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科西河流域滑坡空间分异研究
1
作者 张建强 黄宇 +1 位作者 陈容 孔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122,共12页
以科西河流域滑坡为例,对滑坡信息图谱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研究,归纳滑坡信息图谱由条件图谱、编目图谱、风险分布图谱和风险管理图谱组成,提出滑坡信息图谱按表达内容和功能的分类方法。基于滑坡条件图谱与编目图谱,采用空间统计的方法,... 以科西河流域滑坡为例,对滑坡信息图谱的概念和内容进行研究,归纳滑坡信息图谱由条件图谱、编目图谱、风险分布图谱和风险管理图谱组成,提出滑坡信息图谱按表达内容和功能的分类方法。基于滑坡条件图谱与编目图谱,采用空间统计的方法,揭示了研究区滑坡垂直向和纬度向分布与演化的空间分异规律:滑坡在垂直向200~1 000 m的高程段内为数量高密度区,400~1 200 m和2 800~3 600 m高程段面积比例大,北纬26°42′00″N~26°48′00″N为数量高密度区,26°42′00″N~26°48′00″N和27°24′00″N~27°30′00″N滑坡面积比例较大;相比1992年滑坡,新增滑坡在垂直向200~1 000 m和2 800~3 600 m高程段数量密度高,在3 200~3 400 m高程段面积比例较大,北纬26°48′00″N~26°54′00″N和27°48′00″N~27°54′00″N为高数量密度区,27°24′00″N~27°42′00″N为高面积比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滑坡 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科西河流域
下载PDF
地学类“测量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2
作者 李丽华 陶象武 +1 位作者 李淑慧 王淑晴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1期13-16,共4页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学类“测量学”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综合测绘新技术,融合地学类专业的差异,分别设计了技术基础模块、设计与综合模块和创新模块等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学类“测量学”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综合测绘新技术,融合地学类专业的差异,分别设计了技术基础模块、设计与综合模块和创新模块等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保障等内容,进而形成了具有地学特色的“测量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多项选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复杂工程能力,进而提升大地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实践教学 地学类专业 虚拟仿真 模块化
下载PDF
新时代地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策略
3
作者 程孝良 曹俊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地学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理念不清晰,培养主体单一、要素分散,优质教育资源聚焦人才培养协同性不足等问题。针对科技经济时代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对地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应坚持通专结合的地学人才培养理念,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 地学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理念不清晰,培养主体单一、要素分散,优质教育资源聚焦人才培养协同性不足等问题。针对科技经济时代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对地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应坚持通专结合的地学人才培养理念,推进本硕博贯通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主体联合协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地学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坚持多主体协同,拓展地学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创新人才培养 登攀铸魂 实践强能 多元协同
下载PDF
地学类期刊插图编辑中易忽视的问题分析
4
作者 周立君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8期30-32,36,共4页
插图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的出版质量是编辑应关注的重要出版内容。地学类期刊中的插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各种地学现象和研究数据等,其特点为数量多、内容复杂、色彩丰富。文章主要总结了编辑运用相关制图软件对插图的图层、... 插图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的出版质量是编辑应关注的重要出版内容。地学类期刊中的插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各种地学现象和研究数据等,其特点为数量多、内容复杂、色彩丰富。文章主要总结了编辑运用相关制图软件对插图的图层、图例和色彩进行编辑时容易忽视的问题。编辑进行复杂地质图的图层编辑后要检查图面内容是否完整显示;进行图面尺寸修改之后应检查图例和表达的图面内容是否一致,地质图图例要按照规范的顺序编排;应注重颜色管理,在选择或修改插图要素颜色的时候,要考虑到网络版、纸质版文章的色彩呈现效果,通过应用相关配色方案提高插图的审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类期刊 图层 图例 颜色管理
下载PDF
地学研究生培养探讨
5
作者 杨天水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5期169-172,共4页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健全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积极探索进一步提...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健全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结合十余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中的经验,从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野外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 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金课”背景下地学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融合路径研究
6
作者 朱志军 冷成彪 +1 位作者 张树明 丁婷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94-95,109,共3页
混合式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地学类专业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保障措施、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为... 混合式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地学类专业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保障措施、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为打造地学类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 混合式教学 融合路径 地学类专业课
下载PDF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地学意义
7
