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应用拓展浅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薇 金德镇 +4 位作者 郑娇恒 汤达章 梁明珠 陈知新 王新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5-280,共6页
利用吉林省2003、2004年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层状云连续性降水和对流云降水整层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IntegratedLiquidWater,简称VIL)及0℃层上、下层VIL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VIL可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区域的选择、暴雨和强... 利用吉林省2003、2004年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层状云连续性降水和对流云降水整层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IntegratedLiquidWater,简称VIL)及0℃层上、下层VIL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VIL可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区域的选择、暴雨和强风暴的分析以及降水机制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VIL分布特点 VIL应用拓展
下载PDF
滇东南地区三次典型冰雹天气特征分析
2
作者 黎霖 冯德花 郑芬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5期97-100,共4页
文章结合滇东南地区的三次降雹天气过程,利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反射率垂直剖面、云顶高度等产品对天气过程冰雹云的回波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在冰雹发展阶段速度场出现速度强势辐合,降雹过程中存在非典型钩状回波、“V... 文章结合滇东南地区的三次降雹天气过程,利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反射率垂直剖面、云顶高度等产品对天气过程冰雹云的回波特征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在冰雹发展阶段速度场出现速度强势辐合,降雹过程中存在非典型钩状回波、“V”形缺口回波、三体散射、悬垂回波、中气旋等典型的降雹回波特征。经检验,各类雷达产品观测不同过程冰雹云的效果存在差异,综合使用雷达产品对准确做好降雹预警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冰雹指数 非典型钩状 “V”形缺口 三体散射
下载PDF
VIL和VIL密度在冰雹云判据中的应用 被引量:84
3
作者 刁秀广 朱君鉴 +3 位作者 黄秀韶 杨传凤 刘志红 耿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1-1139,共9页
利用2002--2005年济南CINRAD/SA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基于网格的对流云的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分布特征,同时对VIL密度(VILD)及0℃层以上的VIL值(VILH)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云和非降雹对流云的VIL、VILD和VILH值有... 利用2002--2005年济南CINRAD/SA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基于网格的对流云的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分布特征,同时对VIL密度(VILD)及0℃层以上的VIL值(VILH)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云和非降雹对流云的VIL、VILD和VILH值有明显差异。降雹单体特别是强降雹单体在成熟前期有明显的VIL跃增现象,强降雹单体的VIL跃增量达15.4kg·m^-2。冰雹云的最大VIL、VILD和VILH平均值比非降雹对流云的最大平均值分别高出20kg·m^-2、1.7g·m^-3。和16kg·m^-2。不同月份的VIL、VILD、VILH阈值对冰雹特别是大冰雹的识别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基本上是在VIL达到最大值后开始降雹,5~7月3个月降雹单体的降雹时间分别滞后于VIL跃增后的体扫时间约4.8、11.4和12.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VIL分布特点 跃增
下载PDF
中小尺度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军霞 汤达章 +2 位作者 李培仁 徐芬 晋立军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7-563,共7页
本文选取2003—2005年太原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小尺度的多普勒速度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逆风区厚度、尺度、强度(速度切变)等方面作了详细地分析,并与相应的回波反射率因子Z及VIL(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值对照。结果表明:逆风区强度... 本文选取2003—2005年太原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小尺度的多普勒速度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逆风区厚度、尺度、强度(速度切变)等方面作了详细地分析,并与相应的回波反射率因子Z及VIL(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值对照。结果表明:逆风区强度与反射率因子,逆风区厚度与VIL值,逆风区底层流场结构与强回波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而且,绝大部分逆风区出现时间较降水开始时间有1—2 h的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风区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气旋 反气旋 辐合 辐散
下载PDF
宜昌峡口区夏季暴雨天气分型及多普勒雷达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娴婷 赵玉春 +2 位作者 汪小康 柯丹 王晓芳 《暴雨灾害》 2016年第4期334-343,共10页
