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价值观与政策类型目标一致性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分析
1
作者 曹蓉 曹盖 刘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3,共13页
实施垃圾分类是破解当前“垃圾围城”困境的关键。已有理论研究探索了公众价值观和政策类型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探讨二者目标一致性对私人和公共领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A-B-C理论分析框架,结合二元价值观与环境... 实施垃圾分类是破解当前“垃圾围城”困境的关键。已有理论研究探索了公众价值观和政策类型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探讨二者目标一致性对私人和公共领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A-B-C理论分析框架,结合二元价值观与环境政策干预理论,将公众价值观与政策类型按照目标一致和不一致构建了四种不同的组合,并运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对全国31个省份收集的1 588份问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目标一致的个人利益-结构型政策和集体利益-信息型政策组合均对私人和公共领域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积极影响;(2)集体利益-信息型政策组合效果更优;(3)目标不一致的集体利益-结构型政策和个人利益-信息型政策组合对私人和公共领域垃圾分类行为有积极作用时,集体利益和信息型政策分别起主导作用;(4)公共领域垃圾分类行为在公众价值观与政策类型目标一致性组合与私人领域垃圾分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提出的垃圾分类政策建议有助于构建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价值观 政策类型 垃圾分类行为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组态效应——基于秦岭国家公园周边农村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王凤 路思祺 郭家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以秦岭国家公园为抓手旨在保护秦岭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农户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亲密接触者,该区域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水源地土壤和水体质量,对守住秦岭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及践行“一江清水送京...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中央水塔,以秦岭国家公园为抓手旨在保护秦岭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农户是当地生态环境的亲密接触者,该区域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水源地土壤和水体质量,对守住秦岭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及践行“一江清水送京津”生态理念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解释框架,利用秦岭地区1431个农户访谈案例,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试图探索多种因素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联合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1)环保态度、社会信任和感知行为控制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多样化组态形式,高水平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可归为“感知拉动+信任驱动”“社会信任拉动”和“态度拉动+感知驱动”三类路径;(2)人际信任和污染感知程度是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牵引力,而环保态度是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内部驱动力;(3)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关系,感知程度和制度信任均能有效弱化分类认知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秦岭国家公园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社区治理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分异效应
3
作者 王晓楠 曾宪扬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是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场域。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社区治理方式对居民...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是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场域。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社区治理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社会性治理方式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直接效应,并通过社区参与意愿、网络参与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房价和房龄调节了社会性治理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效应,呈现了“熟人社区”“陌生人社区”和“半熟人社区”社区分异效应,形塑了“弱动员、强参与”“强动员、强参与”“强动员、弱参与”的多元主体行动逻辑。该研究能够为构建因地制宜、社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实施政策,有效引导社区居民绿色低碳行为,促进社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供借鉴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参与意愿 行政性治理方式 社会性治理方式 社区 分异效应
下载PDF
规范错觉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苏园竟 刘萍萍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为缓解垃圾围城问题,促进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通过2项实证研究论证了规范错觉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降低规范错觉的路径和变量。研究1通过两年纵向调研发现: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居民普遍存在规范错觉,即低估他人垃圾分类的参... 为缓解垃圾围城问题,促进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通过2项实证研究论证了规范错觉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降低规范错觉的路径和变量。研究1通过两年纵向调研发现: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居民普遍存在规范错觉,即低估他人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且规范错觉负向影响垃圾分类行为。研究2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型,采用大样本调研(N=1043)。结果表明:环境知识在规范错觉与垃圾分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类宣传信息可以降低规范错觉,并正向影响垃圾分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错觉 垃圾分类行为 环境知识 宣传信息
下载PDF
