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7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热参数化方案研究进展
1
作者 侯雅 李伟平 左金清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冻土是陆地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冻融循环变化能够影响土壤结构、土壤水热传输以及土壤生物化学等过程,并通过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局地甚至全球天气气候。因此,研究土壤冻融过程对冻土区人类生产生活和了解区域外天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 冻土是陆地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冻融循环变化能够影响土壤结构、土壤水热传输以及土壤生物化学等过程,并通过陆-气相互作用影响局地甚至全球天气气候。因此,研究土壤冻融过程对冻土区人类生产生活和了解区域外天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回顾了土壤中的砾石、有机质对土壤冻融过程的影响及物理机制,总结了土壤冻融过程中水热参数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土壤导热率和水力学参数的计算、水热耦合方案以及冻融锋面计算方案等。相对于普通的矿物质土粒而言,砾石具有高导热率和低热容,有机质具有低导热率和高热容,他们对热量在土壤中的传输及土壤温度垂直分布有不同的影响。另外,砾石和有机质的存在改变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基质毛细作用与吸附作用,进而影响水分在土壤中的传输过程和垂直分布。已有研究表明:(1)当前大部分数值模式中土壤导热率采用Johansen方案及其派生方案进行计算,其中Balland-Arp方案考虑了砾石和有机质对土壤导热率的影响,该方案更好地刻画了土壤冻融过程中土壤导热率变化的连续性;综合考虑热-水-变形相互作用的导热率参数化方案可以较好地刻画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热耦合和土体冻胀的作用,对相变过程中土壤导热率变化特征的模拟更符合实际观测。(2)过冷水参数化方案刻画了土壤液态水在0℃以下存在的事实;相变温度方案描述了土壤相变温度低于0℃且不固定的事实;导水阻抗方案考虑了土壤冻结对土壤水分下渗的阻抗作用,改善了对冻土区水文过程的模拟效果。(3)土壤冻融过程伴随着水分的相变和能量的转化,水热耦合方案的发展能够较好地刻画土壤中热力-水文过程的协同变化特征,细化了对冻融过程中水分和能量相互作用的复杂物理机制的描述。(4)等温框架的数值模式通过模拟每层土壤中间深度的冻融过程代表该模式分层的整体特征,导致对冻融深度的严重高估或低估,尤其是对厚度较大的模式深层土壤,冻融锋面计算方案的提出和应用减小了这种模拟偏差。目前土壤冻融参数化方案的不足之处包括:绝大多数数值模式没有考虑土壤盐分导致土壤水的冰点降低这一事实;虽然大部分数值模式考虑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水、热传输的影响,但是模式中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垂直分布的考虑与植被根系的生长状态脱节;模式模拟的土壤深度不足并且下边界通量为零的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土壤溶质传输参数化方案以模拟盐分的分布、刻画植被根系生长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分布特征、考虑深层土壤对浅层的热力学影响并完善数值模式中的下边界条件,这些是未来陆面模式改进土壤冻融过程模拟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冻融过程 参数化方案 土壤导热率 土壤水文参数 冻融锋 水热耦合
下载PDF
林火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灌丛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2
作者 许涛 李晓英 +4 位作者 蔡慧颖 韩易伦 刘静 李景涛 陈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林火是影响多年冻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火后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火后冻土土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兴安岭漠河2002年火烧灌丛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未火烧和火烧区分别随机设置5个试验样地采用土钻... 林火是影响多年冻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火后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火后冻土土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兴安岭漠河2002年火烧灌丛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未火烧和火烧区分别随机设置5个试验样地采用土钻分别采集土壤深度(h)为0<h≤30 cm和30 cm<h≤60 cm土层土壤土样,分析火后0~6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样地0<h≤30 cm和30 cm<h≤60 cm土层的MBC质量分数分别降低54.69%和53.11%,MBN质量分数分别降低38.77%、33.00%。(2)火烧样地0<h≤3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密度分别增加90.82%、161.54%,土壤含水率、全碳质量分数和全氮质量分数分别降低88.51%、48.57%和32.98%;30 cm<h≤6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硝态氮(NO-3-N)质量分数和pH分别增加213.26%、24.23%、38.36%和3.75%,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降低44.70%、38.0%和31.03%。(3)在0<h≤30 cm土层,MBC、MBN与土壤含水率、土壤全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和林火强度(F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碳质量分数、土壤密度和林火强度是影响MBC和MBN的主要因子;在30 cm<h≤60 cm土层,MBC、MBN与全碳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密度、全碳质量分数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MBC和MBN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土壤理化性质 灌丛湿地 大兴安岭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杜洋文 周倩 +2 位作者 杜拾平 程军勇 张荣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为探索薄壳山核桃幼林生长发育的适宜施肥配方,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16个处理的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施肥配方对薄壳山核桃幼林生长、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叶片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幼林树高和茎粗增长量大小... 