利用区域雷达拼图产品,结合探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2012年6—7月湖北宜昌峡口区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分析不同天气型下雷达回波演变的典型特征,可建立5种雷达回波暴雨概念模型,即副高边缘Ⅰ型、副高边缘Ⅱ型、低槽东移型... 利用区域雷达拼图产品,结合探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2012年6—7月湖北宜昌峡口区暴雨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分析不同天气型下雷达回波演变的典型特征,可建立5种雷达回波暴雨概念模型,即副高边缘Ⅰ型、副高边缘Ⅱ型、低槽东移型、低涡暖切型和低压型。(1)副高边缘型中,副热带高压北抬至湖北境内,雷达回波带呈东西向或东北—西南向分布。I型中,宜昌南侧和北侧生成的强回波逐渐向宜昌峡口区汇合。Ⅱ型中,主要受强回波东移影响。(2)低槽东移型中,副热带高压位于长江以南,雷达回波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强回波也呈东北—西南向东移影响宜昌峡口区。(3)低涡暖切型中,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弱。雷达回波带呈准东西走向,强回波较少出现。(4)低压型中,低层西南或华南存在低压横槽(倒槽),受闭合低压东北侧气流影响,强回波相继向西北方向移动。(5)副高边缘型和低槽东移型中,强回波的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口区 天气分型 雷达组合反射率 回波顶高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天山南侧喀什地区冰雹潜势预报及预警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昀 卢品睿 王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7-944,共8页
利用2008—2017年5~8月天山南侧喀什地区气象台站观测记录、人工防雹作业点记录、灾害调查等资料,喀什探空站08时、20时探空资料,喀什雷达探测资料及其基数据反演产品,对冰雹的年分布、月分布及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冰雹云的雷... 利用2008—2017年5~8月天山南侧喀什地区气象台站观测记录、人工防雹作业点记录、灾害调查等资料,喀什探空站08时、20时探空资料,喀什雷达探测资料及其基数据反演产品,对冰雹的年分布、月分布及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移动路径,依据百分位数方法确定了以0℃层高度、-20℃层高度、冻结层厚度、全总指数、杰弗逊指数、K指数、沙氏指数为代表的冰雹预报指标,以及以回波顶高及其与当日0℃层高度差、40~50 d BZ回波高度及其与当日0℃层高度差、组合反射率、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为代表的雷达特征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顶高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组合反射率 移动路径 预警指标
下载PDF
一次雹暴天气的CINRAD/CC的观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俊岚 史红政 +2 位作者 陈颖 杨柳 曹立新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5年第z1期59-61,共3页
利用阿克苏CINRAD/CC的基本产品、敏视达软件的导出产品及新疆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络应用软件生成的垂直剖面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7月15日夜间发生在阿克苏市西南部的一次雹暴过程,发现该多单体雹暴产生于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加... 利用阿克苏CINRAD/CC的基本产品、敏视达软件的导出产品及新疆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络应用软件生成的垂直剖面资料,综合分析了2005年7月15日夜间发生在阿克苏市西南部的一次雹暴过程,发现该多单体雹暴产生于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加之有利的环流背景、环境因子和回波强度场(弱回波区)、径向速度场的三维空间配置,使风暴东移南压过程中发展为多单体风暴产生冰雹。同时得出了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和FY-2C定量产品的简明预报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 垂直风切变 弱回波区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回波顶高
下载PDF
甘肃靖远“8·10”致洪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石光普 王银花 +2 位作者 刘世华 冯娅茹 白登元 《陕西气象》 2022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8月9—10日甘肃靖远致洪致灾短时强降水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具有空间尺度小、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在西...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年8月9—10日甘肃靖远致洪致灾短时强降水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具有空间尺度小、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的特点;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伊朗高压北上东伸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甘肃中部处于两高压之间的弱切变辐合区;强降水发生前,低层暖湿平流的增温增湿使不稳定层结发展;低层正涡度辐合加强了水汽的垂直输送,地面气旋性风场、次级环流为强对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降水过程中没有高空槽、低空急流的配合,垂直风切变较弱,在副热带高压边缘高温高湿环境下,中小尺度热低压使该区域热力不稳定增加,中低层弱冷空气入侵、地面辐合线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起到了触发和组织作用;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的中-γ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在地面热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具有明显的低质心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靖远 短时强降水 垂直螺旋度 水汽通量散度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一次降雹过程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凯 张微 《黑龙江气象》 2016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选取2015年6月20日一次冰雹过程,对这次降雹过程进行多尺度的分析,分析了降雹的成因及各物理量的特征,研究表明:冷暖空气交汇是导致这次降雹的主要原因,此次降雹雷达回波具有较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研究垂直累积液态水发现,在降雹... 