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组原位杂交辨别芸薹属异源四倍体AA、BB、CC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宗芸 栗茂腾 +2 位作者 黄荣桂 伍晓明 宋运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技术 ,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 (AA ,2n =2 0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 ,分别同芥菜型油菜 (AABB ,2n =36 )和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结果芥菜型油菜有 2 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GISH)技术 ,以标记的白菜型油菜 (AA ,2n =2 0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 ,分别同芥菜型油菜 (AABB ,2n =36 )和甘蓝型油菜 (AACC ,2n =38)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结果芥菜型油菜有 2 0条染色体表现大而明亮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或无 ,可以区分A、B基因组 ;甘蓝型油菜染色体上表现有38个信号 ,A、C基因组不能区分开来。以黑芥 (BB ,2n =16 )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埃塞俄比亚芥 (BBCC ,2n =34)的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杂交 ,16条染色体上显示明显的杂交信号 ,其它染色体上信号很弱。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芸薹属中BB与AA和CC基因组间分化程度较大 ,而AA与CC基因组分化较小。基因组原位杂交表明最强的信号多集中分布于着丝粒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芸薹属 异源四倍体 四倍体 AA BB CC 基因组分化
下载PDF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及RFLP标记鉴定小麦中的大麦染色体 被引量:16
2
作者 原亚萍 陈孝 +5 位作者 肖世和 辛志勇 张增艳 林志珊 马有志 胡汉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80-1083,T003,共5页
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大麦Betzes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从13株小麦-大麦杂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含有3条大麦Betzes 2H染色体的材料(2n... 用生物素(Biotin-16-dUTP)标记的大麦Betzes基因组DNA作探针,以普通小麦中国春总DNA作封阻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GISH),从13株小麦-大麦杂交后代中鉴定出2个含有3条大麦Betzes 2H染色体的材料(2n=43);2个2H单体异代换系(2n=42);7个2H二体异代换系(2n=42)。用已定位在小麦第2部分同源群短臂上的探针psr131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大麦Betzes、代换系A5有1条区别于小麦中国春的特异带,A5的2条2A染色体被大麦Betzes的2条2H染色体所代换。GISH及RFLP的准确鉴定及小麦-大麦2H二体异代换系的首次获得,为向小麦导入2H染色体上的有用基因提供了宝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RFLP 小麦 大麦 异代换系
下载PDF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郄丽娟 申书兴 +5 位作者 轩淑欣 王彦华 陈雪平 张成合 李晓峰 罗双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9-1464,共6页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型有明显差异。大白菜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几乎都只集中于近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但在大白菜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略大;结球甘蓝基因组总DNA在其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散布满其全长,但在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显示增强的信号带,而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则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且强度弱于大白菜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的杂交信号。基于大白菜基因组DNA的GISH信号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鉴别其种间杂种及其染色体的组成和同源关系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甘蓝 基因组原位杂交 种间杂交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栽培稻-药用野生稻杂种F_1及回交后代的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颜辉煌 颜辉煌 +4 位作者 程祝宽 刘国庆 陈纯贤 闵绍楷 朱立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以digoxigenin标记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总DNA作探针,未标记的栽培稻(Oryza sativa)总DNA封阻(1:16),对栽培稻一药用野生稻Fi及回交后代材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 以digoxigenin标记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总DNA作探针,未标记的栽培稻(Oryza sativa)总DNA封阻(1:16),对栽培稻一药用野生稻Fi及回交后代材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制片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出3个双单体异源附加系和4个单体异源附加系。当标记探针用anti-digoxigenin-POD和DAB检测时,药用野生稻染色体显棕色,栽培稻染色体则因Giemsa对染而显浅蓝色;标记探针用anti-digoxigenin-FITC检测时,药用野生稻染色体发出黄绿色荧光,而栽培稻染色体则因PI对染而发出红色荧光。在异源附加系的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药用野生稻染色质所占区域也很明显。由此看来,有可能利用GISH技术来区分A与稻属的其他基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药用野生稻 异源附加系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代换种质的选育及其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祈林 李晚忱 +4 位作者 宋运淳 荣廷昭 潘光堂 黄玉碧 曹墨菊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0-344,共5页
通过对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采用遮光调节开花时期、喷施低浓度赤霉素等提高可杂交性措施 ,选育出一个含有四倍体多年生玉米遗传物质的、在形态特性与普通玉米相似的种质 ,并对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 ,对玉米及其与四倍... 通过对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F1采用遮光调节开花时期、喷施低浓度赤霉素等提高可杂交性措施 ,选育出一个含有四倍体多年生玉米遗传物质的、在形态特性与普通玉米相似的种质 ,并对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 ,对玉米及其与四倍体多年生杂交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 (Multi colorGenomeinsituHybridization ,McGISH)检测。结果表明 :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杂交后代F2 ×P1的许多表型性状已经回复到玉米的特征 ;F2 ×P1自交一代 (BC1F3 )染色体数目为 2 0 ,在原位杂交检测的植株中有 17条与玉米亲本显色相同 ,另外 3条染色体区别于玉米基因组 ,检出为红色荧光且形态上小于玉米染色体 ,表明其来源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染色体。可见 ,BC1F3 是玉米 四倍体多年生玉米异源代换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 异代换种质 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沙田柚多倍体的获得与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向素琼 梁国鲁 +4 位作者 李晓林 汪卫星 郭启高 何桥 陈瑶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49-1754,共6页
