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豚鼠不同直径刺激电极圆窗ECAP比较分析
1
作者 郑文蕊 刘攀 +1 位作者 张斯 王林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821,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直径刺激电极对健康豚鼠圆窗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ECAP)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豚鼠12只(24耳),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只(12耳),A组使用直径为0.7mm的银...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直径刺激电极对健康豚鼠圆窗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ECAP)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豚鼠12只(24耳),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只(12耳),A组使用直径为0.7mm的银球电极,B组使用直径为1mm的银球电极。吸入麻醉后打开听泡,刺激电极正极置于圆窗膜,在电刺激条件下通过体表电极记录ECAP波形,比较两组ECAP引出率、阈值、幅值、潜伏期;总和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summating potentials,ESP)幅值、潜伏期。结果刺激电极直径愈大,ESP阈值愈小,潜伏期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5)。但刺激电极直径不同时ECAP的引出率、阈值、幅值与潜伏期及ESP幅值、阈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下豚鼠圆窗ECAP可以稳定地记录到,其引出率、阈值与刺激电极直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与直径为1 mm的银球电极相比,使用直径为0.7 mm的银球电极可以更快引出ESP,但刺激电极直径为1 mm时ECAP、ESP波形分化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电极 直径 圆窗 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
下载PDF
圆窗膜挑开前后豚鼠听功能变化研究
2
作者 张斯 王林娥 +3 位作者 刘攀 郑文蕊 朱桢 段蓓蕾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3-437,446,共6页
目的探讨圆窗膜挑开前后健康豚鼠听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豚鼠30只(60耳),吸入异氟烷麻醉后打开听泡挑开圆窗膜挑开前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 目的探讨圆窗膜挑开前后健康豚鼠听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豚鼠30只(60耳),吸入异氟烷麻醉后打开听泡挑开圆窗膜挑开前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ogram,ECochG)、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ECAP)及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豚鼠54耳记录到分化良好且稳定的以III波为主的ABR、ECochG、ECAP及EABR波形。圆窗膜挑开前后ABR阈值分别为36.67±7.76 dB SPL、98.81±10.74 dB SPL,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ECochG中CAP阈值分别为28.73±9.72 dB SPL、68.48±11.21 dB SPL,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ECAP阈值分别为0.35±0.11 mA、0.46±0.13 mA,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EABR阈值分别为0.21±0.05 mA、0.30±0.07 mA,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圆窗膜挑开前后健康豚鼠的听功能出现明显变化,表现为听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豚鼠 圆窗膜挑开 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电图 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下载PDF
初压力控制式圆窗激振压电作动器设计与优化
3
作者 刘后广 寇寅欣 +2 位作者 王杰 饶柱石 曹国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针对临床上所用的圆窗激振人工中耳不是针对该激振方式设计,存在术后补偿性能个体差异大、性能不稳定、增益值达不到理论值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作动端与圆窗膜尺寸匹配、初始压力可控的圆窗激振压电作动器。首先,结合人耳解剖结构,设计了... 针对临床上所用的圆窗激振人工中耳不是针对该激振方式设计,存在术后补偿性能个体差异大、性能不稳定、增益值达不到理论值的问题,设计了一款作动端与圆窗膜尺寸匹配、初始压力可控的圆窗激振压电作动器。首先,结合人耳解剖结构,设计了作动器的机械组成结构及宏观尺寸;其次,对弯张放大器进行受力分析,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弯张放大器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最优输出位移放大倍数;再次,构建了压电作动器-人耳耦合力学模型,分析了支撑弹簧横截面积与压电叠堆层数对作动器听损补偿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该设计参数;最后,根据确定的设计尺寸制造了压电作动器样机,搭建了激光测振试验台,对压电作动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圆窗激振式压电作动器作用在圆窗膜上的初始压力可控,且具有工作频带宽(100~10000 Hz)、谐波失真低(THD≤0.29%)的优点。该压电作动器适用于圆窗激振的听力损伤补偿,为混合性听力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中耳 圆窗激振 压电作动器 优化设计 听损补偿
