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龙凹陷嫩江组地震前积反射特征与岩石地层厘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华 黄清华 陈泽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38,共4页
地震沉积学研究揭示古龙凹陷嫩江组二段发育多个自东而西的地震前积反射结构,其顶界T06由多个不同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构成,表明传统的嫩江组岩石地层划分具穿时性.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SK1井声波时差时深关系标定和过井地震剖面地质层... 地震沉积学研究揭示古龙凹陷嫩江组二段发育多个自东而西的地震前积反射结构,其顶界T06由多个不同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构成,表明传统的嫩江组岩石地层划分具穿时性.利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SK1井声波时差时深关系标定和过井地震剖面地质层位追踪对比解释,重新界定了T06、T05及T04等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地质涵义;结合SK1井实钻资料和连井地层对比剖面研究,重新厘定了古龙凹陷嫩江组岩石地层,将研究区东部嫩江组三、四段底界分别上移2个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凹陷 嫩江组 地震前积反射 岩石地层厘定
下载PDF
钻孔应变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前异常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邱泽华 唐磊 +2 位作者 阚宝祥 宋茉 周龙寿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102-102,共1页
汶川地震前是否存在观测异常变化?这不仅是地震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汶川地震震中附近100km范围内没有钻孔应变观测点。最接... 汶川地震前是否存在观测异常变化?这不仅是地震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到异常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汶川地震震中附近100km范围内没有钻孔应变观测点。最接近震中的钻孔应变台是姑咱台,距主震震中14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仪 异常 川地 台网 地震前 观测点 研究人员 地震震中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前后鲜水河断裂运动状况的变化——基于跨断裂连续GPS观测的认识 被引量:4
3
作者 甘卫军 王敏 +1 位作者 陈为涛 肖根如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6期10-11,共2页
鲜水河断裂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今运动最为强烈的活动构造,因历史上一系列大震(如1786年康定7级地震、1816年炉霍7级地震和1973年炉霍7.6级地震等)的发生而一向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跨越鲜水河断裂道孚段和干宁段的两条密集型GPS剖面自... 鲜水河断裂作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现今运动最为强烈的活动构造,因历史上一系列大震(如1786年康定7级地震、1816年炉霍7级地震和1973年炉霍7.6级地震等)的发生而一向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跨越鲜水河断裂道孚段和干宁段的两条密集型GPS剖面自2005年以来的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资料(其中4站为连续GPS观测,23站为每年一期的非连续GPS观测),揭示出鲜水河断裂在汶川8.0级地震之前,一直保持着强烈而稳定的左旋(-10.4±1.0mm/a)兼轻微拉张(-0.3±1.2mm/a)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GPS观测 运动状况 地震前 汶川 青藏高原东南部 7级地震 活动构造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判定的科学问题讨论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耀炜 张淑亮 +2 位作者 杨选辉 孙小龙 任宏微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4期23-24,共2页
回顾汶川地震前对地下流体异常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①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继续保持群体下降趋势,认为是青藏块体整体活动的加强表现;②2003年开始,南北地... 回顾汶川地震前对地下流体异常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①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继续保持群体下降趋势,认为是青藏块体整体活动的加强表现;②2003年开始,南北地震带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在趋势下降背景下出现群体转折变化,分析认为:“2007--2009年中国大陆有发生7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流体异常 地震前 科学问题 汶川 青藏块体东北缘 观测资料 昆仑山口西 南北地震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GPS资料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海萍 冯建刚 +3 位作者 王谦 武善艺 徐溶 李娜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53-54,共2页
2013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发生了M6.6地震,震中距离逆冲兼具左旋走滑分量的临潭—宕昌断裂约9.3 km。本文基于该区震前积累的相对丰富的GPS观测资料,通过对岷县漳县地震震源区的GPS速度场、站间基线时间序列,以及震中附近... 2013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发生了M6.6地震,震中距离逆冲兼具左旋走滑分量的临潭—宕昌断裂约9.3 km。本文基于该区震前积累的相对丰富的GPS观测资料,通过对岷县漳县地震震源区的GPS速度场、站间基线时间序列,以及震中附近变形单元的应变时间序列分析,探讨了本次地震震前的区域地壳变形动态特征,为深入认识本次地震的孕震过程和机理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速度场结果表明,由印度板块推挤引起的青藏块体整体差异运动最为显著,呈现地壳NE向缩短和NW向伸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 GPS资料 异常特征 岷县 GPS速度场 时间序列分析 GPS观测资料 地壳变形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关华平 张学民 李美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144-144,共1页
