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茂兰峰丛森林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137Cs示踪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永彬 李豪 +5 位作者 张信宝 白晓永 严冬春 文安邦 冉景丞 谭卫林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6-372,共7页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为1.54。相同组成特征的地块内部样点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变化为0.36~0.54,变异相对较小。但137Cs面积活度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3)典型沉积剖面B-1的单一137Cs峰值浓度出现在14~16cm,高浓度137Cs均匀分布深度小于当地犁耕层厚度20cm,说明1963年以来坡格森林洼地的堆积速率接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含量 沉积剖面 森林洼地小流域 泥沙堆积速率 喀斯特峰丛洼地 茂兰
下载PDF
南海深水区末次冰期和冰后期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维 汪品先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3,共5页
通过统计南海100 m以下深水区的136个沉积柱状样的分析数据,对南海末次冰期以来的堆积速率进行了统计.计算出MIS(marine isotope stage)1期的年均沉积量为152.3 Mt/a,2期的为215.2 Mt/a,主要为陆源物质的贡献.无论在末次冰期还是在冰后... 通过统计南海100 m以下深水区的136个沉积柱状样的分析数据,对南海末次冰期以来的堆积速率进行了统计.计算出MIS(marine isotope stage)1期的年均沉积量为152.3 Mt/a,2期的为215.2 Mt/a,主要为陆源物质的贡献.无论在末次冰期还是在冰后期,堆积速率均在南海西南部最高,其次是在东北部,在其他地区较低.由于侧向搬运和顺坡搬运频繁,虽然整体上末次冰期的堆积速率高于冰后期的,但在沉积物高速堆积地区附近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堆积速率 末次冰期 冰后期
下载PDF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沉积环境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凤业 史玉兰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5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介绍了采自渤海南部六个箱式岩芯的210Pb放射性活度的测定,根据210Pb放射性活度在岩芯中垂直分布趋势,结合我们先前获得的有关资料,探讨渤海南部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这对研究所形成岩芯沉积作用过程... 本文介绍了采自渤海南部六个箱式岩芯的210Pb放射性活度的测定,根据210Pb放射性活度在岩芯中垂直分布趋势,结合我们先前获得的有关资料,探讨渤海南部沉积物堆积速率和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这对研究所形成岩芯沉积作用过程和海底油气开发工程具有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沉积物 堆积速率 沉积环境 铅同位素
下载PDF
异地性介形虫堆积速率与古气候变化的相关性——以南海17940-2柱状样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保春 赵泉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59,共5页
17940 - 2柱状样采自南海北部陆坡、东沙群岛东南水深 172 7m处 ,柱长 1330 cm。通过分析该柱 4万年以来的介形虫化石群落 ,发现异地性浅水分子的堆积速率在末次冰期和气候转变期时明显呈现高值 ,而在相邻的两个转变期之间则偏低 ,尤其... 17940 - 2柱状样采自南海北部陆坡、东沙群岛东南水深 172 7m处 ,柱长 1330 cm。通过分析该柱 4万年以来的介形虫化石群落 ,发现异地性浅水分子的堆积速率在末次冰期和气候转变期时明显呈现高值 ,而在相邻的两个转变期之间则偏低 ,尤其在冰后期气候较为平稳的整个全新世 ,异地性分子的堆积速率降到最低。这一变化与该孔中有机碳通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但与原地性介形虫堆积速率的变化截然不同。以上结果说明在古气候变化时期该海域陆坡表层沉积物的顺坡搬运作用明显增强 ,推测是因海平面变动激发所在站位上方浊流所至。本研究结果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虫 堆积速率 古气候变化 南海 海相沉积层 末次冰期
下载PDF
鄂霍茨克海德留京凹陷上第四系地层中汞的分布及其堆积速率
5
作者 А С Астахов 朱佛宏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1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第四系地层 鄂霍茨克海 堆积速率 凹陷 海洋条件 沉积盖层 天然气矿床
下载PDF
加利福尼亚海湾生物氧化硅通量和堆积速率
6
作者 刘少华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3期19-20,共2页
