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9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探究团头鲂mdh基因功能
1
作者 郭丹丹 郑国栋 +1 位作者 陈杰 邹曙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3,共9页
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与肌肉的生长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影响骨骼肌的能量代谢来调节肌纤维的生长及类型转化,为探索mdh基因在团头鲂中的功能及作用,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团头鲂mdh进行敲除,并对敲除突变体的表型及基因表达变化进行... 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与肌肉的生长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影响骨骼肌的能量代谢来调节肌纤维的生长及类型转化,为探索mdh基因在团头鲂中的功能及作用,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团头鲂mdh进行敲除,并对敲除突变体的表型及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RISPR/Cas9可成功应用于团头鲂mdh基因的敲除,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突变体个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生长性状数据显示,其体重、体长均发生显著变化。qPCR结果显示,敲除突变体中mdh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敲除突变体中,生肌决定因子及肌纤维类型因子基因MyoG、 MyHCⅡa的表达水平随着mdh表达水平的下降显著降低,而MyHCⅡb的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研究表明,CRISPR/Cas9可用于团头鲂基因的高效、快速编辑,也证明mdh基因敲除后可能会抑制团头鲂的生长,在团头鲂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为团头鲂的生长性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mdh基因在团头鲂分子育种中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基因敲除 CRISPR/Cas9 MDH 肌肉生长
下载PDF
鱼袋保活中团头鲂存活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
2
作者 杨涵 张童昊 +3 位作者 YONGSAWADIGUL Jirawat 尹涛 尤娟 刘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93,共14页
为促进活鱼电商物流的发展,本实验采用鱼袋保活运输团头鲂,研究了保活条件对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保活过程中血液应激指标、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当运输环境温度为10℃,鱼和水质量比为1∶3,运输中使用水为曝气自来水时,鱼体存活率最... 为促进活鱼电商物流的发展,本实验采用鱼袋保活运输团头鲂,研究了保活条件对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保活过程中血液应激指标、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当运输环境温度为10℃,鱼和水质量比为1∶3,运输中使用水为曝气自来水时,鱼体存活率最高。在保活过程中,团头鲂血液的应激指标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但是整体上,皮质醇、尿素和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乳酸脱氢酶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和肌酐含量逐渐增加。在肌肉品质方面,白度值、剪切力、滴水损失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0 h相比,保活72 h后粗蛋白、乳酸和糖原含量分别下降了19.0%、27.2%和50.0%;鲜味和苦味核苷酸类物质以及鲜度值K整体上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肌纤维间隙随保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研究表明,在保活过程中,鱼体受到持续的应激,肌肉品质劣变。本研究可为鱼类的电商活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肌肉品质 存活率 应激 保活运输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胡颂钦 林艳 +4 位作者 史秀兰 迟长虹 严盈 缪凌鸿 董在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0-293,共14页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0)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0)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的实验饲料,饲喂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肝肠抗氧化和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6%组的终末均重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在抗氧化能力方面,2%串叶松香草组鱼体肠道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脂肪沉积和代谢方面,4%和6%串叶松香草组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6%串叶松香草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合成基因fas、srebp1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分解基因lpl、cpt1a、ppar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CCl4溶液腹腔注射应激96 h后2%串叶松香草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应激24 h后鱼体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的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肠道的抗氧化能力,而当添加量增加至4%和6%时会抑制鱼体生长,并引起团头鲂幼鱼脂肪沉积。本研究结果为串叶松香草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串叶松香草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脂代谢
下载PDF
皮质醇(COR)介导的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
4
作者 郭红会 王勋伟 +6 位作者 葛恒 王羽慧 李怡雯 李欣月 邹桂伟 梁宏伟 李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R通常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为了阐明COR在氨氮抑制鱼类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本实验设置对照、氨氮暴露、COR注射、米非司酮(RU486)注射以及RU486注射+氨氮暴露5个处理组,处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2.63±0.33)g]48 h。结果显示,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对团头鲂作用效果类似,均导致团头鲂血清COR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和注射COR均能导致团头鲂应激反应。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均显著抑制了团头鲂血清溶菌酶和补体C3水平以及头肾免疫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tlr1、tlr2、tlr3、tlr4、tlr5、myd88、traf6、nf-κb1和nf-κb2)表达水平。此外,RU486可以有效地阻断氨氮对免疫指标的抑制作用,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可通过COR/TLR/MyD88信号通路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综上所述,COR介导了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为开发降应激措施来管理与预防氨氮胁迫以及培育抗氨氮鱼类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皮质醇 免疫功能 应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下载PDF
