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3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部分地区鸡场鸡毒支原体与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与垂直传播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学怀 侯宏艳 +8 位作者 赵瑞宏 尹磊 张丹俊 戴银 殷冬冬 王洁茹 胡晓苗 潘孝成 王红燕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了解安徽部分地区规模鸡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流行感染情况,试验采集21家鸡场鸡血液样品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3家种鸡场的种鸡群及其后代雏鸡进行MG和MS的病原检测,分... 为了解安徽部分地区规模鸡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流行感染情况,试验采集21家鸡场鸡血液样品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3家种鸡场的种鸡群及其后代雏鸡进行MG和MS的病原检测,分析种鸡及其后代雏鸡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MG和MS的鸡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5.24%和90.48%,鸡群平均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5.08%和77.01%;商品蛋鸡和种鸡的MG和MS血清阳性率高于育雏育成鸡;鸡群日龄越大,MG和MS的血清阳性率越高,其中300日龄以上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均为100%。病原检测发现,种鸡场存在不同程度的MG和MS感染,其中MS感染率高于MG;种鸡感染率与其后代雏鸡的垂直感染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在垂直感染的雏鸡关节组织检测出MS病原。结果表明,MG和MS在安徽鸡场中的感染较为严重,垂直传播是雏鸡早期感染的重要途径,并且MS在雏鸡垂直感染的早期即可侵入关节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规模鸡场 鸡毒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调查 垂直传播
下载PDF
水禽垂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2
作者 刘宏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0009-0011,共3页
最近几年,随着江苏省丰县家禽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当地政府部门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水禽养殖业,鹅、鸭等水禽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然而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攀升,养殖管理期间的疫病高发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传染性疾病... 最近几年,随着江苏省丰县家禽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当地政府部门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水禽养殖业,鹅、鸭等水禽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然而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攀升,养殖管理期间的疫病高发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传染性疾病具有多种传染渠道,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防控,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批量的水禽发病,带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最终给养殖户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水禽多种传染性疾病当中,垂直传染性疾病能够通过种蛋传播给下一代波及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对水禽养殖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两种水禽垂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 垂直传播疾病 流行病学 防控策略
下载PDF
SPF鸡的主要垂直传播性病原体及其检测标准分析
3
作者 王梦杰 马文杰 +4 位作者 潘喻 陈见兴 张贺 夏长友 王玉娥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鸡在禽病及疫苗研究中应用广泛。垂直传播性疾病以垂直传播的方式传递给雏鸡,降低雏鸡成活率、增加生产成本、给整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影响SPF鸡的培育与使用。因此,需要加... 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鸡在禽病及疫苗研究中应用广泛。垂直传播性疾病以垂直传播的方式传递给雏鸡,降低雏鸡成活率、增加生产成本、给整个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影响SPF鸡的培育与使用。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及管理人员对鸡垂直传播性疫病病原的认识,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测措施。质量监测是保证SPF鸡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病原检测是首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净化方式以及生物安全防控手段来培育合格的SPF鸡群。本文综述了包括病毒性病原、细菌性病原和支原体在内的鸡主要垂直传播性病原和这些病原的检测方法,比较美国企业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中有关SPF鸡微生物检测项目及方法的差异。结果分析显示,在两种标准中,垂直传播性病原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沙门菌、禽白血病等垂直传播性疾病均未被列入SPF鸡微生物检测项目。而这些病原存在混合感染特征,一旦爆发,将严重影响鸡群健康。为生产更高质量的SPF鸡群,有必要将其列入必检项目。本文旨在帮助人们了解SPF鸡微生物监测的相关标准以及垂直传播性病原的危害和防控策略,为SPF鸡病原检测及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鸡 垂直传播 病原检测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在怀孕母牛中垂直传播能力评价
4