规制背景下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刘曼琴 尹今格 丁重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规制背景下个体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城市垃圾分类效果的微观基础,因此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人们所关注.依照计划行为理论,对垃圾分类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会影响垃圾分类行为.针对广州市高校学生的1155份有效调查问卷,... 规制背景下个体的垃圾分类行为是城市垃圾分类效果的微观基础,因此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人们所关注.依照计划行为理论,对垃圾分类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会影响垃圾分类行为.针对广州市高校学生的1155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行为态度对垃圾分类行为无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个体的垃圾分类行为受室友的影响大于受家人的影响,而学校对垃圾分类行为设有奖惩制度对垃圾分类行为的预测作用最大.依据实证分析结果,可从以下方面来促进垃圾分类:首先,环境教育从认知教育转为垃圾分类引导、情景教育;其次,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可实施“奖惩”并提高规制强度;最后,利用群体对个体的垃圾分类行为规范的影响,可实施以小区、楼栋为单元的垃圾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广州某农业高校大学生的调查
6
作者 张传明 梁慧姗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9-53,共5页
基于对广州某农业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意愿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直接影响最大,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 基于对广州某农业高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意愿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直接影响最大,主观规范通过意愿对大学生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的间接影响最大。生活垃圾分类与美化生活教育融合、与专业实践教育融合,完善校园生活垃圾配套设施,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便利性,加强日常监督,开设绿色账户等激励机制可促使大学生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大学生 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政府政策、村规民约对农村居民自愿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长进 李川棨 +1 位作者 陆胤健 滕玉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3,62,共9页
在对政府政策(沟通扩散型政策和服务型政策)、村规民约对农村居民不同类型自愿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自愿垃圾分类素养行为、自愿人际型分类行为和自愿公民型分类行为)的影响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政策与村规民约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对政府政策(沟通扩散型政策和服务型政策)、村规民约对农村居民不同类型自愿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自愿垃圾分类素养行为、自愿人际型分类行为和自愿公民型分类行为)的影响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政策与村规民约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政府政策对农村居民自愿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沟通扩散型政策对农村居民三类自愿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皆有正向影响;服务型政策仅对自愿垃圾分类素养行为和自愿人际型分类行为有促进作用。村规民约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实施自愿人际型分类行为、自愿公民型分类行为。在自愿垃圾分类素养行为中,沟通扩散型政策与村规民约呈现出替代效应;在影响自愿公民型分类行为中,服务型政策与村规民约表现出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政策 村规民约 农村居民 自愿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下载PDF
北京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及其环境意识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蒋妍 张肖阳 +2 位作者 郝明月 叶舟 魏鑫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119,共6页
目前北京市居民的环境意识仍停留在浅层阶段,心理角色定位以被动的避害者、获利者和沉默者为主。社会亟待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并以相应的政策作为保障。
关键词 北京居民 垃圾分类行为 环境意识
下载PDF
社区融合对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廖茂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当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调速提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深刻的社会转型。在人口流动频繁、城市空间重构与户籍制度造成的二元分割客观存在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增进对这一... 当今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调速提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深刻的社会转型。在人口流动频繁、城市空间重构与户籍制度造成的二元分割客观存在的社会大背景下,研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将有助于从新的视角增进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把握。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域,也成为其表达价值观、态度和采取相应行为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社区面临快速的转型和重构。传统的街坊和单位社区开始瓦解,商品房、保障房等新型社区大量涌现,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剧,同时也带来了社区同质化、基层社会管理缺位、邻里关系淡薄、社区感丧失等问题。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多以社区为单位,触及每位居民的私人生活方式,因此,社区融合程度将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影响。本文采用计划行为理论(TBP)作为分析框架,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视角探讨了社区融合如何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研究发现:社区融合程度可以从社区认同、社区参与和社区支持三个维度来考察,而社区融合的程度则通过信任态度、环境责任感、垃圾分类效能感为完全中介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三个中介变量与垃圾分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该社区垃圾分类设施与服务体系完善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整合了多个学科领域对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垃圾分类行为的前因研究,有助于推动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机制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区融合 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信任态度 环境责任感 垃圾分类效能
下载PDF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研究--差异化意愿与行动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晓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95-3505,共11页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A-B-C理论,结合强政策背景下上海垃圾分类的实际,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测量量表,改进并区分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A-B-C理论,结合强政策背景下上海垃圾分类的实际,完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测量量表,改进并区分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基于“2019年上海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县的2555有效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强政策背景下居民环境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分别对居民垃圾分类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环境态度分别通过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并没有通过两类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间接效应.垃圾分类的政策效能感在目标意愿对垃圾分类行为效应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虽然环境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可以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的形成,但仅有环境态度可以通过激发公众目标意愿和执行意愿进而形塑居民垃圾分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政策效能感 路径 行为意愿
