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横向位置差异的CBCT研究
1
作者 李放 张锡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生理牙槽骨厚度,评估横向磨牙位置。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患者50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术前拍摄CBCT,数据导入配套三维软...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生理牙槽骨厚度,评估横向磨牙位置。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患者50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术前拍摄CBCT,数据导入配套三维软件进行4个部位不同深度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结果:高角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的骨厚度最小。下颌第一磨牙舌侧骨厚度高于颊侧。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4 mm处近中舌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远中舌侧,近中颊侧牙槽骨厚度与远中颊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处远中颊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近中颊侧,近中舌侧的牙槽骨厚度与远中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同一测量位点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的牙槽骨厚度高于根方4 mm的牙槽骨厚度。结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测量部位、测量深度、牙齿解剖形态都会反映出下颌第一磨牙在牙槽骨中横向位置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牙槽厚度 垂直骨面型 锥形束CT
下载PDF
137例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正畸治疗前后面部变化的软组织三维研究
2
作者 王占礼 韩爽 +2 位作者 魏小娇 耿荣光 张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4-166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选取137例18~30岁女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其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下颌平面角(FH-MP)角度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在矫治前(T0)以及矫... 目的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选取137例18~30岁女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其面部软组织三维模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下颌平面角(FH-MP)角度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在矫治前(T0)以及矫治中第6个月(T1)、治疗后(T2)采用EinScan Pro 2X 2020手持高精度三维扫描仪捕捉患者面部软组织图像。使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 2021对患者面像进行重叠,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组内及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后,高角组面部整体变化量平均为(-3.25±0.22)mm,均角组平均为(-3.28±0.30)mm,低角组平均为(-3.69±0.36)mm,低角组相较于另外两组下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的下颌角区、颞区下降最多,分别为(-2.78±0.18)mm、(-2.27±0.35)mm,相较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分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组患者面部整体及各面部分区均发生一定负向变化,但低角组在下颌角区、颞肌区较其他两组塌陷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治疗 面部美学 三维 Ⅱ类错牙合 垂直骨面型 软组织 成年女性
下载PDF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测量分析
3
作者 邓晓丽 陈辉 +3 位作者 夏文倩 陈楠 于鑫 高美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18~30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筛选出骨性Ⅱ类高角、均角、低角各50例,获取其CBCT影像,用Mimics Reseach 20....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18~30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筛选出骨性Ⅱ类高角、均角、低角各50例,获取其CBCT影像,用Mimics Reseach 20.0软件对髁突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突骨密度,体积及表面积,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3组髁突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间髁突骨密度、体积及表面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髁突骨密度高角组<均角组(P<0.05),均角组<低角组(P<0.05),高角组<低角组(P<0.001);髁突体积、表面积高角组<低角组(P<0.05),均角组<低角组(P<0.05),高角组<均角组(P>0.05)。结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女性患者髁突骨密度、体积和表面积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Ⅱ类 垂直骨面型 髁突 密度 体积 表面积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移磨牙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垂直向控制的效果
4