作者 孙艳永 田赵勇 +2 位作者 徐瑞 陈宁 文世富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怀孕母牛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后检测胎牛组织中是否存在疫苗病毒,以评价该疫苗的垂直传播能力。试验将16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和抗体阴性,怀孕... 本研究通过对怀孕母牛免疫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后检测胎牛组织中是否存在疫苗病毒,以评价该疫苗的垂直传播能力。试验将16头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和抗体阴性,怀孕60~90 d的母牛随机分成2组,第1组6母牛肌肉注射2.0 mL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另外2头牛不做任何接种作为哨兵牛同群饲养。第2组6母牛肌肉注射2.0 mL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另外2头牛不做任何接种作为哨兵牛同群饲养。母牛免疫后血清抗体转阳,BVDV抗体明显升高。免疫后第56 d剖取免疫牛的胎牛,采集胎牛脑、胸腺、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用病毒分离方法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怀孕母牛在整个试验期内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无流产现象。试验结束时胎牛发育良好,且未在胎牛的脑、胸腺、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中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KE-9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NY-93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怀孕母牛和胎牛都是安全的,无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垂直传播
下载PDF
病毒REV与ALV-J经鸡胚垂直传播共感染对雏鸡的协同致病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凌遥 王一新 +2 位作者 赵鹏 常爽 蔡曼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目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播,且两者在鸡胚中的自然共感染已有报道,但两者经鸡胚共感染的致病性未有研究。建立... 【目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播,且两者在鸡胚中的自然共感染已有报道,但两者经鸡胚共感染的致病性未有研究。建立ALV-J与REV垂直传播共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ALV-J与REV垂直传播共感染的致病作用及其对禽白血病净化检测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多病原协同净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鸡胚接种方式构建分别携带ALV-J、REV及两者共感染的雏鸡感染模型,通过孵化率、死亡率、体重、胎粪ALV-p27抗原检出率、病毒血症阳性率等指标分析REV与ALV-J在垂直传播中共感染的致病性。【结果】ALV-J+REV共感染组鸡胚孵化率为65.71%,低于单感染组和空白组(CK);共感染组死亡率高于单感染组和CK。7日龄时CK、ALV-J组、REV组、ALV-J+REV组雏鸡平均体重分别为59.25、50.83、49.67、43.78 g,共感染加重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ALV血浆病毒分离结果显示,ALV-J组、ALV-J+REV组阳性率在各日龄均为100%,CK均为0%。采集肛拭子检测ALV-p27抗原结果显示,ALV-J+REV组雏鸡阳性率在1、3、7、14日龄分别为91.30%、94.12%、90.90%和100%,肛拭子的ALV-J p27阳性检出率低于血浆病毒分离。比较免疫器官发育指数结果显示,ALV-J和REV单感染均导致雏鸡免疫器官萎缩,共感染加重免疫器官萎缩程度。免疫器官病毒载量显示,REV与ALV-J共感染促进了ALV-J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同时ALV-J也促进了REV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结论】相对于ALV-J和REV单感染,两者共感染降低了鸡胚孵化率、增加了雏鸡死亡率、增强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作用,对诱导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的影响更加显著,且两者在共感染过程中对彼此复制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ALV)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 垂直传播 共感染 致病性 净化
下载PDF
一类考虑未垂直传播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及人均病床数的SIVS乙肝传染病模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琪 傅霞 高汝林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24期110-115,共6页
基于乙型肝炎传染病对未垂直传播新生儿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后期新生儿的患病概率,研究了一类考虑未垂直传播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及疫苗接种有效性的SIVS乙肝传染病模型,计算该传染病模型的基本再生数,根据几何法得到地方病平衡点存在的条件... 基于乙型肝炎传染病对未垂直传播新生儿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后期新生儿的患病概率,研究了一类考虑未垂直传播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及疫苗接种有效性的SIVS乙肝传染病模型,计算该传染病模型的基本再生数,根据几何法得到地方病平衡点存在的条件;通过特征值法得到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稳定性的相关结论,对临界情形下无病平衡点的类型进行探究,得到无病平衡点为鞍结点的条件;通过理论分析模型产生后向分支的条件并进行模拟验证;根据对模型的研究分析,在加入对未垂直传播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因素后可使疾病产生后向分支的范围缩小,通过减小疾病接触率、提升疫苗接种比例及接种效率可抑制乙肝传染病患病数量,使其更快走向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垂直传播 新生儿接种 人均病床数 后向分支
下载PDF
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垂直传播风险及其与胎儿异常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探讨
7
作者 郭亮雨 张美香 +10 位作者 周启昌 王勇军 周后钢 刘静 桑娜 谭婷 李春旺 朱惠娟 姜哲明 谭易涵 骆迎春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垂直传播风险及其与胎儿异常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资料、产前超声结果及其相关检查进行重点分... 目的探讨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垂直传播风险及其与胎儿异常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一般资料、产前超声结果及其相关检查进行重点分析。结果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孕妇共547例,有68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妇纳入研究,其中有2例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1例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并伴有胎儿出现继发性改变的超声表现。结论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存在罕见的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并且这可能与胎儿的异常超声表现存在相关性,需引起临床医生与超声医生的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孕妇 母婴垂直传播 超声
