕关节骨折18例,踝关节后踝骨折13例,膝关节骨折15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0例,掌骨基底部骨折9例,髋关节骨折10例。MSCT检查在踝关节后踝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敏感度91.18%、特异度71.74%、准确度80.00%,MSCT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敏感度为97.22%、特异度87.50%、准确度96.25%。MSCT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效能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多层螺旋CT对四肢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多层螺旋CT 四肢骨关节骨折
下载PDF
呼吸训练对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步行耐力及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岳青 张通 +5 位作者 胡晓诗 李思佳 冯啊美 周天添 杨冰兵 郭荣荣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痉挛型四肢瘫(spastic quadriplegia,SP)患儿步行耐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SP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60 m...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痉挛型四肢瘫(spastic quadriplegia,SP)患儿步行耐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SP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60 min/次),试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40 min/次)和呼吸训练(20 min/次);两组训练频率为1次/d,5 d/周,连续4周。分别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eter work test,10MWT)速度、6分钟步行测试(6-minute walk test,6MWT)距离、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评估患儿训练前后步行耐力、平衡能力和肺功能。结果60例患儿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12岁,平均(9.0±1.7)岁。两组性别、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两组患儿的6MWT距离、BBS评分、10MWT速度、FVC、FEV1、PEF均高于训练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SP患儿的步行耐力、平衡能力,提高肺功能,增强有氧运动的耐力,降低跌倒风险,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痉挛型四肢 步行耐力 平衡能力 儿童
下载PDF
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游离皮瓣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宋春林 罗成军 朱雨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STI)患者游离皮瓣移植(FFT)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行FFT的575例四肢创伤性STI患者为研究对象,7︰3随机分为建模组(n=403)和验证组(n=172)。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STI)患者游离皮瓣移植(FFT)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行FFT的575例四肢创伤性STI患者为研究对象,7︰3随机分为建模组(n=403)和验证组(n=1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四肢创伤性STI患者FFT修复失败的危险因素。利用R3.6.3软件中rms程序包构建预测四肢创伤性STI患者FFT修复失败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霍斯默-莱梅肖(H-L)拟合度曲线,对列线图模型预测区分度和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6 h(OR=2.179)、吻合血管选择不合理(OR=6.770)、并发感染(OR=4.980)、术中止血不彻底(OR=3.054)、术后固定不牢固(OR=2.132)等,均为四肢创伤性STI患者FFT修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H-L检验χ^(2)=11.889、P=0.546,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48~0.869);验证组H-L检验χ^(2)=6.990、P=0.32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7(95%CI:0.722~0.932)。结论基于受伤至手术时间、吻合血管选择、并发感染、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固定不牢固等5个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四肢创伤性STI患者FFT修复失败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及术后反应分析
8
作者 张雨 李永成 王永利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究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性、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观察组手术、住院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对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 四肢骨折 术后并发症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组合式外固定器与内固定技术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对比效果
9
作者 胡伟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37-40,共4页
目的:对比组合式外固定器与内固定技术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 目的:对比组合式外固定器与内固定技术在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研究组行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对照组行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状况以及围术期疼痛度、创伤应激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3 d、7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上肢与下肢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于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手术效果,缓解术后疼痛度,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抑制创伤应激,并保障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 外固定器 内固定 四肢骨折 肢体功能 效果对比
下载PDF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性骨折治疗中的治疗效果
10
作者 李勇 孙吉亮 +1 位作者 梅克海 张克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实施于四肢长管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四肢长管骨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实施于四肢长管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四肢长管骨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实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疼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24 h、48 h,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简易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的8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骨折治疗优良率和减轻疼痛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以实现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管骨骨折 创伤性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LCP、LC-DCP结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陈建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LC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结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8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LCP组行LCP结合植骨治疗;...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LCP)与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结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8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LCP组行LCP结合植骨治疗;LC-DCP组行LC-DCP结合植骨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操作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所需时间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LC-DCP组术后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LCP组(P<0.05),而两组术后6个月骨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疼痛减轻明显,上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提高(P<0.05),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D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LCP组的23.33%(P<0.05)。结论:LCP、LC-DCP结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均有明显效果,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但与LCP相比,LC-DCP术并发症少,短期内骨痂形成更多,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DCP LCP 植骨 四肢创伤骨折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曹小冬 张海玲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骨伤科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钢板螺钉内固... 目的研究锁定加压钢板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金湖县中医院骨伤科于2019年1月—2023年9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愈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9,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骨折愈合因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可稳定骨折因子状态,提升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骨折 愈合情况 疼痛状态
下载PDF
血管旁路移植术对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
13
