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1篇文章
< 1 2 1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议在海南海口召开
1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4 位作者 姚华建 胡久常 曾春梅 张慧 刘阳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886-894,共9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海南省地震局于2024年8月13—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17所大学(其中包含1所外籍大学)、7个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省市级分支...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海南省地震局于2024年8月13—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17所大学(其中包含1所外籍大学)、7个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省市级分支机构共47个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交流设置了13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近96篇,会期交流报告51个,其中口头报告26个,张贴展板25个;26个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7个,外籍专题邀请报告1个;从25个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个,6位作者获得下一届年会的口头报告资格。兼顾会议代表的特殊条件,本次会议设置了1个小时的线上交流时间。大会邀请了3位专家分别针对首座跨越1605年7.5级地震活断层的大跨度桥梁抗震设防技术与海南火山活动监测技术开展相关科技培训;围绕“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举办了1.5小时的Panel讨论;组织了为期一天的“跨越1605年海南7.5级地震断裂带的建筑抗震设防技术与海南火山活动监测技术的野外科普培训”。越来越多的行业外专家带来了不同视角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前沿性学术交流提升了对地震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跨越活断层建筑设施的精湛抗震设防技术的现场观摩学习增强了年轻学子对地震科技行业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 2024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1605年海南7.5级地震 海南火山活动监测 海南省海口市 科普培训
下载PDF
岩体声发射与地震活动相关性和地震预报
2
作者 祝志文 姜子涵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6,共10页
为研究声发射(AE)技术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行性,在花岗岩地下隧道内布置AE系统和地震仪同时开展AE及地震监测.采用多模态统计方法分析了35 d监测期内AE与地震活动的时间相关性,并观测了AE时间序列的b值和自然时间方差κ_(1)的演化.实验结... 为研究声发射(AE)技术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行性,在花岗岩地下隧道内布置AE系统和地震仪同时开展AE及地震监测.采用多模态统计方法分析了35 d监测期内AE与地震活动的时间相关性,并观测了AE时间序列的b值和自然时间方差κ_(1)的演化.实验结果表明:包含爆发的AE特性变化预示着主震的临近,其密集爆发与临近的3.2级及2.4级主震密切相关;主震发震前,b值出现连续下降的趋势并降至1以下的最小b值,自然时间方差从0.07迅速减小到接近零的最小值;多模态统计方法得到的AE时间分布的变化趋势比地震活动早,能提前约17 h预测主震事件.因此,AE与地震活动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作为地震前兆.实测结果为AE用于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性和观测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地震预报 岩体 B值 自然时间分析 多模态统计
下载PDF
地震预报究竟难在哪儿
3
作者 闵芳 《生命与灾害》 2024年第5期4-5,共2页
目前来看,地震预测的难度,主要存在如下几点:第一,地震研究是观测科学,需要基于大量的观测信息开展统计归纳工作并逐渐形成相应的研究方法,经反复积累验证修正,最后发展为完整的预测方法。遗憾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大地震出现的概率... 目前来看,地震预测的难度,主要存在如下几点:第一,地震研究是观测科学,需要基于大量的观测信息开展统计归纳工作并逐渐形成相应的研究方法,经反复积累验证修正,最后发展为完整的预测方法。遗憾的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大地震出现的概率太小了,一个科学家一辈子也很难获取多少有效的研究样本,统计规律难以形成,预测方法难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 统计规律 科学研究 观测信息 统计归纳 预测方法 科学家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在四川康定召开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6 位作者 苏金蓉 李俊 梁明剑 祁玉萍 杨星 罗桂林 田思留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607-611,共5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震局于2023年8月15—19日在四川省康定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8所大学、4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科研院所及省市级分支机...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四川省地震局于2023年8月15—19日在四川省康定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8所大学、4个中科院直属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科研院所及省市级分支机构共35个单位的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交流设置了12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96篇,会期交流报告78个,其中口头报告23个,张贴展板55个;23个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6个;从55个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个,最佳设计创意报告1个。为了配合活断层野外识别的科普培训,本次大会将原计划以“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为主题的大会圆桌讨论改成了“鲜水河断裂带高震级危险性分析”的专题培训讲座,讲座之后再适时举行了“如何强化高危险区的临震监测与临震跟踪预报能力”的专题讨论。对2022年泸定6.8级地震的交流讨论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利用当地的科普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了为期一天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的野外识别科普培训。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参加了此次野外实训活动,活动中邀请了著名的鲜水河断裂带活动特征研究专家现场授课,增强了地震预报与地震地质领域的跨学科交流,强化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3年度学术交流大会 四川康定 科普培训 鲜水河断裂带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2023)”专辑序
