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PPO基因等位变异及面粉白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蕾 高翔 +6 位作者 陈其皎 李晓燕 董剑 赵万春 魏慧 石引刚 陈良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9,共9页
利用分子标记PPO18和STS01对173份供试小麦品种Ppo2-A和Ppo2-D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品种间不同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将供试小麦品种进行分类,同时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生化测定及面粉白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73份... 利用分子标记PPO18和STS01对173份供试小麦品种Ppo2-A和Ppo2-D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品种间不同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将供试小麦品种进行分类,同时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生化测定及面粉白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73份小麦品种共检测出Ppo-A1b/Ppo-D1a、Ppo-A1b/Ppo-D1b、Ppo-A1a/Ppo-D1a和Ppo-A1a/Ppo-D1b4种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且各基因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8.7%、13.9%、35.8%和11.6%;供试小麦品种不同位点PPO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2A位点等位基因Ppo-A1a、Ppo-A1b出现频率相近,而2D位点等位基因Ppo-D1a出现频率是Ppo-D1b的3倍;所测定的173份小麦品种PPO活性均值为117.3A475/(min.mg),其中低PPO品种所占比例较高;4种基因组合类型PPO活性顺序为Ppo-A1a/Ppo-D1b>Ppo-A1a/Ppo-D1a>Ppo-A1b/Ppo-D1b>Ppo-A1b/Ppo-D1a,且彼此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供试小麦的面粉白度均值为73.0%,达到国家面粉白度等级一级标准的品种38份,占供试小麦总数的22.0%;其中基因组合为Ppo-A1a/Ppo-D1b的品种面粉白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基因组合。总体来看,供试的小麦品种间面粉白度及籽粒PPO活性变异范围较广,面粉白度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且控制PPO的主效基因的等位变异对PPO活性及面粉白度均有显著影响。对供试小麦品种的面粉白度、PPO活性表现及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进行综合考察,筛选出23份具有高白度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高白度低PPO活性小麦育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PPO基因等位变异 PPO活性 面粉白度 品种筛选
下载PDF
麦谷蛋白亚基Clu-1和Glu-3位点基因等位变异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会贤 薛秀庄 +1 位作者 DarylMares 冯军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6-654,共9页
甲单向一步SDS-PAGE方法分析表明亲本品种Suneca和Cook在麦谷蛋白亚基的5个位点(Glu-B1,Glu-D1,Glu-A3,Glu-B3和Glu-D3)均含不同等位基因。本研究重点对Suneca×Cook的F_4代群体中在麦谷蛋白亚基位点均为纯合基因的60个系的出粉率(F... 甲单向一步SDS-PAGE方法分析表明亲本品种Suneca和Cook在麦谷蛋白亚基的5个位点(Glu-B1,Glu-D1,Glu-A3,Glu-B3和Glu-D3)均含不同等位基因。本研究重点对Suneca×Cook的F_4代群体中在麦谷蛋白亚基位点均为纯合基因的60个系的出粉率(FY),面粉蛋白质含量(FP)及和面时间(PTM)进行了分析,以研究麦谷蛋白各亚基位点等位基因变异及位点间互作对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出粉率无显著差异,Glu-D1位点等位基因d和a对FP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Glu-Dld基因(编码5+10亚基)的正效应显著高于Glu-Dla基因(编码2+12亚基);Glu-D1、Glu-A3和Glu-B3位点上基因的等位变异对PTM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含Glu-Dld、Glu-A3b和Glu-B3b基因的系分别比含Glu-Dla,Glu-A3d和Glu-B3h基因的系有较长的和面时间;Glu-B1位点上等位变异i和u以及Glu-D3位点等位基因b和e分别对PTM无明显影响。在这种遗传背景下,麦谷蛋白亚基位点对PTM的效应大小依次排列为Glu-D1>Glu-B3>Glu-A3>GIu-B1=Glu-D3。Glu-1位点和Glu-3位点间对和面特性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和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1位点 Glu-3位点 基因等位变异 小麦品质
下载PDF
以VRN-A1基因等位变异为基础的普通小麦生长习性的PCR标记
3
作者 谢国禄(摘译)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8期13-13,共1页
六倍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间的生长习性是有变化的。冬性基因型(Vm-A1、vrn B1和vm-D1为同质隐性)需要冷处理才会诱导开花,并且一般在秋季栽培;春性基因型在没有春化处理的条件下会开花。春性是由3个VRN-1位点的任... 六倍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间的生长习性是有变化的。冬性基因型(Vm-A1、vrn B1和vm-D1为同质隐性)需要冷处理才会诱导开花,并且一般在秋季栽培;春性基因型在没有春化处理的条件下会开花。春性是由3个VRN-1位点的任何一个位点上的显性等位基因授予的,但是含有VRN-A1位点的品种最常见,并且通常开花较早。为了在VRN-A1位点产生了分离的群体中简化选择,为加速鉴定已知VRN-1位点构成的小麦品系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习性 基因等位变异 PCR标记 普通小麦 基础 诱导开花 显性等位基因 小麦品系 六倍体小麦
下载PDF