本文选取2015年6月20日一次冰雹过程,对这次降雹过程进行多尺度的分析,分析了降雹的成因及各物理量的特征,研究表明:冷暖空气交汇是导致这次降雹的主要原因,此次降雹雷达回波具有较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研究垂直累积液态水发现,在降雹前垂直累积液态水(VIL)值发生了跃增,最大值达到50-60 kg/m2,随着降雹的发生出现了跃减,下降幅度达30-40kg/m2,降雹后缓慢降低至10 kg/m2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多尺度分析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下载PDF
暴雨过程中强降水中心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场分析
10
作者 李军霞 晋立军 +1 位作者 汤达章 任晓霞 《山西气象》 2007年第4期9-12,共4页
降水区中的逆风区往往和强降水中心或强对流回波密切相关,对这种小尺度的多普勒速度场特征深入研究有助于对强对流回波的发展或消散的认识。本文选取2005年8月15日~17日山西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多普勒资料,发现强降水... 降水区中的逆风区往往和强降水中心或强对流回波密切相关,对这种小尺度的多普勒速度场特征深入研究有助于对强对流回波的发展或消散的认识。本文选取2005年8月15日~17日山西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多普勒资料,发现强降水中心往往和多普勒速度场中的逆风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从逆风区的厚度、尺度、强度(速度切变)等方面作了详细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风区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气旋(反气旋)
下载PDF
VIL产品在高山雷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崇莉 钱宝敏 +2 位作者 和卫东 杨有仁 赖云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2-567,共6页
利用2006—2009年丽江市气象台的冰雹观测记录、短时强降水、民政部门提供的冰雹灾情资料和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对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VIL)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VIL值>5k... 利用2006—2009年丽江市气象台的冰雹观测记录、短时强降水、民政部门提供的冰雹灾情资料和丽江CINRAD/CC雷达观测资料,对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VIL)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VIL值>5kg·m-2时将会出现强对流天气,当VIL≥21kg·m-2时预示着发生冰雹的可能性极大,是人工防雹作业启动的关键值,冰雹云中的VIL值远远大于带来短时强降水的普通对流云;在降雹前VIL值都有明显的跃增;距离雷达站较近或较远区域的VIL值会被低估,在37kg·m-2以下也会降雹,通常降雹的VIL值大都在37kg·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VIL值跃增 冰雹 短时强降水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气象要素时空预报策略——直接预报和迭代预报的对比
12
作者 曾安捷 华维 +4 位作者 严中伟 祖子清 娄晓 于小淇 夏江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7-558,共12页
以大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预报问题为例,使用UNet网络结构作为基础结构构建时空预报模型,对比了采用两类预报策略的模型的预报效果,预报策略包含一个迭代预报策略(Recursive Forecast Strategy,RFS)以及两个直接预报策略(Direct Forec... 以大气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预报问题为例,使用UNet网络结构作为基础结构构建时空预报模型,对比了采用两类预报策略的模型的预报效果,预报策略包含一个迭代预报策略(Recursive Forecast Strategy,RFS)以及两个直接预报策略(Direct Forecast Strategies,DFSs)。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直接预报模型对整体预报时段的预报效果明显优于迭代预报模型,直接预报模型的RMSE比迭代预报模型低19%。随着预报时次的增加,迭代预报模型的预报误差累积速度比两个直接预报模型快。在两个直接预报模型中,多时次输出模型(Direct Forecast Model Multi-Steps,DFS-M)的预报表现更加稳健,在整体预报时段上预报效果优于单时次输出模型(Direct Forecast Model Single-Step,DFS-S),但DFS-S模型对几个前期时次的预报效果较好。本研究利用深度学习可解释性技术中的深度学习重要特征分析方法(Deep Learning Important FeaTures,DeepLIFT)分析DFS-M和DFS-S模型各个输入时次对于模型预报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DFS-M和DFS-S模型80%的输入重要性都集中在最后两个输入时次上,较早期输入时次的重要性随着预报时次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各输出时次间存在一定的统计相关性,受输出时次相关性约束的DFS-M模型的输入时次重要性变化比DFS-S模型更加稳定。通过将DFS-M和DFS-S模型对于不同时次的预报进行结合,可以得到效果更加均衡的预报。本研究可以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天气气候预报方法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气候预报 UNet 网络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深度学习 可解释性
下载PDF