为探索薄壳山核桃幼林生长发育的适宜施肥配方,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16个处理的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施肥配方对薄壳山核桃幼林生长、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及叶片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幼林树高和茎粗增长量大小的肥料主次顺序为:尿素、氯化钾、过磷酸钙,最优水平组合为:尿素0.45 kg/株+过磷酸钙1.71 kg/株+氯化钾0.28 kg/株;影响叶片氮、磷、钾含量高低的肥料主次顺序为:氯化钾、尿素、过磷酸钙,最优水平组合为:尿素0.11 kg/株+过磷酸钙0.85 kg/株+氯化钾0.46 kg/株;影响土壤有效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高低的肥料主次顺序为:尿素、氯化钾、过磷酸钙,最优水平组合为:尿素0.33 kg/株+过磷酸钙1.28 kg/株+氯化钾0.28 kg/株;影响土壤酶活性高低的肥料主次顺序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最优水平组合为:尿素0.22 kg/株+过磷酸钙0.85 kg/株+氯化钾0.28 kg/株。树高和茎粗增长量与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与土壤有效氮、磷、钾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上,对薄壳山核桃幼林生长发育影响的肥料主次顺序为:尿素、氯化钾、过磷酸钙,最优施肥水平组合为尿素0.45 kg/株+过磷酸钙0.85 kg/株+氯化钾0.28 k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薄壳山核桃 生长 土壤 土壤养分 叶片养分
下载PDF
酵素菌肥对碧螺春茶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贾宇 徐宏佳 司文会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78-81,共4页
为揭示酵素菌肥与有机肥配施效果,于苏州碧螺春茶园中进行定位试验,设置仅施用有机肥(CK)、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A(T_(1))、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B(T_(2))和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C(T_(3))4个处理,探究酵素菌肥对茶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微... 为揭示酵素菌肥与有机肥配施效果,于苏州碧螺春茶园中进行定位试验,设置仅施用有机肥(CK)、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A(T_(1))、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B(T_(2))和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C(T_(3))4个处理,探究酵素菌肥对茶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参与土壤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施用有机肥相比,有机肥配施酵素菌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时显著增加土壤酸性蛋白酶与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此外,3种酵素菌肥之间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与T_(2)处理相比,T_(1)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7.58%、19.79%、40.91%、38.87%和35.65%,且酸性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41.33%和10.59%。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依据上述指标的评分顺序为T_(1)>T_(3)>T_(2)>CK。综上,酵素菌肥A能够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可作为优良菌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肥 土壤改良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土壤胞外酶活性
下载PDF
种植苜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8
5
作者 杨玉海 蒋平安 +1 位作者 艾尔肯 周抑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通过对4年生苜蓿地和传统耕地(棉花)表层土壤分层(0~10,10~20,20~30cm)取样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地相比,4年生苜蓿地在从未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 通过对4年生苜蓿地和传统耕地(棉花)表层土壤分层(0~10,10~20,20~30cm)取样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地相比,4年生苜蓿地在从未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每年都施肥的传统耕地高,且差异显著。与种植棉花相比,种植苜蓿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土壤中总盐含量以及氯离子含量,充分表明苜蓿具有改良土壤的特性。但是苜蓿地土壤pH值比棉花地的高,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时分析了种植苜蓿与传统作物(棉花)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否存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各指标表现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孔隙度 氯离子含量 土壤pH值 苜蓿地 表层土壤 取样分析 种植方式 差异显著 土壤容重 改良土壤 垂直分布 同时分析 传统 耕地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盐含量 棉花地 相比 肥料 施用
下载PDF
利用土壤微藻改良贫瘠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东山 卿人韦 +1 位作者 傅华龙 兰利琼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2-355,共4页
将自然条件下肥沃土壤中的微藻接种到贫瘠土壤中 ,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结果显示 :黑暗条件下的微藻在 30d内进入休眠状态或死亡 ;在光照条件下 ,微藻的数量在第 30d以后迅速增殖 ,随着藻类的生长 ,土壤pH值也发生了一定变... 将自然条件下肥沃土壤中的微藻接种到贫瘠土壤中 ,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结果显示 :黑暗条件下的微藻在 30d内进入休眠状态或死亡 ;在光照条件下 ,微藻的数量在第 30d以后迅速增殖 ,随着藻类的生长 ,土壤pH值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且藻类数量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效磷的变化呈极显著相关 ,说明土壤微藻能改善贫瘠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藻 贫瘠土壤 土壤PH值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效磷 土壤改良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对喀斯特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钱玉平 宿兵兵 +3 位作者 高吉星 阮粉花 李亚伟 茅林春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84,共12页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 