作者 赵洪飞 吴桂武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2期360-364,共5页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是以石林喀斯特为主,溶洞、侵蚀峡谷、泉水溪流为辅,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油茶树等景观资源为一体的省级小型地质公园。公园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遗迹资源较典型,且具观赏和美学价值,主... 贵州碧江石林地质公园是以石林喀斯特为主,溶洞、侵蚀峡谷、泉水溪流为辅,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油茶树等景观资源为一体的省级小型地质公园。公园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质遗迹资源较典型,且具观赏和美学价值,主要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4个大类,6个类,共3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在山顶斜坡相对封闭的独立喀斯特单元中,有限可溶地层发育了规模较大的石林喀斯特,代表了贵州高原晚新生代喀斯特地貌发育演化的典型范例,具有区域对比意义,在地质学、地貌学及地学旅游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对于系统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建立地学科普研学基地等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独立喀斯特单元 地质遗迹 地学意义 碧江石林
下载PDF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地学类工程人才培养问题剖析
8
作者 刘俊来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2期34-38,共5页
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促进了我国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实现与国际工程教育的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及持续改进。七项通用标准之间存在... 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推进工程教育认证,促进了我国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实现与国际工程教育的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及持续改进。七项通用标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校、专业、教师(含管理工作者)和学生都应当对此有清晰的认识。近10年来,我国在地质类工程教育方面取得了稳步进展,但仍面临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比如优秀生源比例偏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不足和工科教育理科化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制约了我国工程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为了不断提升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需要继续致力于改进工程教学活动,完善工程教育,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工程建设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地学类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煤炭开发推动地学研究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4 位作者 谷超 李鹏飞 耿济世 王生全 师庆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共7页
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炭开发技术与地学研究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煤炭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煤炭开发推动地学研究的科学内涵。认为,智能开采... 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煤炭开发技术与地学研究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煤炭开发地质保障技术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煤炭开发推动地学研究的科学内涵。认为,智能开采、深部开采、绿色开采对地质保障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了“透明地质”“数字地质”以及“宜居地质”的技术进步,有利于地学学科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研究精度、拓展研究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地学研究 地质保障 科学内涵 综合研究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文献计量学分析《地学前缘》期刊引领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宇 程丽 +2 位作者 杨立英 李立 相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549,共15页
《地学前缘》是一本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中文地球科学期刊。本文依托Incopat、领跑者5000、CSCD、SCIE和Scopus等5个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基于大数据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客观揭示《地学前缘》近10年(2014—2023年)的发展情况,包括载文数量、... 《地学前缘》是一本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中文地球科学期刊。本文依托Incopat、领跑者5000、CSCD、SCIE和Scopus等5个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基于大数据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客观揭示《地学前缘》近10年(2014—2023年)的发展情况,包括载文数量、论文质量、核心作者及其团队、刊载主题,从4个维度全方位评估《地学前缘》的期刊引领力。本文首先采用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着重分析了《地学前缘》近10年的论文年度分布情况、论文质量水平、热门主题和新兴主题、核心著者及团体等。结果表明《地学前缘》在中文地质学刊物中载文量名列前茅,稳中有升,与国际知名地质学期刊相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在领跑者5000数据库《地学前缘》名列第5。在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排名中,《地学前缘》名列第4。本文构建了《地学前缘》的核心作者合著关系网络,为编辑部未来组约重点稿件提供思路。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地学前缘》近10年刊载论文的热点主题包括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油气储集规律研究、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地质灾害与板块构造,新兴主题(包括宜居环境与气候变化等)的出现可以增加编辑部组织主题专辑的可能性。随后,本文围绕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和学术话语权等3个方面,对《地学前缘》的期刊引领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学创新方面,《地学前缘》在2014—2023年间发表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也是唯一一本能够发表“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相关成果的中文地质学期刊;在技术创新方面,以《地学前缘》发表的论文《天然矿物光电效应:矿物非经典光合作用》为基础申请的专利目前已通过3项,论文成果对后续5项专利也产生了影响;在学科建设方面,《地学前缘》与世界地质学期刊共同承担着基础学科知识载体的使命,在中国地质学期刊中承担着沟通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桥梁作用;在学术话语权方面,《地学前缘》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论文数量在10年内翻了一番,特别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与挑战”主题专辑影响范围已延伸到工程技术领域,影响程度也远高于同主题其他论文。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总结《地学前缘》具备高期刊引领力的贡献因素,其主要包括与带来优质稿源的领先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发挥编委会的选题能动性以及广泛开展国际宣传和精准推送。通过大数据赋能,中文地质学期刊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决策:一方面为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带来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推动地球科学学科发展,为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提供平台,为地质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前缘》 科技期刊 文献计量 期刊引领力