作者 彭怡 李晓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59-4564,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磨牙的远中移动,但是对于远移磨牙后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垂直向如何变化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垂直向上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安...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磨牙的远中移动,但是对于远移磨牙后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垂直向如何变化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垂直向上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安氏Ⅰ类13例,安氏Ⅱ类20例,安氏Ⅲ类7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高角组13例,均角组17例,低角组10例;年龄10-53岁,平均28.5岁。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均采取推磨牙向远中的方法,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由同一位专业正畸医师对牙齿和颌骨的矢状向及垂直向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每个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与结论:①40例患者矫治后牙列拥挤解除,前牙建立正常覆合覆盖,面型得到一定改善;②高角组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GoGn-SN)减小0.4°,均角组、低角组的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GoGn-SN)增加小于1°,3组中的前下面高(ANS-Me)增加小于1 mm,治疗前后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低角组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点至上腭平面的距离(U6-PP)减小0.47 mm(P<0.01),均角组下颌中切牙切端至下颌平面的距离(L1-MP)减小0.83 mm(P<0.05),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减小6.46°(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提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推磨牙向远中能有效进行垂直向控制,防止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维持下面高,高角患者也能采用隐形矫治远移磨牙;隐形矫治器上下前牙压低实现率不足,临床设计方案时应该对前牙压低进行过矫治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垂直骨面型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
下载PDF
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腭中缝融合程度的CBCT研究
5
作者 李彦 苏比努尔·依力哈木 +2 位作者 帕合登 夏尔古丽·木合塔尔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究骨性Ⅰ类成人腭中缝的融合程度在不同性别、部位及垂直骨面型的差异性。方法:纳入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173例,根据GoGn-SN角与性别分6组:GoGn-SN>37.7°为高角组(男22,女24);27.2°≤GoGn-SN≤37.7°为均角组(男... 目的:探究骨性Ⅰ类成人腭中缝的融合程度在不同性别、部位及垂直骨面型的差异性。方法:纳入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173例,根据GoGn-SN角与性别分6组:GoGn-SN>37.7°为高角组(男22,女24);27.2°≤GoGn-SN≤37.7°为均角组(男30,女33);GoGn-SN<27.2°为低角组(男33,女31)。Mimics 21.0软件测量并计算腭中缝前区、中区和后区的融合程度,记录前区鼻腭管与测量部位重叠的情况。结果:腭中缝融合程度在不同性别的比较中,低角前区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部位的比较中,除低角女性的前区与中区和后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不同部位腭中缝融合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由后区至前区逐渐减小。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比较中,除男性中区均角与低角和高角,女性前区低角与高角和均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前区鼻腭管影响测量的比率在男性高角和低角、男性低角和女性低角的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患者的腭中缝并非完全融合,建议腭部微种植体支抗避免放置于腭中缝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中缝融合程度 垂直骨面型 性Ⅰ类错[牙合] CBCT 微种植体支抗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周围骨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被引量:3
6
作者 苗珂馨 王雪妮 +2 位作者 肖婷婷 乔泉鑫 余炜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测量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其周围骨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aVo 3D eXam CBCT机拍摄获得60名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0岁)的颅颌面三维影像,根据头颅侧位片中FMA、SN... 目的:采用锥形束CT测量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其周围骨结构进行分析。方法:采用KaVo 3D eXam CBCT机拍摄获得60名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0岁)的颅颌面三维影像,根据头颅侧位片中FMA、SN-MP角的大小分为低角组(n=16)、均角组(n=25)、高角组(n=19),对上颌双侧尖牙冠根角、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槽骨厚度等进行测量。结果:3组患者上颌尖牙唇、腭侧牙槽骨附着高度以及唇侧牙槽嵴顶水平牙槽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颌尖牙根尖水平唇、腭侧及总牙槽骨厚度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均<0.05)。上颌尖牙唇、腭侧旋转移动距离和最大旋转距离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均<0.05)。上颌尖牙冠根角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0.05)。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冠根角及周围骨结构存在差异,正畸矫治过程中进行牙体移动设计时应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冠根角 牙槽形态 尖牙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下切牙缺失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颏部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董雪 高丽荣 +1 位作者 窦一峰 张建全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形态特征,并探索其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方法分层随机抽取120例青少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先天缺失一颗下切牙的患者为实验组;60例无牙齿缺失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高角、均角、低角... 