利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发现这次8.0级地震前,距震中310km范围内有5个台站,其中有4个台站出现2年以上异常,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36km)的NE向,自2006年6月下降,至2008年... 利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发现这次8.0级地震前,距震中310km范围内有5个台站,其中有4个台站出现2年以上异常,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36km)的NE向,自2006年6月下降,至2008年1月下降幅度达到7.2%,1月底转折回升,至地震发生异常时间为2年半左右,地震发生在地电阻率恢复上升阶段;变化形态为趋势下降和年变形态消失。位于四川西部鲜水河断裂带附近的甘孜台(震中距330km)也观测到趋势下降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异常 地震前 汶川 鲜水河断裂带 观测资料 地震发生 四川西部 异常现象
下载PDF
汶川8级地震前的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学民 申旭辉 +4 位作者 蔡晋安 欧阳新艳 黄建平 刘静 赵庶凡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154-154,共1页
基于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DEMETER卫星记录VLF电场频谱数据,利用重访轨道分析了固定纬度点记录的VLF电场信号的背景频谱变化,发现每年的1~6月各频谱变化比较稳定,人工源VLF信号与其他频谱值的幅度相比也清晰可辨,但7~10月扰... 基于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DEMETER卫星记录VLF电场频谱数据,利用重访轨道分析了固定纬度点记录的VLF电场信号的背景频谱变化,发现每年的1~6月各频谱变化比较稳定,人工源VLF信号与其他频谱值的幅度相比也清晰可辨,但7~10月扰动比较剧烈,存在整体抬升上升或者快速下降现象,而且人工源VLF信号比较模糊,难以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离层 异常现象 汶川 地震前 电场信号 VLF 8级地震 轨道分析
下载PDF
滇西地区中强地震前单台波速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喜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43,共7页
本文应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以滇西腾冲台、洱源台为例,研究了滇西地区1982—1990年近十次中强震在地震前的波速变化,对提取该地区孕震的前兆信息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中强震前的单台波速比异常的共同特征,以及单台波... 本文应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以滇西腾冲台、洱源台为例,研究了滇西地区1982—1990年近十次中强震在地震前的波速变化,对提取该地区孕震的前兆信息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中强震前的单台波速比异常的共同特征,以及单台波速比变化的时间进程和波速比异常的平面图象,得出:(1)单台波速比的异常幅度一般在0.04—0.11之间;(2)异常时间与震级大小有关;(3)中强地震多发生在波速比异常区的边缘。 同时,对1988年11月6日耿马—澜沧7.6级、7.2级地震前腾冲台波速比异常也作了分析,结果为:震前波速比下降幅度超过历年最低值,异常时间亦持续了半年多,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地震的预报途径提供了定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 波速比 变化特征 滇西地区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的卫星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6
9
作者 魏乐军 郭坚峰 +1 位作者 蔡慧 强祖基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55-55,共1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课题组迅速开展工作,对收集的FY-2C红外-波段(10.3~11.3μm)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以期查明震前是否存在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根据对2008年2月21日至5月12日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课题组迅速开展工作,对收集的FY-2C红外-波段(10.3~11.3μm)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以期查明震前是否存在卫星热红外异常现象。根据对2008年2月21日至5月12日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发现早在2008年3月18日,即汶川大地震前55天,就开始出现了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到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止,期间共有5次大规模的孤立增温异常序列,每次持续时间2~13天不等,增温幅度及异常区面积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图像 热红外异常 地震前 汶川 卫星热红外 增温异常 异常现象 地震发生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四新 张希 +2 位作者 王双绪 薛富平 刘立炜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72-72,共1页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中所在区域曾处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水准测量监测范围内,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地震前没有再进行跟踪监测。地震后,依据中国地震局(2008年5月14日)“汶川8.0级地震强化观测方案”任务...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中所在区域曾处在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水准测量监测范围内,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地震前没有再进行跟踪监测。地震后,依据中国地震局(2008年5月14日)“汶川8.0级地震强化观测方案”任务要求,对位于南北地震带的3条跨断裂水准剖面实施了强化观测,获得了宝贵的震后观测资料。本文主要基于汶川地震周边区域水准、跨断裂水准实测资料,对比分析地震发生前后形变场的动态变化,探索这次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某些形变前兆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 汶川 中国地震 水准测量 变浅 垂直 地壳 地震孕育过程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ELF异常电磁辐射的波传播特性和极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海雁 乔晓林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4期51-51,共1页