为探明喀斯特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SI)、玉米单作(MM)和大豆单作(SM) 3种模式,采用Biolog-ECO微孔培养法,旨在揭示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多样性以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与MM及SM相比, MSI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McIntoshindex)分别显著提高了11.90%和58.40%,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wellcolordevelopment, AWCD)分别显著增加了24.50%和80.10%,羧酸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平均相对吸光度分别显著提高了34.50%、63.70%和61.80%;碳源代谢指纹图谱表明,MSI模式中土壤微生物通过提高衣康酸的代谢活性进而增加了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通过提高L-苯丙氨酸、L-苏氨酸和甘氨酰-L-谷氨酸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氨基酸类碳源利用,通过提高吐温40、吐温80和肝糖的代谢活性从而增加了对多聚类碳源的利用;同时, MSI处理土壤SOC分别较MM和SM显著提高8.50%和72.84%, NH_4~+-N和TN含量分别较SM处理显著增加46.70%和33.30%;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解释了碳源利用总变异的79.69%,种植模式对碳源代谢的综合利用能力表现为MSI>MM>SM,其中MSI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类代谢利用能力最强;冗余分析则表明,显著影响碳源代谢利用的2个环境因子分别是TN (53.50%)和SOC (30.90%),其中TN促进了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代谢利用, SOC加强了胺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综上可见,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的偏好性主要由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引起,同时又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的调控,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互作可能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增产增效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土壤微生物 碳源代谢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Biolog-ECO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8
作者 庞宏东 王瑞文 +2 位作者 杨佳伟 黄颖 李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3,146,共7页
以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土壤养分整体情况进行评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土壤的... 以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土壤养分整体情况进行评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土壤的全氮、碱解氮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1 g·kg^(-1)、113.66 mg·kg^(-1),整体处于中上等级水平;全钾、速效钾、有机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3.07 g·kg^(-1)、68.17 mg·kg^(-1)、18.50 g·kg^(-1),整体处于中下等级水平;全磷平均质量分数为0.35 g·kg^(-1),整体处于低水平等级;有效磷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68 mg·kg^(-1),整体处于很低等级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南方丘陵山地泡桐人工林的土壤综合肥力得分范围为-1.97~2.59,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115个样地土壤肥力划分为极高、高、中、低4个等级,各等级样地所占比例分别为6.09%、31.30%、43.48%、19.13%,说明土壤综合肥力以中等水平为主。不同种植区之间,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其中湖北省京山市、荆门市、钟祥市、咸宁市,泡桐人工林的土壤综合肥力整体水平最高;而湖北省崇阳县土壤综合肥力整体水平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季节性淹水对长江滩地杨树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5 位作者 刘俊龙 丁昌俊 曹志华 孙慧 闫彩霞 杨传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探明季节性淹水对林分地力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滩地杨树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季节性淹水前后,土壤(0<深度(h)≤60 cm)的养分质量分数、物理性质及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空间结构及... 为了探明季节性淹水对林分地力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滩地杨树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季节性淹水前后,土壤(0<深度(h)≤60 cm)的养分质量分数、物理性质及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类群等进行测定,分析环境因子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及其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季节性淹水后,滩地杨树林土壤0<h≤60 cm土层的pH显著升高;除全磷、速效钾、水解氮养分外,其他养分质量分数均极显著降低;田间持水量极显著增加;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降幅达99.68%;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升。季节性淹水改变了土壤细菌、真菌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未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在各土层间的变化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发现,淹水前的细菌群落结构与淹水后具有显著差异;淹水前的真菌群落结构与淹水后具有极显著差异;且淹水后各土层间的细菌、真菌群落均呈显著差异。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生态功能以化能异养、好氧化能异养、硝化作用、氨氧化作用功能类群为主,季节性淹水后,土壤40 cm<h≤60 cm土层中,细菌群落的亚硝酸盐呼吸、硝化、亚硝态氮反硝化功能较为丰富。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功能在淹水后,由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33.13%)向病理营养型(20.74%)转变。