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虎台矿矿山地震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治平 蔡美峰 +2 位作者 王建宙 刘跃全 刘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8,共6页
通过分析抚顺老虎台矿地质构造、开采、气象、矿震记录等资料 ,总结出了老虎台矿矿山地震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开采深度、强度、采煤方法等是影响矿震时序分布的主要因素 ,矿震在一年中的分布与同期降雨量成负相关 ,在现... 通过分析抚顺老虎台矿地质构造、开采、气象、矿震记录等资料 ,总结出了老虎台矿矿山地震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开采深度、强度、采煤方法等是影响矿震时序分布的主要因素 ,矿震在一年中的分布与同期降雨量成负相关 ,在现行开采条件下 ,矿震规模有增大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震 地震活动规律 考虎台矿 序列特征 地质构造 开采深度 采煤方法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文福 关英梅 +3 位作者 李芳 王连权 曹凤娟 焦明若 《东北地震研究》 2004年第1期9-18,共10页
在多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的基础上,根据19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资料所显示的周期性活动特点,用正弦函数描述其地震活动规律,并结合时间序列的周期图及其他一些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资料 正弦函数 时间序列 自然周期
下载PDF
云南省西部地区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
3
作者 陈强 苏志敏 李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0期7489-7493,共5页
云南省水电、矿藏资源丰富,但地处地震多发区,给资源开发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在对云南省西部地区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分析了云南省西部地区地震构造基本特征,为今后水利水电、道... 云南省水电、矿藏资源丰富,但地处地震多发区,给资源开发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在对云南省西部地区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分析了云南省西部地区地震构造基本特征,为今后水利水电、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选址、设计、防震抗震作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构造基本特征 云南省西部地区
下载PDF
吉林省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和趋势预测
4
作者 于清桐 《东北地震研究》 1997年第4期7-14,共8页
本文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总结了吉林省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地震空间分布的可公度性、中等地震序列的前兆意义和区域地震活动对我省的影响程度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地震的时空强演化趋势。
关键词 地震活动规律 时空分布规律 地震预测 趋势预测
下载PDF
陕西地震活动规律与活动断裂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方永安 《陕西地质》 1997年第1X期72-83,共12页
陕西省自公元前1177年有地震记载以来,至1980年全省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70次,其中关中地区占45次。陕西主要属于华北地震区的汾渭地震带,次为南北地震带的六盘山地震带和属于华南地震区的秦岭─大巴山地震区。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迁... 陕西省自公元前1177年有地震记载以来,至1980年全省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70次,其中关中地区占45次。陕西主要属于华北地震区的汾渭地震带,次为南北地震带的六盘山地震带和属于华南地震区的秦岭─大巴山地震区。地震活动具有周期性、迁移性和重复性特点。地震活动与活动构造关系密切。活动性强的构造断裂应力容易集中,当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释放在其敏感部位而发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 发震部位 陕西关中
下载PDF
福建省Q值分布与地震活动规律的探讨
6
作者 潘孝荣 褚志贤 《福建地质》 1992年第4期283-287,共5页
本文通过62个地震数据的资料计算结果,得到上地壳(20 km以上)及下地壳(20 km以下)的Q值,并结合福建省地壳结构,探讨我省Q值分布与地震活动规律。永定—德化—福州构造带是低Q值带,恰为地震活动带;在云霄—金门有—高Q值(大于1000)区,轴... 本文通过62个地震数据的资料计算结果,得到上地壳(20 km以上)及下地壳(20 km以下)的Q值,并结合福建省地壳结构,探讨我省Q值分布与地震活动规律。永定—德化—福州构造带是低Q值带,恰为地震活动带;在云霄—金门有—高Q值(大于1000)区,轴向NEE,推断为地幔隆起区,而在高Q值与低Q值过渡带上(即介质突变带)为地震活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规律 下地壳 上地壳 地幔 地壳结构 构造带 Q值 值分布 高Q 介质
全文增补中
对地震活动的“茂木周期”再研究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2
7
作者 洪时中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21-27,共7页
根据阿部胜征等重新校订的均一化地震目录,对“茂木周期”再一次进行研究,发现这一周期确实客观存在,而且可以消除本世纪初存在的矛盾。根据现有资料,茂木周期似可上溯至19世纪。我国内陆一些地区的强震活动与茂木周期相关甚好,据此,对... 根据阿部胜征等重新校订的均一化地震目录,对“茂木周期”再一次进行研究,发现这一周期确实客观存在,而且可以消除本世纪初存在的矛盾。根据现有资料,茂木周期似可上溯至19世纪。我国内陆一些地区的强震活动与茂木周期相关甚好,据此,对未来20年我国地震大形势作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茂木周期 地震活动规律
下载PDF
应用长波雷达研发新型地震断层探测仪,深化地震活动监测
8
《传感器世界》 2009年第7期45-45,共1页
据美国媒体报导,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正在利用一种新的雷达成像仪对加州约70%的地震断层进行探测,以便进一步研究地震活动规律。
关键词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断层 长波雷达 探测仪 喷气推进实验室 美国航天局 研发 应用
下载PDF
中国的地震灾情及其区域分异 被引量:20
9
作者 袁艺 王理 白海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震及地震灾情数据为主要资料,在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地震灾情的特点,总结得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灾情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增大的时间分布规律。由此,运用... 以1949年以来的中国大陆地震及地震灾情数据为主要资料,在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地震灾情的特点,总结得出了中国大陆地震灾情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增大的时间分布规律。由此,运用区域灾害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中国地震灾害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中国大陆 地震活动规律 形成机制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下载PDF