下载PDF
圆窗膜和圆窗龛膜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檀庆兰 李哲生 胡牧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380-380,F004,共2页
圆窗膜是中耳和内耳的屏障,具有维持耳蜗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对许多耳科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耳外伤、先天性发育不全、突发性聋等都很重要。自膜破裂作为一种疾病提出后,Gacek提出单孔神经切断治疗位置性眩晕及经圆窗行耳蜗埋植术... 圆窗膜是中耳和内耳的屏障,具有维持耳蜗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对许多耳科疾病如中耳炎、耳硬化症、耳外伤、先天性发育不全、突发性聋等都很重要。自膜破裂作为一种疾病提出后,Gacek提出单孔神经切断治疗位置性眩晕及经圆窗行耳蜗埋植术的开展,从而引起人们对圆窗膜的注意。在圆窗龛区有两个膜,一个是圆窗膜(Round Window Membrane,RWM),另一个是圆窗龛膜(Round Window NicheMembrane,RWNM),后者在手术时多数情况下易识别,但可能与RWM混淆。本文从临床角度观察人的圆窗膜、圆窗龛膜及邻近解剖关系,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窗 圆窗龛膜 解剖学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计算机图象处理研究圆窗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群颖 赵敏学(指导) 杨顺生(指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29-132,188,共5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122个成人的圆窗,43.4%未见龛膜存在,属开放型;56.6%有龛膜,并可分为封闭型、穿孔型和网状型三种。使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处理70个颞骨的切片图象并进行测量。讨论了圆窗区域手术中的有关要点。
关键词 颞骨 圆窗 圆窗 图象处理
下载PDF
人工耳蜗术中圆窗膜与圆窗龛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萍 张俊戈 +4 位作者 杨洁 陈建文 侯晓燕 孙家强 孙敬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01-403,418,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不同刺激位置对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的影响。方法选取CT,MRI影像耳蜗形态正常的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30例,均为单侧植入。植入术中先后电刺激术耳圆窗龛与圆窗膜,比较分析刺激强度在1.0-3.0mA之间时2...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不同刺激位置对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ABR)波形的影响。方法选取CT,MRI影像耳蜗形态正常的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30例,均为单侧植入。植入术中先后电刺激术耳圆窗龛与圆窗膜,比较分析刺激强度在1.0-3.0mA之间时2种不同位置处EABR阈值以及Ⅲ波、Ⅴ波引出率、潜伏期和波间期的差别。结果①EABR阈值在圆窗龛刺激中为1.745±0.09692 m A,圆窗膜刺激中为1.275±0.1160 m A(P<0.05)。②EABRⅢ波检出率圆窗龛刺激为66.667%,圆窗膜刺激为93.333%(P<0.05)。③Ⅲ波潜伏期圆窗龛刺激为2.215±0.04600ms,圆窗膜刺激为2.180±0.03566ms。④EABRⅤ波圆窗龛刺激检出率为50%,圆窗膜刺激检出率为93.333%(P<0.05)。⑤EABRⅤ波潜伏期圆窗龛刺激为4.059±0.08122ms,圆窗膜刺激为3.951±0.06329 ms。⑥EABRⅢ-Ⅴ间期圆窗龛刺激为1.880±0.06285 ms,圆窗膜刺激为1.807±0.04218 ms。结论圆窗膜刺激EABR波形稳定,可重复性强,受肌电反应干扰小,引出率高,以较小的刺激强度能取得较好的波形,对听觉传导通路的评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圆窗 圆窗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下载PDF
蜗窗(圆窗)外口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李文明 樊晋川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134-135,共2页
取成人颞骨100侧,暴露鼓室的内侧壁,用YSX系列轻型手术显微镜(×6),在进行前庭窗区域解剖学观测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圆窗的位置及其外口的形态;用改制的计算尺,对圆窗外口的前后径及上下径进行了测量;并用改制的游标卡尺测量圆窗至邻... 取成人颞骨100侧,暴露鼓室的内侧壁,用YSX系列轻型手术显微镜(×6),在进行前庭窗区域解剖学观测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圆窗的位置及其外口的形态;用改制的计算尺,对圆窗外口的前后径及上下径进行了测量;并用改制的游标卡尺测量圆窗至邻近结构的距离。以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结果。一、圆窗的位置:圆窗位于前庭窗的下方,鼓岬的后下方。该窗开口多呈斜位,口朝后下方。100侧标本中有24侧圆窗居于中鼓室,占24%;8侧圆窗居于下鼓室,占8%;68侧圆窗居于中鼓室与下鼓室交界处,占68%。本文100侧标本未见圆窗先天性缺失者。陈兆和在50具死婴(100耳)观察中,见22耳圆窗位于中鼓室,72耳的圆窗居于中下鼓室交界处,6耳圆窗居于下鼓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窗 前后径 标本 邻近结构 鼓室 中耳 前庭 圆窗
