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意人生的不同选择——《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联读教学设计
1
作者 程丽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1,共4页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两首诗歌,领会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与志向。2.比较两首诗歌的语言形式,赏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3.借助罗曼·罗兰名言探究两位诗人不同人生选择背后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PPT展示“横槊赋诗”...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两首诗歌,领会两位诗人表达的情感与志向。2.比较两首诗歌的语言形式,赏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3.借助罗曼·罗兰名言探究两位诗人不同人生选择背后的原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PPT展示“横槊赋诗”“采菊东篱”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歌行》 情境导入 诗意人生 人生选择 反复诵读 教学设计 园田居 罗曼·罗兰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计量语言特征的译者风格对比研究——以《归园田居》三译本为例
2
作者 雷成真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
本文以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诗的汪榕培、方重、许渊冲英译本自建单语类比语料库,采用熵值、关键词共现网络、连词使用等手段对三译本的词汇、句子、语篇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译者风格产生的成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 本文以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诗的汪榕培、方重、许渊冲英译本自建单语类比语料库,采用熵值、关键词共现网络、连词使用等手段对三译本的词汇、句子、语篇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译者风格产生的成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汪译本倡导“传神达意”的翻译方法,倾向还原原作的意象和主题,凸显了“顺应自然、纯朴”的生态主题,句式结构较为复杂,但其音译的异化策略会造成理解困难;方译本基于研究型翻译理念,使用类比方式的显化策略来体现“追求自然,厌恶世俗”的主题,重视环境描写来勾勒陶渊明的生态追求;许译本则遵循“三美”原则,用词与句式表达更为灵活,显化的翻译策略呈现了“享受自然,任性存真”的主题。本文认为三者翻译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翻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研究 语言计量特征 译者风格 《归园田居
下载PDF
课程是可以体验的——以教学《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为例
3
作者 桑进林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课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学界争议颇大,意见难以统一。如果承认课程是动态的,文本就有可能被赋予鲜活而强大的生命力,师生才有可能和文本产生互动。《短歌行》的节奏是紧张的,而《归园田居》的节奏是舒缓的。“紧张”和“舒缓”是师生... 课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学界争议颇大,意见难以统一。如果承认课程是动态的,文本就有可能被赋予鲜活而强大的生命力,师生才有可能和文本产生互动。《短歌行》的节奏是紧张的,而《归园田居》的节奏是舒缓的。“紧张”和“舒缓”是师生通过和文本的互动得出的结论,教师要提高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体验 主观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下载PDF
《归园田居》(其一)中“归”的三重“真意”
4
作者 蒋丽娥 《最小说》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解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归”字是一个切入点,本文尝试从“生活”“生命”角度切入,解读出《归园田居》(其一)中“归”的三重“真意”:真实生活、真实生命、本真自我。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时,应当以师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感悟为起... 解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归”字是一个切入点,本文尝试从“生活”“生命”角度切入,解读出《归园田居》(其一)中“归”的三重“真意”:真实生活、真实生命、本真自我。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时,应当以师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感悟为起点,理解陶渊明的生活和生命,又反过来丰富师生的生活,丰盈师生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归园田居 古诗文 文本解读
下载PDF
单元视域下基于陶渊明“自然”理念的深度教学——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
5
作者 柳利萍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6期12-14,共3页
立足“自然”理念,从“自然”的形象与意境、“自然”的人生态度、“自然”的语言风格三个层面开展对《归园田居(其一)》的深度教学,在单元视域下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挖掘诗歌的广度、深度,探寻其与其他诗歌的关联度,帮助学生深入领... 立足“自然”理念,从“自然”的形象与意境、“自然”的人生态度、“自然”的语言风格三个层面开展对《归园田居(其一)》的深度教学,在单元视域下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挖掘诗歌的广度、深度,探寻其与其他诗歌的关联度,帮助学生深入领悟陶渊明独特的艺术创造和人生境界,深刻认识作品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自然”理念 单元视域 深度教学
下载PDF
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的策略——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
6
作者 朱丹琴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1期27-29,共3页
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还可以有效地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依据“明确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以及“考查关键能力”的层递式要求,从聚焦语文教材、设计... 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还可以有效地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依据“明确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以及“考查关键能力”的层递式要求,从聚焦语文教材、设计学习活动和布置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关键能力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实现个性化成长以及综合性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关键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
下载PDF
及物性理论视域下田园诗生态话语分析——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及其英译为例
7
作者 王颖超 潘杰 原苏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5期35-40,共6页