加利福尼亚海湾生物氧化硅通量和堆积速率R.C.Thunell等尽管加利福尼亚海湾范围不大,但在全球氧化硅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湾内生物氧化硅的季节模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密切相关,并且受季节变化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冬季和春季... 加利福尼亚海湾生物氧化硅通量和堆积速率R.C.Thunell等尽管加利福尼亚海湾范围不大,但在全球氧化硅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湾内生物氧化硅的季节模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密切相关,并且受季节变化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冬季和春季出现最高的蛋白石通量(约0.3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利福尼亚海湾 生物氧化硅 通量 堆积速率
下载PDF
缺少密度或孔隙度测定数据的块体堆积速率的计算
7
作者 孙萍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8期15-17,共3页
缺少密度或孔隙度测定数据的块体堆积速率的计算T.J.S.Sykes等块体堆积速率(MAR)计算已被应用于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岩心,以研究大洋盆地的沉积物演化,或把MAR数据分离成岩石学成分... 缺少密度或孔隙度测定数据的块体堆积速率的计算T.J.S.Sykes等块体堆积速率(MAR)计算已被应用于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岩心,以研究大洋盆地的沉积物演化,或把MAR数据分离成岩石学成分以决定方解石补偿深度(CCD)的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堆积速率 深海钻探 大洋钻探 沉积物密度 孔隙度 不连续测定 伽马射线衰减孔隙度评估仪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丘形态、发育过程与泥炭堆积速率初探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彦 马学慧 +2 位作者 刘兴土 仝川 杨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1-1232,共12页
泥炭丘(palsa)是在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地形成的冻胀泥炭丘体,它的形成和发育受区域水文条件、植被群落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新疆阿尔泰山区特殊的地形特征、丰富的水资源及寒冷的气候特点,使得山区泥炭沼泽资源较丰富;同时,为... 泥炭丘(palsa)是在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地形成的冻胀泥炭丘体,它的形成和发育受区域水文条件、植被群落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新疆阿尔泰山区特殊的地形特征、丰富的水资源及寒冷的气候特点,使得山区泥炭沼泽资源较丰富;同时,为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泥炭丘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于2014年8月,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资源的调查,对山区多年冻土区泥炭丘的分布、形态特征以及发育现状做较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阿尔泰山泥炭丘分布在2500 m a.s.l.左右的亚高山草甸带多年冻土区,位于黑湖和三道海子的泥炭丘受人类干扰较小,保存较完整,而位于哈拉萨孜的泥炭丘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处于退化阶段。此外,选取黑湖泥炭丘剖面(93 cm)和哈拉萨孜泥炭丘剖面(180 cm)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AMS 14C测年数据建立了年代-深度关系,探讨阿尔泰山区泥炭丘的剖面特征、形成年代、发育过程及泥炭的累积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阿尔泰山区泥炭丘泥炭累积的平均速率为0.015~0.035 cm/a;在约10000 a B.P.的早全新世时期,阿尔泰山区气候温暖干旱,是泥炭丘形成的萌芽期,泥炭累积速率较慢;约7000~2500 a B.P.,气候温暖湿润,进入中全新世大暖期,有利于泥炭累积,是山区泥炭丘主要发育阶段;约2500 a B.P.以后的晚全新世时期,山区气候进入寒冷干旱阶段,泥炭的累积速率缓慢,此时是泥炭丘的衰退期。由于阿尔泰山区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局地小气候特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山区内不同区域泥炭丘的泥炭累积速率的峰值、发育过程及发育状态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本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阿尔泰山区泥炭丘发育过程,也为山区冻土的发育及气候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阿尔泰山区 泥炭丘 形态特征 发育过程 堆积速率
原文传递
南海南部12Ma以来的蛋白石堆积速率与古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建如 王汝建 李保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1143站463个样品中生物硅的检测发现,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晚中新世(12.3~5.7 Ma)明显增加,与总堆积速率及碳酸钙堆积速率的变化一致,反映了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从而证实了晚中新世南海南... 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1143站463个样品中生物硅的检测发现,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晚中新世(12.3~5.7 Ma)明显增加,与总堆积速率及碳酸钙堆积速率的变化一致,反映了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从而证实了晚中新世南海南部发生了一次“生物勃发事件(biogenic bloom event)”,与印度洋-太平洋海区的“生物勃发事件”相对应.中更新世(约0.7 Ma)以来蛋白石含量及其堆积速率的明显增加,可能与“中更新世革命”事件之后季风环流的增强所造成的上升流和营养供应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石堆积速率 表层生产力 生物勃发事件 晚中新世 南海 古生产力