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及代表性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模式
5
作者 刘宁 关素华 +1 位作者 王卫民 刘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紧贴于嗅腔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嗅基板沿着头尾方向平行排列。嗅囊在团头鲂刚孵化时出现嗅窝外围凹进的痕迹,随后凹进处长出嗅窝,并在中央出现长条形的嗅基板。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单侧嗅囊初级嗅基板由疏松逐渐排列紧密,嗅基板隆起高度、数量及嗅囊总体表面积逐渐增加,在成鱼阶段趋于稳定。qRT-PCR结果显示,代表性ORs在团头鲂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中表达模式各异,其中Beta-2、9、10、11在胚胎发育期的囊胚期、胚孔闭合期及嗅板期高表达;Beta-2、9、10、11和Epsilon-7在仔稚鱼期的3~15 dpf中微弱表达,在30~60 dpf时期高表达;Beta-2、10、11及Epsilon-6、7、10、13在幼鱼期至成鱼期嗅囊中高表达,Beta-2、10、9、11及Epsilon-7、10、13在3月龄团头鲂嗅球中高表达;Beta-2、10在幼鱼期至成鱼期脑中低表达。研究表明,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进程与ORs表达相关,不同发育时期ORs主要表达部位均在嗅囊中。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究ORs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续深入研究鱼类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器官 嗅觉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团头鲂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的进化与表达模式分析
6
作者 关素华 黄欣 +2 位作者 刘宁 王卫民 刘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2,共9页
为探索鱼类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OR-β)与食性的关系,对不同食性的12种鱼类,包括植食性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肉食性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三刺... 为探索鱼类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OR-β)与食性的关系,对不同食性的12种鱼类,包括植食性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肉食性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杂食性的斑马鱼(Danio rerio)、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青鳉(Oryzias latipes)、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花斑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us)的OR-β在其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和分子进化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植食性团头鲂的OR-β在12月龄和24月龄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qPCR检测。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OR-β拷贝数差异较大,植食性团头鲂和草鱼分别有20和14个拷贝,而5种肉食性鱼类基因组中平均仅有1个,杂食性的5种鱼类平均有4个;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9个分支受到正选择,包括9个OR-β基因和10个分支位点,其中团头鲂的OR-β-4和OR-β-14(P<0.01)受到强烈的正选择。此外,团头鲂、草鱼、斑马鱼和金线鲃4种鲤科鱼类的OR-β聚为一支,这一支受到正选择,其中包括团头鲂的9个OR-β基因;qPCR结果显示,在12月龄和24月龄团头鲂的肌肉、嗅囊、脑及嗅球组织中,10个OR-β均在嗅囊中高表达;除OR-β-9和OR-β-10外,其他OR-β在嗅球和脑组织均不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植食性团头鲂的OR-β基因与其他食性鱼类相比发生明显的特异性扩张,且在嗅囊组织中高表达,推测OR-β在团头鲂植食性适应性进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受体β亚型 食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团头鲂lpin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对肌肉损伤的响应
7
作者 金叶子 石林林 +1 位作者 刘红 王焕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12,共8页
为深入研究lpin1基因在鱼类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团头鲂lpin1基因的时空表达及肌肉损伤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团头鲂lpin1基因的... 为深入研究lpin1基因在鱼类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团头鲂lpin1基因的时空表达及肌肉损伤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团头鲂lpin1基因的ORF序列长2694bp,编码897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具有高度保守的Lipin-N、Lipin-mid和LNS2(Lipin/Ned1/Smp2)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团头鲂Lpin1与鲤和斑马鱼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in1在团头鲂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且在成鱼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整胚原位杂交进一步显示lpin1在肌肉效应期和心跳期的头部和体节中特异表达;对团头鲂幼鱼肌肉进行不同程度损伤后,与未损伤组相比,lpin1基因分别在轻度损伤后48 h和重度损伤后72 h的表达量最高,pax7基因表达量分别在轻度损伤后144 h和重度损伤后96 h最高。以上结果表明,lpin1基因可能在团头鲂肌肉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lpin1基因 基因表达 肌肉损伤修复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区的4个团头鲂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严燕 刘帆 +2 位作者 刘鑫鑫 胡桂飞 苏时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154-157,共4页