下载PDF
圆窗和卵圆窗加固术治疗外伤性上半规管骨折 被引量:1
8
作者 邹静 郑宏良 +2 位作者 高颖娜 彭日顺子 郑贵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圆窗和卵圆窗加固术治疗外伤性上半规管骨折引发的前庭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圆窗和卵圆窗加固术治疗的外伤性上半规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其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患者头部外伤后出现... 目的探讨圆窗和卵圆窗加固术治疗外伤性上半规管骨折引发的前庭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圆窗和卵圆窗加固术治疗的外伤性上半规管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其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患者头部外伤后出现低频声诱发眩晕、耳闷、自声增强、不能忍受低频振动等前庭功能障碍症状及听力减退;颞骨高分辨率CT示左侧上半规管顶壁多发性骨折,右侧上半规管壁单发骨折;诊断为上半规管骨折。在局麻下,耳内切口探查鼓室,用腹壁脂肪填塞圆窗,颞肌筋膜覆盖圆窗脂肪及镫骨底板周围,纤维蛋白组织胶密封颞肌筋膜与鼓室粘膜连接处;用钛质部分听骨链移植假体重建听骨链。术后患者立即体会到头部向上冲的感觉,声音诱发眩晕、耳闷、自声增强、耳鸣症状消失;左侧头部知觉恢复正常,右侧头部知觉部分恢复,听力提高,视觉定位好,视物清晰。术后14天左侧4kHz骨导听阈恢复20dB,但全频气骨导差较术前增大。结论微创的圆窗和卵圆窗加固术对撞击伤导致的上半规管裂综合症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裂 眩晕 圆窗 圆窗 手术
下载PDF
腺病毒携带EGFP基因经完整圆窗膜转导豚鼠耳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伟 杨仕明 +6 位作者 郭维 胡吟燕 孙建和 韩东一 翟所强 杨伟炎 何志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20只白色红目豚鼠,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实验组(12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20只白色红目豚鼠,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实验组(12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照组(8只)以人工外淋巴液注入豚鼠圆窗龛内。分别于术后5天、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结果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的转导方法对听力无明显影响。转染耳蜗及对侧耳蜗内目的基因呈广泛表达。5天组表达产物最高,14天组逐渐降低。对照组耳蜗未见EPFP表达。结论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对耳蜗无明显毒害作用,且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双侧耳蜗组织并广泛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导 圆窗 腺病毒 豚鼠 EGFP
下载PDF
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小鼠耳蜗基因转染新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延军 胡吟燕 +7 位作者 翟所强 孙建和 徐金操 候昭晖 申卫东 于宁 杨仕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小鼠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为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12只C57BL/6J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8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小鼠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为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12只C57BL/6J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8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照组(4只)以人工外淋巴液经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注入耳蜗内。分别于术后5、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结果术后动物存活10只(每组死亡1只)。实验组转染后耳蜗底回基底膜及螺旋神经节上目的基因有表达,14天组强于5天组。对照组耳蜗未见荧光表达。结论耳后入路操作简单、损伤小、易于暴露圆窗龛。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耳蜗组织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导 圆窗 腺病毒 小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下载PDF