原文传递
南海北部末次冰期以来深水沉积物组成及其堆积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绍华 刘志飞 +5 位作者 陈全 王星星 施江南 金海燕 刘晶晶 翦知湣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8-971,共14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深水断面上MD12-3428(水深903m)、MD12-3433(水深2125m)和MD12-3434(水深2995m)三个岩芯的沉积物成分及其堆积速率分析,研究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深水沉积物组成和堆积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 通过对南海北部深水断面上MD12-3428(水深903m)、MD12-3433(水深2125m)和MD12-3434(水深2995m)三个岩芯的沉积物成分及其堆积速率分析,研究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深水沉积物组成和堆积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南海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深水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59~89%)和碳酸盐(6~38%)组成,并含有少量蛋白石(1.6~9.4%)和有机质(0.7~1.9%).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的堆积速率分别达到2.4~21.8和0.4~6.5g cm^(–2) ka^(–1)范围,比蛋白石和有机质堆积速率高出1~2个数量级.在末次冰期以来的时间序列变化上,沉积物各成分含量及其堆积速率都具有冰期-间冰期的旋回变化,陆源碎屑、蛋白石和有机质的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在氧同位素2期显著增加,而碳酸盐的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则呈反向变化或增幅不明显,表明南海深水碳酸盐含量在低海平面时期受到陆源碎屑稀释的影响.在从陆坡向深海盆的空间变化上,陆源碎屑的含量在同时期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堆积速率锐减;碳酸盐含量及其堆积速率则随水深的增加而递减;而有机质和蛋白石的含量及其堆积速率随水深增加呈现复杂的变化特征.本文研究认为,南海北部末次冰期以来深水沉积物的组成及其堆积速率受到海平面变化的强烈控制,季风降雨引起的陆源物质供给、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陆源碎屑和海洋生源物质的相互稀释作用,共同影响了南海深水沉积物的堆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成分 堆积速率 时空变化 末次冰期 海平面变化 南海
原文传递
云南省泸沽湖、洱海现代沉积物中^(210)Pb,^(137)Cs的垂直分布及其计年 被引量:44
11
作者 徐经意 万国江 +2 位作者 王长生 黄荣贵 陈敬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云南省沪沽湖、洱海^(210)Pb_(ex)的垂直分布受 Fe、Mn循环下^(210)Po和^(210)Pb沉积后再迁移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剖面分布特征.^(210)Pb_(ex)计年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分别为0.05... 云南省沪沽湖、洱海^(210)Pb_(ex)的垂直分布受 Fe、Mn循环下^(210)Po和^(210)Pb沉积后再迁移的影响,分别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剖面分布特征.^(210)Pb_(ex)计年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分别为0.050-0.051g·cm^(-2)a^(-1)和0.044-0.045g·cm^(-2)a^(-1),反映百年时间尺度上的堆积结果.沪沽湖、洱海^(137)_(Cs)的垂直剖面分布虽然受分子扩散作用的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峰值位置.沪沽湖深水湖区^(137)Cs计年的沉积物堆积速率为0.045 ± 0 004g·cm^(-2)a^(-1)(1964年时标).按不同时标,洱海^(137)_(Cs)计年的沉积物堆积速率为对.048±0.0039·cm^(-2)a^(-1)(1964年时标),0.047 ± 0.0029·cm^(-2)a^(-1)(1975年时标),0.046±0 005g·cm^(-2)a^(-1)(1986年时标).三种时标给出的沉积物堆积速率一致,其平均值为0.047±0.0029·cm^(-2)a^(-1),与^(210)Pb_(ex)计年方法获得的数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堆积速率 泸沽湖 洱海 铅210 铯137
下载PDF
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和对沉积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家富 莫多闻 +4 位作者 夏正楷 齐乌云 王辉 王心源 周力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3,共11页