2013年巴彦淖尔市一次致灾冰雹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宝元 刘君 王永清 《内蒙古气象》 2015年第4期6-9,46,共5页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局地气象条件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对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欧大陆中高纬三槽...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局地气象条件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对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欧大陆中高纬三槽两脊型环流背景下,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为降雹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上升运动是冰雹发生的触发机制。不稳定能量、风的垂直切变、湿球温度0℃和-20℃层高度等环境场条件有利于雹暴的形成,深对流指数在冰雹发生前有明显增大的特征,风暴强度指数表明在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此次冰雹天气。在强雷暴的发生过程中,雷达产品中最大反射率因子所在高度与单体质心高度、冰雹指数、VILmax值的"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降低"现象,对预警冰雹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高悬的强回波、多角形回波、速度图上的"大风区"和高的VILmax值等特征可作为冰雹预警的可靠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流 湿球温度 深对流指数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一次多单体风暴的传播特征及其预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鸿鸣 李江波 +1 位作者 李飏 李宗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多普勒雷达和4DVAR反演的0.5—5.0 km中低层风场资料及地面、高空、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8日秦皇岛地区一次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暴的生成和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多单体风暴的短临预警。结果表明:上干... 利用多普勒雷达和4DVAR反演的0.5—5.0 km中低层风场资料及地面、高空、区域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资料,对2016年6月8日秦皇岛地区一次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暴的生成和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多单体风暴的短临预警。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条件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地面辐合线和露点锋是秦皇岛地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区域自动气象站风场和温度的突变对风暴单体的出流阵风锋具有指示作用。当风暴加强为超级单体并与阵风锋接近时,在超级单体的中低层(0.5—5.0 km),出流与入流形成的辐合上升运动位于回波强度为15—30 d Bz的边缘区域,而低层较强回波区域多为下沉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的分离确保了超级单体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发展,出现传播运动;出流阵风锋远离成熟风暴单体后侧,在其后侧约15.0—20.0 km处触发生成新的对流单体,导致对流系统的后向传播运动。通过传播运动矢量方向的估算可以提前预判风暴单体的发展区域,预警时效可以提前30 min,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持续大于4 g·m-3对2—5 cm大冰雹的预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VAR 超级单体 阵风锋 后向传播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
下载PDF
长治市一次强冰雹天气雷达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振保 李晶晶 +2 位作者 张红英 郭璐 裴坤宁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0期95-102,共8页
为了找寻冰雹天气发生的原因及对农业的影响,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等产品,结合高低空环流形势及地面资料,对发生在长治市2016年6月13日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天气... 为了找寻冰雹天气发生的原因及对农业的影响,利用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等产品,结合高低空环流形势及地面资料,对发生在长治市2016年6月13日的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天气是由高空冷槽和与地面暖低压共同作用结果;(2)强回波与三体散射(TBSS)对提前预报强冰雹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速度场的辐合辐散可以判断回波未来发展趋势,增强预判准确性;当TBSS出现一定的持续性时,TBSS可以作为强冰雹预警的辅助指标;VIL是判别冰雹的有效工具之一,且对冰雹的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3)加强冰雹监测,通过及时的"点"监测,实现"面"预警,是减少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灾害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三体散射(TBSS)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下载PDF
雷达资料对贵州春季冰雹云识别初探 被引量:15
16
作者 熊伟 周明飞 +1 位作者 周永水 童碧庆 《贵州气象》 2011年第2期13-17,共5页
利用2004年以来有雷达数据的25个贵州春季冰雹个例资料,基于贵阳、遵义和兴义3部天气雷达基数据,计算雷达回波顶高(ET)、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组合反射率因子(CR)、制作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产品,研究冰雹发生前后雷达回波的演... 利用2004年以来有雷达数据的25个贵州春季冰雹个例资料,基于贵阳、遵义和兴义3部天气雷达基数据,计算雷达回波顶高(ET)、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组合反射率因子(CR)、制作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产品,研究冰雹发生前后雷达回波的演变情况,找出冰雹发生前后以上产品的临界值和变化特征,从而对冰雹云进行雷达识别。经过对个例的分析研究发现:45 dB z以上的雷达回波能较好地识别冰雹云,结合0℃层高度和-20℃层高度,可较好的判断冰雹的大小;冰雹发生前1~2个体扫到冰雹发生时刻,VIL出现陡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回波顶高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组合反射率因子 垂直剖面