5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7 位作者 姚华建 邵志刚 王琼 苏金蓉 祁玉萍 晏锐 梁明剑 杨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4,共4页
1引言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度学术交流会议^(①)。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完整收录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 1引言自2013年以来,中国地震预报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年度学术交流会议^(①)。为了能够有效记录学术交流实况,并有助于历次交流内容的查阅和检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自2014年开始完整收录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年度学术交流文集(注:早期为摘要集,自2021年开始限定篇幅和字数,拓展为短文以达会议文集之实)。为了提升年度学术交流文集的质量及其影响力,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2019年期间的论坛年度学术交流论文专辑在《国际地震动态》每年第8期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过程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四川康定 2023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学术交流会议
下载PDF
基于Molchan检验的时变重力场地震预报效能评价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6
作者 翟丽娜 刘华建 +2 位作者 杨牧萍 李彤霞 李宇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179-181,共3页
1研究背景。时变重力场监测作为强震危险源早期识别的地球物理手段之一(王武星等,2010;陈石等,2011;祝意青等,2013;陈石等,2014;Chen et al,2016a;Panet et al,2018),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领域应用已有近40年的实践和发展历史(祝意青等,20... 1研究背景。时变重力场监测作为强震危险源早期识别的地球物理手段之一(王武星等,2010;陈石等,2011;祝意青等,2013;陈石等,2014;Chen et al,2016a;Panet et al,2018),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领域应用已有近40年的实践和发展历史(祝意青等,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力监测 Molchan检验 地震预报效能 统计检验 重力水平总梯度
下载PDF
岩石破坏过程磁场效应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学秋 孙晓磊 +5 位作者 殷山 宋大钊 邱黎明 童永军 王桥 李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09-4624,共16页
地震前岩石圈存在可观测的磁场前兆异常,岩石破坏过程的磁场效应规律却鲜有研究.本文设计建立了岩石破坏磁场效应监测实验系统,测试分析了岩石破坏过程磁场与载荷、声发射、电磁辐射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岩石破坏磁场产生机制与岩石破坏磁... 地震前岩石圈存在可观测的磁场前兆异常,岩石破坏过程的磁场效应规律却鲜有研究.本文设计建立了岩石破坏磁场效应监测实验系统,测试分析了岩石破坏过程磁场与载荷、声发射、电磁辐射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岩石破坏磁场产生机制与岩石破坏磁场效应对地震预报的意义.结果表明:岩石在受载破坏过程能够产生磁场,磁感应强度与载荷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受载前期,磁感应强度波动增加,受载中后期,磁场强度显著增加;主破坏发生时,磁场强度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磁感应强度与累积声发射计数平均相关系数达到0.825,呈高度相关,表明磁场变化能够反映岩石的变形破坏阶段和状态.岩石破坏磁场的产生主要与电性变化有关,运动电荷或电流的变化产生了磁场.岩石破坏磁场与电磁辐射同属于电磁信号,磁场是一种极低频、连续、脉冲式的信号,信号频率一般为0~20 Hz;电磁辐射是一种瞬态、阵发性的电磁波,信号频率一般为kHz~MHz.相对于电磁辐射,磁场前兆异常先出现,岩石破坏的磁场监测结果对于评估地震的临震预报具有显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坏 磁场效应 磁场产生机制 电磁辐射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震预报发展战略在于创新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绍燮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5期30-33,共4页
地震预报发展战略在于创新论述了关于对地震预报异议的评议;地震预报的发展战略在于创新;避免误区、盲区要成为地震界的公德;为地震预报探索者提供公益性的信息与工具平台;关于经验性地震预报。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发展战略 经验性地震预报
下载PDF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其建议
9
作者 赵玉林 钱复业 卢军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12期1-4,共4页
论述了我国目前在长期、中期和短临预报中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 。
关键词 长期地震预报 中期地震预报 短临地震预报 中国 测震学 孕震过程
下载PDF
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展望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国民 尹京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83-90,共8页
对40年来地震科学家就地震预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国际间在地震预报方面下一步的工作做了介绍;同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应认真考虑以下3个问题:(1)基础理论研究与地... 对40年来地震科学家就地震预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国际间在地震预报方面下一步的工作做了介绍;同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预报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应认真考虑以下3个问题:(1)基础理论研究与地震预报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2)地震预报观测技术在地震预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问题;(3)“地震预报实验场”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作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实验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引发的中国地震预报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棋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1-735,共15页