圆窗区颞骨切片和CT对照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段菊如 罗红强 +3 位作者 鲁纯纠 魏江平 李明智 熊俊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 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 ,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外观无异常的经 10 %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15例 (30侧 ) ,以眦耳线为基线 ,用高分辨率CT扫描 ,获得... 目的 明确圆窗区及其相关结构在耳的横断薄层和在CT上的定位及毗邻关系 ,为该区域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外观无异常的经 10 %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15例 (30侧 ) ,以眦耳线为基线 ,用高分辨率CT扫描 ,获得间隔为 1 0 0mm ,厚度为 1 0 0mm的CT图像 ,扫描后的颅脑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 ,常规脱钙、脱水、火棉胶浸胶 ,包埋并按标记切制成厚为 1 0 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下表面并扫描照相。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 ,逐一辨识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圆窗、圆窗龛、耳蜗、锥隆起、内耳道、耳蜗水管等结构。结果 颞骨横断CT扫描 ,有 18~ 2 2个层面 ,圆窗和圆窗龛出现层面多为第 10层 (右侧 )和第 11层 (左侧 ) ,圆窗龛前壁厚度平均为右侧 0 92mm和左侧 0 90mm ,龛深平均为右侧 1 89mm和左侧 2 0 4mm ,龛与颈静脉窝间骨壁的平均距离为右侧 2 10mm和左侧 2 39mm。龛前壁厚度、龛深、龛与颈静脉窝骨壁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耳颞区火棉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 ,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 ,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窗 颞骨切片 CT检查 解剖学 耳外科
下载PDF
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家强 孙敬武 +1 位作者 侯晓燕 张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经圆窗入路行人工耳蜗植人术,术后随访1~3年,观察植入效果。结果30例患者人工耳蜗电极均顺利植... 目的探讨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双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经圆窗入路行人工耳蜗植人术,术后随访1~3年,观察植入效果。结果30例患者人工耳蜗电极均顺利植入,未出现一例颅内外感染,开机后人工耳蜗工作正常,无电极及磁体裸露、脱出,电极阻抗正常,听觉反应良好,分泌性中耳炎也治愈。结论合并分泌性中耳炎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儿可行人工耳蜗植入,圆窗入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人工耳蜗植入 圆窗
下载PDF
小儿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琦 黄正华 +2 位作者 许莹 方如平 戴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及关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接受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56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8个月,平均14.9±3.5个月)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行微创圆窗植入,描述术中的... 目的探讨小儿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及关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接受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术的56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8个月,平均14.9±3.5个月)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行微创圆窗植入,描述术中的圆窗暴露方式并统计并发症;对于14例术前有一定残余听力的患儿(250、500、或1 000Hz三个频率中至少一个频率的纯音听阈≥75dB HL),记录术前及术后的250、500及1 000Hz的纯音测听或行为测听听阈图,术后听力保护程度以完全保护(听力损失≤10dB)、中度损失(听力损失约11~20dB)、重度损失(听力损失约21~40dB)或无听力(听力损失〉40dB或最大声刺激无反应)为标准,统计分析残余听力保存率。结果 96.4%(54/56)的小儿使用微创圆窗入路顺利全植入人工耳蜗电极,随访5~28个月,所有小儿植入装置工作良好,3例(3/54,5.56%)发生小的并发症:2例为术区皮瓣肿胀,一周后治愈,1例并发周围性面瘫,3月后痊愈;术后残余听力完全保护8例(57.14%,8/14),3例为中度听力损失(21.43%,3/14),术后较术前低频听力平均损失10.5dB,中频听力平均损失12dB。结论微创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安全有效,面隐窝开放技术有利于圆窗的暴露,有一定残余听力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其残余听力可得到完全或部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儿童 圆窗 听力保护
下载PDF