【目的】沙田柚是中国特有的柚类名优品种,但种子多,一般100粒左右。为创新三倍体无核品种积累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实生筛选获得不同倍性沙田柚新种质,同时运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分析天然与人工四倍体新种质的染色体组组成。【... 【目的】沙田柚是中国特有的柚类名优品种,但种子多,一般100粒左右。为创新三倍体无核品种积累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实生筛选获得不同倍性沙田柚新种质,同时运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分析天然与人工四倍体新种质的染色体组组成。【方法】随机采集沙田柚自然授粉果实,萌发种子检测其染色体数目获得倍性变异植株;以2x母株gDNA为探针,同获得的4x植株中期染色体杂交进行GISH分析。【结果】从6000粒沙田柚种子中共获得三倍体5株,四倍体9株;对沙田柚天然与人工四倍体新种质的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表明,天然四倍体中有7株为异源四倍体,2株为同源四倍体,秋水仙碱诱导获得的人工四倍体4株均为同源四倍体;初步观察显示;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生长缓慢,树冠较小,枝短而密生,叶片浓绿,宽度变宽,叶形指数减小,叶片厚度增加明显。【结论】多倍体单胚柚新种质的获得为进一步选育无核品种奠定了基础,同时GISH分析证实了沙田柚雌性未减数配子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田柚 多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未减数配子
下载PDF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国华 李滨 +4 位作者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9,T001,共6页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3 ] ,蓝 5 8(2n =4 2 )是一个具有 2条长穗偃麦草 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 (4E/ 4D)。LW0 0 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 ,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 3 3 4为 4 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 (40W +1’4E) ,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 4E的单端体 (40W +1’t4E)以及组型为 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辐射诱变 蓝单体小麦 相互易位 鉴定
下载PDF
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分析甘蔗-斑茅杂种及回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健文 Nathalie Piperidis (nee Reffay) +5 位作者 李奇伟 陈勇生 符成 Phillip Jackson George Pipendis 邓海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93-296,共4页
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 Retz)是甘蔗的近缘属植物,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是甘蔗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实验使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分析了甘蔗-斑茅杂种及回交后代F1、BC1和BC2的染色体构成与传递行为。结果表明:在F1代,来... 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 Retz)是甘蔗的近缘属植物,具有多种优良特性,是甘蔗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实验使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分析了甘蔗-斑茅杂种及回交后代F1、BC1和BC2的染色体构成与传递行为。结果表明:在F1代,来自斑茅HN92-77的染色体数目介于28~30条,来自热带种Badila的染色体数目介于38~40条,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8~70,基本符合n+n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在BC1和BC2代,来自斑茅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2~28条和13~15条,来自甘蔗的染色体数分别是87~94条和98~101条,其体细胞染色体数2n分别为110~121条和112~115条,基本上分别符合2n+n和n+n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在所观察的渐渗系中,均存在有染色体丢失的现象,但未观察到染色体发生交换与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甘蔗 染色体遗传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小虎 李兴锋 +2 位作者 王黎明 陆文辉 王洪刚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无杂质影响的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无杂质影响的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基础;探针DNA浓度与封阻DNA浓度的比例及杂交后洗脱条件的控制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关键。此外,还对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染色体丢失、外源染色体无杂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弱、杂交信号过多(杂交背景重)或过少、噪音信号及杂交污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基因组原位杂交 体细胞 DNA浓度 八倍体小滨麦 八倍体小黑麦 八倍体小偃麦 双体异附加系 杂交信号 理想实验 中间偃麦草 染色体制片 染色体丢失 外源染色体 GISH 实验材料 细胞分裂 研究结果 杂质影响 洗脱条件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的新进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余舜武 张端品 宋运淳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248-254,共7页