2008年前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文福 焦明若 +1 位作者 李芳 曹风娟 《华南地震》 2005年第3期25-34,共10页
根据东北地区19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资料所显示的周期性活动特点,用正弦函数描述其地震活动规律,并结合时间序列的周期图及其他一些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未来1~3年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和地震强度作了初步预测。
关键词 趋势预报 地震强度 东北地区 地震活动规律 正弦函数 自然周期
下载PDF
尼泊尔8.1级地震前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
11
作者 朱红彬 李红 +1 位作者 岳晓媛 武敏捷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22-22,共1页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及周边曾出现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现象。进一步研究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发现该地区1900年以来7个7.8级以上地震前都曾出现中强地...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青藏块体及周边曾出现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相似的、大规模中强地震异常图像演化现象。进一步研究青藏块体8级左右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规律,发现该地区1900年以来7个7.8级以上地震前都曾出现中强地震活动图像的两阶段演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演化 地震异常 地震 尼泊尔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活动图像 青藏块体 昆仑山口西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8级左右地震的时间间隔
12
作者 朱红彬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31-32,共2页
地震活动的统计与分析应该以构造单元为研究对象,若以国界、省界为边界来统计分析地震活动规律,无法从地球动力学角度进行解释。为了探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主要范围为中国大陆以及受印度板块碰撞影响的欧亚板块大三角地区,包括帕米尔... 地震活动的统计与分析应该以构造单元为研究对象,若以国界、省界为边界来统计分析地震活动规律,无法从地球动力学角度进行解释。为了探讨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主要范围为中国大陆以及受印度板块碰撞影响的欧亚板块大三角地区,包括帕米尔—贝加尔湖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地)8级左右地震发生的时间规律性,表1列出了该地区1900年以来28次7.8级以上地震(本文记为8级左右地震)的时间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规律 中国大陆 时间间隔 周边地区 统计分析 地球动力学 构造单元 欧亚板块
下载PDF
新疆克孜尔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条件和诱发机制问题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世龙 《内陆地震》 2002年第1期89-96,共8页
克孜尔水库自 1991年 8月下闸蓄水后 ,穿过水库大坝的 F2 活断层 (克孜尔活断层 )出现了水平和垂直形变的特大异常变化。分析后认为是前期水库施工开挖土石方、填筑土石方及水库蓄水引起地面负荷变化的综合效应所致 ,同时地震活动规律... 克孜尔水库自 1991年 8月下闸蓄水后 ,穿过水库大坝的 F2 活断层 (克孜尔活断层 )出现了水平和垂直形变的特大异常变化。分析后认为是前期水库施工开挖土石方、填筑土石方及水库蓄水引起地面负荷变化的综合效应所致 ,同时地震活动规律也产生了与形变同步的异常变化。综合测震、水文、地质分析认为 :1水库蓄水可以诱发地震 ,震级主要在 MS3.0级以下 ;2蓄水诱发 F1活断层 (却勒塔格活断层 )上中等地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诱发 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克孜尔水库 诱发地震 形成条件 诱发机制 地震活动规律 形变异常
下载PDF
第8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顺利召开
14
作者 吐尼亚孜.沙吾提 龙海英 +1 位作者 鲁娜 李雪冬 《国际地震动态》 2013年第12期37-38,共2页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签订的有关地震研究合作协议,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签订的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新...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签订的有关地震研究合作协议,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签订的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方与哈方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它对于深入探讨天山地震活动规律,推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地震科学研究发展,加强相互间国际地震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和推动中亚各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受中国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组织此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中亚各国地震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地震 乌鲁木齐 天山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地震活动规律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地震预测分会场学术交流
15
作者 杨军 薛兵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10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学术交流 会场 中国地震学会 地震活动规律 观测资料分析 学术研讨会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一种新雷达成像仪用于地震探测
16
《大众科技》 2009年第7期7-7,共1页
美国航天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近期宣布,为了进一步研究地震活动规律,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一种新的雷达成像仪对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断层进行探测。据《洛杉矶时报》报道,这种仪器安装在美国湾流航空航天公司生产的一种特制... 美国航天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近期宣布,为了进一步研究地震活动规律,该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一种新的雷达成像仪对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断层进行探测。据《洛杉矶时报》报道,这种仪器安装在美国湾流航空航天公司生产的一种特制飞机的机身下,它可拍摄到地壳运动时在地球表面所引起的移动和变形的详细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探测 雷达成像 喷气推进实验室 美国航天局 仪用 地震活动规律 加利福尼亚州 地震断层