为了解安徽省养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来自省内不同地区的4个养殖群体117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区,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6个变异位点和14种单倍型,单倍型... 为了解安徽省养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来自省内不同地区的4个养殖群体117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区,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6个变异位点和1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20~0.4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22~0.00224。群体结构分析显示,群体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遗传分化系数为-0.0138~0.2190。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变异来源全部来自个体间,单倍型网络图显示群体间可通过单倍型Hap_2连接。综上所述,4个群体可能经历了奠基者效应,遗传多样性丢失严重,群体间缺乏分化,4个团头鲂群体的遗传背景可以为安徽省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爽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372-374,共3页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也称武昌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文章介绍了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品种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关节环节,...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也称武昌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文章介绍了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品种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关节环节,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池塘 苗种培育 成鱼养殖
下载PDF
团头鲂规模化人工繁育生产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昌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78-181,共4页
团头鲂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食性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经过驯化能够摄食配合颗粒饲料。本文将四大家鱼人工繁育设施、工艺流程应用于团头鲂人工繁殖及培育生产过程,详细描述了亲鱼培育、人工激素催产与孵化管理、苗... 团头鲂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食性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经过驯化能够摄食配合颗粒饲料。本文将四大家鱼人工繁育设施、工艺流程应用于团头鲂人工繁殖及培育生产过程,详细描述了亲鱼培育、人工激素催产与孵化管理、苗种培育、成鱼饲养、鱼病防治等方面内容,总结了团头鲂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供养殖者及业内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人工繁殖 规模化繁育 生产技术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套养翘嘴鲌养殖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广伟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16-17,共2页
笔者在前期团头鲂“浦江1号”大规格养成试验基础上,开展大规格翘嘴鲌套养试验,为深度挖掘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养殖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充分利用池塘空间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准备试验地点为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有限公... 笔者在前期团头鲂“浦江1号”大规格养成试验基础上,开展大规格翘嘴鲌套养试验,为深度挖掘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养殖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充分利用池塘空间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准备试验地点为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有限公司小昆山基地。选择塘形好、进排水方便、底质良好的池塘2口(成1#、成2#),面积均为4亩,日常养殖水深约为1.7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良种场 饲料利用率 养殖试验 上海松江 材料和方法 团头鲂 深度挖掘
下载PDF
镉胁迫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
作者 夏虎 贺欢乐 +6 位作者 刘良国 曾好 余嘉 丁成 陈福艳 陈秀荔 雷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1-1811,共11页
为研究镉暴露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团头鲂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组)、0.05、0.10和0.50 mg/L镉水体中养殖60d,发现胆囊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 Cd)胆囊颜色加深变成墨绿色,各镉暴露组团头鲂肝... 为研究镉暴露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团头鲂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组)、0.05、0.10和0.50 mg/L镉水体中养殖60d,发现胆囊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 Cd)胆囊颜色加深变成墨绿色,各镉暴露组团头鲂肝脏体指数与脾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脾脏体指数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团头鲂经0.50 mg/L镉暴露养殖60d,镉在肠中富集含量最高(240±1.41)mg/kg,其次是中肾、肝、鳃、脾、头肾、心、精巢、卵巢和脑,肌肉中镉的含量最低(0.35±0.04)mg/kg。团头鲂经0.50 mg/L镉暴露养殖60d后,与对照组比较,体色偏黄;脾脏肿大,细胞出现空泡;肝脏发黑并有出血的症状,肝窦增宽;肠绒毛长度变短,肠壁肌肉层厚度增大;鳃组织出现动脉瘤,细胞增生,鳃小片发生弯曲。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溶菌酶(LYS)含量、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浓度镉暴露组显著升高,在高浓度镉暴露组呈下降趋势,且LYS含量、AKP与ACP活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il-6、il-1β、il-10、tnf-α与c3基因在头肾、脾脏及肝脏中的表达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肠中tnf-ɑ、c3与igm基因及鳃中c3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头肾中igm基因的表达量在低浓度镉暴露组显著升高,在高浓度镉暴露组显著性降低。研究表明,低浓度镉诱导团头鲂表现出一定的毒物兴奋效应,但随着镉浓度增高,团头鲂解毒与免疫相关组织被损伤,机体抗氧化与免疫系统被抑制,镉对团头鲂的抗氧化系统与免疫系统均存在毒性。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镉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氧化应激 团头鲂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团头鲂生长、抗氧化和免疫的影响