下载PDF
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
11
作者 魏崇辉 郑元 +3 位作者 孙文燕 王敏 刘刚 张志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2-1204,共13页
龙岩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部龙岩市境内,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悠久的客家文化传承,造就了众多重要的地学旅游资源。龙岩世界公园范围内地学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尚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 龙岩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部龙岩市境内,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悠久的客家文化传承,造就了众多重要的地学旅游资源。龙岩世界公园范围内地学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尚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本文对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将其包含的42处地学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大类、10个类、19个亚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地学旅游资源,得出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综合得分为89.90分,评价等级为一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共设计了6条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路线,并结合龙岩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实践,初步提出其地学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成果也可为其它地区地学旅游开发提供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地学旅游资源 资源评价体系 龙岩
下载PDF
河北承德县北大山公园石海奇观的成因及地学旅游初探
12
作者 李成祥 张绪教 +4 位作者 殷志强 曹静 邵海 田钰琛 彭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7-817,共11页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查、砾石统计和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北大山森林公园石海地貌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海的物源来自沟头被断裂和节理破碎的花岗岩崩塌体;组成石海的巨大砾石具有重力崩塌和短距离流水搬运的特征,与冰川或泥石流搬运的特征并不符合;冻融分选作用是导致巨大石块集中出露地表,进而形成石海的主要动力。本文首次提出承德北大山石海地貌的冻融分选成因的新认识,不仅对石海成因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它区域石海地貌的成因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海 重力崩塌 冻融分选 旅游地学 北大山 承德
下载PDF
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在地学类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耿庆玲 赫晓慧 +1 位作者 冯珍珍 田智慧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结合地学类专业的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依托,提出基于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从组织协调、院-企、院-研、院-政等不同方面系统论述了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 结合地学类专业的特点及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依托,提出基于一个中心、两个平台的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从组织协调、院-企、院-研、院-政等不同方面系统论述了政产学研用合作育人模式在地学类专业的应用及实践成效,为我国地学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类专业 合作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学创新型研究生“一核三元多维”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为例
14
作者 段少帅 戴宏 +1 位作者 赵超英 杨东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9-83,90,共6页
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地学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但由于其学科特点,地学类研究生培养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提... 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地学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但由于其学科特点,地学类研究生培养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提出了“一核三元多维”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以研究生为核心,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元协同共管,德智体美劳五维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了“管理教师-专任教师-实验教师”横向全覆盖的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与“导师-博士-硕士”纵向全贯通的研究生“导研创新”模式,实现“地学文化浸润、地学项目锤炼”的德智体美劳五维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地学科研骨干,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地学 创新型 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试论地学哲学的理论支柱
15
作者 徐荣强 胡魁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50,共5页
本文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地学哲学进行了通俗解读,强调地学哲学理论是大量地质工作实践的总结、升华、提炼。新中国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实践,产生了地学哲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一个是纵向研究深度最高的就矿找矿理论,另一个是横向适用范围... 本文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地学哲学进行了通俗解读,强调地学哲学理论是大量地质工作实践的总结、升华、提炼。新中国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实践,产生了地学哲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一个是纵向研究深度最高的就矿找矿理论,另一个是横向适用范围最广的阶梯式发展理论。据此,本文阐述了就矿找矿理论和阶梯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厘清两个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阐述了两个理论对于地质矿产工作的指导意义,以及对于地学哲学的内容丰富。论述了地学哲学理论与国际和历代有关哲学理论的关系,体现了地学哲学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以理论指导地质工作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地质工作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学哲学视角下的战略性矿产资源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前地质矿产工作发展阶梯下的特点,并据此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探讨了地学哲学在战略性矿产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实际运用,以期为新时代地质矿产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哲学 理论支柱 就矿找矿理论 阶梯式发展理论 战略性矿产资源 增储上产