作者 于晋辉 田宇 张士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究血管旁路移植术对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20例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移植术治... 目的探究血管旁路移植术对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20例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移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临床指标、血管通畅率及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移植血管长度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血管通畅5例,成功保肢7例,吻合口破裂1例,血栓形成3例,研究组均血管通畅、成功保肢,且均未发生吻合口破裂与血栓形成;但两组患者的成功保肢率、吻合口破裂率、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研究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物理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等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旁路移植术应用于四肢严重创伤伴主干血管缺损患者效果较好,可提高术后血管通畅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旁路移植术 四肢严重创伤 主干血管缺损 血管通畅率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对四肢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瘢痕形态的影响
14
作者 赵敏娟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2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对四肢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瘢痕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四肢Ⅱ度烧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2组治疗期间均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各46例。对照组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对四肢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瘢痕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四肢Ⅱ度烧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2组治疗期间均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各46例。对照组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湿润烧伤膏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血运恢复时间及瘢痕修复情况[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Ⅰ级愈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5 d、30 d后,2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血运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厚度、柔软度、色泽、血管分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四肢Ⅱ度烧伤效果显著,可促进疼痛缓解及创面血运恢复,提高创面Ⅰ级愈合率,改善瘢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烧伤 四肢 湿润烧伤膏 莫匹罗星软膏 疼痛 创面愈合 瘢痕形态
下载PDF
基于“脾主四肢”理论分析中医治疗痰热瘀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15
作者 陈胜男 洪勇 夏波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2期31-34,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治疗现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西医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且无法根治。中医药在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脾主四肢”理论强调脾胃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治疗现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西医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且无法根治。中医药在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脾主四肢”理论强调脾胃对四肢的主要调养作用。痰热瘀结型DPN患者常存在脾虚、湿热、气滞等病理状态。基于“脾主四肢”理论,通过调理脾气以解湿热、活血行络,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本文围绕痰热瘀结型DPN的中医治疗展开综述,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脾主四肢 痰热瘀结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16
作者 高鑫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 目的:分析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患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及骨代谢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患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骨钙素及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中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效促进患肢功能及骨代谢情况改善,利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创伤骨折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代谢
下载PDF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郑春山 王景林 张玉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为四肢骨折患者提供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究为四肢骨折患者提供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施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53例)施以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骨钙素、骨保护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胶原C端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6,P<0.05)。结论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中药熏洗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赵夫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78-0080,共3页
分析中药熏洗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0月射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5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第一批入院的30例设为Ⅰ组,他们都接受常规方式治疗,第二批入院的35例设为Ⅱ组,他们在Ⅰ组的基础上引... 分析中药熏洗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4月~2023年10月射阳县中医院收治的65例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第一批入院的30例设为Ⅰ组,他们都接受常规方式治疗,第二批入院的35例设为Ⅱ组,他们在Ⅰ组的基础上引入中药熏洗,对比Ⅰ、Ⅱ组的效果。结果 Ⅰ组四肢骨折患者疼痛以及肿胀评分比Ⅱ组更高(P<0.05);Ⅰ组的恢复时间比Ⅱ组更长(P<0.05);Ⅰ组生活质量评分比Ⅱ组更低(P<0.05)。结论 中药熏洗在应用于四肢骨折肿胀的治疗中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能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四肢骨折 术后肿胀 疼痛
下载PDF
外固定架与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19
作者 陈善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68-0071,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n=25)和观察组(外固定架,n=25)。比较两组...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n=25)和观察组(外固定架,n=25)。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状况、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更良好,骨折愈合优良率更高,术后第1、3天的疼痛评分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相比于固定术,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时间更短,且骨折愈合更佳、术后疼痛程度更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情况
下载PDF
中药能量包在60例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娜娜 尹震宇 +1 位作者 徐乐勤 李艺娜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能量包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厦门市中医院骨二科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禁食禁水,观察组在... 目的 探讨中药能量包在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厦门市中医院骨二科接受四肢骨折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禁食禁水,观察组在术前晚上22:00、次日术前6 h、术后6 h经少量饮水无不适后口服中药能量包各1次,比较2组术前0.5 h、术后2、6 h口渴、饥饿、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前24 h、术前0.5 h、术后6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出院时围手术期胃肠道管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前0.5 h和术后2 h、6 h口渴、饥饿、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及术前24 h观察组(P<0.05);术前24 h 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0.5 h和术后6 h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术前24 h观察组(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胃肠道管理满意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0%(P<0.05)。结论 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口服中药能量包,可显著改善患者因为较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出现的口渴、饥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以及焦虑症状,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胃肠道管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快速康复 胃肠道管理 中药能量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