下载PDF
对绵阳市种猪垂直传播性疫病净化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蒲亮 李奉芹 +3 位作者 王强 黄燕平 何庆雄 张辉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9期10-10,13,共2页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已由疫苗免疫转向根源净化,净化、消灭动物疫病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路径,也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最终目标。从生猪生产繁育体系来看,种猪场既是生猪生产的源头,也是商品猪感染疫病的源头,因此,生猪疫病防控着力点主...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已由疫苗免疫转向根源净化,净化、消灭动物疫病是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路径,也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最终目标。从生猪生产繁育体系来看,种猪场既是生猪生产的源头,也是商品猪感染疫病的源头,因此,生猪疫病防控着力点主要在于落实种猪场垂直传播性疫病的净化和消灭。近年来,绵阳市累计创建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2家、国家级无疫小区4家、省级净化场5家,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经验,政策引领、企业自主、疫控支撑的疫病净化氛围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生产 疫病防控 垂直传播 繁育体系 疫病净化 动物疫病 无疫 种猪场
下载PDF
B群链球菌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长春 苏立杰 +3 位作者 杨毓灵 舒帮 沈红蕾 张士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B群链球菌(GBS)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更好地进行新生儿感染防控。方法:以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待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均经产前GBS筛查,筛查阳性、阴性产妇按照1∶2的随机化... 目的:研究B群链球菌(GBS)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更好地进行新生儿感染防控。方法:以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待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妇均经产前GBS筛查,筛查阳性、阴性产妇按照1∶2的随机化比例纳入研究,最终共纳入300名产妇。收集产妇基本信息、妊娠史、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统计新生儿GBS阳性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BS垂直传播的独立相关因素,分析母婴GBS毒株的分子特征,采用Kappa检验分析母婴GBS分子特征的一致性。结果:300名产妇中,GBS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4.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阴道分娩、会阴撕裂、胎膜不完整为母婴GBS垂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妇检出的112个GBS毒株与新生儿检出的17个GBS毒株经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母婴配对ST分型、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和菌毛分型均有较高一致性,对应的Kappa值分别为0.826、0.810、0.893和0.902。结论:经阴道分娩、会阴撕裂、胎膜不完整为GBS母婴垂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GBS垂直传播过程中母婴配对GBS分子特征具有较高一致性,但也存在少量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群链球菌 母婴垂直传播 影响因素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禽常见垂直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素凤 《家禽科学》 2023年第8期43-44,49,共3页
随着我国家禽生产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舍内环境明显改善,禽群生产性能得到很大的发挥。但各种疾病并没有随着养殖模式和水平的改变而远去,禽病仍是困扰家禽养殖业的最主要危害因素,导致禽群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垂直传播疾病,病... 随着我国家禽生产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舍内环境明显改善,禽群生产性能得到很大的发挥。但各种疾病并没有随着养殖模式和水平的改变而远去,禽病仍是困扰家禽养殖业的最主要危害因素,导致禽群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垂直传播疾病,病原会逐代传给下一代,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对家禽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传播 病毒性疾病 家禽养殖业 家禽生产 养殖模式 规模化养殖 舍内环境 防控措施
下载PDF
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母婴垂直传播风险的研究
11
作者 李艺珊 朱翔翡 韩秋峪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620-624,共5页
目的 评估妊娠晚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SARS-CoV-2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3月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感染SARS-CoV-2且已治愈的晚期妊... 目的 评估妊娠晚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SARS-CoV-2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3月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感染SARS-CoV-2且已治愈的晚期妊娠(28~41周)孕妇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且未感染过SARS-CoV-2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孕妇核酸抗原,并记录结果。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妊娠晚期感染SARS-CoV-2产妇的样本,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新生儿咽拭子及羊水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RNA。对胎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胎盘有无炎症反应、梗死灶及血栓形成等。结果 所有妊娠晚期感染SARS-CoV-2产妇均为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妇羊水及新生儿咽拭子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绝大多数胎盘表现出常见的病理变化,如绒毛梗死、纤维蛋白沉积、慢性绒毛炎、壁内纤维蛋白沉积等,获得了类似胎盘血流灌注不良结果。随访产妇和新生儿均预后良好。结论 本研究尚未发现晚期感染SARS-CoV-2治愈后会产生不良的妊娠结局及宫内垂直传播的证据。但短期内母体炎症反应的增加可能影响胎儿组织及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导致不良产科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新型冠状病毒 妊娠结局 垂直传播 胎盘 新生儿 流产