大地震前存在电磁前兆现象已经被许多文献所证实。这些现象大多出现在地震前几天至几小时的时间内,在近地表大气层、上大气层、电离层、甚至磁层都存在电磁前兆现象,这对于地震的短临预测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在电离... 大地震前存在电磁前兆现象已经被许多文献所证实。这些现象大多出现在地震前几天至几小时的时间内,在近地表大气层、上大气层、电离层、甚至磁层都存在电磁前兆现象,这对于地震的短临预测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利用法国DEMETER卫星在电离层670km左右高度记录的ELF电场和磁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地震前 ELF 极化特性 传播特性 异常 汶川 兆现象
下载PDF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久常 刘伟 +1 位作者 郭明瑞 郑华 《国际地震动态》 2008年第11期66-66,共1页
处于地球北半球的我国各地磁台站,在非磁扰日所观测到的地磁垂直分量的日变形态在中午前后有一个极小值,称为日变“低点”。这种日变化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并随地理经度而变化:由东向西,经度每隔15°,日变低点出现的时间延迟1小... 处于地球北半球的我国各地磁台站,在非磁扰日所观测到的地磁垂直分量的日变形态在中午前后有一个极小值,称为日变“低点”。这种日变化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并随地理经度而变化:由东向西,经度每隔15°,日变低点出现的时间延迟1小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在非磁扰日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有时会出现一种“双低点”异常,观测到“双低点”异常的台站则呈现条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垂直分量 日变形态 异常 双低 地震前 汶川 长期观测 地磁台站
下载PDF
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前OLR涡度场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月潮 李军辉 +5 位作者 王俊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 陶媛 方震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125-125,共1页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地震科学家相继开始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尝试。我国地震学家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探索地震热红外辐射前兆领域,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地震发生和孕育过程中,伴随许多与电磁辐射相关联的“震兆...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地震科学家相继开始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尝试。我国地震学家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探索地震热红外辐射前兆领域,也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地震发生和孕育过程中,伴随许多与电磁辐射相关联的“震兆”现象。卫星遥测长波辐射通量即“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作为反映地-气系统电磁辐射能量的一部分,有可能是监视和预报地震的一种新途径。因此,笔者将卫星遥测长波辐射通量变化的分析,应用于震情跟踪工作,分析了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前长波辐射通量涡度场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地区 异常特征 地震前 涡度场 OLR 遥感技术应用 气象卫星资料 长波辐射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前后断层活动协调比及离散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瑞莎 武艳强 +1 位作者 黎凯武 张希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102-102,共1页
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能直接反映观测场地所在断层的活动情况,张超等(1987)采用断层刚体模型推导了利用跨断层基线、水准测量数据计算断层的水平扭动和垂直位移公式,并且经公式推导分析得出计算结果对监测断层现今活动非常有利,张晶... 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能直接反映观测场地所在断层的活动情况,张超等(1987)采用断层刚体模型推导了利用跨断层基线、水准测量数据计算断层的水平扭动和垂直位移公式,并且经公式推导分析得出计算结果对监测断层现今活动非常有利,张晶等对利用跨断层基线和水准测量资料推算断层活动参数公式进行了改进,采用断层三维立体模型计算了断层三维运动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断层活动协调比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离散度 地震前 三维立体模型 丽江 水准测量 位移公式 数据计算
下载PDF
2011年安徽安庆4.8级地震前尾波Q值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耘 孙业君 +1 位作者 王斌 李锋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117-117,共1页