TP53突变变异等位基因频率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研究
4
作者 张玲珑 安利 +6 位作者 漆小龙 热那古力·阿不来提 寇珍 谭巍 聂玉玲 木合拜尔·阿布都尔 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9-1725,共7页
目的:探索TP53突变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初次诊断的155例DLBCL患者,获取完整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标本,肿瘤组织中提取DNA,利用二代... 目的:探索TP53突变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初次诊断的155例DLBCL患者,获取完整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标本,肿瘤组织中提取D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DLBCL患者基因突变谱。Kaplan-Meier法分析TP53基因突变状态及突变VAF与OS的关系。Cox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影响OS的独立因素。建立预测DLBCL患者1、3和5年OS的列线图,通过C-指数及校准曲线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男性患者DLBCL的TP53突变VAF平均值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TP53突变型患者较野生型的患者的OS缩短(P=0.030);基于OS分层的TP53突变的最佳VAF临界值为33.61%(P<0.001),且TP53突变VAF≥34%患者OS的显著短于TP53突变VAF<34%及TP53野生型患者(P<0.001)。多因素Cox分析发现TP53突变VAF≥34%(HR=4.05,P<0.001)、IPI评分≥3(HR=2.27,P=0.008)是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测因素。结合多因素分析得到的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因素,构建了DLBCL患者1年、3年、5年OS的诺模列线图模型,TP53突变VAF联合IPI模型的C指数为0.743,该模型预测DLBCL患者1、3和5年OS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校准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在预测DLBCL患者1、3和5年OS方面与实际生存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TP53突变VAF在DLBCL患者中具有预后预测价值,TP53突变VAF≥34%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TP53突变VAF联合IPI列线图预后模型对DLBCL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基因突变 变异等位基因频率 预后
下载PDF
花生ahFAD2A等位基因表达变异与种子油酸积累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冰艳 张新友 +5 位作者 苗利娟 高伟 韩锁义 董文召 汤丰收 刘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52-1759,共8页
花生ahFAD2A是控制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的关键基因。利用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远杂9102、豫花9416等52个花生品种的ahFAD2A基因等位变异,并比较其中13个品种的ahFAD2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花生ahFAD2A基因存在G-A两种单核苷... 花生ahFAD2A是控制种子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的关键基因。利用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远杂9102、豫花9416等52个花生品种的ahFAD2A基因等位变异,并比较其中13个品种的ahFAD2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花生ahFAD2A基因存在G-A两种单核苷酸等位变异(野生型ahFAD2A-wt和突变体ahFAD2A-m)。DNA序列比对结果证实,豫花9416等10个品种(突变体)与远杂9102、延津花籽和开农白2号(野生型)相比,在ahFAD2A基因的448bp处存在核苷酸G-A突变。应用real-timePCR检测ahFAD2A等位基因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动态显示,突变体豫花9416等位基因(ahFAD2A-m)在种子发育中期表达量稍高,种子发育后期表达量下降速度较野生型远杂9102(ahFAD2A-wt)更快。进一步测定豫花9416和远杂9102在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油酸、亚油酸积累和油亚比动态,发现2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豫花9416在籽粒发育前期油酸相对含量已超过亚油酸,油亚比大于1并逐渐增加,而远杂9102到籽粒发育中后期油酸相对含量才高于亚油酸,油亚比逐渐接近于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油酸含量 亚油酸含量 ahFAD2A 等位变异 等位基因表达变异
下载PDF
新疆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基因TaPod-A1等位变异检测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5
6
作者 耿洪伟 白璐 +6 位作者 于月华 禹飞雄 任毅 时佳 曲云壮 郭龙 曲延英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对12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检测,分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因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2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资源中,有78份(60.5%)材料能扩增出291bp片段,说明含有TaPod-A1a,有51份(39.5%)材料能扩增出766bp片段,说明含有TaPod... 对12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进行等位变异检测,分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因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29份新疆小麦品种(系)资源中,有78份(60.5%)材料能扩增出291bp片段,说明含有TaPod-A1a,有51份(39.5%)材料能扩增出766bp片段,说明含有TaPod-A1b。