下载PDF
“多元、多维、多层次”协同的地方院校地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16
作者 倪然 李红星 姚振岸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161-164,169,共5页
为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使地方院校地学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提出并实践“多元、多维、多层次”协同的地方院校地学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六元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一体六维”协同育人... 为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使地方院校地学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提出并实践“多元、多维、多层次”协同的地方院校地学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六元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一体六维”协同育人路径和“目标导向、多层次”协同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地方院校 地学人才 “六元一体”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彦娇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培育地学类创新创业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地质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地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构建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遵循育人目标精准化... 培育地学类创新创业人才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地质行业的科技进步与地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构建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遵循育人目标精准化、育人机制协同化、组织实施体系化的原则,从构建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全员育人共同体,搭建全过程、链条式的地学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全方位地学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提高地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地学类专业 创新创业 人才培育
下载PDF
张其昀的兰州开发方略和地学思想研究及启示
18
作者 刘响 丁柏峰 《南方论刊》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张其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他以丰厚的地学思想为基础,为近代中国提出了诸多区域开发方略。针对兰州,他提出了设立陆都,开发水利、改善农业,发展工业、推动经济和重视交通等发展构想。结合张其昀重视“实地研究”、打好“通... 张其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他以丰厚的地学思想为基础,为近代中国提出了诸多区域开发方略。针对兰州,他提出了设立陆都,开发水利、改善农业,发展工业、推动经济和重视交通等发展构想。结合张其昀重视“实地研究”、打好“通论”基础、“知往察来”地“批评”和发挥“致用”之效的四步地学研究思想,分析其开发方略背后的学术思想,为当下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其昀 兰州开发 地学思想 启示
下载PDF
我国西部藏族聚居区初中生地学科普调查研究
19
作者 梁天 赵太平 王楠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1期22-24,共3页
为优化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学生群体的地学科普方法,对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域内三所初中展开调查,分析受访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态度,以及对不同地学科普内容、形式的喜爱程度。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学科普内容,该学生群体对不同地区... 为优化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学生群体的地学科普方法,对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域内三所初中展开调查,分析受访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态度,以及对不同地学科普内容、形式的喜爱程度。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学科普内容,该学生群体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现象更感兴趣,并且对地学科普活动有着较高的参与度需求,相比于科普报告,受访者更加倾向于观察实际样品及参与地质科研活动。此外,还针对相关调查结果提出了西部地区开展地学科普活动的三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藏族聚居区 地学科普 科普形式
下载PDF
提升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群体地学科普效果的路径初探
20
作者 梁天 赵太平 杨若辰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8期26-32,共7页
基于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国西南两省八市的在读高中生对地学科普活动的态度,对不同地学科普内容、形式的偏好程度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在读高中生对地学科普中自然现象等相关内容兴趣最高,并且期待能够实际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 基于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国西南两省八市的在读高中生对地学科普活动的态度,对不同地学科普内容、形式的偏好程度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该地区的在读高中生对地学科普中自然现象等相关内容兴趣最高,并且期待能够实际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综合来看,受访者对科普活动有着较高的需求,且有意愿主动参加相关科普活动;探索参与感更强的科普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科普活动的效果。针对调查结果,文章从科普人员、校方及社会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探索课堂内外两种科普方式,创新地学科普形式;开展单位合作及教师科普工作,搭建科普平台,构建稳固的科普阵地;建立科研人员—任课教师二元科普体系,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下,调和科普活动频次与科普范围中的两对矛盾。以地学科普为切入点,探究该地区在读高中生科普工作的普遍规律,为科普活动的设计和体系建设收集素材,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地学科普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