目的 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颏部形态特征,并探索其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方法分层随机抽取120例青少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先天缺失一颗下切牙的患者为实验组;60例无牙齿缺失的患者为对照组;每组高角、均角、低角各20例。每位患者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对所有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颏高度和颏曲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P均<0.05),实验组颏高度最大为(21.20±1.32)mm,最小为(16.91±1.57)mm,对照组颏高度最大为(23.96±1.04)mm,最小为(19.70±1.66)mm。高角组颏角小于低角组(P <0.05)。实验组的ANB、Y轴角、颏曲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SNB、颏高度、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后厚度、颏角等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垂直骨面型不同,患者的颏部形态有所不同。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颏部形态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在正畸治疗中,医师应着重关注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的颏部形态,以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下切牙先天缺失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骨质特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惠超 刘佳 +5 位作者 曹宇 叶素荣 余岭 许竞予 叶子桐 杨陆一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0-1317,共8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差异,为正畸科医生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骨性Ⅰ类成人患者共90例,分为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每组30例。采用CBC...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骨质厚度差异,为正畸科医生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骨性Ⅰ类成人患者共90例,分为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每组30例。采用CBCT测量不同垂直截面及近远中层面各组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且在颊侧牙槽骨厚度≥3 mm处以50°、60°和70°植入并测量有效骨量。结果:在不同垂直截面上,除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U6mb)层面,其余层面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由牙槽嵴顶向根方逐渐增大(P<0.05)。在不同近远中层面上,除U6mb层面,其余层面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由近中向远中方向逐渐增大(P<0.05)。颊侧牙槽骨最大厚度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U7mb)距牙槽嵴顶11 mm处;最小厚度位于U6mb距牙槽嵴顶7 mm处。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大于均角组和高角组(P<0.05),均角组患者颊侧牙槽骨厚度大于高角组(P<0.05)。在低角组患者中,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间(U6db-U7mb)距牙槽嵴顶7 mm、U7mb距牙槽嵴顶7 mm和9 mm、U6mb-U6db距牙槽嵴顶11 mm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U6db-U7mb距牙槽嵴顶7 mm和U7mb距牙槽嵴顶7 mm以3种角度植入、在U7mb距牙槽嵴顶9 mm处以70°植入时骨质厚度≥6 mm。在均角组患者中,U6db-U7mb距牙槽嵴顶9 mm、U7mb距牙槽嵴顶9 mm和11 mm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7mb距牙槽嵴顶7 mm以3种角度植入、在U7mb距牙槽嵴顶9 mm以70°植入时骨质厚度≥6 mm。在高角组患者中,U6db-U7mb距牙槽嵴顶11 mm和U7mb距牙槽嵴顶11 mm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层面以3种角度植入的骨质厚度排序为70°>50°>60°。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Ⅰ类错(牙合)成人患者颧牙槽嵴区颊侧牙槽骨厚度有差异,低角组患者可选择的植入位点更多,高角组患者易出现上颌窦穿孔的情况,临床上在此处植入种植钉和设计正畸方案时应将垂直骨面型纳入考虑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钉 颧牙槽嵴区 垂直骨面型 植入角度 质厚度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窦容积及口咽气道体积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盼明 李政泽 +1 位作者 李军鹤 崔淑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28-537,共10页
目的评估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窦容积(MSV)及口咽气道体积的差异,并探索MSV与口咽气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Ⅱ类患者90例,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应用Mimics 21.0软件对所有样本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 目的评估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窦容积(MSV)及口咽气道体积的差异,并探索MSV与口咽气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Ⅱ类患者90例,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应用Mimics 21.0软件对所有样本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进行双侧上颌窦及口咽段气道的三维重建,分别计算出其体积。