下载PDF
龙门山构造带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团 曹运江 《四川地质学报》 1999年第2期27-31,共5页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地震地质特征、地震活动规律及新构造活动特征,认为该地区区域稳定性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而断裂带又以韧性切变形为主,蠕滑运动为特征,这决定了该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龙门山构造带 区域稳定性 地震活动规律
下载PDF
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有哪些
18
作者 文毅 《生命与灾害》 2023年第5期34-35,共2页
泥石流的发生主要与地震、暴雨的活动规律有关,也就是说,泥石流活动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1.泥石流的暴发时间明显受暴雨和地震活动规律影响。泥石流活动周期与暴雨活动周期基本一致,即丰水年就是泥石流高发年份。如1981年中国是丰水年,... 泥石流的发生主要与地震、暴雨的活动规律有关,也就是说,泥石流活动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1.泥石流的暴发时间明显受暴雨和地震活动规律影响。泥石流活动周期与暴雨活动周期基本一致,即丰水年就是泥石流高发年份。如1981年中国是丰水年,四川盆地西北部降雨集中在7、8两月,造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8·17”特大洪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周期 泥石流 四川盆地西北部 地震活动规律 丰水年 有迹可循 特大洪灾 灾害
下载PDF
Analysis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ies before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in Northeast China
19
作者 Li Yongzhen Jiang Jinzheng Liang Yongdu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3年第3期382-390,共9页
13 earthquakes with M 〉 5.0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since 1970, among which eigh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are independent in space and time. Studies of seismicity before these eight medi... 13 earthquakes with M 〉 5.0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since 1970, among which eigh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are independent in space and time. Studies of seismicity before these eigh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show that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was enhanced before the occurrences. Though seismicity increas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we have difficulty in predicting the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by this phenomenon alone. In order to predict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se|smicity increase, this paper tries to propose a new method that calculates small earthquake frequency through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 can get the obvious anomaly frequency of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new method, and can obtain a medium to short term anomaly index for th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strong earthquake Northeast China region Small earthquakeactivity Medium to short term anomaly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Strong Earthquakes Based on Dynamic Seismicity Patterns with Dynamic Implications
20
作者 Wang Xingzhou Wang Haitao +5 位作者 Chen Yuwei Huang Xianliang Shen Xiaoqi Miao Peng Chen Anguo Hong Dequ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2年第2期234-242,共9页
Seismic gap method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s using seismicity patterns. However, this method has some limitations and uncertainty when using it singly in predicting earthquakes. This paper ... Seismic gap method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s using seismicity patterns. However, this method has some limitations and uncertainty when using it singly in predicting earthquak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ediction method using the dynamic seismicity pattern with dynamic implications. This method consider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eismic gap on the basis of plate movement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nalysis of 26 cases of earthquakes of MS≥5.0 occurring in East China and South China, this paper obtai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shock with seismic gap and active fault's location,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ismic gap and location and strike of active faults. Meanwhile, this paper provides a dynamic explan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s of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us providing the physical basis for and reducing the uncertainty of predicting earthquakes using the seismic gap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gap Dynamic pattern Active fault Plate move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