其中,105份冬小麦中TaPod-A1a的分布频率为68.6%,TaPod-A1b为31.4%;24份春小麦中TaPod-A1a的分布频率为25.0%,TaPod-A1b为75.0%,新疆春小麦品种(系)过氧化物酶高活性TaPod-A1b基因的分布频率(75.00%)高于冬小麦(28.6%)。在105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地方品种、引进品种(系)和自育品种(系)TaPod-A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9%(1/17),44.4%(20/45)和27.9%(12/43)。而在24份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中,早期品种和近期品种TaPod-A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0%(4/4)和70.0%(14/20)。以上结果表明,在新疆小麦中低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品种(系)的比例明显高于高过氧化物酶活性等位变异品种;新疆冬小麦自育品种受地方品种影响较大,过氧化物酶低活性TaPod-A1a基因比例较高(68.6%);自育品种受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影响较大,过氧化物酶高活性TaPod-A1b基因比例显著提升(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过氧化物酶基因 等位基因变异 功能标记
下载PDF
青海高原春小麦HMW-GS等位基因变异及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梅妞 张怀刚 +1 位作者 井春喜 葛菊梅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为了给青海高原春小麦改良提供资料,分析了青海育成和国内外引进的125个春小麦品种(系)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并测定了其中58个品种(系)在青海高原环境下的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1)参试春小麦品种(系)的HMW-GS存在广泛的变异,Glu-A... 为了给青海高原春小麦改良提供资料,分析了青海育成和国内外引进的125个春小麦品种(系)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并测定了其中58个品种(系)在青海高原环境下的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1)参试春小麦品种(系)的HMW-GS存在广泛的变异,Glu-A1位点出现3个等位基因,Glu-B1位点出现5个等位基因,Glu-D1位点出现4个等位基因;共出现了22种HMW-GS组合形式,其中1,7+8,2+12和N,7+8,2+12组合类型出现频率最高,并发现了个别罕见的变异类型,如2+10,10。(2)亚基组合类型对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出粉率和面粉吸水率的影响不显著。试验还表明,HMW-GS组成与面粉的筋力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春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等位基因变异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系)Glu-1位点等位基因变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勇 陈明洁 +3 位作者 林刚 常俊丽 李克秀 何光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651-1656,共6页
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40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变异。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0种变异类型,其中Glu-A1位点有3种类型:Null、1、2*,Glu-B1位点有5种类型:7+8、7+9、14+15、7、17+18,Glu-D1位点有2种类型:2+12、5... 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40份小麦新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变异。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0种变异类型,其中Glu-A1位点有3种类型:Null、1、2*,Glu-B1位点有5种类型:7+8、7+9、14+15、7、17+18,Glu-D1位点有2种类型:2+12、5+10;Null(54.3%)、7+8(51.4%)和2+12(62.9%)分别是Glu-A1、Glu-B1和Glu-D1位点上的主要亚基变异类型。另外,在2份材料的Glu-B1和Glu-D1位点各检测到1个新的亚基,分别命名为1By8.1和1Dx5*。Glu-1位点的Nei s遗传变异指数平均为0.5648,Glu-B1的遗传多样性最高,Glu-D1最低。供试小麦材料Glu-1位点的HMW-GS组合共有17种类型,以(Null,7+8,2+12)组合为主要类型,占31.4%;有9种亚基组合类型分别只在1份材料中出现,占26.1%。结果表明,这些小麦新品种(系)存在着丰富的亚基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等位基因变异
下载PDF
载脂蛋白B等位基因变异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少敏 胡应龙 方卫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 B基因 3 '端 VNTR遗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之间关系。方法 对 6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 CHD)和 5 0例正常对照者 (对照组 )全血 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法扩增载脂蛋白 B( apolipoprotein B)基因 3 '端可变...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 B基因 3 '端 VNTR遗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之间关系。方法 对 6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 CHD)和 5 0例正常对照者 (对照组 )全血 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法扩增载脂蛋白 B( apolipoprotein B)基因 3 '端可变数目串连重复位点 ( variable num ber tandem ly repeated loci- VNTR)多态性。