淹水前后,土壤0<h≤20 cm土层真菌群落的植物病原菌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酸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水解氮、全钾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淹水 杨树人工林 地力维护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土壤厚度演化模型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金涛 赵薇 刘彧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全球平均土壤厚度仅约为1 m,但土壤厚度的空间分布信息在地貌、生态及水文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现有土壤制图产品、地球物理勘测及经验统计模型难以获取流域尺度土壤厚度分布信息,亟... 全球平均土壤厚度仅约为1 m,但土壤厚度的空间分布信息在地貌、生态及水文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现有土壤制图产品、地球物理勘测及经验统计模型难以获取流域尺度土壤厚度分布信息,亟待发展土壤厚度预测的过程机理模型。本文回顾了土壤厚度演化模型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评价了不同土壤生成及输移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指出土壤化学风化成土等机理仍不清晰是制约模型发展的理论瓶颈。此外,模型的方法体系仍需完善,亟待进一步发展描述土壤生成和输移的函数形式及其参数的估计方法等,指出物理与随机结合的模拟方法以及基于数学物理途径的参数确定方法等有望解决模型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最后,在土壤厚度演化模型基础上,提出发展基于流域协同演化理论的土壤发生学模型是定量预测土壤理化全要素发生所亟需突破的难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厚度 土壤厚度演化模型 土壤生成 土壤输移 流域协同演化
下载PDF
温度和水分对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11
作者 李雪 朱宾宾 满秀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寒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随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揭示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机制,以期深入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和水分对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采集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0<h≤10 cm和10 c...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寒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随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揭示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机制,以期深入探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度和水分对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碳循环的影响。采集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0<h≤10 cm和10 cm<h≤20 cm土层土壤(h),设计3个温度梯度(10、15、20℃)和3个水分梯度(30%、45%和60%)进行土壤碳矿化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两种林型0<h≤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培养后的4~6 d,白桦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峰值波动在13.38~77.47 mg·kg^(-1)·h^(-1),兴安落叶松林峰值波动在10.82~48.08 mg·kg^(-1)·h^(-1),白桦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高于兴安落叶松林,随培养时间延长矿化速率迅速降低,并趋于平缓;(2)两种林型土壤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与温度和水分呈显著正相关。白桦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在不同土层均高于兴安落叶松林,0<h≤10 cm土层,白桦林在20℃培养时,3个水分梯度下的累积矿化量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林的1.27、1.01、1.19倍,10 cm<h≤20 cm土层分别是1.24、1.40、1.26倍;(3)两种林型土壤在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温度敏感性(Q_(10))随水分增加而增加,且10 cm<h≤20 cm土层Q_(10)值高于0<h≤10 cm土层。寒温带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矿化受温度和水分的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并伴随着森林碳排放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 白桦林 兴安落叶松林 土壤有机碳矿化 温度敏感性
下载PDF
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李亚娟 刘艳君 +3 位作者 徐长林 鱼小军 史志翯 徐晶晶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封草地(FG)为对照,对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SD)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相比FG,退化基本导致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升高,SD 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82.1 g/kg;退化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围封草地20~3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23.35 mg/g,LD 10~2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为20.90 mg/g。退化导致土壤全氮含量降低,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升高,SD草地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649 mg/k和3.47 mg/g,脲酶活性在FG和SD随土层加深而升高,但在MD和SD随土层加深而降低。4种类型草地全磷的变化范围为0.18~0.22 g/kg,退化对0~10 cm土层的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使0~10 cm土层,LD和MD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2%和60%,而SD降低了32%,0~30 cm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变化范围为0.52~0.62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围封草地土壤有机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轻度和重度退化未表现出有相关性;围封草地土壤全氮、有效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均没有相关性,而轻度和中度退化高寒草甸的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围封草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成呈显著正相关,而退化草地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寒草甸退化后改变了其关键养分与其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重度退化高寒草甸恢复中应考虑土壤磷素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高寒草甸 土壤 土壤 土壤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陈友明 郭晏汝 +2 位作者 马行空 田间 董元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58-65,共8页