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测量了位于陕西、河南、湖北和安徽等地9个剖面的49个沉积物样品,这些样品的光释光信号都是以快组分为主,等效剂量预热坪区和剂量复原实验结果也表明这些样品都适合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量其等效剂量。根据测量的... 应用光释光测年技术测量了位于陕西、河南、湖北和安徽等地9个剖面的49个沉积物样品,这些样品的光释光信号都是以快组分为主,等效剂量预热坪区和剂量复原实验结果也表明这些样品都适合应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量其等效剂量。根据测量的光释光年龄数据和样品的埋深,建立了各剖面的年龄一深度曲线和函数,通过它们推算出了各剖面的长期堆积速率,并据此指出了可能的沉积环境变化。在取样的深度范围内,所测剖面的堆积速率从0.02mm/a到2.58mm/a,并显示一般风成黄土的堆积速率要比水成堆积物的堆积速率要慢。所测样品的年龄从0.2±0.01ka到53.8±4.7ka。在9个剖面中,有两个自然剖面发生了长时期的沉积间断。在有文化层的剖面中,文化层下部地层的年代明显老于文化层和上部地层的年龄,文化层中沉积物的光释光年龄也可以用来指示文化层的堆积情况。另外,对两个剖面也进行了14C定年,结果显示沉积物全样的14C测年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 沉积剖面 年龄-深度模式 堆积速率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三万年来南沙海区古环境重建:生物标志物定量与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建芳 彭平安 +4 位作者 贾国东 房殿勇 张干 傅家谟 汪品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8,共8页
1796 2钻孔沉积物提供了南沙海区 3万年来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高分辨沉积记录。通过对 314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有机分析 ,提取了相关的古环境信息 ,揭示出南沙海区末次冰期的古海洋环境及古气候是不稳定的 ,水生生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沉... 1796 2钻孔沉积物提供了南沙海区 3万年来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高分辨沉积记录。通过对 314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有机分析 ,提取了相关的古环境信息 ,揭示出南沙海区末次冰期的古海洋环境及古气候是不稳定的 ,水生生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沉积通量在冰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H3时出现了海洋生产力增大事件 ;陆源指标如高碳类脂物的沉积通量 ,既反映了陆源物对南沙海区海洋沉积的贡献 ,又揭示了造成末次冰期南沙海区陆源物质增高的古气候事件。高碳正烷烃、长链脂肪醇、长链脂肪酸的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 δ1 3C值 :- 34.2‰~ - 2 8.6‰、- 35 .8‰~ - 2 6 .6‰、- 31.8‰~ - 2 7.1‰都显示其陆源 C3植物输入的特征 ,末次冰期的普遍的干旱化在这一地区并不存在。这些化合物的堆积速率在 H3都出现了极大值 ,反映出在南海海平面降低 ,巽它陆架出露背景下这一时期丰富的季风降雨导致河流洪水泛滥 ,从而引起南沙海区输入的陆源营养元素增多 ,海洋表层生产力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区 古环境 生物标志物 单体碳同位素 古气候 沉积记录 沉积物 有机分析 有机地球化学 堆积速率
下载PDF
南海南部约30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贾国东 彭平安 +1 位作者 房殿勇 汪品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 1796 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 ,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 ,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 ,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 B...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 1796 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 ,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 ,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 ,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 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 ,说明“西太平洋暖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物输入 南海 海洋沉积物 热解色谱质谱 海洋事件 堆积速率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南海北部ODP1148站中新世以来的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晓良 赵泉鸿 翦知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4,共6页