通过中国地震预报历程、地震震例的总结研究和汶川地震的概要回顾,表明我国地震预报已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教训,海城地震等事例说明至少一些地震是存在前兆的,依据前兆进行地震预报是有希望的,但地震预报需要持续不断的长期探索研究。目前... 通过中国地震预报历程、地震震例的总结研究和汶川地震的概要回顾,表明我国地震预报已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教训,海城地震等事例说明至少一些地震是存在前兆的,依据前兆进行地震预报是有希望的,但地震预报需要持续不断的长期探索研究。目前,依靠地震预报来防御地震灾害是不现实的,加强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基于地震危险性的科学分析结果进行抗震设防是有效的减灾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中国地震预报体制 地震震例
下载PDF
航天遥感技术进行短临地震预报评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子祺 《遥感信息》 CSCD 1998年第2期13-15,共3页
一、前言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正在不断地拓展。作为一个以空间环境为主要研究目标的遥感技术,能否为正在威胁人类生命和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地震进行预报呢?众所周知,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高难度研究课题,人... 一、前言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正在不断地拓展。作为一个以空间环境为主要研究目标的遥感技术,能否为正在威胁人类生命和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地震进行预报呢?众所周知,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高难度研究课题,人类已为预报地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短临地震预报 遥感 电磁异常
下载PDF
希腊VAN地震预报方法的进展与争论(Ⅱ)——国际评价与争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颂声 陆学振 +1 位作者 冯志生 王建宁 《国际地震动态》 1999年第1期12-21,共10页
综合介绍了9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VAN小组预报研究的评价和争论,包括评价的基本方法、三类评价意见以及评价中的几个主要争议问题等。
关键词 希腊 VAN地震预报 评价 争论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换届大会在云南大理召开
14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8 位作者 刘丽芳 赵小艳 刘阳 张天宇 欧阳鑫 李秋凤 高伟 李晓芳 李敏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12期569-573,共5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震局于2021年9月13-17日在云南省大理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暨第十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换届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的27个单位的8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学...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震局于2021年9月13-17日在云南省大理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1年度学术交流暨第十届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换届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的27个单位的8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学术交流设置了8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113篇,会期交流报告40篇,其中口头报告21篇,张贴展板19篇;21篇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1篇;从19篇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篇,最佳设计创意报告1篇。大会按照惯例举行了以“临震的过程特征、信号捕捉、异常提取与临震预报的瓶颈问题”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大会闭幕式后还特别针对本次会议中来自行业内外的各种预报方法涉及的相关问题组织了跨学科融通式讨论。充分而积极的讨论不仅增加了行业内外地震预报科研工作者的了解,同时,在对强震临震预测瓶颈问题与突破瓶颈问题途径方面达成了共识:以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为平台,以多学科多方法长期实践积累的资料与模型、实验、理论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不断推动强震临震预报技术瓶颈问题的解决。按照中国地震学会的要求,完成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换届,对到会的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大会不仅重视学术交流,还兼顾了科学传播的普及,利用当地的科普资源,因地制宜地组织了永胜古地震破裂遗址的现场科普学习;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大理中心科普馆的有利条件组织了对地震观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学习,对日常分析预报资料的来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强化了学术交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云南大理 学术交流 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换届 科普培训
下载PDF
电磁和电离层监测的短期地震预报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Mexico D. +1 位作者 F 张素琴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11期51-62,共12页