1~6岁儿童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相关解剖结构的CT测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哲飞 华清泉 +3 位作者 曹永茂 廖华 李暐 解为全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应用颞骨高分辨率CT测量儿童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术前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50例15个月~6岁因重度感音性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且术前颞骨薄层CT扫描示中耳、内耳均正常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其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 目的应用颞骨高分辨率CT测量儿童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术前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50例15个月~6岁因重度感音性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且术前颞骨薄层CT扫描示中耳、内耳均正常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在其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轴位片上测量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的相关解剖结构数据,如圆窗龛的宽度和深度、锥隆起的高度、面神经至圆窗龛和外耳道后壁的距离等,并比较不同耳别、性别及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 50例儿童各指标测量均值分别为:圆窗龛的宽度2.02±0.20mm,圆窗龛的深度1.25±0.19mm,圆窗龛层面面神经管外缘至骨性外耳道后壁的最短距离3.99±0.53mm,面神经骨管内缘至圆窗龛的距离5.21±0.37mm,锥隆起的高度2.09±0.23mm。各测量指标耳别间、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隆起高度与面神经至圆窗龛的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331,P>0.05)。结论面神经隐窝等相关解剖结构在出生后可能已经基本发育完成;对国人1~6岁儿童行振动声桥圆窗植入术从解剖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术前相关结构的CT测量可为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声桥 圆窗 解剖 测量
下载PDF
振子及其耦合条件对圆窗激励式人工中耳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丹 刘后广 +3 位作者 田佳彬 饶柱石 程刚 杨建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0,共9页
为研究振子及其耦合条件对圆窗激励式人工中耳植入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包括振子和隔膜在内的人耳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基于一无任何听力损伤病史的成年志愿者右耳,采用CT扫描和逆向成型技术建立而成,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实验数据比对验证了模... 为研究振子及其耦合条件对圆窗激励式人工中耳植入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包括振子和隔膜在内的人耳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基于一无任何听力损伤病史的成年志愿者右耳,采用CT扫描和逆向成型技术建立而成,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实验数据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圆窗上的初始预压力、振子和隔膜的设计参数变化对振子听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子横截面积越大,其对耳蜗的激励效果越差;隔膜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振子的激振性能,在该研究范围内,较小的隔膜杨氏模量和厚度有利于提升振子的激振性能;振子质量的增加会恶化振子在高频段的植入性能;在圆窗上施加的初始预压力能够提高中高频段上对耳蜗的激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中耳 圆窗 振子 隔膜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先天性双耳镫骨及卵圆窗缺如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自翔 杨劲松 +3 位作者 李志春 叶胜难 林功标 周爱东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一家有 2例 (兄妹 )双耳镫骨及卵圆窗缺如 ,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研讨。方法 通过病史、听力学检查、高分辨CT扫描及 /或手术探查 ,确定诊断 ,采用改良Lempert水平半规管开窗术治疗 2例各一耳。结果 兄语言频率气导听力提高 47dB ... 目的 一家有 2例 (兄妹 )双耳镫骨及卵圆窗缺如 ,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研讨。方法 通过病史、听力学检查、高分辨CT扫描及 /或手术探查 ,确定诊断 ,采用改良Lempert水平半规管开窗术治疗 2例各一耳。结果 兄语言频率气导听力提高 47dB ,听阈为 2 5dB ;妹提高 52dB ,听阈为 2 8dB ,分别随访 8年及 1年余 ,听力稳定。结论 双耳先天性镫骨和卵圆窗缺如可能与遗传有关 ,骨导尚好 ,骨导曲线有Carhart切迹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指征 ,改良Lempert水平半规管开窗术是治疗此病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镫骨 圆窗 畸形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颞骨冠状切片和高分辨率CT定位圆窗区的邻近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思佳 段菊如 +3 位作者 罗淑贞 李明智 魏江平 鲁纯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7323-7326,共4页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曾探讨了圆窗区及周围结构在横断面上的配布特点,虽有资料对颞骨中耳及邻近解剖结构的冠状位影像学特点进行了描述,但由于无统一的冠状扫描基线,导致相关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对比分析成人头部标本颞骨冠状切片和... 