对南海北部 ODP 114 8站采自孔深 4 6 5 m以上的 170 0个沉积物样品 ,测定了 Ca CO3含量、Ca CO3堆积速率、非钙质堆积速率、浮游有孔虫丰度、粗组分百分含量 (>6 3μm)、浮游有孔虫破壳率和底栖有孔虫在有孔虫全群中的百分含量。碳... 对南海北部 ODP 114 8站采自孔深 4 6 5 m以上的 170 0个沉积物样品 ,测定了 Ca CO3含量、Ca CO3堆积速率、非钙质堆积速率、浮游有孔虫丰度、粗组分百分含量 (>6 3μm)、浮游有孔虫破壳率和底栖有孔虫在有孔虫全群中的百分含量。碳酸盐百分含量和碳酸盐堆积速率自 2 4 Ma以来的变化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在 2 4 .0~ 15 .8、14 .2~ 11.6、10 .6~ 4 .8和 3.4~ 0 Ma四个时期具有高碳酸盐生产力 ,其中 10 .6~ 4 .8Ma的高生产力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早期的“生物勃发”相对应。非钙质和碳酸盐两者堆积速率变化趋势在总体上相似 ,反映了陆源物质输入对碳酸盐生产力的影响。 3.4 Ma后非钙质堆积速率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与青藏高原和台湾岛的隆起有关 ,它们也是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 Ca CO3百分含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2 4 Ma以来南海北部碳酸盐的保存逐渐变弱 ,而碳酸盐溶解作用逐渐增强 ,在 15 .8~ 14 .2、11.6~ 10 .6和 4 .8~ 3.4 Ma存在 3个显著的碳酸盐溶解事件 ,其中 11.6~ 10 .6 Ma的溶解事件与赤道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中—晚中新世“碳酸盐崩溃”事件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碳酸盐含量 堆积速率 溶解作用 晚新生代 南海 古环境
下载PDF
淮河上游全新世风成黄土—土壤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一鸣 黄春长 庞奖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通过对淮河上游地区河南新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化率和粒度的测量分析,揭示了淮河上游地区沙质黄土和古土壤的物质来源。该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明显低于黄土高原区,而粒度明显比黄土高原区粗,属于沙质黄土。通过两地区粒度分布... 通过对淮河上游地区河南新郑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磁化率和粒度的测量分析,揭示了淮河上游地区沙质黄土和古土壤的物质来源。该区黄土—古土壤磁化率明显低于黄土高原区,而粒度明显比黄土高原区粗,属于沙质黄土。通过两地区粒度分布的对比,揭示了它们有不同的粉尘源区,分属于不同的风成系统。淮河上游地区黄土是近源风尘沉积物,粉尘主要来源于孟津以东黄河冲积、洪积扇的松散河流沉积粉沙,实质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产物。黄河的频繁决口、改道、泛滥沉积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其粗颗粒粉尘产生和搬运堆积的动力是东北风。淮河上游地区全新世早期粉尘是近源粗颗粒堆积,堆积速率可达18 6cm/ka,是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2 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物质来源 古土壤 黄土高原区 堆积速率 源区 磁化率 上游地区 水土流失 淮河
下载PDF
南沙南部近30ka来的古海洋学记录 被引量:5
17
作者 房殿勇 成鑫荣 +1 位作者 吴国瑄 翦知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86,共6页
南海南部 1796 2柱状样 (7°11′N、112°5′E,柱长 8m,水深 196 8m)中近 30 ka来的沉积物堆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 ,该孔冰期平均堆积速率为全新世的 3倍多。其变化与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地表径流所携陆源物质增多、全新世时海平... 南海南部 1796 2柱状样 (7°11′N、112°5′E,柱长 8m,水深 196 8m)中近 30 ka来的沉积物堆积速率计算结果显示 ,该孔冰期平均堆积速率为全新世的 3倍多。其变化与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地表径流所携陆源物质增多、全新世时海平面的回升以及陆源物质的提前卸载有关。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 ,该孔的浮游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冰期 /全新世差值高于南海的平均值 ,更大于开放性大洋赤道西太平洋低纬度区的平均值。Ca CO3变化则受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控制 ,而溶解作用对其影响并不太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速率 氧同位素 全新世 末次冰期 南沙
下载PDF