13
作者 李梦娇 王倩 +6 位作者 张婷 任金亮 王志远 赵蔚蓝 王恒杰 王灿莉 袁向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7,共8页
为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血浆免疫的影响,通过预试验计算出氯化铵溶液对团头鲂幼鱼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55.45 mg/L),在此基础上,将试验鱼[(30.85±1.21) g]随机分对照组和胁迫组两组,对照组团头鲂... 为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血浆免疫的影响,通过预试验计算出氯化铵溶液对团头鲂幼鱼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55.45 mg/L),在此基础上,将试验鱼[(30.85±1.21) g]随机分对照组和胁迫组两组,对照组团头鲂养殖于曝气的自来水体中,胁迫组团头鲂养殖于含有氯化铵(11.09 mg/L,20%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的水体中,每日投喂商品日粮(31%粗蛋白、6%粗脂肪)3次,养殖周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肝脏,分析团头鲂的生长、抗氧化性和免疫力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中试验鱼的质量增加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对照组中试验鱼肝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氨氮胁迫未对鱼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产生影响(P>0.05);对照组中试验鱼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胁迫组,而丙二醛含量低于胁迫组(P<0.05);氨氮胁迫显著降低了试验鱼血液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P<0.05)。综上,氨氮胁迫抑制了团头鲂的生长,同时降低了其抗氧化性和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团头鲂 生长 抗氧化性 免疫力
下载PDF
冰鲜和解冻团头鲂在贮藏过程中导电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丽娜 沈慧星 +1 位作者 张连娣 罗永康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1,共3页
运用物理方法——伏安法测定不同频率下冰鲜和解冻团头鲂的阻抗,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团头鲂阻抗的相对变化Q值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从1 kHz增大到20 kHz,冰鲜和解冻团头鲂的阻抗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冰鲜团头鲂的阻抗相对变化Q值... 运用物理方法——伏安法测定不同频率下冰鲜和解冻团头鲂的阻抗,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团头鲂阻抗的相对变化Q值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从1 kHz增大到20 kHz,冰鲜和解冻团头鲂的阻抗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冰鲜团头鲂的阻抗相对变化Q值明显大于解冻团头鲂。冰鲜团头鲂的阻抗相对变化Q值在第1、3、6、8、10天分别为81.09%、46.35%、29.29%、34.59%、20.43%,而冷冻30 d后解冻团头鲂的Q值分别为16.19%、14.59%、10.30%、16.27%、10.10%。前6天冰鲜团头鲂的Q值下降幅度较大,之后Q值变化不明显,冷冻30 d后解冻团头鲂的Q值随解冻后贮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以Q值20%为界限,快速鉴定冰鲜团头鲂和解冻团头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鲜团头鲂 解冻团头鲂 阻抗 阻抗相对变化值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特性及选育历程
15
作者 刘春童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7期155-157,共3页
该文旨在探讨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特性、选育历程及推广应用,首先对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稳定性、生长与繁殖性能、适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其优良性状的形成机制,然后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目标策略、选育过程与关键节点、选育... 该文旨在探讨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特性、选育历程及推广应用,首先对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稳定性、生长与繁殖性能、适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其优良性状的形成机制,然后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目标策略、选育过程与关键节点、选育成果总结和评价。在推广应用方面,该文介绍了团头鲂“浦江1号”的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并据此分析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文还对其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团头鲂“浦江1号”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能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浦江1号 遗传特性 选育历程
下载PDF
湖库围栏养殖“浦江1号”团头鲂试验
16
作者 柳鹏 高春山 +2 位作者 刘慧吉 李玲雪 彭思博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浦江1号”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Pujiang No.1)是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团头鲂新品种。为充分开发利用湖库水域资源,提高湖库渔业综合效益,在白城市盐铺渔场开展围栏养殖试验。通过在20亩围栏内开展春片(400尾/kg)驯化养殖,... “浦江1号”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Pujiang No.1)是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团头鲂新品种。为充分开发利用湖库水域资源,提高湖库渔业综合效益,在白城市盐铺渔场开展围栏养殖试验。通过在20亩围栏内开展春片(400尾/kg)驯化养殖,越冬后第二年春季转入100亩围栏内进行成鱼养殖,单产159.72 kg/亩,单位面积利润2943.6元/亩,成鱼规格750g/尾,成活率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1号”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Pujiang No.1) 围栏养殖 鱼种培育 成鱼养殖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类型Vc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峰 王松 +2 位作者 鲍方印 肖明松 李长尧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9,共3页