为探究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泥池模拟稻田环境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稻蟹共作与水稻单作模式7个土壤理化指标和4个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田单作相比,稻蟹共作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还原性物质... 为探究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水泥池模拟稻田环境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稻蟹共作与水稻单作模式7个土壤理化指标和4个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稻田单作相比,稻蟹共作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稻蟹组的总有机碳略高于稻田组,但总氮略低于稻田组;稻蟹组与稻田组的Eh存在极显著差异,两组之间差异达20.95%;稻蟹组和稻田组土壤粒径机械组成均为粉粒>粘粒>粗细砂粒,粉粒占比均超过80%,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稻田组的四种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稻蟹组的脲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与稻田组一致,呈显著下降趋势,但其酸性磷酸酶没有变化。可见,稻蟹共作系统由于河蟹的引入,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改良了土壤,其水稻根系分布较多的10~15 cm底层土壤显示了较强的土壤酶活性,促进了水稻对稻蟹共作系统中碳、氮等元素的高效利用。因此,稻蟹共作系统既有利于水稻生长,又有利于河蟹养殖,可以作为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作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率 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 土壤粒径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14
作者 左忠会 刘宪斌 +3 位作者 刘守美 李艳香 马思媛 和银建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71-81,共11页
人工草坪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配置景观、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为探究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的狗牙根等6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保持自然状态和人工去杂2... 人工草坪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配置景观、提供户外休闲活动场所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为探究不同种类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见的狗牙根等6种草坪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保持自然状态和人工去杂2个试验处理,连续管理养护5年后采集0~10 cm表层土,测定其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6组数据。结果表明,保持自然状态试验处理中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中上述6组数据均达到最大值,均值分别为50.00 g/kg、7.00 g/kg、1.90 g/kg、0.40 g/kg、5.70 g/kg和0.65/cycle;狗牙根草坪上述6组数据均最小。说明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较大,匍匐翦股颖和高羊茅次之,狗牙根最小。同一种试验材料,保持自然状态试验处理的上述6组数据均明显高于人工去杂试验处理的。野牛草、多年生黑麦草和白花三叶草3种草坪对上述6组数据的影响大部分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因此,草坪建设者和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种类草坪草的植物学特性,结合当地气候因子和土壤条件、草坪使用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草坪草,以保证草坪质量和提高草坪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其地下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土壤全碳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微生物碳含量 土壤微生物氮含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土壤活性有机碳转化率
下载PDF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被引量:49
15
作者 谷庆宝 张倩 +3 位作者 卢军 李晓东 王斌 伍斌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的原因。提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应采取"逐步消减存量,严格... 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本文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的原因。提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应采取"逐步消减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的策略,并针对不同土地用途给出了消减存量和控制增量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在工矿用地土壤污染预防、污染地块分布、快速与低扰动调查、高效实用修复技术、修复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修复基金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并针对这些难题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修复 土壤污染预防 土壤污染风险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 农用地土壤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
下载PDF
土壤性质与硼有效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16