下载PDF
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8
11
作者 王晓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6,共10页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体现出中介效应;环境价值观不仅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并通过环境行为控制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培育节约环保习惯,可以增强环境责任意识,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通过树立典型模范人物,增强阶层认同感,提升对环境满意度,为培育公众垃圾分类的自觉、自愿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价值观 阶层认同 垃圾分类行为 感知行为控制
下载PDF
动员方式、环境意识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研究--基于因果中介分析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吕维霞 王超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垃圾分类是城市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中国垃圾分类虽倡导已近20年,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仍面临参与率低、分类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本文基于政治学社会动员理论,探究不同动员方式对居民... 垃圾分类是城市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中国垃圾分类虽倡导已近20年,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仍面临参与率低、分类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本文基于政治学社会动员理论,探究不同动员方式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数据结果表明:框架动员、激励动员以及成员动员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环境意识在框架动员、成员动员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在激励动员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关系中不起中介作用。这表明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动员方式至关重要。居民被动员的程度越高,无论其环境意识如何,都越可能进行垃圾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方式 环境意识 垃圾分类行为
下载PDF
感知、意向与行动: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路径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晓楠 曾宪扬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49-64,111,112,共18页
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其垃圾分类行为决定了垃圾治理的成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实践,将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分为线上和线下参与意向,并构建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居... 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其垃圾分类行为决定了垃圾治理的成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实践,将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分为线上和线下参与意向,并构建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居民政策效能感、社区支持感和硬件设施满意度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效能感与硬件设施满意度对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政策效能感与社区支持感通过城市居民的线上和线下参与意向对其垃圾分类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线下参与意向在“感知”到“行动”的路径中效应明显高于线上参与意向。基于研究结论分析垃圾分类治理中政策设计和执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治理提供借鉴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垃圾分类意向 环境行为 环境治理
下载PDF
图标呈现形式和年龄差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莹 刘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5-222,共8页
目的以垃圾分类图标为研究对象,以图标风格、图文呈现形式和年龄为变量,探讨其对城市居民的视觉搜索效率和图标可读性、易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复测量实验,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眼动客观测量和量表主观测量,验证图标风... 目的以垃圾分类图标为研究对象,以图标风格、图文呈现形式和年龄为变量,探讨其对城市居民的视觉搜索效率和图标可读性、易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复测量实验,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眼动客观测量和量表主观测量,验证图标风格、图文呈现形式和年龄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结论图标风格、图文呈现形式和年龄分别显著影响用户的视觉搜索效率。年龄和图标风格对于视觉搜索效率存在部分交互作用,老年人对于拟物图标的视觉搜索效率较高,而年轻人对于扁平图标的视觉搜索效率最高。图标风格、图文呈现形式和年龄分别显著影响用户对于图标的可读性与易读性评价。年龄和图标风格存在交互作用,老年人对于拟物图标的评价较高,而年轻用户对于扁平图标的评价较高。拟物图标更加符合老年人的认知,能提高其垃圾分类的效率;扁平图标更加符合年轻人的认知。另外,年轻人和老年人对于图和图文两种形式的图标,行为表现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标风格 图文比较 年龄差异 垃圾分类行为
下载PDF
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参与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基于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其松 李涛琴 +3 位作者 田宇言 张真 贾绍姗 余坤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153-156,共4页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对社区居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区归属感对垃圾分类的总效应是显著的,但对垃圾分类的直接效应是不显著的。社区参与对居民垃... 基于对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社区归属感、社区参与对社区居民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社区归属感对垃圾分类的总效应是显著的,但对垃圾分类的直接效应是不显著的。社区参与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显著。社区参与在社区归属感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表明:在实施社区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激发居民社区参与行为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归属感 社区参与 垃圾分类行为 城市居民