结果 在 110例中 ,各组的 apo B基因位点呈现了不同的基因带型 ,扩增片段大小为 45 0~ 90 0之间。早发冠心病组发现有 12个等位基因 ,正常人群组有15个等位基因。apo B3 ' 端 VNTR的基因频率分布为 0 .0 0 5~ 0 .3 0 83 ,杂合度为 79.0 %~ 88.8%。早发冠心病组中 ,63 0 bp、660 bp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等位基因组中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载脂蛋白 B等位基因 63 0 bp、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等位基因变异 早发冠心病 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FUT2基因座4个新变异等位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保捷 丁梅 +1 位作者 赵东 庞灏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41-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FUT2基因座新变异等位基因的结构、检测方法与表达状态。方法 应用PCR、RFLPs、基因重组、DNA序列检测及基因表达技术,对4种FUT2基因座新变异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新几内亚人个体中,发现了3种新的FUT2等位基因,分别由错义... 目的 探讨FUT2基因座新变异等位基因的结构、检测方法与表达状态。方法 应用PCR、RFLPs、基因重组、DNA序列检测及基因表达技术,对4种FUT2基因座新变异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新几内亚人个体中,发现了3种新的FUT2等位基因,分别由错义突变C664T、G868A和G760A所致。经基因表达证实:3种基因编码的α2-FUT酶蛋白缺乏相应的糖基转移酶活性;在中国汉族个体中,发现1例同义突变A660T。C664T和A660T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Sac Ⅰ的识别序列,可以用RFLPs方法进行检测。在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杂合子时,可能会漏检显示弱峰的变异,RFLPs技术不能确定内切酶识别序列内部的具体变异点。结论  C664T、G868A和G760A突变所形成的FUT2基因为非分泌型基因,序列多态性的检测应使用2种以上的方法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T2基因 点突变 多态性 变异等位基因 法医学
下载PDF
甘肃春小麦八氢番茄红素基因的等位变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渭皓 孙建喜 +2 位作者 陈杰 陈锋 崔党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6-1043,共8页
为研究我国小麦面粉色泽形成的分子机理,利用功能标记YP7A、YP7A-2、YP7B-1、YP7B-2、YP7B-3、YP7B-4、YP7D-1和YP7D-2对来自我国甘肃省的62份春小麦主栽品种Psy1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检测,并对其黄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 为研究我国小麦面粉色泽形成的分子机理,利用功能标记YP7A、YP7A-2、YP7B-1、YP7B-2、YP7B-3、YP7B-4、YP7D-1和YP7D-2对来自我国甘肃省的62份春小麦主栽品种Psy1位点的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检测,并对其黄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sy-A1位点共发现有Psy-A1a和Psy-A1b两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64.52%和35.48%;在Psy-B1位点共发现有Psy-B1a、Psy-B1b、Psy-B1c、Psy-B1d四种等位变异类型,其分布频率分别为54.84%、38.71%、4.84%和1.61%;在Psy-D1位点除墨引1号没有扩增条带之外,其余材料基因型均为Psy-D1a。进一步分析表明,参试材料中共有7种基因型组合,分别为Psy-A1a/Psy-B1a/Psy-D1a、Psy-A1a/Psy-B1b/Psy-D1a、Psy-A1b/Psy-B1a/Psy-D1a、Psy-A1a/Psy-B1c/Psy-D1a、PsyA1b/Psy-B1b/Psy-D1a、Psy-A1a/Psy-B1d/Psy-D1a和Psy-A1b/Psy-B1c/Psy-D1a,其分布频率分别为33.87%、25.81%20.97%、12.9%、3.23%、1.61%和1.61%。其中,拥有Psy-A1a/Psy-B1c/Psy-D1a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而拥有Psy-A1b/Psy-B1b/Psy-D1a基因型组合的小麦品种黄色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组合。本研究能够为我国春小麦面粉色泽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黄色素含量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 等位基因变异
下载PDF
RhCE抗原弱表达的分子基础与RHCE变异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王志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1-131,共1页
目的研究血清学检测中弱反应的C、c、E或e抗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分析RHCE基因多态性,为Rh抗原在临床输血医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0~2011年期间,采用2套单克隆抗-C、-c、-E和抗-e试剂,随机选择10373名... 目的研究血清学检测中弱反应的C、c、E或e抗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分析RHCE基因多态性,为Rh抗原在临床输血医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10~2011年期间,采用2套单克隆抗-C、-c、-E和抗-e试剂,随机选择10373名RHD阳性献血者进一步检测RhCE血清学表型。血清学弱反应(可以确定抗原阳性的弱反应和极弱反应)的C、c、E或e抗原标本,采用多重PCR-SSP技术检测基因银行公布的22个RHCE等位基因,一些特异的RHCE等位基因鉴定需要进行DNA序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等位基因 RHCE RhCE 血清学 抗原表达 分子生物学基础 DNA 输血医学 基因多态性 免疫学
下载PDF