藏南地区海相白垩系富有机质沉积的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立成 王成善 +1 位作者 李亚林 魏玉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藏南地区白垩纪时期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富有机质沉积物,而其中与C-T界线缺氧事件有关的黑色页岩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其有机碳含量与西特提斯相比明显偏低。因此,有关该区对海相白垩纪富有机质沉积影响机制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文中选... 藏南地区白垩纪时期广泛沉积了一套海相富有机质沉积物,而其中与C-T界线缺氧事件有关的黑色页岩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其有机碳含量与西特提斯相比明显偏低。因此,有关该区对海相白垩纪富有机质沉积影响机制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文中选取前人研究程度较高的岗巴宗山Ⅱ剖面、定日贡扎剖面和江孜加不拉剖面、床得剖面,利用其相关数据,定量计算了这些剖面的沉积速率、堆积速率和古生产力值。结果表明,藏南地区沉积速率以C-T界线时期最高,而岗巴、定日地区与江孜地区的沉积速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与沉积环境有关;并且在沉积速率<4cm/ka时,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加,有机碳含量随之增加,而沉积速率较大时,则关系不明显。江孜地区初级生产力较低,其缺氧期黑色页岩的形成并不是高生产力的结果,可能与缺氧条件的保存作用相关;对于岗巴和定日地区而言,尽管计算的古生产力较低,但碳同位素正偏以及推测存在的沿岸上升洋流表明,该区白垩纪富有机质沉积拥有高的初级生产力和缺氧的保存条件,表明该区有良好的古海洋条件,富有机质沉积的形成是高生产力、缺氧的保存条件以及低的沉积速率(<4cm/ka)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产生有机碳偏低,从而使得计算的古生产力值偏低的原因,则可能与成岩后期强烈的风化作用,导致有机碳的损失有关;另外定日地区C-T期有机碳含量偏低则还与其沉积物粒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堆积速率 古生产力 有机碳 藏南
下载PDF
南海沉积物总量的统计:方法与结果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黄维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473,共9页
通过收集包括大洋钻探钻井岩芯在内的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获得了南海的沉积物厚度分布格局,并统计了自渐新世以来的沉积总量以及E3、N11、N21、N31、N2、Q各时期的沉积量。结果表明,在前渐新世基底之上,南海海盆中共有7.01×106km... 通过收集包括大洋钻探钻井岩芯在内的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获得了南海的沉积物厚度分布格局,并统计了自渐新世以来的沉积总量以及E3、N11、N21、N31、N2、Q各时期的沉积量。结果表明,在前渐新世基底之上,南海海盆中共有7.01×106km3的沉积物,总质量为1.44×1016吨。以渐新世33 Ma的年龄计,南海的平均堆积速率是12.8 g/(cm2.ka)。南海沉积物主要堆积在陆架和陆坡上,中央海盆的沉积总量不及全部的5%。陆架和陆坡上发育的沉积盆地,如果以沉积厚度2km为边界,则只占南海总面积的34%,却堆积了南海沉积总量的82%,表明沉积盆地是南海接受沉积物的主体。晚渐新世是南海沉积量最大、堆积速率最高的时期,与全球沉积速率演变有明显差异,显示出边缘海盆地的沉积作用,首先受该地构造作用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量 堆积速率 渐新世 南海
下载PDF
南海南部中上新世以来沉积有机碳与古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博士 赵泉鸿 翦知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9,共7页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上部150m的100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求取中上新世3.5Ma以来表层生产力长期的演化趋势和短期的变化规律。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在2.85~1.58Ma和0.9~0Ma两个时期呈现相对高值,反映具较... 对南海南部ODP1143站上部150m的100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分析,求取中上新世3.5Ma以来表层生产力长期的演化趋势和短期的变化规律。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在2.85~1.58Ma和0.9~0Ma两个时期呈现相对高值,反映具较高的古生产力,推测分别与上新世晚期北极冰盖形成和“中更新世革命”之后北极冰盖扩大事件密切相关。与有孔虫δ18O记录对比,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都显示在冰期增加,间冰期降低,反映了冰期具较高的表层生产力。冰期时较高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和C/N比值反映低海平面时期陆源营养物质供应增加,是造成冰期表层生产力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推测冰期时低氧含量的底层水有利于有机物质的保存。频谱分析揭示,中上新世以来有机碳含量变化复杂,说明其变化除主要受到地球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外,还受到陆源物输入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机碳堆积速率和输出生产力主要受地球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南海南部 上新世 ODP1143站 表层生产力 有机碳含量 堆积速率 中更新世革命 陆源营养物质 周期变化 地球轨道 Δ^18O 变化规律 演化趋势 有机物质 频谱分析 含量变化 沉积物 碳分析 输出 有孔虫 间冰期 海平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