作为典型的生态语篇,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归园田居(其三)》虽已被从多重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原诗及其英译本的生态意蕴进行解读的尚不多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框架,对原诗及其英译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 作为典型的生态语篇,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归园田居(其三)》虽已被从多重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原诗及其英译本的生态意蕴进行解读的尚不多见。文章以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框架,对原诗及其英译本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并对其多版英译本进行翻译评价。研究发现,原诗与其英译本以动作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动作过程刻画出施事的动态和生机,关系过程旨在静态地刻画物理场景及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官场的厌恶之情;社会性参与者施事的生态性取决于其语义内涵;就及物性系统而言,相较于其他译本,Burton Watson的译本与原诗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意蕴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理论 翻译评价 《归园田居(其三)》及英译本
下载PDF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8
作者 李超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9期139-144,共6页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流露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追求自...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流露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格调清新,细细咀嚼,颇耐人寻味。【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诗歌作品,能够在较浅层次上欣赏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分析 《归园田居 田园风光 园田居 诗歌作品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热爱自然
下载PDF
各领风骚译陶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比读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榕培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45,共7页
各领风骚译陶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比读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陶渊明《365-427)是深受我国读者喜爱的一位古代诗人,历代评论家的赞誉之辞不胜枚举。我所见到的最为中肯的评语是朱光潜先生的评论:“渊明在中国诗... 各领风骚译陶诗——《归园田居》(其一)英译比读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陶渊明《365-427)是深受我国读者喜爱的一位古代诗人,历代评论家的赞誉之辞不胜枚举。我所见到的最为中肯的评语是朱光潜先生的评论:“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英译》 领风骚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陶渊明研究 朱光潜 翻译标准 “韵” 现代汉语 许渊冲
下载PDF
诗中画·画中情·情中意——《归园田居》(其三)英译鉴赏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榕培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27,共4页
诗中画画中情情中意——《归园田居》(其三)英译鉴赏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一《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的重要诗篇,表现了诗人归园田居的坚毅信念和田园生活给他带来的愉悦。第三首以浅显的文字、平淡的语调,通过对一天躬耕... 诗中画画中情情中意——《归园田居》(其三)英译鉴赏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汪榕培一《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的重要诗篇,表现了诗人归园田居的坚毅信念和田园生活给他带来的愉悦。第三首以浅显的文字、平淡的语调,通过对一天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研究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英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渊冲 菲利普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诗中有画 中国古典诗词 古籍出版
下载PDF
从王心一归园田居看晚明江南宅园理水的变迁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祎月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明代晚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带来了江南园林在审美思想和造园手法上的深刻变化。以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归园田居为例,结合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从水的源流、类型、布局、空间形态、与其他造园要素的... 明代晚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带来了江南园林在审美思想和造园手法上的深刻变化。以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归园田居为例,结合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从水的源流、类型、布局、空间形态、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合等角度全面考察其理水特征,并将这一时期的园林与前后相邻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园林作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晚明江南宅园理水的变迁,并试图探讨这些变迁的成因和相关的时代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明代 园林史 江南园林 理水 园田居
下载PDF
合唱作品《归园田居》的音乐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祖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著名作曲家徐坚强教授创作的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归园田居》,清新委婉、智慧灵动。乐思中既有对诗人躬耕生活的嗟叹,又蕴含一种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饱含文人清高内敛与机智洒脱的性格。本文从音高、结构、调性、和声等方面对作品展开... 著名作曲家徐坚强教授创作的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归园田居》,清新委婉、智慧灵动。乐思中既有对诗人躬耕生活的嗟叹,又蕴含一种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饱含文人清高内敛与机智洒脱的性格。本文从音高、结构、调性、和声等方面对作品展开细部分析,探究作曲者的创作观念和技法,揭示曲作者表达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诠释曲作者与诗人千年之隔的心灵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田居 音乐分析 音程思维 线性和声
下载PDF
同怀汉诗情结 异彩陶诗翻译——《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的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淑坤 赵林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汉诗英译中是否保留原诗的形式特征,能否恰当阐释原诗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意象的转换,一直是译者关注的焦点。对《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的比较表明,古诗的翻译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亦应兼顾原诗的形式以体现其音韵和节奏美。古诗因其时... 汉诗英译中是否保留原诗的形式特征,能否恰当阐释原诗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意象的转换,一直是译者关注的焦点。对《归园田居》四个英译本的比较表明,古诗的翻译在传达原诗内容的同时,亦应兼顾原诗的形式以体现其音韵和节奏美。古诗因其时空的差距,语言的凝练,意象的高度密集而带来理解和阐释的困惑。中外译者的联袂为跨越文化障碍、恰当阐释原诗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对意象的翻译在直译的基础上,注意与意象紧密相连的情趣的再现,为读者体悟全诗意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英译 形式 理解 意象