下载PDF
2014年10月11—13日呼伦贝尔市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姜凤友 常煜 郑洪玉 《内蒙古气象》 2015年第4期3-5,共3页
文章利用Micaps资料、数值预报场,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市2014年10月11—13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黑海、里海高脊东移,新西伯利亚冷空气东移至贝加尔湖,受鄂霍... 文章利用Micaps资料、数值预报场,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市2014年10月11—13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黑海、里海高脊东移,新西伯利亚冷空气东移至贝加尔湖,受鄂霍次克海高脊阻挡,冷空气在此堆积,贝加尔湖低槽明显加深,台风北上使鄂霍次克海高脊逐渐减弱,贝加尔湖低槽迅速东移,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降水的潜热释放及地面长波辐射对气温升降起到辅助作用。降水开始于冷锋前部的暖区一侧气旋中,冷锋过后降水转变为雨夹雪或雪,较大降水落区在气旋顶部或后部。T639、ECWMF数值模式提前对形势场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比较而言,以ECWMF模式预报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流 垂直风切变 湿球温度 深对流指数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下载PDF
陕西中部一次冷涡飑线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乐田 李春娥 +3 位作者 王英 刘帆 胡伟 许玮 《陕西气象》 2014年第4期7-10,共4页
对2013-07-31陕西中部地区一次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气象要素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次过程为一次典型飑线天气过程。对此次飑线的生成原因、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 对2013-07-31陕西中部地区一次罕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气象要素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该次过程为一次典型飑线天气过程。对此次飑线的生成原因、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控制的天气环流形势下出现,高空冷平流和低层暖平流的配置加剧了层结不稳定性。雷达回波图上,飑线以后续线型为主,呈典型的带状回波;强回波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强风速辐合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高值中心强弱交替等特征,对此类飑线天气的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低涡 层结稳定度 雷达回波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雷电业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劲 邓洁琼 +2 位作者 何宁 林明丽 尹宝蓉 《河南科技》 2021年第16期132-134,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基本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以及径向速度等雷达产品与雷电预报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0 dBZ强度回波伸展高度≥7.5 km是区分单体是否发生闪电的一个重要预警指标;雷达回波顶高与闪电的发生之间具有较... 本文主要研究基本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以及径向速度等雷达产品与雷电预报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0 dBZ强度回波伸展高度≥7.5 km是区分单体是否发生闪电的一个重要预警指标;雷达回波顶高与闪电的发生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可以表征的对流强弱对雷电预警具有一定程度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反射率因子 回波顶高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径向速度
下载PDF
吴忠市2次强对流冰雹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姬菲菲 刘沛 +1 位作者 李金霞 魏月娥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3期195-195,197,共2页
为了提高吴忠市冰雹天气的预报预警及服务能力,本文对2016年7月3日夜间及2018年6月21日2次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等雷达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冰雹天气在吴忠市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 为了提高吴忠市冰雹天气的预报预警及服务能力,本文对2016年7月3日夜间及2018年6月21日2次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冰雹指数等雷达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冰雹天气在吴忠市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上的一些指标:回波强度在55 dBZ及以上,最大达到65.5 dBZ,且强回波中心伸展高度较高;在雷达回波速度场可分析有逆风区的存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48.0~57.5 kg/m^2,其数值出现持续增大或者突然增大的现象,可以作为冰雹预警的指标之一;冰雹指数产品对冰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雷达回波 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 冰雹指数 对比分析 宁夏吴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