ITPKB突变变异等位基因频率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预测价值
13
作者 张玲珑 漆小龙 +7 位作者 寇珍 热那古力·阿不来提 聂玉玲 木合拜尔·阿布都尔 翟顺生 安利 毛敏 李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ITPKB突变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初次诊断的155例DLBCL患者,获取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标本。提取肿瘤组织DNA,应用二代测序...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ITPKB突变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20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初次诊断的155例DLBCL患者,获取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标本。提取肿瘤组织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包括ITPKB在内的475种热点基因,分析高频突变基因VAF与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的关系。结果ITPKB的突变频率为18.71%,ITPKB突变患者的PFS较未突变患者的PFS明显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00 vs.108.00个月;HR=1.643,95%CI:0.920~2.934,P=0.093)。通过基于R语言的网页工具探寻可区分患者预后的最佳VAF截断值,将患者依据VAF值分成对应的两组(高VAF组vs.低VAF+野生型组),ITPKB最佳VAF的截断值为27.48%(HR=3.48,95%CI:1.70~7.13,P=0.00027),纳入年龄、性别、COO分型、IPI、LDH等临床指标行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FS与高ITPKB VAF(≥28%)相关(HR=3.592,95%CI:1.738~7.425,P<0.001),是PFS独立的不良预测因素。结论ITPKB突变高负荷为DLBC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ITPKB突变的VAF在DLBCL患者中具有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变异等位基因突变频率 预后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阿司匹林诱发荨麻疹和白三烯C4合酶等位基因变异的家族性聚集 被引量:3
14
作者 Mastalerz L. Setkowicz M. +2 位作者 Sanak M. A. Szczeklik 王琼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21-22,共2页
Background: We have reported tha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CIU) who reacted adversely to aspirin, the frequency of the -444C allele of the leukotriene C4 synthase gene (LTC4S) was higher than in ... Background: We have reported tha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CIU) who reacted adversely to aspirin, the frequency of the -444C allele of the leukotriene C4 synthase gene (LTC4S) was higher than in patients who tolerated aspirin well.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pattern of aspirin-induced urticaria (AIU) in two families, with special interest on the polymorphisms of LTC4S (AA, AC, CC) and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 and P1 genes (GSTM1 and GSTP1). Methods: Of 74 patients with CIU and a history of aspirin hypersensitivity studied by us, two patients (probands) gave a family history of aspirin intolerance. Oral challenge tests with aspirin were carried out in members of these families. Genomic DNA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to study the polymorphisms of LTC4S, GSTM1 and GSTP1. Results: In family 1 the aspirin challenge test confirmed AIU in three of five (60%) individuals, but in family 2 only in two of seven (29%). In both families, the variant genotypes of LTC4S (AC or CC) were present in the parents, but only one of them had CIU. In family 1, with both parents healthy, the three children had AIU; in two it was associated with variant LTC4S genotype. In family 2, urticaria following aspirin ingestion was present only with variant LTC4S genotype. In patients of both families with positive aspirin challenge test, deletion of the GSTM1 gene was present. Conclusions: AIU aggregates in families inheriting the LTC4S-444C allele. Segregation of aspirin sensitivity in these families does not follow a clear Mendelian pattern. A common deletion of GSTM1, one of several enzymes involved in conjug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electrophilic substances with glutathione, was present in all individuals ascertained to have AI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阿司匹林耐受 等位基因变异 白三烯C4 家族性 GSTM1基因缺失 谷胱甘肽转移酶M1 聚集 诱发 基因变异
