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史吉平 张夫道 林葆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1,24,共5页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但只能提高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G2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有机质主要累积于G2和G1组复合体中。长期单施化肥降低潮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各组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微量元素的影响,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施肥处理中不完全相同。相关分析表明,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因此,不宜用复合体中的有机质含量或微量元素含量来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有机 微量元素 含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离子界面行为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少博 徐英德 +6 位作者 高晓丹 张昀 张广才 李嵩 许晨阳 田锐 汪景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2-1691,共10页
土壤有机物质与土壤矿物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有关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的研究倍受关注,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在环境科学与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土壤有机无机复... 土壤有机物质与土壤矿物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有关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的研究倍受关注,土壤有机质与矿物质结合的紧密程度直接关系到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在环境科学与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机制还不完善,土壤宏观、介观及微观各尺度间的作用机制未能衔接。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的形成(形成学说、作用机制与影响因子)及此过程中离子的界面行为;系统地梳理了离子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回顾了土壤有机无机组分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最后强调了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中的作用,特别是化合价相同的不同离子对土壤系统的性质与过程具有不同的影响。即离子电子层数和外层电子排布的微小差异在土壤表面附近的强电场中被放大,通过极化作用提高离子的有效电荷,增强离子所受的库仑作用力。离子的有效电荷数可以定量表征该土壤胶体复合过程中界面上离子作用的强弱程度。结论不断完善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理论,为土壤培肥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环境化学和微粒污染物迁移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离子吸附 离子键 离子特异性效应 土壤有机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红 吕贻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56-1960,共5页
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探求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基础,采用了传统翻耕、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免耕立秆还田和免耕粉碎还田6... 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探求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基础,采用了传统翻耕、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免耕立秆还田和免耕粉碎还田6种处理,分别对不同耕层的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团聚体及有机无机复合体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还田的土壤容重值最低;干筛情况下,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的MWD值显著高于其它处理30.4%~47.4%,而湿筛情况下,免耕立秆还田与粉碎还田MWD值高于其它处理;立秆还田的土壤分散系数最低,而粉碎还田的分散系数比其它处理高20.48%~330.93%;翻耕处理的原土复合量、原土复合度分别高于免耕处理10.82%~21.62%、8.97%~20.97%。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有很大差异:覆盖还田能改善田间土壤结构;立秆还田能提高微团聚体的稳定性;粉碎还田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结构 土壤团聚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下载PDF
旱作改水旱轮作对砂姜黑土腐殖质中氮分布的影响
4
作者 何方 李道林 +3 位作者 马友华 沙宗珩 王玉虹 张国松 《安徽农学通报》 1996年第4期35-36,共2页
砂姜黑土是分布在苏、皖北部至豫东一带的古老耕作土壤,面积达400余万ha,其中我省约140万ha,曾是国家重点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区。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条件改善,改旱作制为水旱轮作制,对于改良砂姜黑土在生产中的限制因子,促进土壤有机质积... 砂姜黑土是分布在苏、皖北部至豫东一带的古老耕作土壤,面积达400余万ha,其中我省约140万ha,曾是国家重点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区。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条件改善,改旱作制为水旱轮作制,对于改良砂姜黑土在生产中的限制因子,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肥力性状,进一步提高和稳定农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水旱轮作 氮分布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松结态 安徽农业大学 土壤有机 结合态腐殖质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