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主形象的差异看当代文学观念的嬗变
1
作者 李兆虹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4-77,共4页
五十年代作品《红旗谱》中的地主冯老兰,是政治话语中的阶级代言人;九十年代作品《白鹿原》中的地主白嘉轩,是浸染着儒家文化、充满人格魅力的宗法家族制的维护者;2007年出版的《青木川》中的地主魏富堂,是在人性关照下的多元化的人物... 五十年代作品《红旗谱》中的地主冯老兰,是政治话语中的阶级代言人;九十年代作品《白鹿原》中的地主白嘉轩,是浸染着儒家文化、充满人格魅力的宗法家族制的维护者;2007年出版的《青木川》中的地主魏富堂,是在人性关照下的多元化的人物。通过这三个地主,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当代历史叙事的变化和作家的政治理念、文学观念、美学观念等精神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形象 冯老兰 白嘉轩 魏富堂 文学观念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抗战小说中的地主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德刚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7-149,共3页
"地主"作为一个文学叙述的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呈现。文章主要对50年代抗战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的独特性和形成的背景原因做出论述。分析了其中没有独特个性、只有雷同特征、类型化的"汉奸地主"... "地主"作为一个文学叙述的对象,在不同时期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呈现。文章主要对50年代抗战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的独特性和形成的背景原因做出论述。分析了其中没有独特个性、只有雷同特征、类型化的"汉奸地主"形象,指出了这一地主形象契合了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土地政策,契合了人们对土地的渴求、对原来土地占有者仇恨的心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地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年代 抗战小说 地主形象 汉奸地主
下载PDF
解放区小说中地主形象的不同书写
3
作者 王雨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7-142,共6页
解放区小说中部分地主形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可以成为"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的重要补充。在解放区"减租减息"运动背景之下,相关作品中的地主呈现出温和、喜剧、激烈等形态。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这些地主形象的多样化... 解放区小说中部分地主形象的不同存在方式可以成为"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的重要补充。在解放区"减租减息"运动背景之下,相关作品中的地主呈现出温和、喜剧、激烈等形态。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这些地主形象的多样化存在逐渐呈现出单一化表征。相关"土改-合作化"小说研究一般是对几部经典作品的反复阐释,这在有意无意间遮蔽了大量相关题材小说的丰富性,但正是以这些边缘文本为基础才出现了后来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些边缘化小说的梳理对于反思十七年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小说 地主形象 减租减息 土改
下载PDF
浅议果戈理《死魂灵》中的地主形象
4
作者 王璇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年第29期65-65,共1页
果戈理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死魂灵》通过冷峻幽默的笔调,展现出了栩栩如生的地主群像画廊。
关键词 果戈里 死魂灵 地主形象
下载PDF
谈谈《死魂灵》中的几个地主形象
5
作者 李玉莲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0期61-64,共4页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为我们刻划了几个栩栩如生的地主形象。这些形象不仅互相补充,以巨大的讽刺力量揭开了十九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帷幕,在我...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1809—1852)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为我们刻划了几个栩栩如生的地主形象。这些形象不仅互相补充,以巨大的讽刺力量揭开了十九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帷幕,在我们面前露出了一个骷髅般的鬼蜮世界,而且敲响了农奴制必然灭亡的丧钟,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谓“死魂灵”一是点明这部书要讲的是地主乞乞可夫搞投机买卖,购买死魂灵(死农奴)的故事;二是暗示出他所刻化的形象都是行尸走肉,都是生而犹死的“死魂灵”。这是就其共性而言。但是,果戈理笔下的这些地主的形象并非一模一样,“死魂灵”的特征是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个性体现出来的。 在果戈理所刻划的几个地主形象中,有一类是消费者的典型。他们或者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或者狂欢乱赌,肆意挥霍,总之是过着自甘堕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形象 《死魂灵》 农奴制 果戈理 俄国 吝啬者 投机买卖 必然灭亡 巧取 卢布
下载PDF
从个人史、家族史到溪镇共同体的建构——论余华小说中地主形象的演变
6
作者 王俊利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69-77,共9页