背景:作者前期实验曾探讨了圆窗区及周围结构在横断面上的配布特点,虽有资料对颞骨中耳及邻近解剖结构的冠状位影像学特点进行了描述,但由于无统一的冠状扫描基线,导致相关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对比分析成人头部标本颞骨冠状切片和高分辨率CT冠状扫描图像上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差异。方法: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以与眦耳线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冠状扫描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听小骨、骨性半规管、前庭、耳蜗、圆窗、圆窗龛、蒲氏间隙以及面神经颞骨内段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圆窗龛的内外径、深度分别为(1.36±0.26)和(1.55±0.26)mm,面神经迷路段至弓状隆起的距离为(4.19±0.52)mm,面神经水平段距鼓室盖、距耳蜗、距锤骨头、距盾板、距砧骨短脚间的距离分别为(5.27±0.92),(1.36±0.28),(3.19±0.85),(5.30±0.58)和(2.86±0.54)mm。提示耳颞区火棉胶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圆窗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冠状`扫描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圆窗 断层解剖 冠状面 高分辨率CT 火棉胶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圆窗激振与正常感声下耳蜗微观动态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帅 刘后广 +3 位作者 杨建华 刘晓乐 徐丹 王梦丽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448,共5页
为了确定传统基于基底膜位移的评价指标用于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是否准确,基于沙鼠耳蜗微观扫描电镜图,建立了耳蜗Corti器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对比,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基于该模型,对比分析圆窗激振和正常感声... 为了确定传统基于基底膜位移的评价指标用于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是否准确,基于沙鼠耳蜗微观扫描电镜图,建立了耳蜗Corti器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对比,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基于该模型,对比分析圆窗激振和正常感声下基底膜、内毛细胞纤毛、外毛细胞纤毛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在评价圆窗激振式人工中耳的听力补偿性能时,将基底膜的运动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将高估其实际的听力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中耳 耳蜗 圆窗 CORTI器 剪切运动
下载PDF
虹吸管法圆窗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智 杨晓蓉 +2 位作者 景阳 杨颖 贾艳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68-869,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虹吸管法圆窗给药途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A组以口服方式给药,B组通过鼓膜穿刺注射方式给药,C组... 目的:探讨使用虹吸管法圆窗给药途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A组以口服方式给药,B组通过鼓膜穿刺注射方式给药,C组以虹吸管法圆窗给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93.8%),与A组、B组的(75.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C组(6.3%)明显低于A组(21.9%)和B组(15.6%)。结论:虹吸管法圆窗方法给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其疗效更好,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治疗 耳疾病 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 @虹吸管法 圆窗
下载PDF
卵圆窗缺如处理的研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耀云 杨伟炎 +3 位作者 张素珍 周其友 韩东一 姜泗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91-94,共4页
1983年3月~1991年6月为严重传导性耳聋患者施行中耳探查术中发现卵圆窗缺如10例(12耳),遂行前庭开窗术和听骨链重建术。对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下垂或移位遮住卵圆窗龛,或前庭开窗术后听力下降再次新窗骨性封闭者行... 1983年3月~1991年6月为严重传导性耳聋患者施行中耳探查术中发现卵圆窗缺如10例(12耳),遂行前庭开窗术和听骨链重建术。对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下垂或移位遮住卵圆窗龛,或前庭开窗术后听力下降再次新窗骨性封闭者行水平半规管开窗术。前庭开窗(10耳)术后语言区频率平均提高10~30dB以上者7耳,4例手术后3个月听力下降,其中2耳行内耳开窗术;内耳开窗(4耳)术后语言区频率平均提高20~45dB。介绍了手术处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窗 外科手术 耳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