下载PDF
SARS病毒抗体的检测及垂直传播追踪 被引量:3
12
作者 谭奕洲 唐漾波 +3 位作者 刘丽儿 袁小珍 唐小平 尹炽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探讨SARS患者体内SARS病毒抗体产生的规律及了解SARS病毒垂直传播的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4 3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5例SARS孕... 目的 探讨SARS患者体内SARS病毒抗体产生的规律及了解SARS病毒垂直传播的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4 3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5例SARS孕妇及她们的婴儿的血清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发病 10d内SARS病毒IgM/IgG抗体检出率较低 ,发病 10d后检出率较高。阳性率随发病时间而上升。在SARS病毒IgG的检测中 ,ELISA较IFA敏感 ;SARS患者母体血清及她们的婴儿脐血清的SARS IgG的滴度非常接近 ,3个月后母亲SARS IgG的滴度还维持在高水平 ,而婴儿的滴度下降较快。结论 IFA和ELISA均适合于SARS发病 10d后作为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 ,ELISA较IFA敏感 ;SARSIgG抗体能通过胎盘屏障从母体进入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抗体 检测 垂直传播追踪 母婴垂直传播
下载PDF
科学家研究揭示水稻种子内生核心微生物组垂直传播机制
13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2期35-35,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创新团队建立了水稻内生微生物资源库,并通过多尺度微生物组学分析,阐明了种子内生核心微生物组功能及其垂直传播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上。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微生物 微生物组 垂直传播 农业区划研究所 水稻种子 创新团队 资源库
下载PDF
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对不同性别子女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春生 王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8期605-606,共2页
目的研究HBV在母婴父婴垂直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及所生子女中是否存在男女性别差异。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检测的消化内科、门诊及健康体检者共计2745例,筛选出HBsAg(+)患者家庭211个,分为父亲HBs... 目的研究HBV在母婴父婴垂直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及所生子女中是否存在男女性别差异。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检测的消化内科、门诊及健康体检者共计2745例,筛选出HBsAg(+)患者家庭211个,分为父亲HBsAg(+)组;母亲HBsAg(+)组;选择父亲和母亲HBV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均(-)的家庭为对照组,分别统计所生子女HBV感染数,统计学处理。结果与HBsAg(-)家庭HBV子女感染数相比,父亲HBsAg(+)(χ2=18.025,P<0.005)和母亲HBsAg(+)家庭,差异显著;父亲HBsAg(+)家庭与母亲HBsAg(+)家庭中所生子女中男女性别差异显著。结论母婴和父婴垂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父亲HBsAg阳性家庭中的男孩更易被感染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母婴垂直传播 父婴垂直传播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亲虾的感染及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江世贵 何建国 +5 位作者 吕玲 邓敏 江静波 王维部 陈怡飙 马之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64-171,共8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织病变 ,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组织 (包括卵巢 )的细胞内有大量病毒粒子 ;原位杂交结果证明 ,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亲虾的卵巢中不仅卵母细胞感染上病毒 ,卵细胞也感染上了病毒 .这些结果表明 ,WSSV在斑节对虾中具备垂直传播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垂直传播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 致病性
下载PDF
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垂直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冬敏 黄欣梅 +2 位作者 刘宇卓 张敬峰 李银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证实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是否存在垂直传播,为控制该病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病毒分离技术,对患病种鹅病料、不同孵化阶段死胚、出雏蛋壳内部冲洗液、弱雏样品进行黄病毒分离及基因检测。【结果】在... 【目的】证实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是否存在垂直传播,为控制该病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巢式RT-PCR和病毒分离技术,对患病种鹅病料、不同孵化阶段死胚、出雏蛋壳内部冲洗液、弱雏样品进行黄病毒分离及基因检测。【结果】在患病种鹅、孵化过程中死亡鹅胚尿囊液、出雏蛋壳内壁洗液和雏鹅中均能检测和分离到黄病毒,其中患病种鹅病料的黄病毒阳性率为100.0%,孵化死亡鹅胚黄病毒阳性率为39.6%,出雏蛋壳内部冲洗液黄病毒阳性率为45.0%;1日龄和15日龄弱雏黄病毒阳性率为80.0%。【结论】黄病毒可以通过鹅胚传到下一代,即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病毒 巢式RT-PCR 垂直传播
下载PDF