在团头鲂幼鱼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类型Vc: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动力C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团头鲂的生长速度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上升 ;饲料系数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降低 ;团头鲂幼鱼饲料中LAPP添加量应在 40 0mg/kg以上 ;动力C最佳... 在团头鲂幼鱼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类型Vc: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和动力C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团头鲂的生长速度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上升 ;饲料系数随着Vc的添加量增加而降低 ;团头鲂幼鱼饲料中LAPP添加量应在 40 0mg/kg以上 ;动力C最佳添加量宜在 30 0mg/kg。添加LAPP组的团头鲂在增重率及饲料系数方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幼鱼 团头鲂 饲料 维生素C 添加量 生长
下载PDF
鲢、鲤、团头鲂和草鱼精液冷冻保存的研究 被引量:57
18
作者 陈松林 刘宪亭 +3 位作者 鲁大椿 章龙珍 傅朝君 方建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13-424,共12页
本文对鲢、鲤、团头鲂和草鱼四种鱼精液的低温生物学特性及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这些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理想稀释液配方。查明了冷冻处理导致精子膜破损、使精子谷草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大量逸出进入精浆的原因,而二甲亚... 本文对鲢、鲤、团头鲂和草鱼四种鱼精液的低温生物学特性及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这些鱼类精液冷冻保存的理想稀释液配方。查明了冷冻处理导致精子膜破损、使精子谷草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大量逸出进入精浆的原因,而二甲亚砜通过升高精子渗透压和降低冰点可以明显减轻这种冷冻损伤效应。确定了有效的二甲亚砜浓度为8—12%。比较了玻璃安瓿法和塑料管法对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了能提高冻精活力和延长运动时间的激活—授精溶液。探讨了精卵授精量比与冻精受精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获得高受精率(80%)所需的最低冻精密度为0.5×10~6精子/卵。获得了短期(几天)和长期(1年)冷冻保存的草鱼和鲢冻精活力稳定在60—75%,受精率稳定在80—90%,鲤和团头鲂冻精活力稳定在55—65%、受精率稳定在70—80%,冻精授精鱼苗的孵化率稳定在75—95%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草鱼 精液 鲤形目
下载PDF
我国淡水优质草食性鱼类的营养和能学研究Ⅰ.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的生化成分和能值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少莲 刘肖芳 +2 位作者 胡传林 张水元 苏泽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于1987年及1988年冬季在长江,珠江,湖北武汉东湖、保安湖、洪湖、武黄湖,安徽太平湖,广东仙溪水库采集了草鱼、团头鲂和长春鳊,共328尾,测定了鱼体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同一水域、同一季节收集三种鱼的系列样品,鱼体的水分、蛋白质... 于1987年及1988年冬季在长江,珠江,湖北武汉东湖、保安湖、洪湖、武黄湖,安徽太平湖,广东仙溪水库采集了草鱼、团头鲂和长春鳊,共328尾,测定了鱼体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在同一水域、同一季节收集三种鱼的系列样品,鱼体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和能值与鱼体重关系显著,三种鱼体的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与体重无明显关系;2.不同水域的三种鱼,湖泊鱼体的含脂量、能值、能量与蛋白质的比值均高于江中的同种、同龄体长接近的鱼,水分含量则低于江中的鱼,蛋白质、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差异不大;3.三种鱼的蛋白质均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团头鲂 长春鳊 生化成分 能值
下载PDF
大黄素、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生长、生理生化指标、抗病原感染以及两种HSP70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8
20
作者 明建华 谢骏 +7 位作者 徐跑 刘文斌 戈贤平 刘波 何义进 周群兰 习丙文 潘良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7-1459,共13页
选取1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重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50.3mg/kg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2-多聚磷酸酯为Vc源),另外3组为试验组,投喂饲料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mg/kg大黄素、700mg/kgVc、60... 选取1200尾健康的团头鲂,体重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50.3mg/kg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2-多聚磷酸酯为Vc源),另外3组为试验组,投喂饲料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mg/kg大黄素、700mg/kgVc、60mg/kg大黄素+700mg/kgVc。连续投喂60d后,检测团头鲂生长、肌肉成分、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以及两种热休克蛋白70s(HSP70s)mRNA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团头鲂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成活率,以综合评价大黄素、高剂量V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Vc组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中总蛋白(TP)、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诱导型HSP70 mRNA的基础表达水平,降低了饵料系数、死亡率、血清中皮质醇(COR)、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配伍组虽然血清中TP、LSZ的含量以及肝脏HSP70 mRNA水平显著升高,肝脏MDA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均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它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还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而Vc和配伍组的CAT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一些指标如血清中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胆固醇(CHOL)、肝脏组成型HSC70mRNA的表达水平、鱼体形体指标以及肌肉组成成分等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攻毒试验也表明,大黄素和高剂量Vc组能显著提高攻毒后鱼的成活率(P<0.05),而二者配伍后效果反而下降,其相互作用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大黄素 维生素C 生长 HSP70s MRNA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