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不同性别的MSV及口咽气道体积差异,并探索MSV与口咽气道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平均MSV为(18360.42±3747.41)mm^(3),左右侧MS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骨面型分组中,高角组MSV明显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角组大于低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平均口咽气道体积为(17517.80±6056.33)mm^(3);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高角组、均角组至低角组口咽气道体积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V与口咽气道体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8(P<0.01)。结论在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中,下颌平面角较大者,MSV较大,口咽气道体积较小,且MSV与口咽气道体积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容积 口咽气道 性Ⅱ类 垂直骨面型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下载PDF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及周围解剖形态与垂直骨面型之间关系的CBCT研究
10
作者 许哲欣 崔啸尘 +4 位作者 房雅静 任群 李舒宁 陈雅萍 杨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85-1389,共5页
目的基于CBCT图像探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下角区应用解剖形态及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CBCT检查的219例受检者影像资料,测量分析下颌平面角、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下颌角... 目的基于CBCT图像探究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下角区应用解剖形态及垂直骨面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CBCT检查的219例受检者影像资料,测量分析下颌平面角、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下颌角角间宽度、下颌夹角、双侧下颌升支后缘高度、双侧下颌体长度及双侧下颌角角度等下颌角区应用解剖形态。结果219例受检者CBCT影像资料中,不同垂直骨面型间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角度与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方向呈负相关性,随下颌角角度增大,下颌第三磨牙阻生角度越小。下颌体长度、下颌升支后缘高度、下颌角角度和下颌夹角在3种垂直骨面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颌角角度越大,第三磨牙阻生方向越接近垂直位,其他下颌角区应用解剖形态不会影响第三磨牙的阻生方向;在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制定正颌手术或整形美容手术方案时,关注点应放在患者的面型在垂直方向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第三磨牙 垂直骨面型 下颌角区应用解剖形态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颊舌向倾斜角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分析
11
作者 陶裕鹏 蔡捷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9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颊舌向倾斜角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检查结果。方法10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照前颅底平面(SN)及下颌平面(MP)的交角(SN-MP)分为高角组(SN-MP>38°,34例)、均角组(SN-MP为29... 目的观察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颊舌向倾斜角的口腔颌面锥形束CT检查结果。方法10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按照前颅底平面(SN)及下颌平面(MP)的交角(SN-MP)分为高角组(SN-MP>38°,34例)、均角组(SN-MP为29~38°,32例)、低角组(SN-MP<29°,34例)。三组均行经口腔颌面锥形束CT检查、扫描,监测上、下颌的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的颊舌向倾斜角,分析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的颊舌向倾斜角与SN-MP的相关性。结果高角组下颌的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及上颌的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颊舌向倾斜角分别为(70.14±3.30)、(71.32±4.50)、(102.46±7.60)、(109.76±6.60)、(94.57±8.40)、(113.26±5.60)°,均角组分别为(76.65±5.40)、(75.40±6.00)、(107.85±5.40)、(105.60±5.00)、(86.87±7.40)、(109.08±4.70)°,低角组分别为(79.36±7.30)、(77.19±5.40)、(105.98±6.20)、(102.86±3.60)、(84.58±6.30)、(106.36±3.60)°。三组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尖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上颌尖牙牙齿颊舌向倾斜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下颌的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及尖牙的颊舌向倾斜角均明显小于均角组和低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上颌的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及尖牙的颊舌向倾斜角均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MP和下颌第一磨牙颊舌向倾斜角呈负相关(r=-0.437,P<0.01);SN-MP和上颌的第一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的颊舌向倾斜角呈正相关(r=0.516、0.618、0.216,P<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牙齿颊舌向倾斜角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高角患者下颌第一磨牙舌倾明显,上颌牙齿颊倾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颊舌向倾斜角 垂直骨面型 性Ⅲ类 成人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明烨 李永明 +2 位作者 陈金武 杨芳 王天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比较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上气道不同部位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0名成人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高角、均角、低角3种骨性Ⅰ类垂直骨面型组。