下载PDF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30
16
作者 唐洪松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共8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双栏模型,基于四川省780份农村居民调查问卷,研究居民垃圾分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和分类标准具有普遍了解,对可回收生活垃圾多选择到废品站出售的处理方式,对不可回收垃圾多采取堆...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双栏模型,基于四川省780份农村居民调查问卷,研究居民垃圾分类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和分类标准具有普遍了解,对可回收生活垃圾多选择到废品站出售的处理方式,对不可回收垃圾多采取堆肥和村集体集中处理的方式;②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支付意愿较高,但参与程度较低;③环境认知、人力资本质量、物质资本、经济资本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参与程度;人力资本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程度;社会地位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显著负向影响参与程度.在推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过程中,要准确识别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主体,着实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双栏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群体规范、生态认知与农户垃圾分类行为
17
作者 田冰冰 张士云 +1 位作者 李珂珂 关曼玉 《新疆农垦经济》 2023年第10期66-77,共12页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促进生态宜居和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调动农户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至关重要。而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方面和内容。因此,文章以农村生...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促进生态宜居和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调动农户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对乡村人居环境改善至关重要。而农村生活垃圾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方面和内容。因此,文章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为例,基于2021年CLES数据,采用Orderd Probit模型,通过中介效应,研究不同类型的群体规范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非正式规范中村规民约、邻里效应和名誉约束对农户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正式规范中宣传教育、奖惩措施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显著;(2)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存在家庭收入水平和性别异质性;(3)环境认知在群体规范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性别的农户群体实行适宜的规范措施,以提高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正式规范 非正式规范 生态认知 生活垃圾分类行为
下载PDF
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规范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逸云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3期1303-1315,共13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焦点理论,从社会规范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全国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规范等变量对于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态度...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焦点理论,从社会规范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全国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规范等变量对于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态度及意愿水平较高,但行为还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出“知行不合一”的情况;2) 大学生的个人道德规范对垃圾分类意愿及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描述性规范对垃圾分类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最大,而禁令性规范无显著影响。3) 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个人道德规范和描述性规范能够通过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进而影响垃圾分类意愿及行为。据此,文章从社会规范视角为高校亲环境教育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社会规范 计划行为理论 大学生
下载PDF
长沙市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有为 段伟方 +1 位作者 陈彩剑 罗新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年第21期97-98,共2页
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大学为例,对三所高校的垃圾分类情况采取实地观察,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和意识,并试图探究目前垃圾分类情况背后的个体,设备及制度建设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校园的... 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大学为例,对三所高校的垃圾分类情况采取实地观察,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和意识,并试图探究目前垃圾分类情况背后的个体,设备及制度建设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校园的垃圾分类情况亟待改进,且大学生的垃圾分类实践知识不够,分类行为较少,校园垃圾分类制度建设不完善。因此,长沙市各高校有必要实施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实行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垃圾分类设备 制度建设
下载PDF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动员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灵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27期91-93,共3页
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了解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制定针对性强的动员方案,对提升居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对已有理论进行检验,旨在模型拓展与构建的极为有限。采用访谈调查,... 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主体。了解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制定针对性强的动员方案,对提升居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对已有理论进行检验,旨在模型拓展与构建的极为有限。采用访谈调查,从行为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的视角对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参与行为进行了考查,以期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动员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行为 社区参与 促进因素 阻碍因素 城市居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