不同方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清图 修霞 +1 位作者 郭永 陶华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 122例 HBsAg(+)孕妇分成四组,HBVac治疗组 29例,HBIG组29冽,左旋咪唑涂布剂与以上两者联合应用30例.未治疗组34例、均在孕26周开始干预观察,孕妇和新...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将 122例 HBsAg(+)孕妇分成四组,HBVac治疗组 29例,HBIG组29冽,左旋咪唑涂布剂与以上两者联合应用30例.未治疗组34例、均在孕26周开始干预观察,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检测采用ELISA法。122例孕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别观察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影响;随访产妇及新生儿HBVM变化。脐血中HBsAg阳性率:HBVac冶疗组为17.24%,HBIG治疗组为10.35%,联合治疗组为3.33%,未治疗组为23.53%.在不同的分娩方式中,急症剖宫产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13.04%.行择期剖宫产者为0,经阴道分娩者为16.67%。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Vac、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以上两者治疗后,可有效阻断母婴之间传播。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不同分娩方式也影响传播,剖宫产术有助于阻断HBV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左旋咪唑涂布剂 剖中产 宫内感染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海英 单瑞芹 +2 位作者 李晓梅 孔北华 王成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与T辅助细胞 1、2型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研究组为 78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 ;对照组为 4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ELISA)检...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与T辅助细胞 1、2型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研究组为 78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 ;对照组为 4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五项指标 (HBVM)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结果 :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有 10例宫内感染 ,宫内感染率为 12 82 %。胎儿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FN -γ、IL - 12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 ,IL - 6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 (P <0 0 5 )。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 ,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上述各组孕妇血清中IFN -γ与IL - 1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IL - 12与IL -6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IFN -γ与IL - 6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P <0 0 5 ,P <0 0 5 )。各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FN -γ、IL - 12、IL - 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Th1型细胞因子IFN -γ、IL - 12水平下降 ,而Th 2型细胞因子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垂直传播 Thl型细胞因子 TH2型细胞因子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2
下载PDF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汝少国 姜明 +1 位作者 李永祺 贾翠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5,共7页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的对虾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亲虾的卵巢、卵细胞和无节幼体、状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卵...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的对虾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亲虾的卵巢、卵细胞和无节幼体、状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卵巢和卵细胞中有似病毒粒子,无节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有杆状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垂直传播
下载PDF
多药耐药性阴沟肠杆菌院内垂直传播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邵剑春 胡大春 +6 位作者 周玲 钱净 杨绍敏 刘德华 秦海燕 赵晓丽 蒋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了解昆明市级医院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菌株的院内垂直传播现状。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药敏试验检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目的了解昆明市级医院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菌株的院内垂直传播现状。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药敏试验检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表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状况。结果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80.0%;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外,耐药率均〉70.0%;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1.5%;头霉素类的耐药率〉65.0%;亚胺培南100.0%敏感;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为50.0%~90.0%;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66.7%,而阿米卡星耐药率只有14.1%;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8.4%;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64.8%;ICU分离的14株阴沟肠杆菌中7株具有相同PFGE指纹。结论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多药耐药严重,存在耐药菌株的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多药耐药性 垂直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