The uptodate advances of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for last ten years are reviewed in the article. These methods initially deriving from animal research have been developed in plant study, such as Multicolo... The uptodate advances of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for last ten years are reviewed in the article. These methods initially deriving from animal research have been developed in plant study, such as 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cFISH), Third str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TISH),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and Simultaneous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applied widely in plant can reveal the species origin and evolution and determine the truth of distant hybrid containing foreign chromatin. Also it can research the chromosome behaviour including B chromosome and explore the genomic mapping and genic function. Finally the applicability and resolving power of GISH about taxonomic distance, genomic size and the length of chromosome fragment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future and the status of GISH in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染色体 物种 植物 应用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旺升 徐晶 +1 位作者 华玉伟 李再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2-667,共6页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carinata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诸葛菜 黑芥 属间杂种 基因组原位杂交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园艺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燕 陈清 +3 位作者 陈涛 张静 汤浩茹 王小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87-2096,共10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可以鉴定植物多倍体物种起源、杂种亲本染色体来源和组成,分析栽培种与其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研究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等。基因组原位杂交包括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和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等...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可以鉴定植物多倍体物种起源、杂种亲本染色体来源和组成,分析栽培种与其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研究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等。基因组原位杂交包括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和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等。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的关键步骤是染色体制片、探针制备及长度优化、探针与封阻的浓度比例和杂交后洗脱强度。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园艺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随着多种园艺植物全基因组的测定,未来应从基因组信息中寻找更多的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结合荧光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深入研究园艺植物的起源以及遗传关系鉴定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园艺植物 多倍体或杂种鉴定 物种起源 染色体行为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中封阻DNA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爱侠 李雪姣 +3 位作者 冯大领 王彦华 陈雪平 申书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79,共3页
在基因组原位杂交中,适当的封阻可以大大提高基因组原位杂交的效率。本研究采用煮沸法、超声波剪切法对大白菜基因组DNA进行剪切,研究了大白菜封阻DNA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珠沸法效率高,操作简单,当煮沸70 min DNA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20... 在基因组原位杂交中,适当的封阻可以大大提高基因组原位杂交的效率。本研究采用煮沸法、超声波剪切法对大白菜基因组DNA进行剪切,研究了大白菜封阻DNA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珠沸法效率高,操作简单,当煮沸70 min DNA片段大小主要集中在200~500 bp,适于在基因组原位杂交中作为封阻。研究结果为基因组原位杂交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煮沸法 超声波剪切法 封阻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静 张新友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共4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作为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其安全、精确、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杂种染色体分析,物种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探索,染色体行为考察等方面。文中就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局...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作为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其安全、精确、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杂种染色体分析,物种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探索,染色体行为考察等方面。文中就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局限性以及发展前景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基因组 染色体
下载PDF
柑橘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春丽 郭文武 邓秀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5期439-443,共5页
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建立起柑橘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insituhybridization,GISH)分析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属间有性杂种鉴定,为进一步分析柑橘体细胞杂种核基因组组成奠定了基础。柑橘的染色体制片以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较好,容易获得大... 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建立起柑橘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insituhybridization,GISH)分析技术,并成功地应用于属间有性杂种鉴定,为进一步分析柑橘体细胞杂种核基因组组成奠定了基础。柑橘的染色体制片以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较好,容易获得大量清晰、分散的有丝分裂中期相,且杂质较少。