进行颅面部锥... 目的:比较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上气道不同部位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60名成人患者按GoGn-SN角大小分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高角、均角、低角3种骨性Ⅰ类垂直骨面型组。进行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鼻咽、腭咽、舌咽气道的矢状径、横径、长度、截面积以及容积测量分析,比较3组间的差异,并对鼻咽、腭咽、舌咽气道大小与颅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骨性I类同一垂直骨面型组不同性别间ETP-L、ETP-S、低角组GP-V、高角组GP-V存在统计学差异;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ETP-L、UTP-S、ETP-S、PP-V、GP-V、V总存在统计学差异,低角组最大,高角组最小;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EP-L、UTP-S、ETP-S、PPV、GPV、V总与GoGn-SN角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骨性I类同一垂直骨面型男女间上气道ETP-L、ETP-S、低角组GP-V、高角组GP-V差别显著;骨性I类不同垂直生长型的成人患者腭咽、舌咽气道存在较大差别,可能与其垂直生长型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I类错 垂直骨面型 上气道 锥体束计算机断层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的比较 被引量:20
13
作者 舒艳 刘珺 +1 位作者 陈杰 范存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的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3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测量其下颌骨及颏部骨性结构,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组的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大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小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进一步经两两比较,下颌角、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高度、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在低角组与高角组,平均角组与高角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颏曲度在低角组与高角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与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不同,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Ⅲ类错 垂直骨面型 X线头影测量 下颌 颏部
下载PDF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廖妮 周诺 +2 位作者 莫水学 戴剑 宋少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研究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厚度。方法:选择未治疗骨性Ⅱ类患者60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患者各20例。用CBCT获得三维影像数据,分析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研究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厚度。方法:选择未治疗骨性Ⅱ类患者60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患者各20例。用CBCT获得三维影像数据,分析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高角患者上下颌切牙根尖区牙槽骨总厚度、上颌切牙腭侧根尖区及下颌切牙唇侧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均小于均角与低角患者(P<0.05);下颌切牙唇侧牙槽嵴顶厚度3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下切牙区牙槽骨较为狭窄,需警惕牙槽骨吸收和牙根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Ⅱ类 垂直骨面型 牙槽 锥形束CT(CBCT)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魏福兰 朱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牙合) 软组织侧貌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畸形伴异常垂直骨面型的颏联合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唐娜 赵志河 +1 位作者 廖春晖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 目的研究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的颏联合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109例中国成年女性骨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和矢状骨面型分为4组:高角骨性Ⅱ类组30例,高角骨性Ⅲ类组25例,低角骨性Ⅱ类组29例,低角骨性Ⅲ类组25例。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颏联合形态相关指标,观察并比较4组的颏联合形态。结果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的颏联合存在形态差异,但整体厚度和高度差别不大。高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较小的颏突度和基骨高度(P<0.01);低角组中,骨性Ⅱ类比骨性Ⅲ类有较大的下牙槽高度(P<0.05)和下牙槽顶部厚度(P<0.001)。矢状骨面型相同时,高角组比低角组有较小的颏厚度、颏突度和较大的颏联合总高度(骨性Ⅱ类组P<0.001,骨性Ⅲ类组P<0.05),并且更易出现下牙槽基部薄于顶部的葫芦形颏部(P<0.01)。结论异常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与骨性Ⅲ类错畸形者,颏联合形态存在差异,垂直骨面型对颏联合形态的影响大于矢状骨面型,高角骨性错畸形者移动下切牙的正畸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矢状面型 性Ⅱ类错[牙合] 性Ⅲ类错[牙合] 颏联合
下载PDF
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对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秦小霞 王豫蓉 +2 位作者 文华 汪杰 马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3期5963-5968,共6页