余华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一个地主的死》中的“英雄”地主王香火、《活着》中的没落地主福贵、《文城》中的至善地主林祥福。《一个地主的死》着重展示王香火成长为抗日英雄的个人创伤体验,表达作者对阶级属性、战争性质和战争目... 余华小说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一个地主的死》中的“英雄”地主王香火、《活着》中的没落地主福贵、《文城》中的至善地主林祥福。《一个地主的死》着重展示王香火成长为抗日英雄的个人创伤体验,表达作者对阶级属性、战争性质和战争目的的质疑。《活着》聚焦于福贵的家族史,从农民的现代性蜕变这一角度书写福贵及其家人在时代激变中的坎坷命运,展示了个体命运的偶然性和忍受苦难的生存哲学。《文城》侧重于描写清末民初溪镇百姓在应对天灾人祸时团结一致构建乡村共同体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作者从人类记忆的伦理共识和“共同体”的建构这一角度来呼唤以儒家“仁义”为基础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三位地主形象的演变蕴含了余华塑造地主形象的叙事策略和审美追求,即从凸显个体命运的自主性、偶然性转移到对爱情、婚姻、家庭与血缘关系的思考上,再到对理想乡村共同体建构与乡绅治理关系的探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小说 地主形象 审美追求 乡绅治理
下载PDF
果戈理笔下的地主形象的文化解读
7
作者 袁运隆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93-94,共2页
社会的主流文化决定了社会的性质 ,它以其特有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 ,使人们具有了特定的文化人格。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对其文化的价值判断。果戈理的乡村生活小说正是通过代表农奴制文... 社会的主流文化决定了社会的性质 ,它以其特有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 ,使人们具有了特定的文化人格。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对其文化的价值判断。果戈理的乡村生活小说正是通过代表农奴制文化的社会力量———地主群像的塑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化 农奴制 地主形象 文学评论 果戈理 小说 俄国
下载PDF
失去生命快乐的“末路”——屠格涅夫笔下地主契尔托普哈诺夫形象解读
8
作者 袁运隆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6-68,共3页
契尔托普哈诺夫是屠格涅夫所塑造的一个乡村地主形象。由于他身上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所以,在他实际的生活中那些代表着生命活力的美的人与物都离他而去,审美交往的失败使他无法感受生活的美,他苦闷,忧郁而死。他缺乏创造与进取的生命... 契尔托普哈诺夫是屠格涅夫所塑造的一个乡村地主形象。由于他身上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所以,在他实际的生活中那些代表着生命活力的美的人与物都离他而去,审美交往的失败使他无法感受生活的美,他苦闷,忧郁而死。他缺乏创造与进取的生命特征也表现了俄国乡村地主的精神气质以及农奴制文化的本质,他被生活所抛弃的结局,也深刻地揭示了俄国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必将崩溃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格涅夫 生存交往 生命快乐 地主形象
下载PDF
封建伦理道德的守卫者——论《祝福》与《为奴隶的母亲》中地主知识分子形象
9
作者 李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2-86,共5页
鲁迅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其笔下有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也有受封建思想迷害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循着鲁迅先生创作的步伐写出了一些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细读文本,比照... 鲁迅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其笔下有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也有受封建思想迷害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循着鲁迅先生创作的步伐写出了一些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作品。细读文本,比照《祝福》中鲁四爷形象和《为奴隶的母亲》中李秀才形象,发现两位作家塑造地主阶级知识形象的相似之处:均为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对女性命运进行压迫和折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鲁四爷 李秀才 相似
下载PDF
“十七年”小说中农村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探析——以宋郁彬和冯贵堂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金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与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相对应,"十七年"文学塑造了一些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青春之歌》中的宋郁彬与《红旗谱》中的冯贵堂是两个主要代表。作家塑造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其假民主真反动的本质,安排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是... 与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相对应,"十七年"文学塑造了一些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青春之歌》中的宋郁彬与《红旗谱》中的冯贵堂是两个主要代表。作家塑造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其假民主真反动的本质,安排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为了证明他们反革命的隐蔽性和恶毒性,但通过文本细读,这两位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身上还携带有另外的一些历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反动地主形象 国家意识形态 规约 陪衬角色
下载PDF