地震波品质因子(Q值)研究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部分,Q值是介质非均匀性和非弹性的反映,相关研究结果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研究显示,品质因子Q值与地区的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随着数字化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Q值研究的... 地震波品质因子(Q值)研究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部分,Q值是介质非均匀性和非弹性的反映,相关研究结果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研究显示,品质因子Q值与地区的构造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随着数字化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Q值研究的条件得以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值 地震前 数字化观测资料 特征 安庆 安徽 品质因子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广西苍梧M_S5.4地震前华南地区连续重力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盛 张慧 +1 位作者 解晓静 李志雄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165-167,共3页
实践表明,大震前的异常扰动现象已被高精度重力仪和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到。如LacasteET重力仪和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和证实了汶川地震前1—2天内存在周期为4—8 s的重力扰动,Gphone重力仪监测到日本MS9.0大震前的连续观测重力异常和高频扰动... 实践表明,大震前的异常扰动现象已被高精度重力仪和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到。如LacasteET重力仪和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和证实了汶川地震前1—2天内存在周期为4—8 s的重力扰动,Gphone重力仪监测到日本MS9.0大震前的连续观测重力异常和高频扰动,以及宽频带地震仪监测到的汤加MW7.6地震和海地MW7.0地震前的“震前扰动”现象。到目前为止,有关重力仪记录到的震前“重力扰动”及宽频带地震仪等仪器记录到的“震前扰动”的报道大都来自7.0级以上地震,且震源深度小于20 km。对于像苍梧MS5.4地震这样的中等强度地震,其震前是否存在扰动异常,我们对此尝试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异常 地震前 华南地区 宽频带地震 高频扰动 广西 GPHONE 重力仪
下载PDF
长宁地震前应力变化及震前触发过程探索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艳娥 陈学忠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182-182,共1页
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判断地震孕育处在哪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基于目前对地震成因的认识,地震是地壳介质在构造动力的作用下,当应力累积到破裂极限时发生快速而强烈的破裂或者已有断层重新错动所致,前人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 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判断地震孕育处在哪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基于目前对地震成因的认识,地震是地壳介质在构造动力的作用下,当应力累积到破裂极限时发生快速而强烈的破裂或者已有断层重新错动所致,前人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强震何时被触发仍是一个难题。整个过程的系统研究可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理解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变化 地震前 触发 预测预报工作 地震孕育 地震成因 构造动力 地壳介质
下载PDF
地震前热异常机理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志辉 丁留伟 陈梅花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289-289,共1页
地震的孕育和异常的产生是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应力场、渗流场和热场是其中最重要的物理场。岩石变形与热效应导致流体孔隙压力和渗透特性的改变:流一固传热和岩石变形生热引起温度变化;热应力与流体孔隙压力变化影... 地震的孕育和异常的产生是多物理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中应力场、渗流场和热场是其中最重要的物理场。岩石变形与热效应导致流体孔隙压力和渗透特性的改变:流一固传热和岩石变形生热引起温度变化;热应力与流体孔隙压力变化影响岩石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机理 物理场 地震前 数值模拟 场耦合 岩石变形 孔隙压力 温度变化
下载PDF
新疆地区地震前后泉水中微生物异常反映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小其 娄恺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269-269,共1页
1975年2月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大量动物宏观异常现象的出现为短临预报的发布提供了决定性依据;2008年3月于田7.4级地震、2008年5月汶川8.0级地震、2010年4月玉树7.1级地震等也再次发现... 1975年2月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大量动物宏观异常现象的出现为短临预报的发布提供了决定性依据;2008年3月于田7.4级地震、2008年5月汶川8.0级地震、2010年4月玉树7.1级地震等也再次发现了强震前大量的动物宏观异常现象。也有学者对地震动物行为异常的重现进行了系统的电磁实验,发现了动物异常行为存在由小动物向大动物转移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反映 地震前 新疆地区 微生物 宏观异常现象 动物行为 泉水 短临预报
下载PDF
鲁甸M_S6.5地震前后区域应力偏转现象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骥超 万永革 崔华伟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30-30,共1页
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由于该地震表现出复杂的发震构造,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如:张广伟等(2014),王未来等(2014)。房立华等(2015)对该次... 北京时间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由于该地震表现出复杂的发震构造,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如:张广伟等(2014),王未来等(2014)。房立华等(2015)对该次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双差精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 区域应力 MS 偏转 北京时间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