切刻平移法生物素(Biotin)标记探针,标记基因组总DNA与封阻基因组总DNA的浓度比例为1:50时,能有效分开属间杂种枳橙中来自双亲的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基因组原位杂交 染色体 属间有性杂种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玉米的外源染色体片段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玲 宋运淳 +3 位作者 宁顺斌 刘立华 谷明光 郭乐群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2期1264-1268,共5页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在稳定遗传的纯系 5 40及其与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杂交后代F1,即遗单 6号中 ,成功地鉴定了渗入其中的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eadiploperennisDoebley ,DP)的染色体片段。采用DAB (Di aminobenzidinetetrahyd...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在稳定遗传的纯系 5 40及其与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杂交后代F1,即遗单 6号中 ,成功地鉴定了渗入其中的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ZeadiploperennisDoebley ,DP)的染色体片段。采用DAB (Di aminobenzidinetetrahydrochloride)和荧光检出系统 ,二者获得了一致的结果。在纯系 5 40的第 1、2、5和 8号两条同源染色体长臂上均检出杂交信号 ,而仅在遗单 6号第 1、2和 8号染色体长臂上具有信号点。在纯系 5 40和遗单 6号中 ,第 1和 2号染色体上的信号点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十分一致。遗单 6号的第 8号染色体上的信号点距着丝粒的百分距离比纯系 5 40的小 ,并讨论了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组原位杂交 DP 外源染色质 鉴定
下载PDF
薏苡不同种质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艳华 谢莉 +2 位作者 陈志坚 熊军 韩永华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为了研究薏苡属不同种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以四倍体栽培薏苡(2n=20,AABB)基因组总DNA作为探针,分别对广西的栽培薏苡、野生薏苡和水生薏苡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栽培薏苡和野生薏... 为了研究薏苡属不同种质之间的关系,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以四倍体栽培薏苡(2n=20,AABB)基因组总DNA作为探针,分别对广西的栽培薏苡、野生薏苡和水生薏苡体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栽培薏苡和野生薏苡染色体都被强烈而密集的杂交信号所标记,说明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在基因组染色体水平上的同源程度很高,保守重复序列占很大比重;水生薏苡的基因组中有20条染色体的DNA成分与栽培薏苡的基因组DNA高度同源,推断供试的水生薏苡种属于广西六倍体水生薏苡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基因组原位杂交 同源性
下载PDF
基因组原位杂交中探针长度的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璇 忽伟军 李常宝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对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DNA的提取、纯化到最后将DNA剪切成 30 0— 5 0 0bp的整个过程进行了阐述 .同时因为鲑鱼精DNA的G、C含量比较均匀 ,具有一定的剪切代表性 ,也对其进行了长度剪切 ,用来和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DNA进... 本文对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DNA的提取、纯化到最后将DNA剪切成 30 0— 5 0 0bp的整个过程进行了阐述 .同时因为鲑鱼精DNA的G、C含量比较均匀 ,具有一定的剪切代表性 ,也对其进行了长度剪切 ,用来和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DNA进行比较 ,以得出其煮沸时间和剪切长度的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性 ,结果初步验证了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DNA的煮沸时间和长度变化的关系与鲑鱼精DNA的煮沸时间和长度变化的关系有很大差别 ,说明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DNA的煮沸时间和长度变化的关系没有普遍性 ,而只能说明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DNA本身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煮沸 基因组原位杂交 长度 DNA 鲑鱼 探针 含量比较 关系 变化
下载PDF
拟南芥DNA探针的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揭示的拟南芥与远缘植物基因组间的同源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佘朝文 宋运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46-952,共7页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拟南芥基因组DNA探针在75%杂交严谨度下对双子叶植物番茄、蚕豆和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大麦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GISH)分析,以揭示拟南芥与远缘植物基...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拟南芥基因组DNA探针在75%杂交严谨度下对双子叶植物番茄、蚕豆和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大麦的染色体进行了比较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GISH)分析,以揭示拟南芥与远缘植物基因组间的同源性.cGISH信号代表了拟南芥基因组DNA中的重复DNA与靶物种染色体上同源序列的杂交.探针DNA在所有靶物种的全部染色体上都产生了杂交信号.杂交信号为散在分布,并呈现随基因组增大,杂交信号增多,且分布更加分散的趋势.所有靶物种的核仁组织区(NOR)都显示了明显强于其他区域的杂交信号,表明拟南芥基因组DNA探针可用于植物NOR的物理定位.在所有的靶物种中,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臂中间区和末端,着丝粒或近着丝粒区有少数信号分布.大麦染色体显示了与C-和N-带不同的独特的cGISH信号带型,表明此探针可用于不同植物染色体的识别.这些结果表明,拟南芥基因组与远缘植物基因组之间,除rDNA和端粒重复序列外,还存在其它同源的重复DNA;一些重复DNA序列在被子植物分歧进化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之前就已存在,虽经历了长期的进化过程,至今在远缘物种之间仍保持了较高的同源性.结果还提示,大基因组中古老而保守的重复DNA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基因组同源性 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 重复DNA
下载PDF
花生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飞 龙舟锴 +1 位作者 徐延浩 张文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7-529,537,共4页
利用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进行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显示,杂交信号沿所有染色体的全长分布,染色体着丝粒区、近着丝粒区和部分DAPI深染的区域存在强烈的杂交信号,染色体远端的杂交信号偏弱,... 利用自身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进行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显示,杂交信号沿所有染色体的全长分布,染色体着丝粒区、近着丝粒区和部分DAPI深染的区域存在强烈的杂交信号,染色体远端的杂交信号偏弱,染色体上存在少数未观察到杂交信号的DAPI深染区域。花生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染色体杂交带型,这说明基因区成簇分布在小的染色体区域并被重复序列间隔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自身基因组原位杂交 重复DNA序列 基因组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