作者 宋时奎 李文华 +1 位作者 严红 曹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土壤硼的有效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文章介绍了土壤 p H,土壤有机质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土壤质地 ,土壤无机离子 ,成土母质类型等对土壤硼有效性的影响 ,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土壤性质 有效性 土壤PH值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土壤质地 土壤无机离子 成土母质类型
下载PDF
施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47
17
作者 张彦东 孙志虎 沈有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1,共4页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比对照明显增加。施磷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均没有引起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的变化。这表明氮虽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没有影响。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增加,但对氨态氮影响不大,硝态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重要因素。施氮和施磷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土壤有机质没有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也没有引起土壤pH和含水率的明显改变。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数量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硝态氮 地上生物量 土壤有机质 施肥试验 土壤特性 土壤细菌 植物群落 土壤pH 试验结果 无机肥料 施氮量 施磷 放线菌 氨态氮 含水率 组成 施用
下载PDF
土壤肥力因子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34
18
作者 师进霖 纳玲洁 +2 位作者 宋云华 冯翠萍 付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4期97-100,共4页
综述了土壤肥力的水分含量、土壤空气、土壤温度等物理因子与土壤pH、土壤养分状态等化学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严重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创造良好的水、肥、气、... 综述了土壤肥力的水分含量、土壤空气、土壤温度等物理因子与土壤pH、土壤养分状态等化学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严重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的土壤环境,是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品质 肥力因子 土壤有机质含量 水分含量 土壤肥力 土壤空气 土壤pH 物理因子 土壤温度 化学因子 土壤养分 主要因子 土壤酸化 土壤结构 土壤环境 高产优质 有机肥 增施
下载PDF
豫北平原粮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素勤 王文亮 +1 位作者 何冠华 任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72-74,共3页
选取豫北平原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耕层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旨在查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 选取豫北平原粮食主产县代表性地块,对耕层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调查玉米产量、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旨在查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54 g/kg、1.04 g/kg、63.80 mg/kg、20.72 mg/kg和101.93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提高了38.75%,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55.79%,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了40.63%。应重视施用有机肥和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磷补钾平衡施用化肥,重视宣传推广作物专用复合肥和新型缓/控释肥的施用,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平原 粮田 土壤养分状况 状况研究 Henan Province Soil Nutrient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水平 速效磷含量 速效钾含量 施用有机肥 耕层土壤养分 专用复合肥 作物产量 玉米产量 宣传推广 土壤资源 土壤全氮 土壤普查 施用化肥
下载PDF
内蒙古平原灌区土壤固碳与养分吸附特征及秸秆还田调控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博 刘雅梦 +6 位作者 杨哲 王佳乐 王钰艳 郭艳 马扬 任琴 穆俊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为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连续高产稳产过程中秸秆培肥高产田和改良盐碱田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玉米秸秆还田1~4 a(HT1~HT4)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测定了春播前和收获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 为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连续高产稳产过程中秸秆培肥高产田和改良盐碱田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玉米秸秆还田1~4 a(HT1~HT4)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测定了春播前和收获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pH值和酸碱缓冲曲线。结果表明,HT1~HT4收获期与春播前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对变化率为1.34%~3.62%,0.20%~1.51%,-0.11%~0.78%,0.89%~6.36%,0.09%~0.41%,CK收获期与春播前相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对变化率为1.57%,-0.02%,-0.45%,-0.15%,-0.05%;HT2、HT3、HT4比CK的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依次为HT4>HT3>HT2>HT1>CK。综上所述,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能力、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增大,有效抵御因施化肥等因素导致土壤pH值剧烈变化的能力增强,秸秆还田培肥改土措施显著提升了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吸附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酸碱缓冲曲线 盐碱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