文学与历史的双簧戏——新历史主义下的地主问题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翔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3-26,共4页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陆文学的反思与寻根运动的逐渐深入,一些采取不同态度反观历史、叛离经典革命文学叙述的新历史小说应运而生。新历史主义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书写中的一个潜在的叙事规则。文学与历史自古就在演绎着一场互相配...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大陆文学的反思与寻根运动的逐渐深入,一些采取不同态度反观历史、叛离经典革命文学叙述的新历史小说应运而生。新历史主义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书写中的一个潜在的叙事规则。文学与历史自古就在演绎着一场互相配合、互相拆台的双簧戏,文学的虚构等同于历史的虚构,文学的真实等同于历史的真实,他们在历史真实问题上的本质是相似的。基于此,本文通过探索当代文学与历史中的地主形象来论证这出双簧戏的技巧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新历史主义 双簧戏 地主形象
下载PDF
浅谈《死魂灵》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树森 谭明川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2-55,共4页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名著《死魂灵》里,以他精湛拥熟的笔触,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划了五个不同的地主典型。他在小说人物的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倾注了大...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名著《死魂灵》里,以他精湛拥熟的笔触,不仅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划了五个不同的地主典型。他在小说人物的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堪称为独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魂灵》 果戈里 人物性格 地主阶级 地主形象 主要特点 主要特征 现实生活 艺术创作 作家
下载PDF
贵在真实——浅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现实主义
13
作者 陈宏遂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3期24-30,共7页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上》)主要以华北地区某农村土地改革和反霸斗争为题材,真实地描绘了一九四六年党关于土改的指示传达下来以后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作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作家按生活本来而目描写生活这一点...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下简称《桑干河上》)主要以华北地区某农村土地改革和反霸斗争为题材,真实地描绘了一九四六年党关于土改的指示传达下来以后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作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作家按生活本来而目描写生活这一点,特别值得推崇和学习。我们以前看到不少作品,在事件和人物描写上不按生活本来面目描写生活,而是有意地拔高或恣意歪曲,出现了不少公式化、模式化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张裕 革命现实主义 正典 地主形象 作品 李子 八路军 暖水 恶霸地主
下载PDF
“田主”与“太爷”——现代中国地主视觉形象的诞生
14
作者 孙玉坤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7,共7页
现代中国地主的视觉形象一方面是鲁迅及左翼联盟文学创作的产物,与农民运动失败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是历史上土地革命视觉宣传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思想中国化的直接反映。带有阶级色彩的landlord一词最初翻译不甚明确,一度称... 现代中国地主的视觉形象一方面是鲁迅及左翼联盟文学创作的产物,与农民运动失败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是历史上土地革命视觉宣传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思想中国化的直接反映。带有阶级色彩的landlord一词最初翻译不甚明确,一度称为"田主",视觉形象比小说插图"太爷"形象出现要早多年。其视觉形象创作始于何时何地,曾经被谁描绘,何以在版画中定格为"长袍、马褂和瓜皮帽"的符号,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主形象 左翼美术 农会宣传
原文传递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泛地主化书写
15
作者 王雨田 《华中学术》 CSSCI 2016年第1期201-206,共6页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民形象的多样性在部分小说中呈现出泛地主化现象。因此,可以从相关小说中塑造反面地主形象的政策依据、作者被压抑的主体性与农民的泛地主化描写这几个方面入手,论述其中地主与农民形象的书写形态及其原因,揭示作...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民形象的多样性在部分小说中呈现出泛地主化现象。因此,可以从相关小说中塑造反面地主形象的政策依据、作者被压抑的主体性与农民的泛地主化描写这几个方面入手,论述其中地主与农民形象的书写形态及其原因,揭示作家与时代主潮的复杂关系。论文通过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相关形象研究,反思十七年土改小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农村题材 地主形象 地主
原文传递
感佩与哀思——怀念李何林先生
16
作者 蔡健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行将一周年了,何林先生逝世后到今天。我得把郁积在胸的缅怀和悼念之情写下,以寄托我沉痛的哀思。 我认识何林先生,到今年虽然也还不过十五、六个年头,然而我知道何林先生,亲身感受到先生道德文章的熏陶,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先生 道德文章 选编 研究生 现代文学 叶公超 地主形象 短评 《鲁迅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