下载PDF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接受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明善 余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0-65,72,共7页
从接受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研究,考察后代读者对陶诗自南北朝至清代这千年接受历程,按接受美学理论,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陶诗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接受,这其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接受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研究,考察后代读者对陶诗自南北朝至清代这千年接受历程,按接受美学理论,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陶诗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接受,这其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各代的诗评家对其接受程度并不相同.而对陶诗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正反映出各代文艺风气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接受
下载PDF
意隐与身隐——从《归田赋》和《归园田居》看古代文人的归隐境界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锐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49-51,共3页
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倾心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张衡的《归田赋》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集中反映古代文人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由于二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两篇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归隐境界———意隐与身隐。意隐是理想化的精... 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倾心向往或亲身体验过的生存状态。张衡的《归田赋》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集中反映古代文人归隐情结的典范之作。由于二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两篇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归隐境界———意隐与身隐。意隐是理想化的精神向往,身隐是现实性的人格追求。意隐之后的身隐,是一种更彻底的放弃和坚守,是古代文士一种更难得的做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田赋》 《归园田居 意隐与身隐
下载PDF
谈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细化”教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强海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细化 教学 陶渊明 支点 阅读 历史 解读 学生
下载PDF
心“归”与身“居”的双重隐逸——谈《归园田居》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飞 王娜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9期41-43,共3页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有着一种韵味深长之美,哪怕是最平凡的农家生活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归园田居》作为其耕归田园的代表作,不仅有心之抛离樊笼的精神皈依,更有身之返“居”自然的生活向往。可见在《归园田居》中所反映的陶公之... 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有着一种韵味深长之美,哪怕是最平凡的农家生活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归园田居》作为其耕归田园的代表作,不仅有心之抛离樊笼的精神皈依,更有身之返“居”自然的生活向往。可见在《归园田居》中所反映的陶公之隐逸,并非仅仅指西汉张衡在《归田赋》中所设想的意隐,而是在心归意隐的前提下,同时实践了身隐之实。于此,《归园田居》一洗意隐的瑰丽之色,在冲淡平和的笔调下写出身隐之后惬意的田园生活,而意隐与身隐的统一,也更让陶渊明独有的人格得到重塑。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挖掘出本文的深意,且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独有的隐逸精神。笔者着重从心“归”到身“居”隐逸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隐逸精神 “归” 文本解读 田园风光 农家生活 《归田赋》
下载PDF
《归园田居》(其一)的玄学意蕴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良中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49,共3页
任何经典作品绝不仅是文学的,而更是思想的、精神的,是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又承载着民族某一时段的精神气质。如何在时代思想的脉络中去解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玄言诗盛行的时代,《文心雕龙&... 任何经典作品绝不仅是文学的,而更是思想的、精神的,是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又承载着民族某一时段的精神气质。如何在时代思想的脉络中去解读文学作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玄言诗盛行的时代,《文心雕龙·时序》云:“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迫遣,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玄谈流及文坛,老庄思想成为诗赋创作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玄学 精神气质 文学作品 经典作品 文心雕龙 老庄思想 玄言诗
下载PDF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及其前后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农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6期72-77,共6页
陶渊明对农耕的态度随人生阅历而变化。早年,陶渊明对农耕没有感情,其作品主要是鼓励农民好好耕种。随后居丧期间,陶渊明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逐步体会到田野之美,对农耕的态度亦有所变化。彻底弃官回乡以后,陶渊明全身心投入到田园隐居... 陶渊明对农耕的态度随人生阅历而变化。早年,陶渊明对农耕没有感情,其作品主要是鼓励农民好好耕种。随后居丧期间,陶渊明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逐步体会到田野之美,对农耕的态度亦有所变化。彻底弃官回乡以后,陶渊明全身心投入到田园隐居生活,其最优美的田园组诗《归园田居》则是作于此时,其中不仅描写景物,反映生活,而且颇含哲理。晚年,陶渊明的田园诗更多地描写农业劳动的辛苦和自己的贫困,明确认同站在孔夫子对立面的一批隐士,表现其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同时,陶渊明以自身实际情况表明对农村灾民接受救济问题的看法,其通达程度已经比较接近现代人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劝农》 《归园田居 《有会而作》
下载PDF
此中真意 解者何人——《归园田居》(其一)英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晓静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阐释学对于翻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历史性,同时,意义是受到文本制约的。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的不同译本为例,研究探讨阐释学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发现历史继承和当代阐释同样重要。
关键词 园田居 阐释 文本含义 历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