最近科学界确定和公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大地震(火山喷发)之前的几天或几小时,在强震和火山活动区的地壳和对流层中存在电磁耦合过程,在电离层内存在异常变化。解释这一现象的一批物理模型出现了。其中最可能的模型基于大气边界层地壳发射... 最近科学界确定和公认这样一个事实:在大地震(火山喷发)之前的几天或几小时,在强震和火山活动区的地壳和对流层中存在电磁耦合过程,在电离层内存在异常变化。解释这一现象的一批物理模型出现了。其中最可能的模型基于大气边界层地壳发射物(氡、惰性气体和金属气溶胶)的化学反应。这些发射物改变了边界层的电导率,从而改变了活动区域内的大气电场值。根据实验测量,在大地震前几天或几小时,地表的地震感应的垂直电场强度可达到1至几个kV/m,而在无干扰情况下该值为100 V/m。异常电场渗透到电离层引起了不同种类的变化(离子成分、电子密度、标高、电子温度等的变化),这些变化用实验方法可以从地面及人造卫星上测量到。这样的变化被称作地震的电离层前兆。电离层前兆的优点在于电离层把活动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只是事件在地面上发生的一个点进行测量。这就避免了导致地面测量的物理和地球化学前兆中出现错误的前兆镶嵌式特征。第二个优点是与其他前兆比较电离层前兆的出现有稳定的时间尺度,这使它在短临地震预报中更具实用价值。因为对所有IASPEI需求的响应,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得电离层前兆的短期地震预报成为可能。逼近震中的位置可以从电离层前兆沿磁力线到地面的投影估计出来。要预报的地震震级可以由电离层中被改变区域的大小估计出来。发震时间可以从电离层前兆出现的时间估计出来。考虑到提议的短临预报系统是第一次创建,地震参数测定的精确度将在系统测试阶段加以确定。作为第一步,这些参数可在理论上估计出来。项目任务阐明如下:(1)在墨西哥Guerrero州创建连续的电磁和电离层监测系统包括基于地面的电离层测高仪,IGEFUNAM和INEGI的GPS接收仪网络,电场探测器网络,监测P-H脉冲的高频(HF)接收仪,甚低频(VLF)接收仪,高频(HF)多普勒装置,氧元素的557.7 nm和630 nm谱线的光学测量法,磁力仪网络。(2)测试系统的质量,用实验的方法确定虚报和错报的概率及地震参数测定的精确度。(3)如果结果没有问题,就在墨西哥Guerrero州和墨西哥的所有地震活动区应用该系统。(4)把该体系推荐给其他遭受地震灾害的国家,使其在他们的地域内应用。部分已创建的体系和所使用的技术受专利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系统 电离层监测 短期地震预报 电磁 地面测量 大气边界层 实验测量 大气电场 短临地震预报 时间估计
下载PDF
电测量在中国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16
作者 赵玉林 卢军 +2 位作者 张洪魁 钱卫 钱复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7-285,共9页
唐山等大地震地电阻率中期下降系压缩应变积累所致 ,为基线缩短、井水位下降所支持。地电阻率、自然电位对起潮力的异常响应及自然电位快急始、慢衰减特殊图象与废油井喷油同步等短临前兆 ,与中期前兆相反显示出向震中迁移的规律 ,表明... 唐山等大地震地电阻率中期下降系压缩应变积累所致 ,为基线缩短、井水位下降所支持。地电阻率、自然电位对起潮力的异常响应及自然电位快急始、慢衰减特殊图象与废油井喷油同步等短临前兆 ,与中期前兆相反显示出向震中迁移的规律 ,表明能量积累从震中向外围传播 ,而能量释放从外围向震中传播。海城地震时喷砂冒水可引起自然电位垂直分量跃变及地光。IIMT法和过剩海洋电流H极化结果表明 ,唐山地震与地壳高阻层及其中存在深大断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自然电位 地震前兆 高阻层 地震预报 起潮力
下载PDF
地震预报科学的发展中要加强地震预报方法论研究
17
作者 张晓东 《高原地震》 1997年第2期8-14,共7页
关键词 地震预报方法 科学的发展 非线性动力学 地震预报实践 基本问题 发散思维 地震异常 周期数列 数字结构 创造能力
下载PDF
中国钻孔应变观测能力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牛安福 张凌空 +1 位作者 闫伟 吉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2,共5页
对钻孔应变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应变震前异常多数情况下分布在远离震源的区域上,而近震源区域却较少观测到显著的前兆。这种观测事实一方面可能反映了钻孔应变观测仪器数量有限和钻孔应变观测场地分布不均匀... 对钻孔应变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钻孔应变震前异常多数情况下分布在远离震源的区域上,而近震源区域却较少观测到显著的前兆。这种观测事实一方面可能反映了钻孔应变观测仪器数量有限和钻孔应变观测场地分布不均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震源区的力学性质,即震前震源区呈现应变高积累、小变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 监测能力 地震预报 震源区 震前变形
下载PDF
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变化指标在短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冯德益 吴国有 +3 位作者 陈化然 郭瑞芝 虞雪君 丁伟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22,共11页
本文研究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变化,主要是波形和频谱的变化,并从中提取出可望在短期(半年以内)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预报指标。这些指标包括:P波初始部分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初始段平均半周期,S、P波频谱的峰值频率、... 本文研究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变化,主要是波形和频谱的变化,并从中提取出可望在短期(半年以内)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预报指标。这些指标包括:P波初始部分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初始段平均半周期,S、P波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频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等。同时还研究了短周期地脉动的波形线性度及频谱特征量(峰值频率等)在大震前出现的短期(半年以内)和临震(9天以内)的前兆异常变化,发现其波形时间线性度与空间线性度、平均半周期及频谱的最大频率、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等的前兆异常变化明显,因而可作为短临地震预报指标。 本文所提出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变化指标已经过1990年青海共和6.9级地震、1989年10月山西大同6.1级地震、1990年常熟5.1级地震、近年来唐山老震区的几次4.5级左右地震以及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震例分析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 动力学 变化指标
下载PDF
加卸载响应比──一种新的地震预报方法 被引量:102
20
作者 尹祥础 陈学忠 +1 位作者 宋治平 尹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67-775,共9页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 引入一个能够定量反映非线性系统不稳定程度的新参数──加卸载响应比Y,这一参数可以用于地震及其它地质灾害的预测.对里氏震级4—8级地震进行后验性震例检验的结果表明,80%以上的震例,在地震前Y值均显著大于1.这一方法已预测出几次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中强地震及1994年1月17日的美国洛杉矶6.6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卸载响应 比线性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