背景: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也各不相同。那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分别表现为怎样才是最美观的?目的:评价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两种因素同时对侧貌美观影响。方法:选择美貌的高均低角女性各一位,由同一摄影师拍摄... 背景: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也各不相同。那么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个体,颏部形态分别表现为怎样才是最美观的?目的:评价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两种因素同时对侧貌美观影响。方法:选择美貌的高均低角女性各一位,由同一摄影师拍摄自然头位侧貌相片。在侧貌照片上,通过小范围的(2 mm 为一个单位)改变颏部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生成一系列图片。选取 17 名正畸医生和 35 名普通人分别对生成的照片进行美学评分,以此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者的颏部美观。结果与结论:高角者颏部高度轻微变化无美观差异;颏部轻微前突较轻微后缩美观。均角者颏部高度较低者更美观;颏部轻微前突较过分前突和后缩美观。低角者颏部较高更美观;颏部轻微前突较过分前突和后缩美观。说明垂直骨面型与颏部形态对侧貌的影响各不相同,正畸临床中应参考患者的垂直骨面型来改变患者的颏部形态,以为患者获得较好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口腔组织构建 垂直骨面型 软组织颏部 美学 侧貌 口腔正畸 颏部形态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Ⅱ类错He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对青年女性面部侧貌美学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玥 雷勇华 +1 位作者 岳莉 彭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9期4611-4617,共7页
背景:不同垂直骨面型的软硬组织发育特点不同已被证实,它提示着患者的发育倾向和需要对支抗的控制程度。目的: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对面部侧貌美学评价的影响,分析不同评价人群对3种垂直骨面型侧貌感知是否一致。方法:根据投影测量数据及... 背景:不同垂直骨面型的软硬组织发育特点不同已被证实,它提示着患者的发育倾向和需要对支抗的控制程度。目的:评价不同垂直骨面型对面部侧貌美学评价的影响,分析不同评价人群对3种垂直骨面型侧貌感知是否一致。方法:根据投影测量数据及正畸医生的审美,选取高、均、低角骨面型美貌成年女性患者各1例,要求黄色人种、双侧颜面部基本对称、无颌面部其他软硬组织疾病、以往未接受正畸及正颌治疗。收集其面部侧貌图像,利用Dolphin Imaging图像处理软件仅在矢状向做2 mm小范围移动交替改变双唇及颏部突度,使之生成每组25张照片。15位正畸医生以"可接受面部侧貌"为筛选条件,最后每组选出11张面部侧貌图。由50名正畸患者家长、50名成年正畸患者和50名外行人作为评价者分别对其行主观美学评价,并于面部侧貌评价结束后对垂直骨面型是否影响面部侧貌美观作出评价。结果与结论:评价者对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直面型侧貌都表示喜爱,评价者还认为颏部稍前突的均角型侧貌、颏部稍后缩的高角型侧貌、下颌稍突或唇部稍后缩的低角型侧貌是美观的。男性和女性间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大多数评价者更喜爱均角和高角的垂直骨面类型。结果表明评价者对不同垂直骨面型侧貌的审美有差别,男性和女性对不同垂直骨面型面部侧貌的审美具有高度一致性,垂直骨面型对评价侧貌美观有影响,大多数评价者更喜爱均角和高角的垂直骨面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正畸学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垂直骨面型 口腔组织构建 侧貌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切牙区牙槽骨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阮晓慧 李亮 吴佩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8-1022,共5页
背景:在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不仅受正畸加力方式和唇舌肌平衡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牙槽骨形态的限制。目的: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60例年龄在11-16岁骨性Ⅱ类错牙合患... 背景:在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改建不仅受正畸加力方式和唇舌肌平衡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牙槽骨形态的限制。目的:对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取60例年龄在11-16岁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分为3组:1高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40°,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32°。2低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29°,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22°。3均角组:前颅底-下颌平面角≥29°,≤40,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22°,≤32°。每组各20例,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和高度的相应指标,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1根尖牙槽骨厚度:UBP值(U平面相较于上前牙唇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LBP值(L平面相较于下前牙唇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及根尖区牙槽骨总厚度3组之间差异、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ULP值(U平面相较于上前牙腭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LLP值(L平面相较于下前牙舌侧骨皮质于一点,此点与根尖点距离)在高角组与低角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牙槽骨高度:UBH值(上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U平面垂直距离,为唇侧牙槽骨高度)、ULH值(上前牙腭侧牙槽嵴顶到U平面垂直距离,为腭侧牙槽骨高度)、LBH值(下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L平面垂直距离,为唇侧牙槽骨高度)、LLH值(下前牙唇侧牙槽嵴顶到L平面垂直距离,为舌侧牙槽骨高度)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型患者唇侧切牙区牙槽骨厚度较薄,提示在内收过程要防止骨开窗、骨开裂的发生,低角型患者唇侧牙槽骨较厚,前牙内收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性Ⅱ类(牙合) 垂直骨面型 切牙区牙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