下载PDF
病态肥胖与FTO和INSIG2等位基因变异之间的相关性
15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220-220,共1页
据ChuX[ArchSurg,2008,143(3):235-240,discussion241]报道,美国丹维尔Weis研究中心的ChuX及其同事在接受肥胖症减肥手术的患者中对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FTO)和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这2个肥胖基因的2种单核苷酸多态性(... 据ChuX[ArchSurg,2008,143(3):235-240,discussion241]报道,美国丹维尔Weis研究中心的ChuX及其同事在接受肥胖症减肥手术的患者中对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FTO)和胰岛素诱导基因2(INSIG2)这2个肥胖基因的2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否与Ⅲ°或病态肥胖相关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肥胖 等位基因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肥胖相关基因 肥胖基因 诱导基因 减肥手术 胰岛素
下载PDF
55个美国白粒小麦贮藏蛋白质位点等位基因的变异
16
作者 Redae.,R 向平节 《国外作物育种》 1998年第3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贮藏蛋白质 等位基因变异 育种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高芥酸芥菜亚麻酸含量的等位基因变异及低亚麻酸性状向无芥酸种质的转育
17
作者 L.Velasco 向平 《国外作物育种》 2004年第5期28-28,共1页
芸苔属物种的种籽油份中含有一定量的α-亚麻酸(18:3n-3)。特别是埃塞俄比亚芥菜种籽油份更是富含亚麻酸,在高芥酸种质中的平均水平达17%,在无芥酸种质中达21%。虽然α-亚麻酸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很多益处的必需脂肪酸,但是因其在... 芸苔属物种的种籽油份中含有一定量的α-亚麻酸(18:3n-3)。特别是埃塞俄比亚芥菜种籽油份更是富含亚麻酸,在高芥酸种质中的平均水平达17%,在无芥酸种质中达21%。虽然α-亚麻酸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很多益处的必需脂肪酸,但是因其在加热和贮藏过程中对自然氧化的敏感性而成为油炸用油中的一种不受欢迎的性状。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 性状 酸含量 转育 等位基因变异 芥酸 芥菜 种籽油 油炸 α-亚麻酸
下载PDF
城市儿童等位基因变异与有铅环境辐射的关系
18
作者 蒋晓华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年第6期287-289,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等位基因变异 有铅环境辐射 芳基硫酸脂酶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下载PDF
二系杂交小麦亲本光周期、春化和矮秆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现朝 张立平 +4 位作者 秦志列 廖祥政 孙辉 张风廷 赵昌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9,45,共6页
为了解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材料光周期、春化和矮秆基因的组成和分布。本研究以245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为材料,采用KASP标记对其光周期、春化和矮秆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有3种光周期基因型,即PPd-A1b、PPd-D1b和PPd-B1b,其中PP... 为了解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材料光周期、春化和矮秆基因的组成和分布。本研究以245份二系杂交小麦亲本为材料,采用KASP标记对其光周期、春化和矮秆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有3种光周期基因型,即PPd-A1b、PPd-D1b和PPd-B1b,其中PPd-A1b和PPd-D1b在恢复系与不育系中的频率均为100%,PPd-B1b在恢复系与不育系中的频率分别为87.98%和91.67%。供试材料的春化基因型是vrn-A1,在恢复系与不育系中的频率分别为98.71%和100%。恢复系主要含2种矮秆基因型,即Rht-B1a和RhtD1a,其频率分别为98.28%和94.42%,而不育系主要含Rht-B1a和Rht-D1b2种矮秆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66.67%和100%。本研究为杂交小麦适应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此外,利用标记鉴定并筛选含有优异等位基因遗传材料,有助于提高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系杂交小麦亲本 光周期 春化 矮秆 基因等位变异
下载PDF
水稻重要性状的等位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四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59-1067,共9页
基因资源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基础。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植物育种的主要内容。随着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重要性状的QTL获得分离和鉴定;这些基因存在较多自然变异且未充分利用。发掘更多有利等位基因将为分子改良品种提供重要的... 基因资源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基础。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植物育种的主要内容。随着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重要性状的QTL获得分离和鉴定;这些基因存在较多自然变异且未充分利用。发掘更多有利等位基因将为分子改良品种提供重要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发掘 等位基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